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北京人?!

“批判”北京人?!

《“批判”北京人?!》是1994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駱爽。

基本介紹

  • 作者:駱 爽
  • ISBN:9787800884566
  • 頁數:366
  • 定價:9.80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1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現了富於正義原則、歷史氣概的北京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北京人,“群賢畢至”的北京人,“情感濃烈”的北京人,幽默的北京人,“皇城根下”的北京人,“官本位”的北京人,“光說不練”的北京人,“小事糊塗”的北京人。

作品目錄

目錄
忠告讀者
第一章 蒼茫的神話
縱橫四海家園夢
人類,渴望自己的家園。當諾亞攜他的子孫們從洪水的噩夢中醒
來,從飄遊的方舟中走出來,腳踏堅實的大地,鴿子正銜著嫩綠的橄欖
枝飛翔。
沒有土地的家園,心,永遠不得安定;心,永遠沉淪、動盪、飄泊 聖
・奧古斯丁曾言:“因為我是一個朝聖者,久久渴望自己的國度。”
都城,是一個國家人民心靈的家園。
英國人的象徵是霧倫敦,那古老的倫敦塔橋、大笨鐘、美麗的康橋
白金漢宮、唐寧街……
浪漫的法國人想起了那些為“自由、平等”拋灑熱血的人士、斷頭
台、巴黎市政廣場上的銘文、凱旋門、巴士底獄、聖母院、艾菲爾鐵塔
美利堅的公民不會忘記他們那婉辭皇帝建議的平民英雄華盛頓將
軍(華盛頓將軍當總統後,曾有人勸進,希望他做美國國王)、傑佛遜、帕
特利克、亨利、《獨立宣言》和白宮門前的綠茵……
在北方的漫天飛雪中,俄羅斯那些憂鬱的詩人,普希金、萊蒙托夫
曾為祖國在專制的暴虐下呻吟而吟唱,莫斯科潮濕的天氣,使人想起了
俄羅斯人的血淚……
歷史選擇北京
中國的都城輪換史展示了力量的消長。
阿房宮的大火結束了秦都的傳說,洛陽的牡丹不再敘述往昔的榮
華;長安曲江池畔仍散發著楊家美人的脂香么?
那“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體,暖風吹得遊人醉,……”的
杭州;那“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的金陵,所有的王氣都黯
然而收……
中國的“都魂”似乎也嘗遍了“人生如寄如旅”的滋味。
當北京接納了這“千年遊子”之時,它似乎有了一個久居之所,但仍
然出現了現代遷都之傳說。
數度的輪迴已使中國的“都魂”更成熟了吧?
北京人的禍福
寧為天子腳下一丸泥,不做他方一撮土。
然而做天子腳下的臣民當真有那么快活么?歷朝歷代的北京居民
在“皇恩浩蕩”之後,那種都城變亂年代的煩躁、圍城或改朝換代時的驚
恐,處在帝王家門口的謹慎,說明北京人曾經活得不易。正像《霸王別
姬》一片中展示的:當老太監能將晶瑩剔透的玉器當溺器端到北京小藝
人面前時,也能施展其摧花拆柳的本領。
近水樓台可能先得月,可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時刻。
逝者如斯。那舒適閒雅的步態早已變做“只爭朝夕”的焦慮。
禍福參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在對傳統氛圍的留戀與新浪
湧來的洗禮之間;在貴族文化沒落與平民經濟奮起的衝突之中,北京人
的心態步入了紛繁複雜的漩渦之中
“混血”的北京人
北京文化是水乳交融物,而決非層層見異的雞尾酒。
北京文化亦如數的排列與組合,有其多動性,亦有其相對穩定性
雖形變而神不改。
誰都不能自詡為血統純潔,誰都可能是“混血”或“雜種”
因為北京曾是種族融合的大都市。
20年代說的北京人與現在說的北京人恐已不是一個概念。向現代
化的邁進與外來“移民”的湧來正使北京人從狹小的胡同中走出來
第二章 皇城情結
天子腳下的寵兒
當官的得先學會做媽才,然後再學做主人。(當然,也僅是小奴才的
小主人,大主子的大奴才。)官大一級壓死人;官小一級憋死人。
宰相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居顯要,但畢竟是一人之下。皇帝對
宰相可以降階相迎、尊之又尊,然而宰相卻在皇帝面前必三拜九叩主
奴的名分是不能沒有的。宰相是皇上的大奴。
京城的人,無論官吏與平民們都可以做外地人的主子,因為他們受
著皇上的恩澤,仿佛自己就有了當主子的資格,這意識是透在骨子裡
的。在他們的內心裡早已給自己加上了“寵兒”的封號。
這些“寵兒”們,尤其是為官者因其“寵”便有了各種各樣的特權,特
權的大小與其受寵程度的深淺而成正比。
寵兒的性格是扭曲的,即要當奴才,又要當主子,著實不易。
天、地、人哲學
皇帝把自己住的地方稱做“京”,叫京師、京都,甚至那裡的戲曲叫
京劇。
在甲骨文里,“京”就是“高”的意思。京成了中國傳統政治的濃縮
皇帝喜歡居高臨下,把一切都打上自己的印章
皇帝自封為“天子”,就是說,他是天的兒子,獨攬了上天駐人間“辦
事處”的大權,他直接秉承天意,統治人間,聖旨和金口玉言,那是真正
的“一句頂一萬句”。封閉文化與院牆心態――“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
紅杏出牆來”的多種解釋……
“紫禁城共有9999間半房間。”這一史實可能是考據家、專制宮廷
禮儀祭典專家以及文化閒人得出的結論。
不過,皇帝位居中央,住房面積大點,是他小小的特權之一。如果他
的意思、意旨滲透到臣民、文化的血肉里,那才真正讓人心驚肉跳呢!
