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好習慣”叢書:培養自理好習慣

《"五個好習慣"叢書:培養自理好習慣》是“五個好習慣叢書”之一。全書共分十章內容,包括:生活學習有目標;做事有計畫;做事分輕重緩急;做事講效率;做事不拖拉;物品放置有條理;消費管理;情緒管理;體育鍛鍊管理;飲食管理。

基本介紹

  • 書名:"五個好習慣"叢書:培養自理好習慣
  • 作者:孫雲曉 李文道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3171738
  • 外文名:Making the Habit of Self-management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五個好習慣"叢書:培養自理好習慣》旨在從兒童自我管理和習慣培養的角度出發,具體而有步驟地闡述目標管理、有計畫、不拖拉、做事有效率、學會管理物品、學會理財和消費管理、情緒管理、體育和營養健康管理等,提供了可操作和有步驟的訓練反思步驟和指導。一個孩子只有做到了自我管理,他才能更有主動性和在學習上有積極性,才會自主地思考、探索、創新。而從生活做起的自理能力培養,不僅是好的習慣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將這些好習慣潛移默化地用到生活和日後成人的各個方面中去。

作者簡介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為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教育專家之一,其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培養一個真正的人》《藏在書包里的玫瑰》《拯救男孩》等。
李文道,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心理系教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少年兒童自我管理習慣培養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係”主持人之一,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課題重要成果《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一書副主編。

圖書目錄

序言培養好習慣的六個步驟
第一章生活學習有目標
一個心理學實驗
1.目標,對孩子很重要
2.孩子有目標嗎
3.指導孩子管理目標
4.孩子的目標管理得怎么樣了
5.堅持就是勝利
第二章做事有計畫
“磨刀不誤砍柴工”
做事要有準備
1.孩子,為什麼做事要有計畫
2.您的孩子,做事有計畫嗎
3.如何做事有計畫
4.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5.堅持就是勝利
第三章做事分輕重緩急
帕累托定律
最有價值的一課
孩子的問題,父母的麻煩
1.孩子,做事為什麼要分輕重緩急
2.孩子做事分輕重緩急嗎
3.如何分清輕重緩急
4.孩子做到要事優先了嗎
5.好環境,好習慣
第四章做事講效率
富蘭克林的故事
1.為什麼做事要講效率
2.孩子做事講效率嗎
3.如何做事有效率
4.孩子會利用時間了嗎
5.讓習慣與生活自然融合
第五章做事不拖拉
寒號鳥的悲劇
拖拉的孩子
1.為什麼不能拖拉
2.孩子做事拖拉嗎
3.如何做事不拖拉
4.孩子,做得怎么樣了
5.好環境,好習慣
第六章物品放置有條理
生活無序多煩惱
1.為什麼要有條理
2.孩子有條理嗎
3.物品有條理,生活有秩序
4.及時評估:孩子能迅速找到需要的東西嗎
5.尊重孩子的整理方式
第七章消費管理
金錢教育缺失釀悲劇
超前消費,“蘋果”成“苦果”
1.消費教育好處多
2.孩子會理財嗎
3.指導孩子消費管理
4.孩子有進步嗎
5.好環境,好習慣
第八章情緒管理
一個動物實驗
情緒與健康
情緒與成功
1.情緒管理,從認識情緒開始
2.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嗎
3.情緒管理有方法
4.孩子的情緒管理得怎么樣了
5.孩子好情緒,父母很重要
第九章體育鍛鍊管理
中國孩子怎么了
中國孩子體質堪憂
1.體育鍛鍊收益多
2.孩子喜歡運動嗎
3.科學鍛鍊,強身健體
4.孩子的鍛鍊合適嗎
5.好榜樣,好習慣,好身體
第十章飲食管理
少女瘋狂減肥餓剩一張皮
健康亮紅燈,飲食是主因
飲食乃身心健康之本
1.飲食,對發育中的孩子特別重要
2.孩子的飲食合理嗎
3.健康飲食,重在堅持
4.孩子的營養狀況怎么樣
5.飲食管理“大本營”—家庭
後記五個好習慣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後記

