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39霍亂

O139霍亂能產生O1群霍亂弧菌相同的毒素,具有流行的潛力,能引起流行,且來勢兇猛,病死率高。由於抗原的變異,人群對該菌缺乏免疫力。

發病以青壯年為主,年齡別發病率有隨年齡升高而升高的趨勢。男性病例明顯多於女性,74.04%的病人年齡超過15歲,而不同於O1群霍亂;無明顯季節性,冬春季也可引起暴發流行。

O139霍亂主要是飲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引起,主要通過水引起暴發流行。人感染後,該菌在腸內大量繁殖,造成腹瀉、嘔吐、嚴重脫水,如不醫治會造成死亡。治療方法可用補液和抗生素療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o139霍亂
  • 產生:O1群霍亂弧菌相同的毒
  • 始發時間:1992年10月
  • 始發地點:印度馬德拉斯
基本信息,流行近況,防治策略,

基本信息

過去一直認為只有O1群霍亂弧菌即古典型霍亂弧菌與埃爾托霍亂弧菌才能引起霍亂流行,非O1群霍亂弧菌或稱不凝集弧菌(NAG)即自 O2—O138群霍亂弧菌大多不引起人類疾病或僅引起散發性腸炎與腸道外感染,也不引起霍亂大流行,但1992~1993年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卻新發現一種非O1群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樣腹瀉病的暴發流行,該菌既不與O1 群霍亂多價抗血清凝集,也不與O2— O138群霍亂弧菌菌體“O”抗原發生凝集,是一種新的弧菌,因而命名為O139群霍亂弧菌。又因最早發現於孟加拉灣,又名孟加拉菌。

流行近況

1992年10月O139霍亂首先發生於印度馬德拉斯,1993年初又在印度加爾各答流行,發病者13000人以上,死亡434人,病死率3.2%;同年 1月中旬至2月中旬,在孟加拉南部又發生流行,報告患者約10000例,死亡500人,病死率5%,至3月底疫情進一步發展到該國中部和北部,並沿孟加拉灣海岸向東蔓延,此期共報告患者107297例,死亡1473人,病死率1.3%;3月中旬流行高峰時,達卡醫院每日接受腹瀉患者550~615 人,較既往同期增加2~3倍。
1993年報告O139群霍亂流行的國家還有泰國、馬來西亞、尼泊爾、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但、斯里蘭卡與我國。1994年泰國報告發病3487例,緬甸仰光三角洲4月中旬也有暴發,每日就診者100人以上,此外,美國、英國、新加坡、香港、日本、愛沙尼亞、德國和瑞士等國家和地區也報告有輸入病例,1995年全球僅緬甸一國報告75例,鑒於該年有些國家未將 O139群霍亂分開報告,所以準確的O139群霍亂髮病數尚難以確定。
O139群霍亂弧菌在1993年傳入我國的,3~4月在廣東順德、深圳、佛山先後分離到O139群霍亂弧菌,5月在新疆阿克蘇區柯平縣發生O139 群霍亂弧菌流行,疫情涉及二個地區五個縣,持續115天,共報告200例,死亡4例,帶菌者225例;10月海南昌江縣從一名霍亂患者分離到O139 群霍亂弧菌。1994年6~8月,我國有24個省市、自治區檢出O139群霍亂弧菌。
O139群霍亂的流行,因其在1992一1993年間來勢迅猛,其傳播速度之快遠超過埃爾托霍亂,因而國際上曾有專家提出可能是“第八次霍亂流行”的開始。

防治策略

鑒於O139群均能產生霍亂毒素,所致的腹瀉在臨床和流行病學上與 O1群引起的霍亂不能區別。因此,WHO要求各國一旦發現O139菌引起的病人,應按《國際衛生條例》中有關霍亂的規定作出報告和處理。結合我國當前仍有埃爾托霍亂弧菌的實際情況,首先應開展醫務工作者的業務培訓和對人民大眾的宣傳教育工作;其次是加強疫情監測,及時掌握O139霍亂的流行動向;對病人和帶菌者則按我國《霍亂防治手冊》中有關規定進行治療及其處理;對疫點和疫區仍應本著“早、小、嚴、實”的原則採取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