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PS

RGPS

RGPS,是一種計算機語言,服務功能以Web服務的形式提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RGPS
  • 外文名:RGPS
  • 主要特徵:服務功能以Web服務的形式提供
  • 成為:網際網路上軟體開發的主流
框架提出,框架介紹,相互關係,四要素,套用服務例子,相關問題,

框架提出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網路和軟體與服務的有機融合,網路化軟體開發已經日趨流行,其主要特徵是將服務功能以Web服務的形式提供,從而能促進軟體服務,並通過按需服務選擇(組合)來提升服務的體驗質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等。這一發展催生了面向按需服務的架構(On Demand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ODSOA)和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技術的創新,面向按需服務的網路化軟體正逐步成為網際網路上軟體開發的主流。
與此同時,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給軟體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軟體網路化,這種趨勢使網路成為全局性的資源,並以網路為媒介向大眾用戶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服務。軟體的計算模式、套用模式、產品形態以及盈利模式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網路化軟體帶來的橫向溝通將加劇競爭,也會促進整合,規模化生產、經營將成為軟體企業開拓市場的關鍵。同時,在網路世界裡,用戶需求呈現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異構的趨勢,能夠快速的按需生產用戶滿意的軟體是軟體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快捷、高效地利用軟體服務資源,構造具有競爭力的服務和套用,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是未來軟體產業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方向。
網路化和服務化背景下,軟體生產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滿足個性化與多樣化的涉眾需求的服務規模化定製。即,將面向領域群體用戶的共性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在元級上整合、形成服務需求的元描述,基於元描述、以規模化服務定製的成本和速度滿足用戶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大眾需求。為了實現服務軟體的規模化定製,一方面需要通過服務及其間的互操作性協作來推動實現軟體的柔性生產。目前網路環境下的資源聚合已成事實,圍繞服務的互操作這一核心,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軟體服務資源;另一方面,為了實現按需服務的軟體規模化定製,需要通過需求牽引實現大眾用戶與生產企業之間的良好溝通。這種需求牽引主要來自網路環境下涉眾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網路用戶數量的龐大以及用戶在地理、時間、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使用戶的角色、需求目標、業務過程以及對於服務資源的需求等存在極大的差異,這給軟體的規模化定製生產時的需求獲取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困難。為此,有必要採用統一的需求描述和建模框架,高效和精確的將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用戶需求整合為領域群體用戶需求規格,指導面向按需服務的軟體規模化定製。
為了給網路化軟體的需求發現、分類、整理、誘導獲取與分析建模提供一個統一框架,必須針對複雜多變的網路環境中用戶的分布性、數量眾多、差異性特徵;個性化多樣化服務需求的不確定性、通過網路的動態互動性;服務軟體的組成單元之間的通過網路的松耦合式行為獲取與互操作性協作套用的形態。
更具體的講,在動態多變的網路環境中,網路化軟體的用戶需求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用戶需求是從他們所扮演角色的特定角度提出的,由於分布在網路中用戶數量十分龐大,每個用戶可以扮演多個角色,而且角色之間存在轉換的可能,就容易造成角色的混亂;由於用戶所處環境的千差萬別和個人偏好的不同,導致用戶的目標具有個性化、多樣化和易變性的特點;而目標的上述特點,就導致完成目標的業務過程往往非常複雜。另外,考慮到網路化軟體典型的套用形態是基於Web服務組合的系統,即Web服務作為典型的組成單元和發布形態。在網際網路上可用服務資源逐步豐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動態的服務組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並根據用戶的個性化偏好從眾多的候選服務中進行選擇。考慮到上述特點,我們認為可以利用角色、目標、過程和服務這四個基本要素來對網路化軟體用戶的真實意圖進行描述和建模。
另一方面,從當前主流的需求建模方法來看, 2007年,我們在分析了近3年的國際需求工程會議的論文中所提出的需求方法與技術,集成了傳統的需求工程主要集中在面向目標和面向過程兩類主流的建模方法。進一步,我們針對網路化軟體的社會性特點,面向涉眾用戶增加了角色,使得目標的識別與劃分更清晰和條理化;面向可用資源增加了服務描述,構建了服務需求與服務資源之間的橋樑。在此基礎上,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從角色R(Role)、目標G(Goal)、流程P(Process)和服務S(Service)四個視角出發構造網路化軟體的需求模型是合適的。研究了需求元描述的R,G,P,S四個要素及其協調關係,其中,R&G側重描述了以用戶為中心的需求的社會性和普適性、P&S側重體現了以服務為目標的需求實現。遵從MOF、擴展了UML2.0的概要元模型規範,研究提出了統一的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
在雲服務套用方面,面向雲套用服務(Application Service)中的大眾服務PS(“People”
Services)、業務服務BS(Business Services)、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 RGPS元模型框架提供了面向按需服務的軟體工程的基礎理論與方法。
(1)針對雲服務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特徵,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提供了用戶群體需求的預處理、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誘導獲取與分析以及建模的語義模版。系統化支撐PS-BS-SaaS的服務需求過程;
(2) RGPS元模型及其之間的相互關聯關係提供了PS-BS-SaaS堆疊式服務的關聯基礎,為促進創建新的套用(解決方案)提供了科學的支撐。
(3)為了實現按需服務、需要提供給用戶的不是一個或兩個服務、而是提供所需的適當粒度的服務聚合來支撐按需選擇,RGPS元模型框架支撐了面向領域核心服務通過R,G,P,S組織的服務聚合建模,也為服務的規模化定製生產提供了有序化組織手段;
(4)為虛擬化服務聚合的互操作性註冊提供了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RGPS):即ISO/IEC JTC1 19763-3,5,7,8標準的技術基礎,也為ISO/IEC JTC1 19763-9(TR) 提供了按需服務(模型)選擇的方法基礎;
(5)RGPS元模型框架為服務的驗證與測試, RGPS關聯關係提供了引導技術。