五個好習慣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出版後受到讀者熱烈歡迎,出版僅一個多月就連續再版,並且作為中國移動手機閱讀首發。身為作者,我自然開心,因為寫書就是為了給讀者看,就是服務讀者的需要。我在《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序言中特別預告,隨後將出版的“五個好習慣”叢書,可以為讀者朋友提供更為具體有效的幫助。如果說《習慣決定孩子一生》是習慣培養提綱挈領的總指導,“五個好習慣”叢書就是具體操作手冊。
為了方便讀者朋友了解這套叢書,這裡簡要介紹一下與我合作的五位優秀作者。
《培養仁愛好習慣》的作者是副研究員孫宏艷,長期擔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曾經擔任習慣研究課題組的常務副組長。她主持過多項國家級的課題研究,尤其是連續7年負責中、美、日、韓高中生的比較研究,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建議。
《培養學習好習慣》的作者是兒童心理學博士趙霞,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所工作近10年,曾經是習慣研究課題組的科研骨幹。她從一個師範學校的老師到兒童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對學習過程有特別的體驗和理解。
《培養負責好習慣》的作者是編審劉秀英,長期擔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親職教育研究所所長和《少年兒童研究》主編,曾經擔任習慣研究課題組的常務副組長。20年的編輯生涯使她對兒童成長有一種濃厚的理l生關懷情結。
《培養自理好習慣》的作者是兒童心理學副教授李文道博士,他是首都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曾經擔任習慣研究課題組的副組長。他還在讀博士期間,就深入北京幾所國小,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習慣與人格的實驗研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有重要突破。
《培養尊重好習慣》的作者是中學高級教師閆玉雙,長期擔任全國尊重教育研究課題組的負責人,也是習慣研究課題組的科研骨幹。她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又主持尊重教育研究課題近20年,可謂寫如何培養尊重習慣的最佳人選。
作為主編,我的任務一是提出高質量的寫作選題,二是組織高水平的作者隊伍,三是選擇有眼光的出版社。我可以驕傲地說,我盡力了,我做到了,這是一套開卷有益的好書。
孫雲曉
2013年11月於北京世紀城

