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經典:遇上一隻狗

OPEN經典:遇上一隻狗

《遇上一隻狗》是范迪斯2007年的新作,用范迪斯式幽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上層社會的紳士,遇上了一隻下層社會的狗。穆爾德先生是位典型的上流人士,他從荷蘭遠赴巴黎,過著衣食無憂的遁世生活。直到某天夜裡,他目睹了一場發生在非法移民公寓的火災。火災中一隻倖存的狗跟上了他。狗改變了安靜的生活,它拖著這位新主人遍尋自己的舊相識,由此,穆爾德先生進入了一個由酒鬼、乞丐、小販所組成的全新世界裡…… 《遇上一隻狗》是作者移居巴黎後對移民和社會問題觀察和思考的結果,批評中帶著溫厚與幽默,他所偏愛的文化衝突的主題更在此得到充分的彰顯。

基本介紹

  • 書名:OPEN經典:遇上一隻狗
  • 作者:阿德里安·范迪斯 (Adriaan van Dis)
  •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252頁
  • 開本:32
  • 定價:25.00
  • 外文名:De Wandelaar
  • 譯者:管筱明
  •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450924, 9787540450922
  • 品牌:湖南文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遇上一隻狗》:它就那樣望著你,讓你不得不直面這個世界,支離破碎,又不乏脈脈溫情。荷蘭文學基金會、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梁文道鼎力推薦。作者范迪斯是最受矚目的荷蘭文學新一代王者,屢奪荷蘭最大文學獎項,包括“金折頁獎”、“金貓頭鷹獎”、“金鵝毛獎””、公眾獎、胡潤曼語言獎等,極有望問鼎諾獎。
作者在荷蘭家喻戶曉,兼做電視節目主持人,人氣超高,每《遇上一隻狗》銷量都超過10萬冊,其作品在國內總銷量已超200萬。《遇上一隻狗》單在荷蘭已售超15萬多冊,暢銷8國,首次登入中國。
它就那樣,望著你,讓你不得不直面這個世界,支離破碎,又不乏脈脈溫情,荷蘭文學新一代王都阿德里安·范迪斯首次登入中國,暢銷八國,震顫世界的心靈之作。

作者簡介

作者:(荷蘭)阿德里安·范迪斯 譯者:管筱明

阿德里安·范迪斯(Adriaanvan Dis),1946年出生於北荷蘭省的貝爾亨小鎮,荷蘭著名作家,文化訪談與旅遊電視節目主持人。
范迪斯的父親是印尼出生的荷蘭人,母親來自荷蘭布雷達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們在印尼相識,後在荷蘭組建成再婚家庭。范迪斯是這個家裡唯一一個白種孩子。缺少殖民歷史的親身經歷,范迪斯成為家庭中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中糾結長大:有如遠方天堂的熱帶印尼,以及戰後灰暗陰冷的祖國荷蘭。獨特的成長經歷讓“文化衝突”成為令他著迷的主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均有體現。
范迪斯做過報社編輯,1983年,憑藉中篇小說《內森·希德》(Nathan Sid)確立了在荷蘭文壇的位置,並贏得“金折頁獎”最暢銷處女作文學獎,此後,他佳作不斷,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均得心應手,代表作品包括《印度尼西亞花園》(Indischeduinen,1994)《遣返》(Familieziek,2002)等,其中,《印度尼西亞花園》為他贏得“金貓頭鷹獎”和“《忠誠報》公眾獎”兩個大獎。范迪斯還曾獲得“金鵝毛獎”、“胡潤曼語言獎”等多項榮譽。

媒體推薦

阿德里安·范迪斯是一位低調的大師,對那種面對世間苦痛試圖“做點什麼”的願望進行了微妙的反諷。這部小說非常成功,讓讀者在閱盡世事之後深感不安。
——《新鹿特丹商報》
《遇上一隻狗》是無助與憤懣的見證,也是西方都市社會磨折與苦痛的共鳴。
——《共同日報》
《遇上一隻狗》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源於范迪斯式的靈動風格。流暢的語句,優雅而不失尖銳的用詞,對人物的精準塑造,淋漓盡顯。
——《布拉班特日報》
這是一本關注當下、提出問題的話題小說。時空的統一營造出敘述的緊湊感,而語言上的節奏與流暢控制得恰到好處。
——《愛思維爾》
狗是我們與天堂的聯結。他們不懂何為邪惡·嫉妒,不滿。在美麗的黃昏,和狗兒並肩坐在河邊,有如重回伊甸園。即使什麼事也不覺也不覺得無聊——只有幸福平和。
——米蘭·昆德拉

