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字型炮戰

所謂T字型炮戰,指的是海軍作戰時,比較常用的一種作戰陣型。他來源於英國海軍名將阿爾比馬爾,當時自從英國建造了54門炮的太子號戰列艦後就精心設計這一戰術。後逐漸成為海戰經典戰術,他具體是指在海戰中海軍要懂得海軍T字炮戰搶占一橫的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字型炮戰
  • 類別:作戰陣型
  • 特點:T字型
  • 來源人物:阿爾比馬爾
優缺點,戰術,裝甲艦,戰法,

優缺點

T 字型炮戰始終是海戰經典,不過,反例也有,比如大西洋海戰威爾斯親王號和胡德號與俾斯麥號的作戰,就是在搶占T字型陣位的時候被德艦第四次齊射擊沉了"閃亮的胡德"。其原因就是T字型炮戰有個最大的弱點,--自己的艦艇航線固定,對方容易瞄準,而且側面暴露,中彈面積大。如果對方的炮火兇狠,射程遠,擺這個陣勢有挨打的味道。
T 字型炮戰不是萬能的。當然,它的確是海戰中的寶貴經驗。不幸的是它的有效性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三次大海戰奠定了它的地位:大東溝,對馬,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突破作戰,而甲午戰爭剛好是第一次檢驗它在裝甲艦戰鬥中的效果。丁汝昌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結論的。

戰術

所謂 T 字型炮戰戰術,實際上源遠流長,並非裝甲艦時代的產物,如果追溯它的鼻祖,應該是英國海軍名將阿爾比馬爾,英國自從建造了54門炮的太子號戰列艦後就精心設計這一戰術。當時戰艦的火炮都是安裝在兩舷,所以只有側面對敵才能產生最好的作戰效果,如果以全艦隊的側面,面對對方的縱隊,打擊其先導艦,便可以產生可怕的效果。同時,當時軍艦上有一個"崇高"的職位,就是木匠。因為當時球型炮彈不能爆炸,中彈後只要木匠趕到及時,很少有軍艦會沉沒,除非是迎鳳面多處中彈,來不及修補,海水順潮流迅速湧入,軍艦會沉沒。那么搶占T 型的那一橫,敵軍先導艦三面受彈,當然必有一面迎風,比較容易沉船。太子號之前的英國海軍沒有大型艦,波濤之中很難保持隊形,以後建造了多艘大型軍艦,如皇家橡樹,皇家巡遊者,就能夠在海上保持戰列縱隊了,這就是"戰列艦"的由來。
所以,這是一個比里薩海戰和亞歷山大海戰還要古老的帆船時代的戰術,它在對馬海戰中的表現,稱之為復興更為合適。

裝甲艦

裝甲艦的出現,帶來的其實是三項新的變化。第一,舷側火力減弱,首尾火力加強。第二,開花彈的出現,使擊沉敵艦的機率大大增加。第三,大型艦隻有裝甲改進,而火炮的彈頭風帽和延時引信還沒有出現。針對這些變化,各國海軍當時都在研究怎樣應對。如果看看英國海軍當時的主力艦阿迦門農號,日本的甲鐵號,德國的薩克森號,各位就會感嘆當時設計師的想像力了,真是連恐龍都設計的出來,原因就是誰也不知道未來的軍艦應該是什麼樣的。具體到到大東溝海戰,甲午戰爭前夕,原有的理論已經落後,並沒有新的完整的海戰理論。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可以說,雙方採用什麼陣型,都是合理的,談不上紙上談兵和食古不化。

戰法

北洋艦隊採取切割對方的戰法,沒有去追求T字那一橫,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出發。
批評觀點二,北洋艦隊噸位多於日軍,主炮口徑大於日軍,卻戰敗,情理不容
實際上戰鬥力還包含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技術水平。如果考慮到這個問題,相對於日本艦隊,北洋艦隊並不占優勢,必須揚長避短才有取勝的可能。注意,北洋水師的將領們考慮的是怎樣打勝,後來清廷的文人只要考慮責任問題。
回到以前討論過的克里木戰爭,威風八面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在錫諾普海戰之後,和他的黑海艦隊就銷聲匿跡了,直到他帶領水兵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多角堡高地壯烈戰死。海軍為什麼成了陸軍?軍艦呢?
全部自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