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力

張培力

張培力被稱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他1957年出生於中國杭州一個醫生家庭,198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中國美術學院),目前為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的主任與副教授,在錄像領域裡從事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是中國最早的的錄像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培力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7,11
  • 職業:錄像專家
  • 畢業院校: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
  • 代表作品:《30X30》
人物簡介,個人展覽,作品,主要群展,2000前作品,意義,

人物簡介

張 培 力
張培力張培力
1957年11月生於杭州
1980-1984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
2002- 就職於中國美術學院張培力Zhang Peili1957 年 出生於浙江杭州1984年 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中國美術學院)2002年 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現居杭州,任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主任張培力作為“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的活躍藝術家之一,曾參與籌建了重要的“85新空間”展和“池社”等團體,倡導“理性繪畫”。1988年他因創作了中國第一件錄像作品《30X30》,被稱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1995年開始放棄繪畫,全力投入錄像及相關攝影、裝置藝術創作,不僅作品多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級藝術機構收藏,而且至今還保持著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個展、三次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唯一中國藝術家的殊榮。他的錄像作品關注於展現人與世界關係的悖論,以隔離而中性的立場,自由和深刻地考慮人與世界的關係,創造出了一個大容量的、綜合性的、強有力的藝術體系。同時,他還潛心中國新媒體藝術教育,催生和推動了中國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第一屆藝術與設計大獎賽候選人

個人展覽

2006 — “短語”,北京“Currents”藝術空間
作品:“喜悅”(雙視頻錄像投影)“短語”(雙視頻錄像感應裝置)
2000 — 馬德里當代藝術博覽會(Arco)“藝術家空間”(瑞士“藝術與公眾”畫廊).

作品

作品:“不斷增大”;
張培力
1999 — 紐約 傑克.丟頓(Jack Tilton) 畫廊.
作品:“空氣”,“不確切的快感”(3);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品:“進食”(Eating);
1997 — 維也那 Krinzinger 畫廊.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
— 曼谷 Chulalongkom 大學美術館.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
— 巴塞爾第27屆當代藝術博覽會“錄像論壇”(瑞士“藝術與公眾”畫廊).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
1993 — 巴黎 世界文化宮 Rond Point 畫廊.
作品:“(衛)字3號”,“作業一號”,“連續翻拍25次”,“非賣品”;
巴黎 Crousel-Robelen 畫廊.
作品:“兒童樂園”,“30X30”(錄像),“藝術計畫2號”(文字),
“防水設施”(蠟);

主要群展

2006 — 2006歐洲媒體藝術節,澳斯納布魯克,德國
作品:“向前向前”(雙視頻錄像投影);
—“中國電站第一部分”,Serpentine畫廊,倫敦
作品:“喜悅”(單視頻錄像投影);
— “創造歷史- 中國八十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
2005 — “野蠻的入侵”(“Le invasioni barbariche”) 義大利聖傑尼亞諾“長青”畫廊
作品:“台詞”(單視頻錄像投影);
— “藝術製造藝術”,法國Le Fresnoy 國家工作室
作品“向前向前”(雙視頻錄像);
— “三人展(Shaun Gladwell / Tracey Moffatt / Zhang Peili)” 澳大利亞 布里斯班當代藝術中心
作品:“台詞”、“遺言”(單視頻錄像投影)
— “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南京博物院
作品:“最低像素”(感應錄像裝置);
2004 — “映像生存”/ 第五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
作品:“向前,向前”(雙視頻錄像投影)
—“輕而易舉”/上海拼圖,挪威國立美術館
作品:“台詞”(單視頻錄像投影);
—“聚焦”/ 中國當代攝影和錄像/來自Haudenschild夫婦的收藏, 上海美術館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0視頻10畫面錄像裝置)
“超越界線”/ 上海滬申畫廊
作品:“台詞”(單視頻錄像投影)“水跡”(錄像、照片、燈箱);
2003 — “緊急地帶”/ 第50 屆威尼斯雙年展 ,義大利威尼斯
作品:“安全須知”(單視頻10畫面錄像裝置)
__“快樂:藝術及生活的生存指南”,東京莫里美術館,
作品:“祝你快樂”(10視頻10畫面錄像裝置)
—“第十屆影像雙年展”,日內瓦
作品:“台詞”(單視頻錄像投影)
—“間”,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作品:“進食”(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
—“打開天空”,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作品:“祝你快樂”(10視頻10畫面錄像裝置)
2002 __ “ 暫停”/韓國光州雙年展.
作品:“圓圈中的魔術”(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中國廣州美術館.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3(6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
“潤化”/ 亞太媒體藝術節,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作品:“同時播出”(8視頻錄像背投牆);
2001 __ “電視-視覺”,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宮.
作品:“水-辭海標準版”(單視頻錄像);
__ “生活在此時”,柏林國立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
作品:“不斷增大”(6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
__ “中國當代藝術”,新加坡國立美術館.
作品:“同時播出”(15視頻15畫面錄像裝置);
__ “複眼”/中國錄像藝術,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盧明德藝術館.
作品:“屏風”2;
—“媒體-城市 漢城2000”,韓國漢城 大都會博物館.
作品:“進食”(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
—“上海雙年展 2000”,上海美術館.
作品:“同時播出”(23視頻23畫面錄像裝置);