序言

培養好習慣的六個步驟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麼是好方法呢?在我看來,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說得更徹底、更準確一些,兒童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說得更具體、更實用一些,就是通過培養仁愛助人、主動學習、認真負責、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個良好習慣,促進少年兒童健康人格指標的實現。如何有效地去做呢?這套“五個好習慣”叢書及《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就是習慣與人格研究專家學者給予您的極為重要的建議。
有一位母親跟我說:“我的孩子真討厭,壞毛病太多了,不愛寫作業、整天黏在電視跟前,上網玩遊戲沒完沒了,您說怎么辦呢?我都說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
因為比較熟悉,我和她開玩笑說:“您要是這樣說孩子八千遍,他就更改不了了。一位著名的兒科醫生跟我說,一句話重複三遍就是對別人的折磨。您對孩子說的話重複了八百遍,他怎么受得了?”我建議父母們,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把每天對孩子說的話錄下來,錄一星期放給自己聽聽,父母自己都會煩死。
孩子們對我抱怨說:“我媽媽真煩人,每天都嘮叨不完,她只要嘴唇一動,我就知道她要講什麼,因為她天天都講一樣的話。”
我也驚訝地發現,許多父母都像複製人,對孩子嘮叨一樣的話:別看電視了,別玩遊戲了,趕快寫作業!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學,怎么考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以後怎么找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你喝西北風去?這樣的話說一遍兩遍還可以,說多了之後就變成一堆噪聲,只能讓孩子情緒混亂、信心崩潰。這是您想要的結果嗎?
實際上,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好好學習。他學習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難,孩子需要的是您具體有效的幫助,而不縣嘮叨或訓斥。所以我給大家一個患告一…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其實,許多父母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可是為什麼效果不明顯呢?我發現,問題在於有些父母還是把習慣培養當成了說教的內容,而忽略了習慣培養是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需要按其規律來做才會見效。
自2001年到2010年的lO年間,作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和副主任,我一直在主持少年兒童習慣研究課題,即教育部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後來接著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少年兒童自我管理習慣培養與社會適應的關係研究”。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研究之所以能夠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首先是有一個強大的科研團隊,如全國有幾百所中國小和幼稚園參與了我們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張梅玲研究員與我共同擔任課題組組長;在博士生導師鄒泓教授的帶領下,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6位博士生深入北京11所國小,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驗研究,對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做了深入細緻的探索。
“五個好習慣”叢書及《習慣決定孩子一生》,是我們10年課題研究成果與建議的普及版,是關於習慣培養內容與方法最為通俗和實用的讀本,同樣由我們課題組的專家學者所撰寫。這次再版做了許多重大修改和內容補充,可能更適合今天的父母和教師閱讀使用。
在這裡,我願意試著分享一下習慣培養的六大步驟,或許會給大家一些幫助。過去曾經把提高認識和榜樣教育合併為一個步驟,也是可以的,分開講解的好處是可以更加細緻,便於操作。
習慣培養的第一步——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什麼叫壞習慣?壞習慣是藏不住的缺點。比如,“中國式過馬路”被視為國恥,一般也難以改變,成為近乎瘋狂的壞習慣。據公安部2012年前10個月的統計,全國因為闖紅燈肇事導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227起,死亡798人,因違反道路標誌標線導致26 000人死亡。還要死多少人才能改變?
我給大家講一個案例:
據2012年6月8日東方衛視和《新聞晚報》等媒體赧道,當天14點47分,在華東模範中學考點外,一名考生突然出現,用不算急速的步伐走到考點門口。此時,考點大門已經關閉。“您的准考證呢?”考點工作人員問。“不是15點才開始考試嗎?”考生一邊出示准考證一邊問。“同學,您沒看到准考證上面清楚地寫著英語科目考試14點45分停止入考場嗎?”工作人員指著准考證上的一行字對考生說。此時,考生的媽媽也匆匆忙忙趕到,向工作人員懇求:“請幫幫忙吧,只遲到了幾分鐘,路上腳踏車壞了。不能參加考試會影響他一生的!”
但考點工作人員嚴格遵照考試規定,不放行遲到考生。焦急的媽媽無奈中給工作人員下跪,而衝動的考生則抬腳踢向大門,隨後更是攀爬鐵門,跳進考點內,被幾名考點工作人員攔住。經層層匯報請示,最終確定這名遲到2分鐘的考生不能入場,聞聽此訊,考生的媽媽失聲痛哭。
儘管高考前各方都會反覆提醒,高考英語科目考試考生必須要在14點45分前進入考場,但每年還是有人會忽視“聽力提前15分鐘入場”的規定而錯失考試機會。任何對自己負責的同學都不應該有這樣低級的失誤。
上面這個讓人感慨的事情告誡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確認的習慣,否則就會有吃不消的苦頭。對於一個學生來說,養成確認的習慣更會終身受益,例如,平時寫完作業認真檢查,考試的時候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在心並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世也會受到歡迎。
有人會問,習慣到底是什麼呢?習慣就是習以為常的行為,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國小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40多年的國小班主任,經驗豐富,是一位全國特級教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準備怎么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么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麼區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後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這才是鞠躬。男孩子虔誠地練習了多次,去給任課老師認錯時果然被接受。
孫蒲遠不愧是全國特級教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細心,因為只有細緻人微地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兒童成長離不開細節的指導。
習慣培養的第三步——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
天津社科院的關穎研究員曾經與兒子難以溝通,兒子房間裡貼了許多籃球明星喬丹的畫像,因為喬丹是他心中的偶像。後來,一向不喜歡籃球的關穎開始與兒子一起看籃球比賽了,並且收集了許多喬丹的故事,這讓兒子對媽媽刮目相看,自然親近了起來。關穎發現,只要與兒子談喬丹,兒子就心服口服,因為他對這個偶像有認同感、親切感。
許多偶像的身上具有榜樣的因素,如果善於挖掘這些因素,使偶像逐漸變為榜樣,就可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關穎就是這樣做的,她藉助喬丹這個榜樣的力量,使全家人和諧相處,兒子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青少年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青少年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當然,青少年的榜樣和偶像並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們的夥伴。因此,父母和教師既可以選擇孩子喜愛的名人榜樣,也可以選擇孩子的優秀夥伴,只要發現他們的某些好習慣,就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習慣培養的第四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成某個良好習慣。
