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sis(搖滾樂隊)

Genesis(搖滾樂隊)

Genesis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最成功的搖滾樂隊之一,Genesis的成員Peter Gabriel和Phil Collins在後來都成為了超級明星。樂隊的雛形來自Garden Wall,這是15歲的Peter Gabriel和Tony Banks在1965年成立的樂隊,同時Michael Rutherford和Anthony Phillips成立了Anon樂隊,後來兩支樂隊合併,並且錄製了Rutherford和Phillips創作的一個六首歌的DEMO。錄音藝術家兼製作人Jonathan King聽過了這卷樣帶,為樂隊重新進行了編曲並將樂隊重新命名為Genesis。

基本介紹

  • 外文名:Genesis
  • 實質:搖滾樂隊
  • 成立地點:英國
  • 成立時間:1967年
  • 風格:搖滾
  • 唱片公司:Virgin,Charisma等
基本信息,成員列表,樂團介紹,專輯列表,錄音室專輯,精選專輯,現場專輯,

基本信息

成立地點:戈德爾明
Genesis經典陣容Genesis經典陣容
活躍年代:1967年至1999年,2006年至今
唱片公司:Virgin,Charisma,Atlantic,Atco,Decca,ABC,Impulse!,Rhino
風格類型:Prog-Rock/Art Rock(前衛/藝術搖滾;早期)、Adult Contemporary成人時代)、Album-oriented Rock(專輯搖滾)、Pop/Rock流行/搖滾

成員列表

最初陣容(1967-1970) →
東尼·班克斯 (Tony Banks) - 鍵盤
麥可·路德佛 (Mike Rutherford) - 吉他,貝斯
克里斯·史都華 (Chris Stewart) - 鼓
安東尼·菲利普斯 (Anthony Phillips) - 吉他
“經典”陣容(1970-1975)
東尼·班克斯 (Tony Banks) - 鍵盤
彼得·蓋布瑞爾 (Peter Gabriel) - 主唱,長笛
麥可·路德佛 (Mike Rutherford) - 吉他,貝斯
菲爾·柯林斯 (Phil Collins) - 鼓,和聲
史帝夫·哈奇德 (Steve Hackett) - 吉他
70年代中後期陣容(1975-1977)
東尼·班克斯 (Tony Banks) - 鍵盤
麥可·路德佛 (Mike Rutherford) - 吉他
菲爾·柯林斯 (Phil Collins) - 鼓,和聲
史帝夫·哈奇德 (Steve Hackett) - 吉他
1980年代陣容(1978-1992)
東尼·班克斯 (Tony Banks) - 鍵盤
麥可·路德佛 (Mike Rutherford) - 吉他
菲爾·柯林斯 (Phil Collins) - 鼓,和聲
1990年代陣容
東尼·班克斯 (Tony Banks) - 鍵盤
麥可·路德佛 (Mike Rutherford) - 吉他
菲爾·柯林斯 (Phil Collins) - 鼓,和聲
其他曾參與演出的人員
強那森·西耀佛 (Jonathan Silver) - 鼓 (1969)
約翰·馬修 (John Mayhew) - 鼓 (1970)
大衛·湯馬士 (David Thomas) - 和聲 (1969)
米克·巴耐德 (Mick Barnard) - 擔綱演唱會時的吉他手 (1970)
比爾·布魯佛 (Bill Bruford) (擔綱演唱會時的鼓手) 1976
卻斯特·湯普森 (Chester Thompson) (擔綱演唱會時的鼓手) 1977 - 1992
達瑞·史都米爾 (Daryl Stuermer) (擔綱演唱會時的吉他手) 1978 - 1992
尼克D·摩吉利歐 (Nick D'Virgilio) - 鼓 (1996 - 1997)
尼爾·立德雅庫 (Nir Zidhyaku) - 鼓(1996 - 1997)
安東尼·德瑞安 (Anthony Drennan)(擔綱演唱會時的吉他手與貝斯手) 1997