框架介紹

RGPS(Role-Goal-Process-Service)需求元模型框架是服務於網路環境中涉眾(面向同一問題的大眾用戶和開發人員的利益相關方)的一種需求元描述方法,涵蓋了網路化軟體需求描述中所需的角色、目標、流程和服務四個基本要素,由角色元模型、目標元模型、流程元模型和服務元模型及其之間的相互關聯關係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 角色元模型定義了需求問題空間中存在的需求方(用戶)、及其所具有的社會屬性、承擔的職責(角色)、所屬的組織、遵循的規則和互動關係。其中,需求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服務;
目標元模型定義了需求目標的分類以及目標之間的分解和約束關係,用於指導將目標逐步精化為可操作目標;
流程元模型定義了需求流程的組成結構,包括流程的輸入、輸出、前置條件、後置條件、組合流程中子流程之間的控制結構等;
服務元模型定義了服務的描述信息及其之間的互動關係,用於指導服務鏈的(組合)構造及其所需服務資源的管理。

相互關係

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中四要素之間的關係如圖2所示,其基本的關聯關係有以下9種:
從“角色”出發的關聯(3種)
1) 角色-目標:承擔(takes charge)。在需求問題空間中,角色需要承擔與其職責相關的目標,即共性的角色目標。
2) 角色-目標:偏好(prefers)。在需求問題空間中,用戶可以扮演參與者角色,用戶的動態特徵和社會化屬性使同一種角色間接具有不同的個性化目標。
3) 角色-流程:參與(involves)。流程的編制和執行過程需要不同的角色參與和輔助完成。
從“流程”出發的關聯(3種)
1) 流程-目標:完成(achieves)。流程能夠將一組活動和資源有序地組織起來完成某個既定的功能性目標。
2) 流程-目標:促進(contributes)。在實現功能性目標的同時,流程還可以促進非功能性目標的實現,滿足用戶的非功能性需求。
3) 流程-服務:被實現(realizedBy) 。流程的執行可以通過調用服務來實現。
從“服務”出發的關聯(3種)
1) 服務-目標:達成(accomplishes)。服務的調用需要達成既定的用戶目標。
2) 服務-角色:滿足(satisfies)。服務的調用滿足需求問題空間中特定角色的需要。
3) 服務-角色:扮演(plays)。服務可以充當Agent角色的扮演者
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中四要素之間的關係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中四要素之間的關係

