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on摩托

很多人都聽說過諾頓這個機車品牌,卻很少有人見過實車,因為它曾停產了26年的時間,一度在這個行業銷聲匿跡。其實這個機車品牌如同美國的印第安,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英國三大機車品牌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機車品牌之一。它的產地在英國。

簡介,發展歷程,研發歷程,成長曆程,切·格瓦拉與諾頓,

簡介

很多人都聽說過諾頓這個機車品牌,卻很少有人見過實車,因為它曾停產了26年的時間,一度在這個行業銷聲匿跡。其實這個機車品牌如同美國的印第安,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英國三大機車品牌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機車品牌之一。它的產地在英國。
Norton摩托

發展歷程

研發歷程

1898年,英國一位叫詹姆斯·蘭斯敦·諾頓的年輕人創立了諾頓公司,起初他的企業只生產腳踏車零部件。可是年輕的諾頓不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他想製造一種更快捷和省力的交通工具,贏得更多的利潤。有了這個想法,他就考慮是否需要在動力方面想點辦法,直到1902年,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第一輛諾頓機車誕生了。當然,就像其他最初的機車一樣,這輛機車外形非常簡單,按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就是一輛加強版的腳踏車,無非是在大樑上加了一台來自比利時的發動機。

成長曆程

通常故事講到這裡,常看這個欄目的朋友會先下這樣的論斷:一個剛剛跨入機車行業的公司,初級階段都是仿製。雖然很多機車企業都走這樣的路,但是各個廠家最後的結果卻是大相逕庭,有的是多年延續著低水平的重複,路越走越窄,有的則是“創新性地仿製”。而諾頓就是後者的典範。
經過6年的鑽研,諾頓於1908年推出的Big4機車。此時,發動機已是他們自主開發的,排量為633毫升,SV側置氣門。
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款SV側置氣門發動機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經典設計,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它都是諾頓主打車型的動力裝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款發動機也立下赫赫戰功。這種現象真是很難想像,第一次自主研發的項目,不僅一炮打響,而且長盛不衰,人們不由得感慨諾頓創造了一個奇蹟。
1909年,諾頓在法國倫敦的銷售處展出了8款不同的機車,其中2款機車的發動機是其他廠家的,其餘6款機車的發動機則是諾頓自主研發的。這個研發速度令人吃驚。
諾頓自主開發的勢頭迅猛,並且捷報頻傳。1926年,4前速變速箱和鼓式制動系統被定為諾頓機車的標準裝備,還有便利的初級傳動自動潤滑系統,這些設計受到同行們的一致好評,也吸引了更多的買家
諾頓並沒有因為有經典暢銷的發動機,就不再革新,它集中財力和人力研發更先進的動力系統。從1926年到1927年,諾頓工程師華爾特·莫爾設計出頂置凸輪軸發動機(OHC),儘管結構比側置氣門發動機複雜,但發動機的抗爆性能和高轉速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有效提高了發動機的動力。該款發動機上市後銷售火爆,而且剛一問世就幫諾頓贏得了榮譽,在1927年賽車手本尼特駕駛著一輛配置了OHC發動機的諾頓戰車,在曼島TT賽中橫掃群雄,勇奪當年SeniorTT大賽的獎盃。
此後諾頓的這款OHC戰車可以說是稱霸世界公路比賽很多年,它的威名是如此顯赫,以至於諾頓決定將這款賽車大批量生產時,名字也充滿霸氣——“國際比賽”(International)。
擁有性能好的發動機,在此基礎上生產比賽用車,馬上將其投入比賽,是對自身車輛最好的驗證,也是擴大知名度的最好方法,日本四大品牌都是這樣進行宣傳的。
諾頓機車不但在賽場上稱霸,在戰爭中也立下軍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就與俄國簽訂契約,由諾頓公司向俄國軍隊提供軍用機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諾頓再次為盟軍提供總數超過10萬輛的軍用機車。考慮到這些機車將奔跑在條件惡劣的戰場上,為了保養、維修便利,諾頓為這些機車配置了技術簡單的側置氣門發動機。其中參照1937年的16H製造出來的軍用機車供應國外軍隊使用;而參照Big4製造的則是三輪機車,其排量為633毫升的側置氣門單缸發動機能夠在4500轉/分時發出10.5千瓦的最大功率。
搭乘二戰快車的企業數不勝數,很多企業因為戰爭徹底改變了命運。由於一時間沒有競爭對手,不需要廣告投入,甚至不需要運輸(全部是政府直接定製),這對企業來說無異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企業在戰爭期間根本不在意市場的推廣,不再進行民用車型的開發,只看到眼前利益,等到戰爭結束之後,他們的產品無人問津,只能淪落到停產關門的地步。諾頓在這方面顯然還是比較有遠見。
