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Net

CECNet

消費電子,通訊與網路國際學術會議(CECNet)作為國際化的專業學術會議,為消費電子、信息、通訊和網路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提供高標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促進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並展示該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為研究者和企業家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使研究者能夠了解企業的現實需求,企業家能夠獲得最新的科研成果,推進相關領域產學研的結合,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消費電子,通訊與網路國際學術會議(CECNet)已經成功召開三屆,三屆會議均由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消費電子協會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承辦,CECNet旨在匯聚世界各地的專家與學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平台,分享有關消費電子技術、通信網路技術、計算機工程與技術以及相關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與進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訊與網路國際學術會議
  • 外文名:CECNet
  • 領域:消費電子、信息、通訊
  • 分類:網際網路
簡介,會議主題,會議目的,會議歷史,CECNet2011,CECNet2012,CECNet2013,CECNet2014,相關報導,

簡介

CECNet,即IEEE消費電子,通信與網路國際會議

會議主題

會議主題包括三大方面:消費電子技術、通訊網路技術與套用,計算機工程與技術。具體包括:
消費電子技術方面:網路集成,家庭網關,多媒體控制,導航,A/V系統,駕駛員輔助,互動式電視,3D視頻的錄製、存儲、壓縮和轉換,家庭健康醫療等;
通訊網路技術與套用方面:特別和感測器網路,天線和傳播,多址技術,光通信和光子學,射頻和微波設備,衛星、空間和無線通信,信息理論與編碼,儀表和控制,信號和圖像處理,積體電路設計,RFID晶片,積體電路設計等;
計算機工程與技術方面: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設計,計算機網路與安全,數據挖掘和資料庫應用程式,格線計算,高性能網路和協定,多媒體和Web服務,網路可靠性和QoS,神經網路和智慧型系統,軟體工程和敏捷開發等。

會議目的

一是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即發表論文,三屆CECNet共發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科研論文2300多篇,包括EI會議論文,EI期刊論文和SCI期刊論文。
二是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即開會交流,三屆CECNet共有一千多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參會交流,這些學者來自多個多家和地區。

會議歷史

CECNet已經成功召開三屆,三屆會議均由IEEE消費電子協會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承辦。

CECNet2011

CECNet2011於2011年4月16-18在鹹寧湖北科技學院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IEEE冠名,IEEE消費電子協會提供技術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承辦,山東大學,南榮技術學院(台灣),崑山科技學院(台灣),中州技術學院(台灣),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台灣),亞東技術學院(台灣),逢甲大學(台灣),邵陽學院,重慶工商學院等十幾所著名院校共同協辦。本次會議與會代表有來自國內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近500餘人。其中包括50多位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
當時擔任IEEE消費電子協會的主席LarryZhang博士對此次會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指導和支持,並邀請到他來大會做主題報告。
同時會議組織了電子信息科學、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四個專題,分別進行了分會場的口頭報告和張貼報告交流。有120多個代表做了口頭報告,同時大會選出了257篇文章進行張貼交流。
此次會議全程由中國教育部下屬的中國學術會議線上的特派記者全程錄像,並得到認可,被評為中國學術會議線上的“精品會議”。
CECNet2011在收稿方面,共收到3000多篇來自世界各地的投稿,經過組委會的嚴格審稿,共接受1300多篇文章,並在提交IEEE後,經過IEEE的審核,順利完成EI收錄。

CECNet2012

CECNet2012於2012年4月21-23在宜昌華美達大酒店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IEEE冠名,IEEE消費 電子協會提供技術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承辦,亞東技術學院(台灣),崑山科技學院(台灣),中州技術學院(台灣),銘傳大學(台灣),國立暨南大學(台灣),國立屏東大學(台灣)等十幾所知名院校共同協辦。本次會議與會代表有來自國內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近300餘人。其中包括40多位來自英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等十幾個國家地區的代表。
本次會議邀請到當時擔任IEEE消費電子協會的主席StephenD.Dukes先生,CenturyLink的主席BillOwens博士、IEEE基金會董事兼財務主管的JosephV.Lillie博士、有線電信工程師協會的執行長和總裁MarkL.Dzuban先生、寬頻通信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的RichProdan先生和IVI的主席的ToddWeaver先生來大會做特邀報告。
在收稿方面,CECNet2012共收到2000多篇來自世界各地的投稿,經過組委會的嚴格審稿,此次會議共接受800多篇文章,並經過IEEE的審核,順利完成EI收錄。

