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藝術機構

OCT藝術機構

OCT當代藝術中心(英文名稱OCT-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簡稱OCAT)隸屬於何香凝美術館,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所隸屬於國家級美術館的非盈利性當代藝術機構。OCAT於2005年1月28日在深圳正式成立,在上海設有分展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OCT當代藝術中心
  • 外文名稱:OCAT
  • 類別:非盈利性當代藝術機構
  •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恩平街F2棟
  • 開放時間:2005年1月28日
基本介紹,核心任務,組織機構,指導機構,工作委員會,環境,藝術活動,出版物,OCAT藏品,

基本介紹

OCT當代藝術中心(英文名稱OCT-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簡稱OCAT)隸屬於何香凝美術館,它是中國唯一一所隸屬於國家級美術館的非盈利性當代藝術機構。OCAT於2005年1月28日在深圳正式成立,在上海設有分展區。 OCAT徽標源於“補給站”、“交通網”、“起飛點” 這一“做中國當代藝術航空港” 的基本理念。徽標元素來自達·文西的《人體標準比例圖》和飛機模型設計,前者象徵OCAT以人文精神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基本底蘊,後者象徵OCAT的當代屬性,兩者共同構成對OCAT理念的展示。

核心任務

中心以其所在地華僑城命名,其核心任務是以整合海內外當代藝術資源,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互動為目標;通過舉辦展覽、學術論壇和建立國際當代藝術工作室交流計畫等項目,把OCAT建構成既具有中國本土特色又具專業化、國際化水準的獨立當代藝術機構。形象地說,OCAT希望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交通網、補給站和起飛點。 OCAT是中國獨立藝術的代名詞,它的理念口號就是“做中國當代藝術的航空港”,英文名稱更直接地表明了這一理念。
OCAT活動以當代視覺藝術為主體,輻射實驗表演、音樂、影視和多媒體等跨界領域,一方面進行多層面的藝術交流活動,另一方面吸引海內外賦有才華的藝術家,為他們的創作提供展示空間和交流平台。

組織機構

指導機構

何香凝美術館藝術指導委員會為何香凝美術館及OCAT提供專業指導與諮詢;成員由海內外從事中國當代藝術活動的資深批評家、策劃人、藝術家和美術館專業人員構成,主席為巫鴻

工作委員會

主任:黃專
工作人員:方立華、李彧莎、王景、駱思穎、徐雲濤、陳瑤琪、陳嘉慧、李榮蔚、陳躍華、鄭文生、陳志雄

環境

OCAT室內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由辦公室、OCAT國際藝術工作室、主展廳、副展廳、作品倉庫、多功能廳等區域構成。