太監 文化 與 閹 割恐 懼症
中國的太監文化存之久遠,所以形成了閹割恐懼證這種病,
症狀一:深陷於往昔那最痛苦的一幕,肉體、精神倍受摧殘,伴發變
態心理,兼具自虐狂、受虐狂和虐待狂的特性。在閹割恐懼症背後滋生
出的另一種病症是閹割渴望症。
臨床實例一:清代有獨具一格的內廷制度。皇帝選中做愛的妃子,
必須在太監面前脫光上下衣,用大�包好胴體,由太監背到御榻前,與
皇帝交合。敬事總管與馱妃太監在窗外等候,如時間過長,總管則高唱
“是時候了”。皇帝不應則再唱。雖然被閹割了性功能,仍有一種可望不
可及的性慾,當皇帝在裡面享受天倫之樂時,窗外的太監會用吁咳以示
干擾。
臨床實例二:明代大太監劉瑾,人稱“劉皇帝”,勢焰熏天。正德三年
夏天,劉借發現攻擊他的匿名書信之機,罰百官跪在奉天門外聽訓,結
果有數人耐不住酷署而死。他還強迫京師寡婦盡嫁,一時風雨滿城。
症狀二:具傳染性,患者通過精神渠道向外傳播病毒,使官場和文
化界大部分人都表現出太監的病症,儘管他們的生殖器官是好好的。
臨床實例三:中堂大人李鴻章給慈禧祝壽獻媚,欲獻上刻有“萬壽
無疆”字樣的上好墨寶。他的一個幕僚系紹興師爺,聰明之極,及時制止
了這一行為,說當墨磨損後“疆”字消失,豈不變成“萬壽無”了么?李鴻
章嚇出一身冷汗,向師爺致謝不已
封 閉與開放
北京是扭著大秧歌走進世界的,進兩步退一步,退一步,甚或進
一步,退一步,進退之間永遠不失其“扭”態。北京的時間是凝固的,袁世
凱可以不知道愛因斯坦為何許人也,但皇帝夢是不可以不做的。
1919年“五四”那場強衝擊波著實使北京甚而中國震盪了一次,但
30年過後,彈指一揮間睡態復萌;60年之後才有了“輪迴轉世”的機緣
但這一次輪迴北京人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嗎?
北京在漫不經心中卻有曾難以抗拒的同化力。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禪變為“京學為體,外學為用”。北京的封閉
與開放都具魅力,不論是層內人與外來人都可各得其所。你可以來享受
這裡的深厚文化的氛圍與情調;也可以到這裡好水好茶的商戰海洋中
為之一搏。
第三章 北京人的美德
粗豪尚武的遺風
“燕趙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司馬遷如是定論。
北京奔放著陽剛雄健之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壯士便從這裡出
發……“我自橫刀朝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北京人大刀王五為黑夜的
血腥中增添了一絲亮色。
北京人尚武,與朋友交,守諾、重信,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赴湯蹈
火。
就是今天在北京的商戰,其粗豪之風亦獵獵作響 北京人辦公司
氣派大。
正直、勇敢、誠實的北京人
正直就是君子變罵娘。
勇敢是一種表現為隨時準備去死的強烈的求生欲望(《新魔鬼辭
典》)。勇敢是理性的。表現為一是迎戰不應該害怕的東西;一是不害怕
應該害怕的東西
誠實是一種品質,意即真誠、實在,在暴虐面前敢于堅持真理,它有
別於“老實”,老實是一種性格,往往代表無能
友 善 的 人 際 關 系
“上帝只能幫助自助的人” 西方人的人際哲學。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中國
人的人際哲學。
西方人眾人吃飯,各付各的錢,天經地義;中國人在討論“AA”制之
余,照樣爭著掏腰包買單。各掏各的,生分。
到北京人家裡做客千萬不能太客氣,否則會被斥之為“見外”或
“差點兒意思”。
北京人恪守的格言:“騙朋友僅是一次,害自己卻是終身。”
“禮尚往來” 北京人維繫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勤勞智慧的北京人
“勤快的人汗水多,懶惰的人口水多。”
魯迅曾戲言:“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
上的。”真乃大智若愚,別人怎么不知道把喝咖啡的時間用於工作上?