2000前作品

—“穿牆人”/ 中國當代藝術新景象,法國亞眠 庇卡底國家美術館.
作品:“不斷增大” (6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
—“內外:中國新藝術”,香港藝術博物館.
作品:“水-辭海標準版”(單視頻錄像),“1988年A肝情況的報告”(綜合材料);
—“全面開放”/ 第48 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威尼斯Giardini公園, 義大利館.
作品:“祝你快樂”(10視頻10畫面錄像裝置);
—“回顧與展望”/ 2000萊因河畔的全球藝術, 德國波恩藝術博物館.
作品:“屏風”-2(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
—“起源點”/1950-1980 年代全球觀念藝術,美國紐約 Queens藝術博物館.
作品:“藝術計畫第二號”(文字);
—“表皮-深度”/當代藝術中的外觀與外表,以色列耶路撒冷 以色列博物館.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4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
—“首屆亞洲當代藝術三年展”, 日本 福崗亞洲美術館.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4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
—“第三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昆士蘭美術館.
作品:“快三慢三,快四慢四”(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移動的城市-4”,丹麥 路易斯安娜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品:“焦距” (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移動的城市-5”,倫敦 Hayward 畫廊.
作品:“焦距” (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內外:中國新藝術”,舊金山 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品:“水-辭海標準版” (單視頻錄像),“1988年A肝情況的報告”;
1998 —“每天”/ 澳大利亞悉尼第十一屆悉尼雙年展.
作品:“進食” (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
—“內外:中國新藝術,”美國紐約 P.S.1當代藝術中心.
—“張培力和谷文達”,(“江南”藝術計畫之一)加拿大溫哥華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Morris and Helen Belkin 畫廊.
作品:“空氣” (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30%肥肉,70%瘦肉” (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個人衛生” (3視頻3畫面錄像裝置);
—“移動的城市-2”,法國波爾多當代藝術博物館.
作品:“焦距” (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1997 —“第四屆里昂雙年展”,法國里昂Reunion國家展示中心.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
—“移動的城市-1”,奧地利維也納 分裂博物館.
作品:“焦距” (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另一次長征”/中國九十年代觀念和裝置藝術,荷蘭布雷達Chasse Kazerne.
作品:“屏風”(1);
—“不確切的快感”,溫哥華 精藝軒( Art Beatus )畫廊.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
—“不變性與時尚”/ 處在變化中的中國當代藝術,東京 Kirin 藝術展示空間.
作品:“屏風”-1;
—“新中國”,紐約Jack Tilton畫廊.
作品:“進食”(Eating);
—“中國攝影及錄像藝術”,紐約 Max Protech畫廊.
作品:“屏風”(1)-1/3;
—“作品選展”,瑞士日內瓦 “藝術與公眾”( Art & Public)畫廊.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1);
__ “四個交匯點,中國,1996”, 巴黎 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2);
—“現象.影像”,杭州 浙江美術學院畫廊.
作品:“不確切的快感”-2(10視頻10畫面錄像裝置),“焦距”(8視頻8畫面錄像裝置);
—“中國.來自15個工作室的藝術及表演和裝置”,德國墨尼黑.
作品:“相關的節拍”(2視頻2畫面錄像投影);
—“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
作品:“屏風”;
—“來自中國的藝術”,西班牙巴塞羅納 聖.莫妮卡藝術中心.
作品:“相對的空間”;
—“文化對話.第二屆構形展”,德國埃克福 魚市畫廊.
作品:“(衛)字3號”(單視頻錄像);
“張開嘴-閉上眼,北京-柏林”,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
作品:“1秒—1/1000秒”(攝影裝置);
—“走出中心”,芬蘭 波里藝術博物館.
作品:“保鮮期:1994.8.28”(4視頻22畫面錄像及綜合材料裝置);
—“凝視— 不可能的透明性”,巴黎 佛羅拉公園藝術廳.
作品:“30×30”(單視頻錄像);
—“東方之路”/ 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威尼斯 Giardini公園 威尼斯館.
作品:“玫瑰紅與灰”、“粉紅與灰”(布面油畫);
—“藝術會面-4”,義大利斯布雷多.
作品:“溫床”(臘)
—“藝術— 偉大的聖殿”,義大利艾利切 卡羅修道院.
作品:“黃藍紅”(布面油畫);
—“中國前衛藝術”,柏林世界文化宮.
作品:油畫:“1989的標準發音”、“中國健美—1989的措辭”、錄像:“水—辭海標準版”、“(衛)字3號”;
—“後98 中國新藝術”,香港市政廳.
作品:錄像:“作業一號”、“(衛)字3號”;
—“毛走向波普”,悉尼 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品:錄像:“作業一號”、“(衛)字3號”;
—“顧德新,黃永砅,張培力”,巴黎 阿爾努畫廊.
作品:“1988年A肝情況的報告”(綜合材料)
—“最近的工作”/ 張培力,耿建翌作品,北京外交人員俱樂部.
作品 :油畫:“ 1989的標準發音 ”、“ 中國健美—1989的措辭 ”、錄像:“(衛)字3號”、“兒童樂園”;
—“車庫展”,上海教育會堂.
作品:錄像:“(衛)字3號”、綜合材料:“私人信件—關於從未做過虧心事的證明”;
—“我不和塞尚玩牌及其作品”,美國帕薩蒂納 亞太博物館.
作品:“請你欣賞爵士樂” (布面油畫);
—“中國現代藝術展”,北京 中國美術館.
作品:“X”系列(布面油畫)、“1988年A肝情況的報告”、“藝術計畫第二號”;
—“中國現代藝術文獻展”,日本東京畫廊.
作品:
—“中國油畫展”,上海美術館.
作品:“今晚沒有爵士” (布面油畫);
—“開門之後”,美國帕薩蒂納 亞太博物館.
作品:“X” (布面油畫);
—“池社”活動,杭州.
作品:“楊氏太極系列”,“綠色空間中的行者”
1985 —“85 新空間”,杭州 浙江美術學院展廳.
作品:(布面油畫)“請你欣賞爵士”,“仲夏的泳者” ,“休止音符” ;
張培力:《30*30》1988,120分鐘錄像帶。松下M7攝像機配彩色監視器,攝錄180分鐘。
柏攝:摔玻璃和粘玻璃的過程。將玻璃平舉至距地面40cm,自由墜落。將碎片拼合,用502膠水粘合。將粘好的玻璃按上述方式再次摔碎,拼合,粘合。以此重複,直至錄像帶結束。機位固定,焦距二次改變,近鏡,室內自然光,現場錄音。
張培力:《衛字3號》,1991,60分鐘錄像帶,松下M3000攝像機。
拍攝:洗雞的過程。母雞一隻,放入盆中用肥皂和清水不斷搓洗時間120分鐘。機位改變數次,硬切,近鏡,特寫。室內自然光,現場錄音。
張培力:《作業一號》,1992,60分鐘的VHS錄像帶6個。Batecam攝像機拍攝。
拍攝:在乎指上採血樣(血常規化驗)的過程。用消毒無脂棉花清潔手指;用採血錐戳破手指,出血;玻璃吸管採血;用消毒棉花擦去血跡;清潔手指;擠壓手指使其再次出血,用吸管採血;如此重複數次,將吸管內的血滴入載玻片;刮片。機位固定,特寫,室內燈光,無聲。
後期製作:全部轉成慢速,用電腦製成特殊畫面(改變色相、色階、反差)。
張培力:《保鮮期——1994/8/24》,VHS錄像帶4個。大3/4高帶機拍攝。
(一)拍攝剖雞及清除內臟的過程。用家用剪刀剪開去毛的雞體,取出內臟,肢解翅膀,腿,頭。機位固定,特寫,室內燈光。
(二)用舌頭不斷舐試煮熟後的雞體。機位固定,特寫,室內燈光。
(三)撕雞。不斷將雞肉撕碎。機位固定,特寫,室內燈光。
後期製作:大3/4剪輯帶,全部轉成慢速,各30分鐘。
配音:《春江花月夜》古曲
2004年5月9日至5月29日》
錄像裝置(燈箱)/2004/

