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rable computing

wearable computing就是把計算機“穿”在身上進行套用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穿戴計算技術
  • 外文名:wearable computing
  • 釋義:把計算機“穿”在身上進行套用
  • 提出時間:1955年
定義,技術發展,

定義

wearable computing--可穿戴計算技術。顧名思義,可穿戴計算技術那么,為什麼要把計算機“穿”在身上呢?
計算機自問世以來,為滿足套用的需要,一直在不斷變化,從二進制輸入和指示燈顯示,到現在常見的主機和桌面上的顯示器、滑鼠、鍵盤、網路,這一狀態至今已維持了將近30年的時間。但是,近年來許多套用領域都要求計算機 能隨著人的活動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運行程式並上網工作,也就是說,跟著人進行“移動計算”和“行動網路通信”。 例如,新聞記者進行現場報導時,需要搶時間對信息進行實時處理並隨時上網;飛機維修人員要邊維修、邊閱讀手冊,可能還要上網進行討論和交流,並在使用計算機的同時不影響雙手的維修操作;軍事上的套用則更為普遍,像特種兵的作戰和偵察等。於是,人們就把計算機從桌面請到了人的身上,通過微小型設計和合理的布局,將各模組分布到人體的各個部位,從而能“穿”在身上,並與人相結合,通過無線傳輸構成一個移動節點,實現行動網路計算的可穿戴計算模式。

技術發展

“可穿戴計算機”的概念早在1955年就被Edward O.Thorp提出來了,其初衷是為了在“輪盤賭”的賭博遊戲中,對現場數據實時採集並進行預測。
1966年,他與Claude Shannon共同研製出了第一台可穿戴計算機,這是一個有4個按鍵的香菸盒大小的模擬機,配備了一個數據採集器。
199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研製出供工程維修使用的可穿戴計算機VuMen1,它由一個微小的計算機和眼鏡式顯示器組成。
1994年,Steve Mann實現了可穿戴計算機的圖像實時無線上網功能。
“需求牽引、技術推動”使可穿戴計算技術迅速地發展起來。迫切的需求開闢了新的領域,而形成今天的規模卻是科學技術創新的結果,它使需求變成了現實,其中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
2)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
3) 嵌入式軟體技術的發展
4)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
5)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6) 新一代結構設計技術和人機工程技術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