北京之為首都,嵌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北京人勤勞的汗水與智慧的
光芒。
幽默的北京人
北京流行的幽默故事一:
一個鄉下不識字的農民第一次來到北京,當他走到一個寫有“浴
池”字樣的地方時,覺得口渴,便走進去討水喝。掌柜的見他一身老農打
扮,手裡拿著油光發亮的菸袋,一副幽默滑稽的模樣,以為是存心逗樂,
便對夥計說:“給他打碗水來!”夥計便從浴池中舀出一碗水,鄉下人接
過來看也不看,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待走出門,發覺味道不對,折回去
找掌柜的,說:“掌柜的,你這水得趕快賣,有點餿了。”
北京流行的幽默故事二:
在一輛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位年輕姑娘不小心把口紅印在前面
一男青年的衣服上,姑娘非常尷尬,連連道歉。那男青年報以善意的一
笑,然後風趣地說:“沒關係,不過我更喜歡你將口紅印在我嘴唇上!”姑
娘不安之情一掃而光。
北京流行的幽默故事三:一知識女性騎車到一胡同,迎面突然閃出
一穿片鞋小伙。知識女性慌亂中來不及捏閘,前車輪卻卡在小伙胯下,
待欲下車致歉,卻只見小伙腿一偏,兩手握車把,一轉身,一用力,一聲
“走您的!”車子在加速度下又前行了。知識女性回頭一望,片鞋小伙沒
事兒人兒似地站在原地微笑地看著她
幽默是北京人的財富。
第四章 北京人的劣根性
北京人的性格缺點
在“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的歌聲中,北京人與外地人
有不同的體味,一個是自傲,一個是虔敬。
居於“太陽”身邊者與向“太陽”朝貢者心態是不同的。
但這種心理定式也終有改變的時候,在來自異地排天巨浪的衝擊
下,卻也幻化出北京人的惶恐與自卑。
北京人偽詐、浮躁,一老一新的病症。
歷次政治風雲深深地印在北京人的腦海中,這風雲都是無常的;社
會深層變革使北京人在精神的土壤里找不著北。
文化水準的差距造就了下層市民與販夫走卒們之間的俚語;生活
環境與漫長的冬季等使北京人趨於懶惰。浮華的氛圍與物慾的享樂之
中,北京人漸變為謹小慎微、保守怕變。
北京人的精神誤區
中國人曾走過漫漫的“左”路,北京人首當其衝,既是“左”禍的受害
者,又是傳播者。
“左”過之後,北京人疲憊的心靈似無以安,步入真空態。借開放之
機,“洋禍”乘隙而入。
但北京人畢竟不是上帝的子民,在“崇洋”的背後更多的是可掬的
俗態。這近似邯鄲學步的舉動是不是在說明著北京人對價值觀的判斷
能力?
北京 人 生 活方式 之 弊病
普通市民“斤斤計較”度日,新興市場貴族卻在揮金如土、暴殄天
物,官員更是大興“灰色消費”。
每個人都成了現代化城市機器的部件工作似乎是生活的全部意
義,忙碌過後一片茫然。
生命雖短,卻不知如何打發時光!
文化的綠洲被文化的沙漠啃噬著:傷痕文學、朦朧詩過後,人們雖
看到了《希望的田野》,卻迅即跌入“痞子文學”的“地獄”。
壓抑的“性”在西方性文明的倡導與啟發之下似乎一下子開放了
衝破了傳統倫理道德的堤防,一瀉千里。
市場經濟大潮下北京人弱點的再生與
浮現
一度成為名牌廠商廣告奴隸的北京人怎么突然冷不來了?
過膩了夫妻生活,要找個情人換換口味,這些都成了各家大小周末
報渲染的資料,據說還有個什麼“第三者俱樂部”。
人病還看不過來,卻有專門為寵物開設的醫院。巴黎貴婦人腳脖子
上鏈條拴著的狗在北京的街頭也出現了。憤世疾俗雖不必跟狗過不去
但狗吃人食不也是很可悲的嗎?
第五章 消費型城市的榮與辱
“你也求我一次吧!”
潘長江曾演過一個小品:一位曾經一文不名,但現在腰纏萬貫的鄉
下人苦苦哀求他曾多次求助的表哥反過來也求他一次,即使是以他全
部的資產為代價也在所不惜;而表哥卻實在想不出應向他求些什麼
小品的最後,鄉下人大聲地吶喊:“你也求我一次吧;我也想嘗嘗讓
人求的滋味!”
花錢買心理平衡,但買得了平等嗎?
服裝 西化 ,飾 物 加 碼
時裝、首飾都是費錢的東西,沒有經濟基礎的人難以跟上潮流。“款
爺”、“富婆”們領導著、操縱著高消費的潮流。5000元一雙的皮鞋算不了
什麼,3萬元一塊的手錶拍了票子拿了就走,瀟灑之極,還埋怨沒有更貴
的。
但是,仍有一些未列入款爺、富婆級的人一定要湊湊熱鬧,沒條件
要上,創造條件也要上:
“別人有了,咱沒有,出門覺得寒磣!”在前門金店裡一位顧客如是
說。
平時緊衣縮食,大熱天不捨得吃根冰棍,擠出點兒錢,就是為了闡
一把。來到精品店,吵吵嚷嚷,大張旗鼓地買上一塊高檔精表回去
這可憐的舉動卻只能博得“款爺”們對此類人很體諒的一笑
巨大的虛榮心引起了不符實際的消費欲望,可悲!
打“的”成風 ,時 尚新 潮
“黃禍”在北京“橫行”。“Taxi”司機戲稱自己是“現代祥子”
“現代祥子”們載著北京人滿世界跑。
北京人可真需要這些“現代祥子”呀!真辦事的需要;喜歡擺譜的更
需要。
10元錢買個“打的”的名份,也是甚值,夠體面的了。到了朋友那
兒,總是免不了一句“我是打‘的’來的!”不知那朋友做何想?
