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A22 原超星系團

SSA22 原超星系團

SSA22 原超星系團,也被稱為EQ J221734.0 + 00170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SA22 原超星系團
  • 外文名:SSA22 Protocluster
  • 外文名:EQ J221734.0+001701
  • 領域天文學
  • 分類萊曼α斑點複合體,氣體雲
  • 大小:6300萬秒差距
  • 赤經:22h 17m 37.0s
  • 赤緯:+00°17′01″
  • 紅移:3.1
  • 發現時間:1998年
觀測,組成,

觀測

SSA22原超星系團在1998年第一次被發現。
2006年,科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寬度為2億光年的絲狀結構,位置與SSA22原超星系團重合。而日本仙台東北大學的Ryosuke Yamauchi和他的同事於2005年發現了類似結構,這個結構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氣體區域(電離氫區)。該結構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物體,距離地球約一百二十億光年
SSA22 原超星系團和仙女座星系的對比(右上)SSA22 原超星系團和仙女座星系的對比(右上)

組成

該巨型電離氫區含有:
大氣泡
氣態細絲
構成這個龐大結構的一些大氣泡高達400,000光年,接近仙女座星系直徑的兩倍,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巨大的氣泡是在早期宇宙中出現的大質量恆星形成的超新星後並噴射出周圍的氣體。 作為這種結構的一部分,星系和氣泡符合宇宙早期特徵。
這種結構不僅非常大,而且非常密集; 位於每根細絲中的星系彼此相距四倍於宇宙星系距離的平均值。 在發現之前,天文學家曾預測存在類似這樣的結構。 根據計算機模型,大部分大質量的星系起源於這樣的結構。 據信這些星系是由於這種巨大結構物質在其自身引力下坍塌而形成的。 由於宇宙中最密集的區域被認為是首先形成星系的地方,因此這種結構可能是最早形成星系的結構之一。 這種結構可以揭示宇宙第一個星系何時以及如何形成,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