美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動作或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他們測算是21~90天。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舉一個例子,孩子洗手您就得給他訓練,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只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吃飯的時候洗手了嗎?看看,您老問孩子,還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習慣了。開始一看媽媽,就知道“喔,我要洗手”,到以後他就不用提醒了,就如現在我們大人早上起來洗臉刷牙,還要提醒嗎?這是習慣!養成了習慣就成了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那么孩子的習慣養成呢,有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要訓練。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呢?”東找西找的,什麼都找不到了,很亂。這就是沒養成好習慣。
我建議父母們採取一個辦法,孩子要從小就開始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後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培養習慣需要持之以恆,但開始的—個月是關鍵時期。過了這—個月,孩子就能夠養成初步的習慣。所以說很多好習慣都要這么一步一劌Il練出來。
習慣培養的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
這種要求恐怕不行,孩子經常管不住自己,籠統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畫分割成很多個小計畫,並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得到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並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北京有一位媽媽,兒子上五年級,寫作業磨蹭。在心理學專家的指導下,媽媽開始採取習慣培養的措施。
有一天,媽媽開始觀察兒子到底是怎么寫作業的。她發現兒子寫一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七回,一回打開冰櫃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一回打開電視看看卡通片開始了沒有,不到十分鐘站起來轉兩圈,這樣寫作業能不磨蹭嗎?
於是媽媽對兒子說:“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完全能夠學習好,但是我剛才給你數了數,一個小時站起來七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寫一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三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一愣,想不到媽媽挺寬容的,說三回就三回。媽媽繼續說:“你如果一個小時內站起來不超過三回,當天晚上的卡通片可以多看。”兒子聽了高興得不得了。媽媽又說:“先別開心,有獎必有罰,如果你一小時寫作業站起來超過了三回,當天晚上的電視就不能看,包括卡通片。”
母子協定達成了。
結果五天下來,兒子有三天做到了,一小時寫作業站起來不超過三回,興高采烈地看了卡通片。但是有兩天忘了,一到了下午6點就急,因為不能看卡通片,可怎么央求媽媽也不能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這樣慢慢地變化了,一想到一個小時只能站起來三回,就會慢慢地控制,並用爭取晚上看卡通片來激勵自己。
就這樣,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這個孩子終於養成了專心寫作業的好習慣。
我覺得這位媽媽就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媽媽。我從她的成功經驗中,總結出了習慣培養的基本方法——加減法。也就是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您想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就千方百計引導他好的行為不斷地出現,出現的次數越多,好習慣越牢。我們可以借鑑這個做法,就是給孩子一個可以接受的過程,讓他們慢慢地把壞習慣改掉而養成好習慣,或者說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習慣培養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我們培養孩子好習慣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在家裡都不能罵人,孩子如果罵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環境。
家裡有個學生,最好的環境就是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打麻將。有的父母邊“嘩啦嘩啦”打麻將,邊說:“兒子,好好學習啊,考北大、考清華。”他能考上嗎?
再如,您老在家裡看電視,一集接一集沒完沒了,看得淚水漣漣。您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去。”您說這孩子能專心學習嗎?
您知道孩子這個時候怎么辦嗎?有個孩子告訴我,父母看電視他不敢過來,但是他想看,他就把門開個縫兒,耳朵豎得尖尖的,用耳朵聽電視,這多累呀!所以說人是環境的產物。那該怎么辦呢?孩子不在家的時候您盡可以看電視,孩子學習的時候您最好別看電視。您是個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還那么小,他更抵抗不住誘惑了。所以,培養好習慣最需要父母和教師為孩子做出榜樣,最需要建設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
我完全相信,身為父母沒有人不希望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問題是具體該怎么做。我們以閱讀為例來探討一下如何創造良好的環境來培養好習慣。
請父母們思考以下五個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環節:
人是環境的產物,父母是最好的榜樣,書香之家最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所謂書香之家,就是家裡不僅有很多書,並且父母具有讀書習慣。孩子經常看到父母在讀書,就會很自然地模仿,怎么可能不喜歡讀書呢?
孩子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因為兒童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故事對他們最具魔力。如果父母堅持從幼兒階段就給孩子讀故事聽,國小階段堅持與孩子輪流讀或者互相講故事,孩子能不喜歡讀書嗎?如果固定讀書時間,甚至固定舒適的閱讀位置,更會有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兒童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對於那些偏愛看電視或玩網路遊戲的孩子,也有很多辦法引導。比如,他看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或玩了網路遊戲《植物大戰殭屍》,他可能會對原著或相關圖書產生興趣,父母跟他一起讀效果更佳。
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而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經常帶孩子逛書店或進圖書館。給孩子適量的錢,讓孩子在書海瀏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和最需要的書。請注意:兒童閱讀興趣第一,相信孩子會由興趣人手敲開神奇的知識之門。
有些進人青春期的孩子好動不好靜,他們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而旅行就是富有魅力的選擇。如果委以重任,請孩子查閱資料做旅行的設計與安排,特別是參觀名勝古蹟和名人故居,請孩子做導遊,都可能促進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做到以上任何一條,孩子就有希望喜歡閱讀。如果做到以上兩三條,孩子就有希望養成閱讀習慣,並且終身受益。
習慣的培養是一門科學。那么習慣培養的原則是什麼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培養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比如不磨蹭、不撒謊、不欺負人等。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義。
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習慣培養的過程也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有些習慣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環保,我們就要向孩子學習,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和老師跟孩子的關係越好越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這樣才有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培養行為習慣做起。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親職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親職教育最基本的任務。讓我們記作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父母是培養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好習慣來締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孫雲曉
2013年11月於北京世紀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