從四合院到花園別墅
消費風甚囂塵上,愈演愈烈。
《北京日報》星期刊對35萬元來一桌酒席的北京人、1800美元住一
夜總統套間的北京大款展開爭論,也登載一些北京市民初次“打的”,感
到囊中緊張的羞澀的事例。為什麼有錢的花起票子來不心疼,無錢的也
大把大把地掏錢呢?這涉及到住房這一最特殊的商品。
北京某學者曾在《中國青年報》撰文,解釋這一現象:住房作為最緊
俏最重要的商品,多少年來靠行政手段分配,普通人買不到;那些已分
了房的人,占了未分房者的便宜,錢自然省下來,花在別的消費上;那些
未分到房或分房無望的人,既然購房無望,何必積斂呢?
盛 名 之 下 的“大 雜 燴 ”
曾幾何時,京城曾發生過南北火鍋大戰,大街小蒼的北京人――皆
涮。
北京胸襟廣大無邊,任由粵菜北伐,擠掉川魯的不少生意。
如今,境外的飲食方式更是大舉入侵了。首先是美國肯德基家鄉雞
“發難”;繼而是加州牛肉麵連鎖;再而“麥當勞”粉墨登場,各類牛肉麵、
公子面、牛仔面等爭先恐後請北京人品嘗,於是滿北京――皆快。
但這些遠不是大款們擺闊的地方,他們早已忘記了炸醬麵的滋味
要一頓飯甩出幾萬元,幾十萬元,就是不丟面子,無異於壓石崇鬥富了
國人流行一句順口溜:“一頓飯一頭牛,屁股下一座樓”。
西風 東 漸 話 年 節
“天子”腳下的順民似乎要變成“上帝”的子民了。
傳統的春節漸漸地有些土得掉渣,北京人卻在“聖誕”之日體會著
過年的歡樂 上帝老兒也恁地不知趣,在中國搶起了生意。
不僅如此,連“母親節”、“情人節”也在北京申辦了“營業執照”,而
且開業大吉,生意興隆。
尷 尬 的市 民層
這裡我們深入到了北京城的最低層,似乎北京人藝經常上演這最
低層的若干鏡頭。
最低層的市民們其中不乏巧男、巧婦,他們精於數學,尤其除法,他
們要使那最小的“商”發揮最大的效用 每月屁股底下就那么幾百吊錢,
拆東牆未必能補上西牆。
二鍋頭、“中南海”既滿足口腹之需,又顧及面子;街頭小吃則能打
牙祭,花費亦承受得起,但與大飯店似永無緣份。
巧婦巧男們又最有空間概念,無錢無權搞到新房,那么胡同大雜院
里有限的空間卻能把各式老家具及幾代同堂的老小安頓妥貼。
偶有計畫外收入或從牙縫裡擠出點幾錢,興師動眾地買上一台大
螢幕彩電之類,也算沒白來世上一場。
但是,在他們氣喘噓噓地追趕北京消費的步伐時,卻發現難以望其
項背,目標是那么遙遠。
“經濟北伐”與“文化南下”
曾幾何時,人們突然發現北京的戶口不那么值錢了。沒有北京戶口
的人照樣安居若素,他們有汽車、有洋房、有大把的票子出入星級賓館;
有北京戶口的照樣窩居寒舍,以腳踏車、公車代步,以炸醬麵充飢
人際關係在朝著以經濟標準換算的時期前進
這也許伴隨著失落的進步吧?
市場經濟的幽魂帶著“陽氣”跨過長江、黃河,來到北方大地搶奪神
位,人們頂禮膜拜;落魄的文化之神,拍打著積年的塵土,越過黃河、長
江,奔向南方的山山水水,甘當“小鬼”,先賺錢再說
第六章 與消費文化共生的休閒
八旗遺風
來自曠野的血性的民族終於由帶著硝煙的騎射文明走到了遛鳥唱
曲的休閒文明。
用地位與金錢築就的八旗子弟的溫柔鄉早已不復存在,但其魂猶
在,塞滿了每個老牌北京人的細胞之中。北京人在往昔貴族徽章折射出
的榮光中,依舊提著鳥籠子傲視著行人。
沒吃過豬肉,可是見過豬跑。宰相門前七品官,伴在天子腳下,每個
人豈不都成了宰相!
一種由封閉而致的誇張了的虛榮,使他們覺得除了北京,都是鄉
下,天津上海、南京廣州,連同巴黎、倫敦、紐約都算在內,通通是鄉
下。
連老舍先生也自傲於“北平人”了,他曾用天真而誇張的筆調說道: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裡,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
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北平的菊種很多,式樣之多,足以甲天下。”
提 籠 架 鳥
北京人藝上演過一部叫《鳥人》的話劇,非常成功,十幾場下來仍然
場場爆滿,其時,能得一票已倍感榮幸。
《鳥人》當然是說遛鳥的人,那個從海外歸來的心理醫生,愣說遛鳥
的人有病,一定要辦一個“鳥人康復中心”,免費為“鳥人”治療。
“鳥人”果真有病?不知曾遛過鳥的人看了這部話劇做何感想?
