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in-mac

mac-in-mac是在由北電提出的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支持流量工程的運營商骨幹橋接技術。

基本介紹

  • 外文名:mac-in-mac
  • 技術標準:IEEE802.1Qay
  • 優點:增強了乙太網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
  • 改變:關閉了組播功能,丟棄了組播數據
PBB又稱為MAC-in-MAC
詳見詞條 PBB-TE
PBB-TE(Provider Backbone Bridge–Traffic Engineering)如今的技術標準是IEEE802.1Qay,是在由北電提出的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支持流量工程的運營商骨幹橋接技術。PBB-TE技術的基礎是IEEE802.1ah定義的 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e,運營商骨幹橋接)技術。PBB又稱為MAC-in-MAC,是一種基於MAC堆疊的技術,用戶MAC被封裝在運營商MAC內,通過二次封裝對用戶流量進行隔離,增強了乙太網的可擴展性和業務的安全性。PBB的關鍵是在MAC-in-MAC封裝中引入了24 bit的I-TAG(業務實例標籤)標識業務。
PBB-TE關閉了PBB的組播功能技術,丟棄了組播數據;關閉了廣播學習功能,因為通過網路的PBT通路是預先定義好的;關閉了用於阻止網路內出現環路的協定,因為對數據幀的轉發路徑是預先配置好的,不再需要阻止環路協定,這樣大大提高了網路的利用率。運營商可以管理不同路由上的負載,防止負載不均衡情況的發生。
PBB-TE技術採用IEEE802.1ag作為 PBB-TE隧道維持的信令協定,持續地監視網路中的隧道狀態。當主用隧道失效時會把業務自動轉移到預先建立的備用電路上,增加了必要的彈性。根據電信運營商不小於50ms的故障倒換時間的要求,CFM傳送CCI訊息的間隔為3.33ms或10ms。這也是在進行PBB-TE測試時,必須要測試儀表支持這兩個傳送間隔的原因。
PBT如今已被IEEE定義為PBB-TE(802.1Qay)標準,它是北電率先開發的一項重要的運營商乙太網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通信企業用於為企業、個人用戶提供可擴展的、可靠的運營商乙太網業務。此次在巴黎演示的主要內容包括:測試北電城域乙太網路由交換機(MERS)8600與其它4個廠商的產品在回傳網路的PBB-TE部分的互通性等。北電首次演示了移動運營商可以使用運營商乙太網回傳3G、R99和HS-DPA業務,展示通過PBB-TE中繼線在MPLS核心網上延伸網路,證明PBB-TE城域網兼容現有的MPLS核心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