樂團介紹

創世紀樂團(Genesis)是英國的前衛搖滾團體,在1967年組成,當時東尼·班克斯、彼得·蓋布瑞爾兩個人都還在切特豪斯學校就讀。創世紀起初是由兩個不同的團體所合併組成的:The Garden Wall(班克斯、蓋布瑞爾)與 Anon(路德佛、菲利普斯)。團名是經由受洗禮所決定的,而他們的經紀人早先是喬納森·金而後是托尼·斯特拉頓-史密斯(Tony Stratton-Smith)。在70、80以及90年代,創世紀皆有著相當成功的表現。他們的長青歲月只有滾石合唱團以及奇想樂團相堪比擬。
創世紀樂團在1998年宣布無限期停止演出。
甫初成軍
創世紀最早的陣容為彼得·蓋布瑞爾(歌手)、安東尼·菲律普斯(吉他)、托尼·班克斯(鍵盤)、麥克·盧瑟福德(低音)和克里斯·斯圖亞特(打擊樂器)。1969年他們錄製了首張專輯《From Genesis to Revelation》。製作人喬納森·金本人寫歌。在錄製的過程中克里斯·斯圖亞特離開了樂團,被約翰·斯爾維爾取代。喬納森·金喜歡他們所錄製的比吉斯式的流行歌曲,便把這些歌曲組合在一起宣稱這是一個“概念專輯”,而且他還在這些錄音上加入了一些弦樂器的演奏。這張專輯普遍認為水平不高,因此創世紀的團員覺得被他擺了一道,他們宣稱創世紀樂團解散來結束與金的契約。時至今日,金被團員以及歌迷認為是十分厚顏無恥的,這是因為他聲稱創世紀(Genesis)這個名字是他所創思出來的,並且要求這張專輯日後重新錄製的參與權。
首張專輯發行後,創世紀圍繞著他們的新鼓手約翰·梅修(John Mayhew)重新組織,賣力地在各地演唱,最終贏得了Charisma Records的一紙新契約。藉由現場的演出,創世紀的誇張造型與陰鬱風格逐漸成為他們最醒目的特色。菲利普斯因健康因素(部分是因為舞台緊張)在1970年專輯Trespass離開團體。
Trespass定義了該樂團70年代的風格,其特點是長的、有時歌劇式的歌曲,偶爾夾雜著短的、往往詼諧的歌。其風格是與King Crimson、Yes、鑼樂團和Gentle Giant等樂團類似的前衛搖滾風格:其音樂包括精心排列的曲調與特技的演奏。
菲利普斯的離開給予班克斯與路德佛不小的打擊,因為菲利普斯同是創團元老之一,並且是推動團體向專業邁進的主要動力。當時,他們也懷疑團體是否能夠繼續地走下去。
終究,剩餘的三人決心繼續向前邁進,要將團體成員的素質全面提升。在1970年8月4日找來菲爾·柯林斯接替鼓手的位置。四人一起演奏,同時他們還與吉他手米克·巴納德一起合作過。
但是樂團的成員認識到巴納德比不上他們的技巧,他們繼續尋找菲利普斯的繼承人。1970年底史提夫·黑科特在音樂雜誌《旋律製造者》里提交了一個尋職啟示,蓋布瑞爾回答了這個啟示。他在聽了黑科特的演奏後立刻就僱傭了他。
彼得蓋布瑞爾主導時期
經典陣容的第一張作品為1971年的《童真罪行》(Nursery Cryme),其中包括了《Harrold the Barrel》、《Fountain of Salmacis》、《為了逝去的朋友們》(For Absent Friends,菲爾柯林斯在團體中的第一次歌唱)以及《The Musical Box》(其高潮迭起的結尾旋律成為日後演唱會上必備曲目)。
Peter GabrielPeter Gabriel
1972年的《狐步》(Foxtrot)收錄了23分鐘的大作《晚餐已就》(Supper's Ready)以及受阿瑟·克拉克所啟發的作品《Watcher of the Skies》,這張專輯讓創世紀樂團證明了自身的創作與現場演出功力。加布瑞爾華麗與極富戲劇效果的舞台造型(在表演中屢屢更換服裝),並在歌曲演唱前朗誦超現實的故事作為前言,讓創世紀樂團的現場演出成為當時人們前往觀賞的一大原因。
緊接著1973年的《用英鎊出賣英格蘭》(Selling England by the Pound)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肯定,許多樂迷公認本專輯為創世紀樂團的不朽之作,專輯中的歌曲如《Firth of Fifth》、《I Know What I Like (In Your Wardrobe)》與《Cinema Show》都成為日後傳頌不衰的經典曲目。
吉他手史提夫·黑科特在這幾張專輯的製作中運用了當時不多見的點弦(公認的發行者為艾迪·范·海倫)和掃撥(在80年代裡通過英格威·瑪姆斯汀而普及)的技巧。在《The Return Of The Giant Hogweed》、《晚餐已就》與《Dancing With The Moonlit Knight》都可以聽到他精湛的吉他技藝。
之後,創世紀的音樂版圖延伸到了概念專輯上,在1974年11月發行《百老匯的誘人謊言》(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故事講述主人翁瑞爾(紐約的波多黎各龐克少年)的超現實旅程。在專輯製作過程,班克斯與加布瑞爾產生不小的分歧。創世紀在美國演出時皆是表演整張專輯,可是專輯的複雜晦澀使得銷售成績並不耀眼,菲爾柯林斯在多年後回憶道說:“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這張專輯”(he never really got "The Lamb".)
