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原為管風琴曲,是巴赫青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後由波蘭作曲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編為管弦樂曲,並由波蘭鋼琴家、作曲家陶西格改編為鋼琴曲。樂曲採用了d小調,4/4拍。由下行旋律組成的慢板的引子飽滿而有力,為全曲宏偉的氣勢作了渲染和鋪墊(片段1);然後,樂曲奏出音響宏大的和弦,接著呈現出托卡塔主題,帶有戲劇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題結束後,樂曲在上聲部出現賦格主題(片段2),採用與引子部分相同的音樂素材;隨後,賦格主題移至低聲部呈示,前後反覆出現八次,音樂情緒逐步高漲;最後,樂曲再現托卡塔部分,以氣勢雄偉的尾聲結束。這裡選用的是作品的管風琴演奏版。本作品曾被現代“情調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引用,使之廣為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 外文名: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
  • 作者:巴赫
  • 拍子:4/4
簡介,什麼是托卡塔,托卡塔的特點,什麼是賦格,賦格的特點,

簡介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原為管風琴曲,是巴赫青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

什麼是托卡塔

托卡塔 toccata 大多速度較快、節奏緊促,並對樂器演奏技術有所發揮。十六至十八世紀流行於義大利,通常由幾個對比性的樂段構成。十八世紀在德國有進一步發展,自由奔放的特點更為突出。有時也用於賦格之前,相互形成對比,正如這首巴赫的管風琴曲《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十九世紀後大多以快速節奏貫穿全曲。

托卡塔的特點

托卡塔是一種比較自由接近即興創作的體裁, 它的技巧性比較高,特別是腳鍵的運用。經常出現的手法有各種模進和模仿對位,偶爾也有短小的主調和聲段落。它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與快速之間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式的段落開始,與隨後的比較嚴格的賦格式段落形成對比。
托卡塔曲是一種由鍵盤樂器所演奏的樂曲。它是一種快速而節奏清晰的樂曲。
這種音樂形式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北部。1590年代,已經有一批托卡塔曲問世。之後,作曲家將這種音樂形式帶到了德國。在那裡,托卡塔曲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其標誌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
巴赫的托卡塔曲是這種音樂形式中的經典之作。這些風琴(Organ)作品都是即興作品,通常伴隨著一段獨立的賦格。在這種情況下,托卡塔曲代替了一般的固定的序曲。他的羽管鍵琴作品通常有多個樂章,由賦格形式寫成。

什麼是賦格

賦格開始時,一個聲部先單獨演奏出一個音調富於特徵的短小旋律,叫做主題。接著,另一聲部把主題移高五度或移低四度來模仿。好象是主題的答句,叫做答題。原來演奏主題的聲部,這時演奏和答題相結合的對比旋律,叫做對題。
賦格曲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呈示部、中間部和再現部。賦格的聲部也象卡農一樣可多可少,少則二部,多則七、八部,甚至包含更多的聲部,一般是三、四部。

賦格的特點

賦格是音樂學院作曲系必修課,它的基本特點是:在呈示部中,所有聲部都輪流把主題用主調和屬調陳述一次,然後進入以主題和答題的個別音調發展而成的插部。其後主題和插部又在各個不同的新調上一再出現,形成展開性的中間部。接著主題再度回到原調,為再現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