票 友 的 絕 唱
清道光前後,一些皇親國戚、貴族子弟平日無事可乾,常常聚會演
唱。演唱需報請清廷內務府批准,批准後,則得到一張內務府的執照。執
照印有兩條金龍,美其名日“龍票”。票面上寫著“發給×××票房”。於
是票房之名稱便由此流傳下來;而在同一票房一起以唱戲為樂的人則
互稱票友。
票友唱京戲在北京不被梨園行家看重,他們稱票友為“九子”,意即
“不是好肉做的”。而票友在別人延請去唱戲時,為他們準備的酒席是不
許有九子的,儘管他們也許愛吃丸子。
而在葛優出演袁四爺(票友)的《霸王別姬》一劇中我們看到了將甲
魚頭誘出,刎頸,滴鮮血於湯……
北京的飲食文化與其藝術確實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
票友唱戲猶今之唱卡拉OK,自娛自樂也。
茶館的沒 落及 小 吃 的興 盛
阿慶嫂是開茶館的 可不能小看這茶館,就在這茶館裡,為取得敵
人信任,阿慶嫂救過胡傳奎,更救過新四軍、共產黨,還可傳遞情報,其
意義大也哉!胡傳奎不明底里,唯刁得一機巧,曉得茶館除供喝茶外還
另有用途。
這是“沙家浜”里的茶館。
北京的茶館很興了一陣子,那裡曾是凡夫俗子、商賈家人的娛樂場
所;但如今凡夫俗子們不敢說,起碼商賈家人卻都坐到了酒吧、咖啡廳、
歌廳里去享樂了,茶館亦絕大部分消失了,現在北京前門飯店的梨園劇
場、中山公園的茶座、老舍茶館等保留了些許的古風。
茶館似乎總是與舊時代相連的,它們的消失可能會使老北京失落
的。
在無奈之中,北京人在小吃的興盛中似乎找到了一點平衡,因為小
吃好像也是一種休閒方式,但如今小吃何嘗沒有一種乞盼經濟利益的
“匆忙”?
語 言 的 自戀
台灣一出版商曾對筆者講述一個關於以北京話還是閩南話為國語
的傳說。他說此事是以投票方式解決的,因為在傾向於閩南語的人中出
了一個“叛徒”,投了北京票,北京話才得以微弱的多數占了國語的位
置,否則,閩南話就成了國語了。
說這話的大約是閩南人,因為武漢人也有這樣的故事,不過換成了
武漢話與北京話之爭。
北京人善“侃”,且陶醉於其“侃”,甚至“侃”到只重辭句,不重內容
的地步。
北京人的說話也是一種休閒,所謂“海聊”“神聊”“神吹海哨”“侃
大山”等等是也,仿佛都沒有什麼事兒乾。
北京人說話誇張挖苦。到飯館吃飯,問老闆什麼時候能上菜,他會
說“說話就得”,好嘛,這“說話”的工夫可就大了,按北京話就是“且等著
呢!”
坐公共汽車,外地人不知何站,打聽該下的站還有幾多,北京人會
說“還有一百多站呢,急什麼呀您!”
北京人吵架很少動手,全靠嘴皮子,且尖酸刻簿,用不髒的詞兒罵
出最髒的話,本事大得很。例如吵到酣處,會突然來一句:“喲!這是誰家
的閨女褲帶沒繫緊,露出你這么個禿小子。”
北京人對他們的語言藝術是很陶醉的,別人也確實罵不過他們。
第七章 在歷史漩渦中
大汗之城
北京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從元朝開始。
想想當時,確實神氣、熱鬧。來往的有各膚色種族的人,步行於街
頭即無異於觀看民族風情的展覽――蒙古、契丹、女真、回回、維吾兒
……他們自由地生活、流動著 其中維吾兒族人聚居點稱為“維吾村”,
後來訛傳為“魏公村”了。
萬國衣冠亦經常來朝,東方商人、羅馬教士、歐洲使者,無不驚羨於
大都的壯麗富瞻。
黃仲文在《大都賦》里描寫元代北京城的熱鬧時得意洋洋:“咱北京
的爺們”沒有誰閒著,不琢磨著怎么賺錢,也琢磨著怎么花錢。人們川流
雲集,驢馬嘶鳴不已,集市太擁擠――想拍某個老相識的肩,也許卻打
到了一匹驢的腮幫子上。
癌 病 的 都 城
我們說中華民族的傷疤,列舉起來唐有太監、宋有纏足、明有八股
清有鴉片。而太監、纏足、八股真正的高峰其實都在明朝。
封建社會發展到明朝,已然是“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繁華
到頂,呈傾頹沒落之勢。1929年周作人在北京埋怨茶食太乾燥粗鄙,而
明代和前後王朝相比起來,確實像周作人所渴望的“精煉而頹廢的點
心”。
――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善之區,它的城市空氣,大約就是從這時發
展成熟的
融合中的血腥與“溫柔”
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極端踐踏人權的恐怖中,北京人乃
至全國的人蓄起了日後被洋人譏諷為“豬尾巴”的辮子。官僚們,如洪承
疇、錢謙益、吳梅村等則率先戴上了後來天下塵俗追逐如命的頂戴花
翎,成了連清統治者也不齒的“二姓家奴”,他們被列入《二臣傳》
滿人占據了北京,承襲了她的故有文化也留下了八旗遺風。
天朝的鐵屋
莎士比亞在其不朽名著《哈姆萊特》中借主人公之口言道,“如果世
界是一座大監獄,那么,丹麥是其中最黑的一間”。
可以想像,北京城曾經作為專制君主的帝都,既是最富麗堂皇的一
間鐵屋,也是最黑暗密封的一間鐵屋。
兩百年前,公元1793年,英國人馬戛爾尼率使團來華,拜見天朝皇
帝乾隆,為了叩頭和下跪這一天朝禮儀展開了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
紅圍幛里的北京
“老三屆”是個蘊意豐富的名詞,被冠之以“老三屆”稱號的人們最能體
