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端子

D端子是一種用來傳送模擬映像信號的連線端子,僅在日本使用。由日本電子工業協會(EIAJ)為了用在衛星電視接收器上而開發。外觀是一個小型扁平的連線頭,與蘋果公司曾用來連線乙太網的AAUI端子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端子
  • 外文名:Duanzi
  • 性質:名詞
  • 分類:終端
  • 領域:計算機硬體
  • 使用地點日本
簡介,類型,分量接口,逐行掃描,隔行掃描,

簡介

D端子是一種用來傳送模擬映像信號的連線端子,僅在日本使用。由日本電子工業協會(EIAJ)為了用在衛星電視接收器上而開發。外觀是一個小型扁平的連線頭,與蘋果公司曾用來連線乙太網的AAUI端子相同。

類型

D端子能傳輸色差映像信號(YPBPR),配備有D5連線端的設備可以辨認並顯示以下的映像信號:
配備有D端子連線端的設備可支持相同或較低檔次的信號。例如D4連線端可以用來傳輸D4、D3、D2或D1檔次的信號,但無法傳輸D5檔次的信號。
理論上來說,將D端子連線端拆解後,可連結至標準的色差端子

分量接口

分量接口(英語:Component Video Connector)是把模擬視頻中的明度彩度同步脈衝分解開來各自傳送的端子。在沒有其他限定條件時,該詞即指YPBPR接口。
早期電視信號的複合傳送方式在數學上有著根本的限制,一旦明度與色度複合之後即無法完全分離。因此,在1980年代後期,從專業用的視訊編輯套用當中開始出現了將明度與色度分離記錄與傳送的系統。雖然系統設計上比起複合信號複雜許多,不過顯示器攝錄像機等裝置其實本來就必須將明度與色度分開之後才能顯示或記錄。採用分量系統將可免除互相複合與分離所造成的畫質損失。因此1990年代中期開始也開始普及至家用電視上面。
此外,在數位訊號紀錄與數位電視播送時所使用的數據壓縮處理當中也使用了分量技術的觀念。所以在DVD播放器與機頂盒等產品上,分量輸出是最自然且轉換損失最少的傳送端子。
分量傳送的視頻有許多種方式,例如將三原色直接傳送的RGB方式,以及從RGB轉換為明度(Y)與色差(Cb/Cr或Pb/Pr)的方式。RGB方式將所有的顏色信息作同等的處理,雖然有最高的畫質,但由於RGB方式對傳輸頻寬和儲存空間的消耗太大,為節省頻寬,使用色差方式來傳送與記錄分量視頻是現在的主流。

逐行掃描

逐行掃描是一種在顯示設備表示運動圖像的方法,這種方法將每的所有像素同時顯示。和逐行掃描對應的是隔行掃描,它常用於傳統的電視系統中(逐行掃描有時候被稱為非隔行掃描)。
逐行掃描常被用在計算機顯示器上。通常的顯示器的掃描方法都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每秒鐘掃描固定的幀數(稱為幀率,例如60幀每秒)。

隔行掃描

隔行掃描(英語:Interlaced)是一種將圖像顯示在掃描式的顯示設備上的方法,例如陰極射線管(CRT)。在同樣幀率的情況下,這種方法比起逐行掃描引起的視覺閃爍比較小。掃描設備交換掃描偶數行和奇數行。在PAL制式NTSC制式中,都是先掃描奇數行,即奇數
非隔行掃描的掃描方法(即逐行掃描)通常從上到下地掃描每圖像。這個過程消耗的時間比較長,陰極射線的螢光衰減將造成人視覺的閃爍感覺。當頻寬受限,以至於不可能快到使用逐行掃描而且沒有閃爍效應時,通常採用一種折衷的辦法,即每次只傳輸和顯示一半的掃描線,即。一場只包含偶數行(即偶場)或者奇數行(即奇場)掃描線。由於視覺暫留效應,人眼不會注意到兩場只有一半的掃描行,而會看到完整的一幀。
假設我們使用直接驅動的CRT顯示器,那么如果不使用隔行掃描,就需要採用下面的方式之一:
  • 將傳輸頻寬加倍,按幀而不是按場傳輸圖像。這能夠提高一點圖像質量,提供的有效解析度和閃爍速率是相同的。
  • 使用相同的傳輸頻寬,按幀傳輸解析度為原來一半的圖像。這時候圖像細節較少了,閃爍速率仍舊相同。
  • 使用相同的傳輸頻寬,按幀傳輸圖像,但是幀率為隔行掃描場率的一半。這時閃爍速率降低一半,眼睛非常容易產生疲勞的感覺。
  • 和前一個相同,但是使用一個數字快取將同一幀顯示兩次。這時閃爍速率相同,但是運動看起來會不是那么平滑,影響視覺質量。
通常有一種誤解是,偶場和奇場是由同一幀分拆得來的。實際上,攝像機採集的方式和隔行掃描顯示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當攝像機採集圖像時,偶場和奇場不是同時採集的。例如在一個每秒50場的攝像機中,第122行和124行的採集在第121行和123行的採集大約1/50秒之後進行。所以如果把一個偶場和奇場簡單的拼合在一起,水平方向的運動會造成兩場邊界上不能完美的拼合。
在當代的顯示器和電視中,由於非隔行掃描顯示的刷新率的提高,使用者已經不會再感覺到閃爍現象,因此,隔行掃描技術逐漸被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