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bis重型坦克

B1-bis重型坦克

B1-bis重型坦克,是一戰後法國研製的第一批坦克,1931年開始裝備法軍。B1體現了當時法國對坦克支援步兵作戰的火力和防護要求。B1坦克在生產35輛後,決定增大其裝甲厚度和增大發動機功率,改進為B1-bis型坦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1-bis重型坦克
  • 外文名:B1-bis heavy tank
  • 研製國家:法國
  • 型號:B1-bis型坦克
  • 重量:31.5噸
歷史,基本數據,

歷史

其實B1坦克的原型車並不像後來的B1 Bis一樣擁有較大的噸位和厚重的裝甲。法國陸軍技術部的艾司丁(J.E.Estienne)將軍於1921年提出一種步兵支援坦克的計畫。最初的設計只有15噸重,裝甲最大厚度也才25毫米,但安裝了一門75毫米短身管火炮和一個配有兩挺機槍的炮塔,且要求此坦克必須使用無線電進行戰術協調。當時有四家公司競標此計畫,這些公司包括FAMH海軍冶金公司、FCM地中海造船廠、迪勞內-貝利維爾(Delaunay-Bellevill)和施奈德-雷諾公司(Schneider-Renault)。當時軍方承諾會將各公司提交樣車的中標部分進行組合匹配,以便製成最優良的坦克。1924年5月總共提交了5輛原型車,其中施奈德-雷諾公司提交了兩台樣車:SRA和SRB。
B1 bis坦克B1 bis坦克
軍方選中了施奈德-雷諾公司的樣車SRB作為新坦克的基型車,其引擎、變速箱和轉向裝置得以保留,懸掛裝置和驅動輪取自FAMH設計的樣車,而履帶則來自FCM的樣車(FCM公司的履帶成為了此後法國中、重型坦克的標準配置)。1925年3月,雷諾公司被選中作為主承包商,施奈德、 FAMH、FCM和迪勞內-貝利維爾均作為提供勞務和零部件的分承包商,整車的最終組裝定於在巴黎的雷諾工廠完成。1926年1月17日雷諾公司獲得了製造3輛原型車的契約,製造工作於1929年1月完成。原型車的成員有4人,武裝和裝甲最大厚度則如計畫所提的,行駛速度最大為每小時20公里,最大行程為257公里,1930年和1931年進行的測試表明總體設計比較成功,經過改良,最大裝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重量也上升到28噸,這就是後來的Char B1坦克的雛形。
在CHAR B1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改進。現在,這種坦克的最大裝甲厚度增至40毫米,重量達到28噸。但就在同時,面臨納粹德國不斷的擴軍壓力,法國陸軍最高指揮部緊急命令幾家廠商儘快製造出40輛最大裝甲厚度達到60毫米的CharB坦克,它們就是最終的CharB1bis重型坦克(31.5t)。
CharB1坦克進一步的改進圍繞著增加防護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展開。由於時間緊迫,所有改進工作完成前就已經生產出35輛。它們採用了帶有40mm裝甲的APX1型鑄造炮塔,安裝有1門SA34型47毫米短管加農炮以及1挺7.5mm並列機槍。這些最初生產型仍被稱作CharB1型。
至法國投降前,B1-bis型共生產365輛,其中66輛裝備給第1、2、3、4裝甲師。B1-bis型車體前部裝備1門短身管75mm炮,炮塔安裝一門47mmSA34炮,B1的車體右側開有一扇安全門用於乘員進出,此外炮塔背面也開有一個小門。B1坦克裝甲厚,火力強,是二戰初期最令人生畏的陸戰武器之一,唯一缺點就是機動性稍差(也是當時所有重型坦克的通病)。法國戰役期間,德國憑藉了88mm高射炮才抵擋住了B1的衝鋒。但由於法軍堅持坦克以分散支援步兵作戰為主要任務,所以B1重型坦克發揮作用有限。
法國投降後,B1坦克仍在維希法國軍隊中服役。1944年,在自由法國領導下的法軍使用了少量B1-bis參加解放魯揚港的戰鬥。

基本數據

型號:B1-bis型
B1 bis重型坦克線圖B1 bis重型坦克線圖
生產數量
400左右(含B1原型)
長度/寬度6.30m/2.48m
高度
2.74m
重量
31.5噸
乘員數
4人
發動機
25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27km/h
最大行程
公路135km,越野10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載量
-
爬坡性能
26°
涉水深度
1.47m
越障高度
0.93m
越壕寬度
2.74m
主要武器
車身:75mmSA32坦克炮,17倍口徑,備彈77發;仰角-15°~+25°
炮塔:47mmSA34坦克炮,備彈50發;仰角-18°~+18°
輔助武器
2 X 7.5mm M31 MG機槍
裝甲指標
(mm/傾角)
正面
側面
後方
頂部
車體
60/45°
60/0°
55/43°
20/90°
炮塔
56/0°
46/22°
46/22°
30/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