藝術活動

重要展覽
OCAT一直致力於發展跨領域、跨學科和具實驗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同時引進和推介國外優秀的當代藝術。自2005年成立三年以來,曾組織和舉辦過一系列學術性的展覽,如“起飛:何香凝美術館暨OCT當代藝術中心當代藝術品典藏展”、廣東當代藝術生態(1900-2005)文獻展、“柏拉圖和它的七種精靈”展、“文化翻譯:谷文達《碑林-唐詩後著》”展、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氣韻:中國抽象藝術國際巡迴展”、“點穴:隋建國藝術展”、“透視的景觀——第六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徵兆——汪建偉大型劇場作品展”、“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靜音——張培力個展”等。
公共藝術計畫
何香凝美術館一直致力於當代藝術的公共化建設,如“深圳國際雕塑展”便是這一持續努力的體現,OCAT秉承了這一學術傳統,先後策劃了“深圳華僑城段捷運壁畫工程”、“上海新浦江城十年公共藝術計畫”等項目,這些公共藝術計畫引起社會各界對於公共空間問題的關注,為藝術與公眾的對話尋找一個共同的基點和有效的途徑,並為進一步探討公共藝術在建立有本土特色的公共機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問題提供了實踐基礎。
學術討論會
在重要的展覽期間,OCAT舉行相應的學術研討會,以推進當代藝術中相關文化命題的深入研究。如:陳侗主持的“廣東當代藝術(1990—2005)文獻展報告會”,活躍於廣東地區的大尾象工作組、陽江藝術青年、緣影會等藝術家群體參與了討論;由巫鴻策劃的“翻譯與視覺文化國際研討會”,就“翻譯”與文本、文字及視覺文化,與現、當代藝術及視覺文化,視覺符號與文化翻譯及谷文達藝術等主題進行了廣泛探討;由黃專主持的“創造歷史:對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的精神奠祭”學術座談會,對8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進行了反思。與《讀書》雜誌合作組織的“國家遺產:政治學還是藝術史?”學術座談會,則深入地討論了關於“國家遺產”和“視覺政治學”的相關問題。而在OCAT上海分展區舉辦的公共藝術論壇,與會學者就“自由主義與公共藝術”的主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氣韻:中國抽象藝術國際巡迴展”期間,OCAT分別在紐約和深圳舉行了相關命題的討論會,其中由李公明主持、題為“以自由看待藝術”的學術研討會,對藝術問題提出一個有關自由和自由主義的視角,為深入研究藝術的本性以及藝術在當下中國人心靈中的擔當提供思想史的理論框架。此外,OCAT以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互動為目標,與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合作進行《中國當代藝術資料選(1976-2006)》的編纂計畫,組織了由巫鴻教授主持的編輯工作會議,該工作會議成為確定此書的結構和選擇文獻的基礎。
國際藝術工作室交流計畫
OCAT常設性的交流計畫項目之一。該項目自OCAT建立初期便開始籌備,至2006年9月正式啟動,每期應邀者將入駐三個月進行考察、創作和交流。工作室共設有5套,配有相應的居住生活和必要的創作等軟硬體設施,此外,OCAT還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應邀者進行考察和創作,為他們的創作、策展、研究提供空間,進行多層面的藝術交流活動。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策展人和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均有資格自願申請。推動具有不同學科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之間的有意義的對話是這個項目的特色之一。
OCAT主題活動日
OCAT常設性的交流計畫項目之一,其舉辦的具體時間和探討主題的設定相對靈活。該項目始於2006年6月,迄今共舉辦了四期主題活動日。

出版物

OCAT一向重視學術性圖錄、著作和論文集出版工作,編輯以展覽為基礎,收錄作品圖錄、各類學術研究文獻和相關資料結集出版,力圖為觀眾和研究者提供一個不同於一般畫冊的,融可讀性、史料性、研究性為一體的學術文本,這些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展覽本身所具有的意義。

OCAT藏品

OCAT的收藏方向是當代藝術的經典作品,主要來源於藝術家的捐贈。OCAT第一批的藏品有黃永砯的《蝙蝠計畫》、顧德新的《2001年12月12日》和林一林的《第十一個五年計畫》,這三件作品均參加了何香凝美術館主辦的國際雕塑展――“第四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被移植的現場”。OCAT還收藏了重要的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王廣義的《世界,你好!》、張曉剛的《大家庭-捷運》和方力鈞的《歡樂頌》及草圖。這三幅重要的捷運壁畫源自“捷運美術館”的策劃理念,具有改寫中國捷運美術史及特殊的社會學含義。在OCAT主要的收藏中還包括谷文達的《碑林-唐詩後著》,這件作品歷經了12年才於西安碑林石刻工作室最終製作完成,總共50塊石碑,每塊石碑尺寸為110×190×20cm,重約1.3噸。OCAT收藏了其中的一塊石碑。抽象藝術家李華生還向OCAT捐贈了一幅名為《023》抽象水墨畫。另外,OCAT還收藏年輕藝術家具有實驗性的作品,包括張春暘的《粉飾》之一、秦晉的《最後的晚餐》、王川的《生還者系列之獻給小津安二郎》、盛海的《一個立方》等作品。OCAT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良性的收藏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