在《百老匯的誘人謊言》的巡迴演出後,加布瑞爾覺得自己逐漸被團體所局限,另外他的婚姻讓他無法毫無顧忌的投入演出工作,在1975年他離開了創世紀樂團。在這張專輯中,加布瑞爾完全沒有參與音樂的部分,他只負責了故事與詞曲創作。加布瑞爾1977年的首張個人專輯(《彼得·蓋布瑞爾(I)》)中的《Solsbury hill》歌詞內容便是抒發他離開創世紀樂團的心情。
菲爾·柯林斯時期
加布瑞爾走後樂團開始尋找新的歌手。盧瑟福德在一次採訪中說:“由於彼得和他的服飾我們有好多稀奇古怪的候選人。”菲爾·柯林斯至此為止一直是背景歌唱獲得了教候選人唱創世紀樂團的歌的任務,大家漸漸認識到這位“教師”比其他候選人要好得多,但是大家都不願承認樂團的鼓手應該成為彼得·加布瑞爾的繼承人。Yes的瓊·安德森是少數可以與柯林斯媲美的人。
最後大家還是決定至少在錄音的時候讓柯林斯做他們的主歌手。許多人認為樂團沒有加布瑞爾會大失敗。但是柯林斯證明自己是最好的選手。許多樂團的熱愛者和音樂評論家對此表示吃驚。事實上此前很少有樂團在失去了一位象加布瑞爾這樣受歡迎的歌手後能夠繼續其成就,而取代者竟然是樂隊的鼓手的更是絕無僅有的了。
《那條尾巴的把戲》(A Trick of the Tail)受到了好評,它也證明了這支樂隊不只是在前面表演的歌手的伴奏。這張唱片的製作也比過去的唱片好得多,這主要要歸功於新的製作人戴維·亨徹爾(David Hentschel),亨徹爾在此前就為《童真罪行》做過工程師了。唱片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菲爾·柯林斯(引用一個評論家的語言來說)聽上去比加布瑞爾還要加布瑞爾。這張唱片包含一些當時非常典型的歌如《Ripples》、《Mad Mad Moon》、《在火山上跳舞》(Dance on a Volcano)和《Entangled》。
《那條尾巴的把戲》的成功並不解決樂團的問題。柯林斯相信他可以完成舞台上的任務,但是他們還是需要一個鼓手來取代他。當時他唯一信任的鼓手是從Yes轉到King Crimson的比爾·布魯福德。1976年的巡迴演出中布魯福德加入了樂團,後來融合爵士出身的切斯特·湯普森在台上表演時做鼓手,使得柯林斯得以步入燈光之中。湯普森在加入創世紀前就已經為風雲之樂團(Weather Report)和法蘭克·札帕工作過了。柯林斯實況唱加布瑞爾的歌時不象加布瑞爾,首先他不做加布瑞爾那樣的表演,而且他的演唱比加布瑞爾更輕鬆和微妙。在1982年的米林基那斯重聚會表演上彼得·加布瑞爾對柯林斯說柯林斯唱加布瑞爾的歌比彼得要好,但不完全象彼得。
1977年初發表的《Wind & Wuthering》證明了樂隊新陣容的優點。這張唱片上包括兩首經典的歌:《Eleventh Earl of Mar》和《Afterglow》。
哈奇德的離開
吉他手史帝夫·哈奇德逐漸與樂團不和。加布瑞爾離開後門,他藉機錄了一張獨奏唱片。在錄《Voyage Of The Acolyte》時所感受到的自由使他感受到樂團所帶給他的限制。據柯林斯說,當時哈奇德要求《Wind & Wuthering》中四分之一得是他的創作。柯林斯認為“這是在一個樂團內的工作者的蠢辦法。”創世紀試圖滿足他的要求,將《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In That Quiet Earth》中更多的歌說成是哈奇德寫的,但也無法滿足哈奇德。《Spot the Pigeon》(包括《Wind & Wuthering》中提取出來的歌)發表後哈奇德離開了樂團。1977年的《Seconds Out》演唱會實況唱片是哈奇德與創世紀一起發表的最後一部唱片。
麥克·盧瑟福德在錄音時接替了黑科特的任務,實況表演時達里爾·斯托爾梅(達里爾·斯托爾梅)表演吉他和低音。樂團以三人的形式繼續下去。他們1978年的唱片因此叫做《...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這張專輯同時體現出創世紀的音樂的一個顯著變化:他們揮別了過去的10分鐘以上的巨作,而轉向短的、更適合電台廣播的歌。其中包括他們第一首美國電台流行歌曲《跟你跟我》(Follow You Follow Me),也讓本專輯成為創世紀第一張在美國拿到的金專輯。
更搖滾,更流行
1979年菲爾·柯林斯為了挽救他的第一次婚姻移居加拿大,創世紀樂團幾乎失去了他。但兩個月後柯林斯離婚了,他返回英國,立刻就投入了《杜克》(Duke)的工作。柯林斯後來說他的這次婚姻的失敗加速了他成為寫歌手的過程。《杜克》是第一張他的歌與班克斯和盧瑟福斯的歌一樣多的專輯。《杜克》使得創世紀的歌更加遠離他們1970年代的歌了。長的、複雜的歌被短的、更“容易被接受”的歌所代替。創世紀後來的專輯和菲爾·柯林斯的獨唱項目後來都使用了電子鼓。
《杜克》比創世紀過去的專輯都要商業性,它受到了主流媒介的好評,成為創世紀在英國的第一部第一名專輯。《Misunderstanding》和《Turn It On Again》成為樂團的必奏歌曲。
1981年創世紀錄製了《阿巴卡》(Abacab)。這個專輯裡銅管樂器和吹奏樂器使用很多。《No Reply At All》是與地球,風與火合唱組合作產生的。專輯中還使用了更有威力的柯林斯的演奏鼓。還使用了一個反噪音門,一些歌里沒有使用鑼。柯林斯在協助彼得·加布瑞爾錄製加布瑞爾1980年的獨唱專輯《Intruder》時創世紀的工程師和同製作人休·帕支漢(Hugh Padgham)與加布瑞爾一起研究了一些新的聲音,這些聲音被加入了《阿巴卡》。
