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eites遺蹟相

Nereites遺蹟相是Seilacher(1 963、1964)最先建立的4個遺蹟組合的一種,為深水或深海型代表。它在深海濁流沉積層序中得到大量而完整的保存。該遺蹟組合以水平、複雜的覓食跡和圖案型耕作跡(Agrichnia)為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ereites遺蹟相
  • 外文名:nereites ruins
  • 創始:Seilacher
  • 起源:為深水或深海型代表
  • 特徵:水平、複雜覓食跡和圖案型耕作跡
  • 組成:Nereites(類砂蠶跡)
簡介,特徵,造跡環境,

簡介

Nereites遺蹟相是Seilacher(1 963、1964)最先建立的4個遺蹟組合的一種,為深水或深海型代表。它在深海濁流沉積層序中得到大量而完整的保存。

特徵

該遺蹟組合以水平、複雜的覓食跡和圖案型耕作跡(Agrichnia)為特徵。大多數遺蹟呈半浮痕(semirelief),少數呈全浮痕保存。它們的造跡生物主要是食沉積物的底內動物。在組成上,這是一個分異度和豐度均比較高的遺蹟化石群落,典型的組成分子有Nereites(類砂蠶跡)等。

造跡環境

對nereites遺蹟相的古環境解釋,一般都認為它出現在半深海到深海環境,水體寧靜且含氧,底層沉積物由遠洋泥、半遠洋泥及粉砂質泥組成且穩定性高,並幾乎普遍受到生物擾動(Ekdale,1980a,1980b)。就地質記錄來說,該遺蹟相往往同深水濁積岩一起出現,葚至陸相深水湖泊濁積岩中也有類似的遺蹟組合。中國豫西濟源中生代盆地早侏羅世濁流沉積中的遺蹟化石群落就是一例。這個群落中含有大量游移跡遺蹟化石,明顯地代表一套較深水型的遺蹟組合。
業已證明,上述原始型遺蹟相是再造古環境條件時很有價值的指示標誌。這種生物成因構造與物理沉積構造相比,在相分析上不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有時會更具優勢。例如,河流點沙壩和河口灣點沙壩沉積中發ri有爬升波建和其他相同的原生的物理沉積構造,但在這兩種沉積環境中的生物成因構造則迥然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