二戰結束後,諾頓想打開美國市場,為此,它制定了一個詳細可行的計畫。當然,這也耗費了不少銀子,大手筆是為了以後有大收穫。讓我們看看被人們認為古板的英國人是如何把車賣到“什麼都以自我為中心”的老美家裡的。
首先,諾頓調查發現美國民眾最關注的機車比賽是一項名為戴托納200(Daytona200)的比賽。因此,諾頓在1948年專為這個比賽組建了一支車隊參賽,為了增加人氣和勝算,他們高薪挖到了當時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美籍賽車手斯蒂夫·蘭瑟菲爾德和弗朗西斯·比爾特。
當然,自身實力才是奪冠的決定性因素。諾頓的OHC發動機比當時其他廠家的側置氣門發動機要先進得多,於是諾頓車手連續奪冠,以至於1952年比賽組織者不得不強行禁止使用OHC發動機的機車參加比賽。雖然大賽組委會這種自保的舉措有些荒唐,但現在看來,諾頓當時沒能“一招鮮,吃遍天”反而對其發展有益。
然後,諾頓按照美國人的喜好將原車做了改動,例如加大兩隻前叉之間的寬度,安裝更大型號的輪胎;推出了美式造型的HiRider機車,所配置的高高抬起的把手和舒適的座位具有濃郁的chopper風格,英國人自然知道美國人就好個哈雷。這樣的舉措是很明智的,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設計理念,這樣才能贏得市場。
在研發車型、擴大市場的同時,諾頓在賽場上更是叱吒風雲,所向披靡。憑藉性能凌厲的戰車過關斬將,獲得很多榮譽,以下是部分成績記錄:
1924年:本尼特駕駛一輛配置了OHV發動機的諾頓賽車,勇奪SeniorTT冠軍。本尼特在比賽中的平均速度超過97公里/時,創下了TT大賽的記錄。
諾頓早期賽車:有著漂亮的電鍍件,鼓式制動,細排氣管,裸露的發動機,腳踏車式的彈簧座位。
1932年:比爾·雷西在法國蒙特雷賽道再次刷新最高速度,創下了177公里/時的速度記錄。
1949年:諾頓在賽場上占據絕對優勢。喬夫·杜克駕駛諾頓賽車贏得了SeniorManxGrandPrix比賽冠軍。同時,由杜克、歐利弗和亞提·貝爾“三劍客”組成的諾頓兵團,在法國蒙特雷賽道大顯神威,在350cc和500cc兩個組別的比賽中總共創下21項世界記錄!
1950年:由麥克·坎德雷斯兄弟設計的“箭羽”車架被用於諾頓的廠家賽車。“箭羽”車架採用雷諾531材料製造,具有輕量化且堅固耐久的特點,是當時最先進的車架,以至於成為其他廠家衡量本廠賽車車架性能的一個參照物。這一年,採用了“箭羽”車架的賽車為諾頓帶來殊榮,杜克以令人驚嘆的速度摘取SeniorTT的桂冠,而貝爾在JuniorTT中冠絕群雄;更令人吃驚的是諾頓車隊獲得“大滿貫”,將SeniorTT和JuniorTT兩個級別賽事的冠軍、亞軍、季軍全部打包回家!
1960年:諾頓依然是賽場上的霸主,在英格蘭短途賽道上的領軍人物是著名的麥克·海爾沃德、菲爾·瑞德以及德雷克·敏特,而他們跨下的駿馬全是的諾頓車。
1966年,成立了Commando項目的研發小組。Commando與以前的車相比做了很多革新。比如它採用了全新設計的車架,它將發動機和曲軸箱作為一個整體,有效地起到了減震的作用。此外,油箱和車尾部分都是採用玻璃纖維製造,既輕巧又堅固;制動系統配置了雙缸蹄式前制動器(是屬於鼓式制動的一種,一般鼓式制動有兩個制動蹄,一主動一從動。雙領蹄式就是兩個制動蹄都是主動的,雙領蹄制動力比領從蹄強)。1967年的倫敦機車展會上,Commando一鳴驚人,受到公眾的熱情追捧。
1973年4月,850毫升的Commando首次亮相。儘管該車的發動機排量增大,但功率與原來的750毫升的發動機相近。做出這樣的改動,是因為諾頓調查到750毫升的Commando發動機內的軸承和缸頭墊圈不是很可靠,於是根據顧客的需要降低了850毫升Commando發動機的設計強度,以獲得更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不跟風,不盲目追求規模,切合實際,積極調整是諾頓良好的經營思路和工作態度。
1975年3月,諾頓推出的改進型850毫升MK3Commando,這款車採用了電啟動的啟動方式,這確實是司空見慣了,但在當時還是很新穎的配置。諾頓保留了腳踏啟動,當時的蓄電池技術不夠先進。此後,Commando的基本規格沒有發生變化,直到1977年10月生產出最後一款Commando。生產歷時10年的Commando廣受歡迎,並在1968年至1972年間連續5次贏得著名機車雜誌MCN的“年度最佳機車”殊榮。
上個世紀90年代,諾頓再次興盛起來,就是因為它的一款車Commando,它是讓諾頓重新復興的功臣,Commando系列在諾頓發展過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在諾頓消亡26年的時間裡,儘管有好幾次試圖復活諾頓品牌的嘗試,但這些嘗試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新成立了的諾頓公司不但繼承了機車業務,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統一了商標權,世界機車行業和機車媒體都高度關注新公司的一舉一動。諾頓公司絲毫不敢懈怠,在保羅·高迪奧為首的研發團隊精誠合作下,於2004年1月研發了Beta機車,隨後又推出了Gamma機車。2005年1月,諾頓在資金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成立了發動機研發部門。諾頓的業務正進一步發展之中。