CECNet2013

前兩屆會議的成功召開促進了第三屆會議順利召開。CECNet2013於2013年11月20-22回到鹹寧湖北科技學院成功召開。此次會議仍由IEEE冠名,IEEE消費電子協會提供技術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承辦,亞東技術學院(台灣),崑山科技學院(台灣),中州技術學院(台灣),國立暨南大學(台灣),銘傳大學(台灣),國立屏東大學(台灣)等十幾所知名院校共同協辦。本次會議與會代表有來自國內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近100餘人。其中包括30多位來自美國、希臘、烏克蘭,日本,韓國、泰國,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
IEEE的前任主席StephenDukes先生和LarryZhang博士,以及現任副主席SharonPeng博士對本次會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並邀請到他們來大會做特邀報告,做特邀報告的嘉賓還有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肖楊教授,來自IVI的主席ToddWeaver先生。
CECNET2013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共700多篇投稿,經過組委會的認真評閱,本次會議共接受180篇論文。並經過IEEE的審核,順利完成EI收錄。另外,本屆會議還挑選了一部份高質量論文推薦至SCI/EI國際期刊發表。
前三屆的會議,共發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科研論文2300多篇,展示了關於消費電子、通信和網路等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對相關領域的科研進步做出了相應的貢獻,另外來自國內外眾多的專家、學者在三次會議上各抒己見,踴躍交流,向大會呈現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三次大會均為消費電子、通信及控制技術領域的學者、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高層次的交流平台。CECNet不論是在科研成果的展示方面還是促進學術交流方面都在相關領域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CECNet2014

CECNet2014將秉承前三屆會議的精神,繼續為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供高水平的科學成果展示、學術交流的平台,並在前三屆會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與產業技術需求相結合,提供產、學、研相結合的廣闊的國際化的平台,使產學研合作成為CECNet的重要會議精神。
CECNet2014擬定於2014年11月20-22日在中國北京召開。

相關報導

CECNet2012
會議基本信息
會議名稱(中文):
IEEE第二屆消費電子,通信與網路國際會議(CECNet2012)
會議名稱(英文):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CECNet2012)
所屬學科:
計算機科學理論,電子工程,自動控制理論與技術,動力機械工程,通信技術
開始日期:
2012-04-21
結束日期:
2012-04-23
所在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在城市:
湖北省 鹹寧市
具體地點:

主辦單位:
IEEE消費電子協會
協辦單位:
鹹寧學院
承辦單位:
鹹寧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議題:

會議背景介紹: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2012) will be held at Three Gorges, Hubei, China, from April 21st~23rd, 2012.The main objective of CECNet 2012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global forum for experts and participants from academia to exchange ideas and present results of ongoing research in the most state-of-the-art areas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t CECNet 2012, academics and participants gather together to discuss 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 in a comfortable and effective conference atmosphere
徵文範圍及要求:
徵文範圍及要求: 1. Consum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消費電子技術)Game Systems Home Gateway Internet Integration Multimedia Control Navigation A/V Systems Driver Assistance Interactive TV 3D Video, Recording, Storage, Compression, Transcoding Home Healthcare 2.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通信工程與技術)Ad-hoc and Sensor Network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RF and Microwave Devices Satellite, Spa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IC Design RFID, RFIC VLSI Design 3.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無線通信工程與技術)Space-Time, MIMO and Adaptive Antennas OFDM, CDMA and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Coding and Diversity Signal Process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3G/4G Systems, WiMAX, WLAN and WPAN Channel Model and Characterization Multi-Hop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MU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Cognitive Radio and Software Defined Radio Satellite & Space Communication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 Mobile Network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Ad Hoc, Sensor and Mesh Networking Next-Generation Networking and Internet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and Privacy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Protocol and Congestion Control QoS, Reliability & Performance Modeling Mobility, Location and Handoff Management Capacity, Throughput, Outage and Coverage Multimedia in Wireless Networks Optical Networks and Systems Emerging Wireless/Mobile Application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RFI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ServicePortability Communications Software and Services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4.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計算機工程與技術)Agents, Knowledge-Based Technologies Bioinformatics Engineering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Computer Networks and Security Data Mining and Database Applications Grid Computing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s and Protocols Multimedia and Web Services Network Reliability and QoS Neural Network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gile Developme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