所有這些新的發展,包括帕支漢的製作,也都體現在了柯林斯同年初的首張獨唱專輯《Face Value》里了。尤其“帶門”的鼓聲後從此成為創世紀和菲爾·柯林斯的聲響標誌。
重合和獨唱的成功
1982年樂團發表了雙實況演出專輯《Three Sides Live]》。該專輯的美國版本有三面是實況演出的歌,一面是製作廠錄音。後者包括《Paperlate》,在英國這一面在此前就已經發表了,因此英國版本包含更多的過去的實況錄音。這一年樂團還與加布瑞爾和海科特一起舉行了一場重合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是倉促準備的,來彌補加布瑞爾在當年初的音樂、藝術與舞蹈的世界節慶上沒有參加的一場音樂會。
1983年樂團發表了以樂團名字命名的專輯《創世紀》,這是樂團第三張在英國名列第一的專輯。
專輯裡包括適於電台廣播的歌如《媽媽》(Mama,以戲劇性的實況鼓表演結束)和《That's All》,但也包括了一些樂團所喜歡的長的歌如《海邊的家》(Home by the Sea),這首歌尤其因為它的五聲音階在亞洲受歡迎。《Just a Job to Do》成為美國廣播公司1985年的偵探電影《The Insiders》的主題歌。
1986年的《無形的手》(Invisible Touch)是創世紀出售量最高的專輯,當時菲爾·柯林斯作為獨唱音樂家也達到了頂峰。專輯中有五首歌達到了美國前五名。評論家和創世紀的過去的熱愛者批評這部專輯太“流行”,許多人懷疑柯林斯的獨唱成功是否會導致樂團的分裂。
那年初英國電視台的一個諷刺節目仿製人(Spitting Image)里使用了柯林斯的一個木偶,柯林斯對此影響深刻。樂團與節目製作人聯繫製作了一個叫做《Land of Confusion》的電視錄像。這部錄像是對冷戰的一個諷刺。冷戰雙方的領導人被表演為特別喜歡摁核戰爭的按鈕。隆納·雷根的木偶穿著一身超人的服裝。這部錄像被提名為MTV當年最佳錄像的候選人,但是被彼得·加布瑞爾的《Sledgehammer》擊敗。有趣的是盧瑟福德的木偶後來在仿製人里被重新使用為耶穌。
1987年創世紀是首個在溫布萊體育場連續進行四天音樂會的樂團。樂團的表演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許多創世紀首次使用的技術今天是搖滾樂音樂會的必須設備。
由於各位音樂家都在搞自己的獨奏生涯,樂團中斷了很長一段時間。1991年他們發表了《我們不會跳舞》(We Can't Dance)。這是菲爾·柯林斯與樂團的最後一次製作廠里製作的專輯。專輯裡包括一些非常成功的歌如《Jesus He Knows Me》、《我不會跳舞》(I Can't Dance)和《No Son Of Mine》以及比較長的歌《駕駛最後釘》(Driving the Last Spike)和《Fading Lights》。專輯裡還有紀念埃里克·克萊普頓早逝的兒子的歌《Since I Lost You》。
此間柯林斯本人已經成為了一個巨星,他本人的獨唱生涯非常成功,錄了自己的音,拍了電視,以鼓手的身份參加羅伯特·普蘭特和埃里克·克萊普頓的音樂會。柯林斯本人的成功肯定也促進了創世紀樂團的成功和其風格。許多人將他1996年離開樂團看作是樂團的末日。
2005年11月菲爾·柯林斯說他想重組原來的彼得·加布瑞爾時期的創世紀樂團。史提夫·黑科特和加布瑞爾都表示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但2005年12月1日樂團成員發表了一個聲明說在此後的12個月裡沒有一起表演的計畫。
雷·威爾森加入
盧瑟福德和班克斯決定繼續下去,他們得以補充缺乏的樂團成員。鼓手由尼爾·支德基亞胡(Nir Zidkyahu,一位以色列鼓手)和Spock's Beard樂團的尼克·德·維吉利奧(Nick D'Virgilio)分擔。兩人的風格相當明顯,德·維吉利奧比較溫柔,節奏簡單,而支德基亞胡則打擊得非常厲害。現場表演的吉他手斯托爾梅也與柯林斯一起演奏。與保羅·布萊迪(Paul Brady)和可兒家族一起工作過的安東尼·德蘭南(Anthony Drennan)被徵募為吉他手。最後班克斯和盧瑟福德徵募Stiltskin樂團的前歌手雷·威爾森來代替柯林斯。威爾森不是唯一的候選人。傳說盧瑟福德的個人樂團麥克與機械工樂團的歌手保羅·卡拉克(Paul Carrack)和保羅·楊也曾被考慮過。其它傳說則說前衛搖滾樂團Marillion的前歌手魚或者警察樂團的斯汀可能入選,而許多純搖滾樂的熱衷者則希望彼得·蓋布瑞爾的重返。
《Calling All Stations》在歐洲很暢銷,但是在美國一點也不成功。原因是在美國嬉蹦文化、另類搖滾和少年流行曲比經典搖滾樂要流行。因此創世紀取消了去美國巡迴演出的計畫。
解散和之後的發展
雖然如此創世紀樂團還是解散了,不過其成員(包括菲利普斯和黑科特,但不包括蓋布瑞爾)還依然保持聯繫並且不排除重組的可能性。
在2007年,艾爾·高爾所籌組舉辦的Live Earth氣候危機抗暖化演唱會中,創世紀樂團還保持聯繫的成員再次重組參與這次的活動,並演唱了“Invisible Touch”等歌曲。