會到“文革”的變故 1974年,著名的李一哲在他的大字報里傾訴這批
人的思想感情:
“我們是對老虎毫無畏懼的年輕人,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不懂老虎的
兇悍和殘忍。可以說,我們被老虎咬傷過,但還沒有被咬死或吞掉。我們
是面孔上留下了傷疤的倖存者,不再是漂亮的青年了。”
第八章 堡壘與曙光
復辟狂潮
末代皇帝的英國師傅莊士敦在其著作《紫禁城的黃昏》中介紹張勛
復辟前夕的北京時說:
“華北一直對此前的民國缺乏熱情。北京幾個世紀以來都習慣於忠
於朝廷,遺老遺少們從未消失過 ……溫順的北京市民,或中國其它城
市的市民,一直備有各種旗幟,以應付當地軍政局勢的變化。也許他們
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他們免於任何不速之客帶來的麻煩,不管這些不速
之客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但是這一次,滿城飄揚龍旗的慷慨舉動,無
疑從外表上表現了老百姓同情重建朝廷……。”
蔡 元 培 與 北 大 文化
北京大學向以領導自由主義傳統而著稱,但人們也許想像不出,在
蔡元培到來之前北大是什麼樣子。
當時北大設有“進士館”,幾乎每個學生都備有一個聽差,上課鈴響
了,由聽差來請這些學生老爺上課。而上體育時,出身低微的教員在喊
口令時也是畢恭畢敬:“老爺,向右轉!老爺,向左轉!”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凱在復辟帝制時,竟要封北大校長和教授為所
謂“中大夫”、“下大夫”!
“五 四”運 動
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曾在義和團運動高漲時被北京市民打死,結
果這一事件成為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的藉口,也惹翻了克林德夫人。
她在八國聯軍燒了圓明園之後,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極苛刻的條件,弄得
中國政府極為棘手。但此事被名妓賽金花解了圍,賽金花因深得外國主
子的寵幸,故由她出馬勸說克林德夫人給克氏立一個石牌坊以了事。賽
金花事後不無得意地說“經我這么七說八說,她才點頭答應了。這時我
心裡喜歡極了,這也算我替國家辦了一小事。聽說條約裡頭一條就是這
事兒哩”。
那石牌坊就立在北京東單附近。被譽為“公理戰勝強權”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給中國人帶來了希望。由於德國的戰敗,這牌坊便被遷到了中
央公園,即現在的中山公園,而牌坊的名字也改成了“公理戰勝”。
但“公理”真正“戰勝強權”了嗎?巴黎和會又使中國人失望了,政府
又無能,欲意在不平等和約上籤字,遂爆發了由學生髮起的“五四運
動”。
“四五”運 動
“五四”“四五”,一對互為顛倒的數字,對中國來說是大凶的數字
因為它伴隨著流血留給人們印記。
中國向以發動運動而著稱,在近現代以來甚烈。運動依其性質分革
命的、反革命的;進步的、倒退的;左的、右的等等。中國擺不脫運動的輪
回,不論是何種性質的運動過後都是國民精神虛脫、心靈無盡的失落,
它們耗去了中國太多的體能。
事實上,我們不再希望這種輪迴再繼續下去了。
真理的角逐
“兩個凡是”與“實踐檢驗”鬥法。
最後,一個矮個子背靠著山一般正義的民眾,一錘定音:公理戰勝
強權。嗣後給人們送來了“貓論”與“石頭論”。
第九章 戲劇化、臉譜化的北京人
“京戲”:你方唱罷我登場
京戲既是中國的國粹,也是北京的“商標”,京戲之於北京猶川菜之
於四川,“九頭鳥”之於湖北人一樣,是本地不可或缺的特色文化。一個
不懂京戲,不喜歡京戲的北京人似乎算不上純粹的北京人,而試到公
園、捷運站口看看,又有多少戲迷、票友沉醉於那婉轉、悠揚的京劇演唱
中?其 如痴如醉的程度絲毫不下於今天瘋狂追逐港台明星的“追星族”
們。
“皇帝”與臣子:殘酷的政治遊戲
皇帝出生是有先兆的,尤其是那些開國之君。往往是其母未交先
孕,仿佛是與神暗合,由此,神靈的性自由遠勝過人間。
神的後代當然是“真龍天子”,其權力廣大無邊,神秘無比也就不足
為怪
但皇帝畢竟要生活於人間,吃五穀雜糧,免不了要放幾個人屁,生
幾場人病,也就有了人的劣性。高興時,開明,被譽為盛世之主;不高興
了,殘酷,濫用權威,被謚為昏君。
服務於皇帝的奴才――臣子為維護神君之威非要很有幾分技巧不
能勝任,否則難逃刀下鬼之運,於是自然有人發明這些技巧:
進言者應誇讚君主自己認為得意的事情;掩蓋他認為羞恥的事情。
君主急謀私利,進言者應將私利說成合乎公義,並縱容他大膽去
乾。
君王有卑下的念頭,想乾而又有所顧忌,進言者就要故作姿態,抱
怨他為什麼不去乾。
假如君主不喜歡露骨的讚美,進言者就讚譽與君主思想行為相同
的另一個人,藉以達到直接讚美之目的。
君主在誇耀自己的能力時,進言者不應勸他做辦不到的事,以至讓
他露馬腳。
君主自以為謀略高明,進言者就不宜揭出他在某些方面的失措使
他困窘。
這或許也可做拍馬屁者之必修課了吧?