意義

以錄像作品著稱的張培力致力於尋找現實和基於時間傳媒基礎上的現實之間的調解。他用一台閉路攝像機創作的錄像裝置作品記錄下了在一間密閉房間中,一塊蛋糕的腐爛過程。在浦東的背景襯托下,蛋糕顯得衰敗而不真實。對其腐爛過程的真實描述旨在表現人們在快速經濟發展下身心的疲憊。通過並列展示錄像畫面和蛋糕的靜態照片.激發觀眾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思索時間的意義。
——陳浩揚
這些作品是關於時間和生存空間的一些問題。在很多視覺經驗中,看上去在不斷變化的實際上是不變的,而表面上不變化的東西實際上在不斷變化。用照片表現蛋糕和用監視器表現蛋糕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的變化,表面上兩幅圖像區別不大,但照片的指向性不明確,錄像是靜態畫面,沒有動感,嚴格來說又沒有錄像帶。
蛋糕有種象徵意義,蛋糕更多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紀念。浦東也有象徵意義,是證明中國已經現代化,中國要強盛的一個標誌。
但繁華和永恆都是相對的,蛋糕隨著時間變化,在浦東的背景下變成垃圾……
拍垃圾的那些照片在我看來更像抽象畫,有時間的痕跡,是人在生活空間中留下的印記。
——張培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