切·格瓦拉與諾頓

切·格瓦拉讓中國車友認識了諾頓。
Norton摩托
諾頓車在歐洲、美國都有數量眾多的追捧者,他們以諾頓或是某一款車名作為俱樂部的名稱,成立了無數的民間車友組織,而推動他們的還有眾多專門修復和保養諾頓車的車行。
諾頓車在中國國內很少見,由於它期間長達26年的停產,以至於它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都相當少,新車的全球推廣也只是剛剛起步而已,這使得諾頓更顯得有些神秘。很多中國車友知道諾頓是源於2005年紅遍全球的那部電影——《摩托日記》。
貝雷帽、大鬍子、軍人裝束、深邃眼神,從巴黎到哈瓦那,從南半球到北半球,從東方到西方,從T-Shirt到旗幟,格瓦拉的頭像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圖騰。號召不同時代的青年,前赴後繼地投身革命事業。而那啟蒙一切的源頭,就是他與摯友阿爾貝托患難與共的機車之旅。
巴西導演根據這位革命英雄的日記講述了這個自駕游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這兩個年輕人為了揭示拉美人與社會所具有豐富而複雜的“本質”及根源。倆人載著滿滿的家當與幢憬,跳上機車(諾頓500),從家鄉布宜諾艾利斯出發,展開一場貫穿南美大陸的旅程。在旅途中,埃內斯托·格瓦拉(切·格瓦拉的原名)接觸到了最真實的民眾生活,他深受觸動,他堅持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這些真實的感受。旅途結束之後,埃內斯托·格瓦拉開始了新的人生,最終投入到革命之中……
這部影片除了兩位主角外,最主要的亮點就是諾頓機車了,這使很多英國老牌車的擁護者們更加喜歡這部影片,而我國的車迷也從影片裡看到了曾停產26年的諾頓的昔日風采。研究諾頓的歷史,關注諾頓如今的現狀,成為了一種新的風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