文摘

著作權頁: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那一天正是他出生的日子。純粹是偶然。守護天使換了個班:一個從最後的呻吟里得到崇敬,另一個則在第一聲啼哭中露出鼻尖。他努力想像這位烈士死時的場景,在這條狹窄的街道……穆爾德的家庭也被戰爭打上了烙印,因此,他才在散步途中不止一次在一位面對敵人倒下的戰士紀念碑前停步,在城裡一些樓房的正面牆上,還放置著幾百塊這樣的紀念牌。巴黎每年一次,用勳章和鮮花來展開對這些死者的回憶。鮮花。穆爾德經常看見,每到這些犧牲者的殉難日,紀念牌後面就被人塞了鮮花。這是街區某位懷有感激之情的居民所為。不過失火樓房上的這塊大理石牌子,卻被住在這座陰暗破爛樓房裡的所有人遺忘,因為他們自己也被全社會遺忘。必須來場大火,才會引來人們的再度關註:那塊石牌,和那個名字——尼古拉·馬丁。一個鐫刻在石牌上的名字。當穆爾德沉浸在思想中,久久凝視石牌時,那個名字就浮現出音容笑貌。那還是解釋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吧。
“您知道這樣做是犯法嗎?”警官問他。
警官決定抓住這點不放,就把護照上的個人信息錄進了電腦。穆爾德先生接下來就得把一切情況交代清楚:住址,職業,他這個荷蘭人為什麼在巴黎安身,昨晚十點時他在哪兒,他在火災現場幹了什麼,經常與哪些人來往,如此等等,如此等等。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一行又一行文字在電腦螢幕上躍動。警官把錄入的內容滿意地重讀了一遍,說:“好了,在我們看來,您的眉目才基本清楚了。只不過有一點……讓我們來看看……有沒有遺漏什麼問題?”
他大聲讀著某些回答,並把它們改成斜體:獨身。
“一直獨身?”
“沒見到機會。”
警官偷偷微笑。再說,他也想知道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無業。
這位先生靠什麼維持生活?是不是某家法國銀行的客戶?在此期間,他的鞋子,胸前的襯衣標牌,長褲的褶線,絲質領帶,都被用來估計判斷……這種目光,這分猜疑。穆爾德根本不想告訴這傢伙,一份遺產的金錢收入使他可以住在巴黎——他還在讀大學時,就曾領略過這個城市的幸福。他已經從此人身上嗅出一絲社會積怨的氣味。不過,他還是忍受了這份恥辱。或許他更願意說謊,馬上編出一份職業。有用。尼古拉·馬丁的特別秘書。是啊,他覺得這個好。或者他的狗的秘書。他喜歡寫信。至少,他本可以通過他的卑微身份來讓警官接受:“我是它的嘴巴、它的手、它的翻譯。”可是,他只是愚蠢地聳聳肩膀,說:
“我什麼也不做。沒有工作。”
警官把最後這些回答錄進電腦,把他的護照複印了一份,擦擦覆膜的頁面,用嘲弄的語氣說:
“006型,也許不是第一次用吧。”
接著,他撫摸一下狗,說:
“我們拿你怎么辦呢?送你到寄養處去,願意嗎?”
“既是這樣,我寧願由我來養!”穆爾德生氣了,叫道。
“在看守所嗎?”
穆爾德一臉變得煞白。
“您明白,我希望您還在這裡留一會兒。”
警官列印了檔案,挖苦地看一眼穆爾德,說:
“別煩躁。別煩躁。”他是這樣開心,以至於伸手在寫字檯上拍了一掌。
“您也可以走,但是要讓我們知道你們在哪兒,您和狗。我們還會需要您,還有它的鼻子。重要的目擊者,是它。可惜它不會說話。”
來到外面,穆爾德嘆息一聲,吐出心中的悶氣。這個借用的名字,他終於把它擺脫了。可是他還沒有轉過街角,就有一個街道清掃工叫他:馬丁先生,那條狗情況怎樣?尼古拉·馬丁曾讓大家看到那條狗,現在,狗也讓他變得打眼。
他們一個用的是別人的名字,一個是別人的狗,現在,他們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