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顯帶

1968年瑞典細胞化學家Caspersson 等套用螢光染料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 mustard,QM)處理染色體後,由於染料選擇性的與AT或GC相結合,且染色體上AT、GC區域不是隨機分布的,所以在螢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沿其長軸顯示出一條條寬窄和亮度不同的橫紋,即染色體的顯帶(band)。隨後又出現了其他幾種染色體顯帶技術。顯帶技術可將人類的24種染色體顯示出各自特異的帶紋,稱為帶型。這種方法稱為QM染色,出現的條帶稱為Q帶。在此思路下,發展出了Giemsa染料,解析度更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G顯帶
  • 方法: Giemsa 染液染色
  • 特性:方法簡單,帶紋清晰
  • 識別:“深帶”被 Giemsa 著色的帶紋
G顯帶方法,G顯帶特性,G顯帶染色體的識別,

G顯帶方法

將染色體標本用鹼、胰蛋白酶或其他鹽溶液處理後,再使用Giemsa 染液染色,染色體上出現與Q帶相類似的寬窄和亮度不同的橫紋,在普通顯微鏡下,可見深淺相間的帶紋,稱G帶(G band) 。G 帶與 Q 帶相互對應,即在Q 顯帶的亮帶的相應部位,被 Giemsa 染成深染的帶紋,而在 Q 顯帶中暗帶的兩帶的相應部位則被染成淺帶的帶紋。

G顯帶特性

G顯帶方法簡單,帶紋清晰,染色體標本可長期保存,因此被廣泛用於染色體病的診斷和研究。

G顯帶染色體的識別

G顯帶核型分析已成為臨床常規套用的染色體病診斷的手段。在進行G顯帶核型描述時,“深帶”表示被 Giemsa 著色的帶紋,“淺帶”表示不著色或基本不著色的帶紋。“濃”、“淡”表示深帶著色的強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