四要素

針對以下RGPS需求元模型的5類套用服務(Application Service),對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中四要素之間的9種基本關聯關係進行選擇和組合,以滿足不同套用類型的用戶需求。
 面向領域的服務聚合(for Software Developer): S-R-G-P
分析需求提出者所承擔的角色,根據R-G關聯確定該角色應該承擔的功能性目標和角色承擔者的個性化目標,再根據G-P關聯將目標細化為流程,最終通過P-S關聯聚合相關的服務來實現對應的流程,並將組合服務返回給用戶以滿足其需求。一方面,基於領域問題本體(DPO),建立對領域RGPS需求模型的語義標識,形成面向領域的本體- R-G-P-S服務聚合模型;另一方面,使得領域聚合的核心服務S具有R,G,P屬性,支撐和使用RGPS需求模板所獲取的服務需求之間的匹配、快速發現服務及服務組合。
 面向業務流程的服務需求(for Business Services): P-S,P-P,P-G,P-R
對於面向流程的業務需求,可以根據P-S關聯尋找可以調用哪些服務來實現該流程;可以通過P-P關聯完成流程的分解,以便通過P-S關聯找到能實現該流程的服務;可以通過P-G關聯找到該流程實現的目標,便於分析某一個目標可以被哪些流程所實現;可以通過P-R關聯找到哪些角色參與了流程的實現,便於分析用戶群的業務流程需求。
 基於業務目標的服務需求(for Business Services): G-R,G-G,G-P,G-S
對於基於目標的涉眾需求,可以通過G-R關聯找到哪些角色承擔了該目標,進而通過R-G關聯對基於目標的需求進行完善;可以通過G-G關聯完成目標的分解和精化,確定目標之間的約束和依賴關係,避免涉眾需求之間的目標衝突;可以通過G-P關聯找到完成該目標的流程,實現目標的細化;可以通過G-S關聯直接找到能夠達成該目標的服務。
 面向大眾的服務需求(for People Services): S-R,S-G,S-P,S-S
對於面向大眾的服務需求,基於聚合服務的R,G,P,S屬性,通過S-R關聯找到該服務能為哪些角色服務,便於分析用戶群對服務的需求;可以通過S-G關聯確定該服務可以達成哪些目標,便於進一步通過G-S關聯對實現同一目標的服務進行聚類;可以通過S-P關聯找到該服務對應的流程,便於業務級用戶了解服務內部的工作流程;可以通過S-S關聯建立不同粒度的服務之間的組合關聯,滿足不同的大眾需求。
 服務需求模型的校驗與驗證(V&V): S-P-G-R, S-P, S-G, S-R
對於業務開發人員的服務需求模型的V&V需求,採用RGPS需求元模型由下而上的關聯關係,即S-P-G-R進行逐步校驗與驗證,或者對所需的S-P, S-G, S-R模型之間進行校驗與驗證。

套用服務例子

例1 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方之間,基於RGPS能夠支撐按需互操作服務。使用RGPS需求模板,獲得、分析用戶的服務需求;基於RGPS元模型,為服務提供方聚合定製的領域服務,使服務擁有R,G,P屬性。通過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方之間的R,G,P,S匹配,實現按需互操作服務。
RGPS
例2 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方之間,基於網際網路鬆散耦合、使用RGPS元模型框架,支撐松耦合的互操作服務。
例3 一個較為複雜的互操作服務套用。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方之間,基於RGPS元模型框架、實現個性化流程按需定製的互操作服務套用。
RGPS
RGPS

相關問題

(1)RGPS需求元模型:指導描述服務需求的四個要素及其各要素內構造單元之間協調的關聯關係。
(2)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指導描述服務需求的四個元模型及其之間協調的語義協調關係。用於涉眾用戶的網路化服務需求的發現與分類、獲取分析與建模,以及為按需服務選擇提供引導。
(3)RGPS需求模型:基於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面向領域、用戶需求主導的服務需求模型規格。
(4)O-RGPS領域模型:面向領域(問題本體),基於RGPS需求元模型框架組織的服務聚合建模的模型。
(5)RGPS方法學:貫穿網路化軟體的服務需求工程、領域工程體系結構、服務系統生成、互操作性管理、按需服務選擇的整體化RGPS軟體方法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