奴性與貞操:專制下平民的心態
魯迅有言:“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今不過是奴
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於奴隸的時候,卻是數見不鮮的。”
魯迅之歷史劃分:“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
時代”。
平民的希望:
A:科舉考試、買官;
B:“天道福善禍”,“天之所助者,順也”;
C:有一個施仁政、愛民如子的皇帝;
D:有“好官”“清官”;
E:死後在另一個世界求得公道。
滑稽與做戲:政治社會生活中的北京人
童話中那個可愛而“聰明”的皇帝穿上那身並不存在的新衣招搖過
市,舉城之人皆不願被譽為“愚蠢”,不敢道破“天機”。
現實中的人比童話中那個皇帝還要聰明,穿起了華麗的新衣,但弄
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仍掩飾不住那根醜陋的傢伙。然而不要緊,大家儘量
不去關注那東西,只看那漂亮的衣服即可 一個附加條件是心術要正,
不思淫邪!
“家長”的沒落:日常生活中的北京人
“家長”是皇帝降了級別的代名詞 皇帝是國家的“大家長”,父親們
是大小家庭的“皇帝”。
常言道“父慈於孝”,這“慈”這“孝”大有講究。“慈”不只是和藹,還
代表一種責任,絕對權威與施捨。“孝”則是聽話,不違逆,往往與“順”連
用。它還有“等、靠、要”的意思。
常言很少說“婆慈媳孝”的,而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媳婦要
“熬”才能成婆婆。
皇帝只有死了才能由兒子繼位,一般是不大願意做“太上皇”的,那
么可以推而論之,家長們也不太情願做“太上家長”或婆婆們不甘做“太
上婆婆”,即使做了,那權力的餘威還是在的
第十章 滲透與輻射
種族融合的“自由市場”
北京是一鍋雜燴湯一鍋煮了兩千多年的雜燴湯,各種肉們、骨頭
們、雜碎們以及調料們已經煮爛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酵而又酵,
釅而又釅,真正稱得上是“老北京”。
信 不信 由你 ―― 宗 教 文化
若論宗教的起源,北京是沒有份的 北京沒有自己土生土長的宗
教,淨等著“吃”現成的。
但北京占都城之利,各路神仙都不遠萬里的到這裡“插隊落戶”,只
要不被轟走,是毫無離意的。於是歷代存留下來的廟宇、寺院、教堂等為
數甚為壯觀,足夠供北京人像去自由市場買菜那樣充分地選擇。
京師 會 館 與 地 域 文化
中國人喜歡扎堆,多么忙也能聚在一起聊上那么一會兒。
京城的小保姆星期天都去找同鄉,交換各自主人家的信息,比較居
處環境的優劣,更以此做為爭取權利的依據,雖未聞有什麼組織,但把
這叫保姆同鄉會或保姆協會也不為過的。
過去,在京師或全國各地同鄉會、行業協會之類的是不少的,一般
都稱做“會館”,當然京師尤甚。這些“會館”當然為非官方組織,只不過
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產物。
“會館”可以異地拜本鄉的神,可以互相交換信息,可以獲得救助
……這裡成了異鄉文化重演的場所,因而是頗有味道的。
外國名人看北京
當公元1289年,在元朝政府供職的馬可・波羅隨軍來到當時的大
都――汗八里(北京)財,他看見的是一座多么繁華的都城啊1從四面八
方蜂擁而來的商人和辦事的人,絡繹不絕地穿過它那十二座城門,每座
城門有一千名士兵把守。馬可・波羅說:“凡世界上最為珍貴的東西,都
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帝國各地的產物,被源源不斷地運往這裡 其中
僅用馬車和馱馬載運生絲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輛次。在城郊,由國
家監督合法經營的“紅燈區”內,竟有二萬五千餘名妓女,然而據說還不
足以滿足這樣大量商人和其他旅客的需要。而每當外國專使來到京都
為了表示天朝大國的盛情,妓女的總管要給使節團的每一個人,每夜送
去一名高等妓女,每夜換一個人。馬可・波羅說:“妓女們也把這種差役
看成是自己對皇帝應盡的義務,所以不收取任何報酬。”
第十一章 “雙面”的北京人
廣場情結:北京人 的政 治性
京都,政治重地,風雲變幻。沒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技巧,天
子腳下難以混飯吃。
北京人,純正的“政治動物”。
“新旗人”素描
千面北京人,八旗風不絕。
敢說敢講敢言敢吹敢擂敢侃,就是不敢做。
現代化的“天橋把式”:腰掛BP機,耳聽“沃克曼”(隨身聽),玩虛
的。這就是北京的“新旗人”。
北 京人 的貴 族 夢
貴族夢,窮人命。這就是當今的北京人。
巴爾扎克說過:得到貴族血統起碼要經過三代人的脫胎換骨。
北京 人觀 念 的新 與舊
政治觀念與經濟觀念的強烈反差。
“貨幣沒有臭味”。錢既不姓“資”也不姓“社”,它姓“金’
觀念一新,萬兩黃金。
北京女孩的兩面
敢愛、敢動真情、真的是“愛你沒商量”