專輯列表

錄音室專輯

01. From Genesis to Revelation(1969年3月7日;1990年重發)
02. Trespass(1970年10月23日)
03. Nursery Cryme(1971年11月12日)
04. Foxtrot(1972年10月6日)
05. Selling England by the Pound(1973年10月12日)
06. 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1974年11月18日)
07. A Trick of the Tail(1976年2月20日)
08. Wind & Wuthering(1976年12月27日)
09.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1978年4月7日)
Duke(1980年3月28日)
Abacab(1981年9月18日)
⒓ Genesis(1983年10月3日)
Invisible Touch(1986年6月9日)
⒕ We Can't Dance(1991年11月11日)
Calling All Stations(1997年9月1日)

精選專輯

01. Turn It On Again: The Hits(1999年10月25日首發;2007年6月4日重發-英國;2007年9月11日-美國)
02. Platinum Collection(2004年11月29日-英國;2005年9月13日-美國)

現場專輯

01. Genesis Live(1973年7月27日)
02. Seconds Out(1977年10月21日)
03. Three Sides Live(1982年6月1日)
04. The Way We Walk,Volume One: The Shorts(1992年11月9日)
05. The Way We Walk,Volume Two: The Longs(1993年1月11日)
06. Live over Europe 2007(2007年11月20日-美國; 2007年11月26日-英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