“第二屆清朝與內亞”學術會議

昨天上午,為期兩天的“帝國與族群:第二屆清朝與內亞工作坊”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幕。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合作舉辦,來自美國、日本和國內各地近30位專家學者與會。主辦方本著“大國學”的理念,對清代中國進行學術研討。此次會議,中外學者們充分結合了漢、滿、蒙、藏、察合台等多語種歷史文獻,深刻地探討了清代中國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事實。
清代的民族史和邊疆史是清史研究重要的組成部分。有鑒於清朝作為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事實,清史研究的地理範圍應包含中原、內亞乃至西南地區。清史不僅僅是中原王朝的歷史,中原周邊的地區史和民族史同樣是清史研究的重要範疇。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烏雲畢力格教授在開幕發言上說,“大國學”思想在理念與實踐層面上,要把“國學”的概念與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組成的國家認同結合起來,要繼承和弘揚中國歷史上各個民族所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研究和弘揚的“大國學”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基礎。而從學術的角度來理解,“大國學”的研究就是一個多語種、多元文化的跨學科的研究。
本次會議的召開,正是“大國學”與“中國夢”結合最佳的實踐。通過爬梳中國豐富的歷史檔案,與會學者們不僅揭示了清代中國多元一體的民族關係,更闡發了歷史時期多民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交流。這些正面的歷史經驗,對於今日的內地與民族地區攜手共同實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良好的借鑑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