敢侃、敢吵、真的又缺乏一些溫柔。
北京的女孩也有兩面。
第十二章 改革開放中的北京人
京城的男女老少
市井圖之一:有對殘疾人夫婦,自己過著清貧的生活,兒子在學校
卻像個大款;有一位賣菜的工人,夫婦倆節衣縮食,兒子在學校卻像個
流行歌星;有一名高級工程師,自己像個貧困山區的農婦,兒子在學校
卻像個歸國華僑。
市井圖之二:在冰冷的石凳上,四位老人一坐就是半天;為數相當
多的老人成了家庭中自帶工資的“五大員”:保育員、採購員、炊事員、衛
生員和給養員;賣餡餅的老太太道苦衷:“我的退休金不高,還有一個兒
子未結婚,女兒為送外孫女上幼稚園也伸手要錢,能不管嗎?”;在宣武
門捷運站旁的街心公園有一個“椿樹辦事處老年秩歌隊”。
市井圖之三:大款們跟一個舞女混久了,便有換一換的想法,他們
大都採取“發”出去的辦法,“發”即轉讓、贈送的意思。
“孔 雀 東 南 飛 ”
孔雀東南飛本是一個十分浪漫的故事。北方的人才被譽為“孔雀”,
其奔向南方被比喻為“東南飛”,不僅帶著憧憬的浪漫,更帶著拋棄的壯
烈。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在做出此項“飛”的抉擇時不能說不是一種
“壯舉”,對於最初“飛”到沿海地區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如果《孔雀東南飛》的作者還活著的話,看到此種情形肯定浮想聯
翩,做出《孔雀東南飛》的續章來。
遠 渡 重 洋
當年,日本把一批一批的留學生送往大唐帝國,是為“遣唐使”。不
知身為“遣唐使”的人們當時的心境如何。大概獲取此項資格也甚為不
易。他們也要經過“古漢語”的TOEFL、GRE的考試嗎?或許整夜地去
排隊以領到護照或簽證之類?
“Q 哥 ,同去,同去 ”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阿Q不識東南西北風;北京人在“風”中也失了“舵”。
你買我也買;你玩我也玩;你穿我也穿;你戴我也戴。空費錢財,“慘
遭折磨”在所不惜
“權威”可敬,被譽為“傻冒”更為可怕,附庸風雅方是正道人卻是
有自尊的呀!
“廟 ”多磕 頭 難
中國的足球總是上不去,國人甚為之惱火。但我們的官僚們卻是極
善於踢足球的,且“傳中”技巧堪為奇,令親臨者嘆為觀止。
北京的官僚足球隊為數頗龐大,各種“官”多如“牛毛”。
人多並不代表效率高,且恰恰相反,能正經“射門”者並不多。
所幸的是,政府正在使那些無能的“球員”退出“球場”,使“球隊”更
精幹一些。
“天 安 門廣 場 變 菜 市場 啦 !”
真是匪夷之思!神聖的天安門廣場豈能容菜販子們推著車子東遊
西盪?
別急,這只不過是一句戲言,但寓意深刻。過去,如果提市場經濟都
會被說成匪夷之思,如今,這“匪夷之思”不是成了現實了嗎?
在北京政治與經濟的天平兩端,經濟的法碼在不斷加大,這不能不
說是一個進步呀!
第十三章 北京人,危機與挑戰
遷都:夢想或假設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聖明者應居安思危。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如果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光環,北京人,你怎么辦?
這一問是否會給北京人帶來一點震動和思索?
如果遷了都,北京將失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桂冠;將削弱
信息優勢、人才優勢。
如果遷了都,北京將因商品資源問題、流動人口銳減的雙向壓力而
導致設施落後服務欠佳的商業、服務業陷入嚴重困境。
如果遷了都,將擊碎北京人“天子之民”的自戀情結
請聽一聽知識的呼喚
老教育家蘇步青曾在全國政協會上說:“解放前我的工作最出色的
年代是1932―1937年,我每月工資有320銀元,請個保姆每月只需3
元,那時家裡什麼事也不用我操心,一心只顧搞研究。”
更 深 的 法 制 與民 主 意 識
一位外國朋友在回憶北京生活時寫道:“今天在街上跟一個路邊小
販買西紅柿,他說是四斤,我懷疑這幾個西紅柿不到四斤,就去附近的
國營商場稱了一下,結果居然不到三斤。我氣極了,回去找那小販,他不
但不道歉,還說這個老外真小氣,竟跟一小販計較幾個西紅柿。後來旁
邊圍了一群人,好像也同意這小販的說法,反而怪我這個老外不給面
子。這件事讓我非常不愉快,好像中國人有些地方只講面子,不講是
非。”
邊說邊練,練了再說
“人還能大過天去?”
“命里人尺就別攀一丈。”
“退一步海闊天空。”“跟年頭較死勁兒簡直是自己找彆扭。
如今,年頭真的跟人較上勁兒了,怎 么辦?
北 京 人 ,走 出“紫 禁 城 ”
風起於青萍之末。
北京人醒了。有人驚呼:起潮了!更多的人躍躍欲試:下海!下海!
開發崇文門――雍和宮一線黃金地帶
王府井商業區海外招商。
東西廂工程、西北二環改造、東西三環改造、機場高速路建設、西客
站工程……
走出去,前面是個天。
未完的話:心靈的天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