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z13裝甲巡邏車

Kfz13裝甲巡邏車

Kfz13是第1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為了自衛,製造了幾種裝甲車輛中的一各。Kfz13是納粹德國最早採用的裝甲車。1929年開始開發,使用“鷲”公司的標準6缸12N-RW型 4x4民用轎車底盤,1932年由戴姆勒——賓士公司量產,生產持續到1934年,共生產了147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Kfz13裝甲巡邏車
  • 乘員:2名
  • 引擎動力:60馬力
  • 全重:2.1噸
基本資料,車體,動力系統,車內裝備,與14比較,

基本資料

Kfz13 巡邏車
Kfz13裝甲巡邏車
乘員:2名
引擎動力:60馬力
戰鬥全重:2.1噸
最大速度:公路, 7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300公里、越野230公里
長度:4.20米 寬度:1.70米 高度:1.46米
主要武器: 7.92mm MG13一挺,機槍射界360度迴旋,俯仰角-35~+65度
裝甲:5~8毫米
成員:2名
引擎動力:60馬力
戰鬥全重:2.1噸
最大速度:公路, 7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300公里、越野230公里
長度:4.20米 寬度:1.70米 高度:1.46米
主要武器: 7.92mm MG13一挺,機槍射界360度迴旋,俯仰角-35~+65度
裝甲:5~8毫米

車體

底盤裝甲厚5mm,多面體的車體是8mm厚經過表面硬化處理的軋制鋼板構成(機槍防盾材料相同),車體上部為開放式。為了保護髮動機罩前方的散熱器進氣口,用細長的裝甲條橫置組合成有細縫的裝甲板,引擎上方與側面沒有裝甲保護。正面和民用車相同,兩側裝有圓形(RJVC90/6-1100)車燈,檔泥板也沿用民用車型設計。駕駛員前方,有一個帶細縫的裝甲觀察窗,車體後部中央也有一個。側面左右各開有門,供人員上下。車子後部置有後備輪胎,其後下方是雜物箱。固定在雜物箱右側的小鏟也是標準裝備。

動力系統

引擎,使用6S型汽油發動機,功率60hp/3,200rpm、排氣量2,916cc。也有少數使用BMW公司製造的產品。變速器是前進四檔/後退一檔,離合器為乾式單片型。僅能後輪驅動,駕駛員控制方向盤,由前輪完成轉向。輪胎當然是充氣式,尺寸從6.50×18到7.00×20都曾裝備過。

車內裝備

本車主要武裝為固定在車內中央槍座上的7.92mm MG13一挺,後期曾更換為MG34。槍架由圓錐形的台座固定,機槍安裝在槍架上可自由迴旋。槍架上裝有MG彈藥箱和收集空彈夾、彈帶的袋子還有機槍維護工具箱。備用武器MP38。
成員為駕駛員和機槍手(車長)兩名,必要時,可搭載2—3名士兵。
駕駛員座席,按照德國習慣置於左側,儀錶板在中央。右側是輔助燃料箱。車內右側放置備用槍管和MP。防毒面具在駕駛員座席後的箱中,駕駛員座席右側的地上,放置MP用彈藥和四發煙霧彈。
車內中央稍後是機槍槍座,槍座後有MG彈藥箱四個(MG用7.92 mm彈藥總計2,000發),彈藥箱左側備有12發信號彈。

與14比較

SdKfz14 裝甲通訊車
成員:3名
引擎動力:60馬力
戰鬥全重:2.7噸
最大速度:公路, 6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320公里
長度:4.20米 寬度:1.70米 高度:1.46米
裝甲:5~8毫米
SdKfz13作為通用裝甲車設計,車內空間狹小,無法裝載無線電通訊設備。為此,作為伴隨行動的基本同型的無線電裝載型SdKfz14同時被開發,在1932——1934年間,生產了40輛。用4根支柱安裝在車體上層的方型天線,是此車的顯著特徵。這天線可以由支柱的收放而升起或降下。
沒有固定武裝,與SdKfz13同樣,自衛用MP衝鋒鎗裝備在車內右側。信號槍取代了MG備用槍管的位置,信號彈箱在MP彈藥箱中,防毒面具盒子的下面是摺疊式地圖,在車內左邊放置有信號板。無線電設備設定在後部,機電員坐在背向車頭的可旋轉座位上操作。SdKfz14成員3名,然而座位只裝備了上述兩個。
本車比Kfz.13戰鬥重量增加0.5噸,性能資料稍有變化
SdKfz13 / 14在1932年開始裝備摩托化偵察大隊,1935年作為部隊輔助車輛。1938年開始,被SdKfz221和SdKfz223完全取代,然後歸入非摩托化部隊的偵察單位。
大多數在波蘭戰役中使用,極少數Kfz13出現在法國,他們悄悄的服役到194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