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sdiecker反應

Hunsdiecker反應

1939年化學家H.Hunsdiecker報導,乾燥的脂肪酸銀鹽與單質溴反應可以得到相應的少一個碳的溴代烷。這一脫羧溴代反應被稱為Hunsdiecker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Hunsdiecker反應
  • 發現時間:1939年
  • 發現人:化學家H.Hunsdiecker
  • 過程:脫羧溴代
  • 領域:有機合成
反應特點,反應機理,反應舉例,

反應特點

鹵代烷的產率按以下次序遞減:伯鹵代烷>仲鹵代烷>叔鹵代烷。通常使用Br2,因溴代烷的產率較高。反應歷程屬於游離基反應,首先形成次溴酸醯基化合物,再分解成游離基。
除了單質溴,氯氣和單質碘也能進行反應,生成相應的氯代烷和碘代烷。羧酸鹽不局限於銀鹽,更穩定和更易結晶的一價鉈鹽和汞鹽還有利於產率的提高。除了脂肪酸外,帶有拉電子基團的芳香酸也可以作為反應底物。

反應機理

首先羧酸負離子進攻單質溴,形成O-Br鍵,由於該O-Br鍵鍵能比較低,很容易發生均裂,產生的醯氧自由基脫除一分子CO2,生成的烷基自由基再同溴自由基偶聯或者進攻單質溴,則得產物溴代烷。
反應機理反應機理

反應舉例

反應舉例反應舉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