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血清學指標

一般檢查B肝的檢驗項目,有5項,也稱B型肝炎五項指標(HBV-M),或說“兩對半”,被稱為B肝病毒血清學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肝病毒血清學指標
  • 領域:醫學
  • 病症B肝
  • 指標:表面抗原等
簡述,指標分類,診斷指標,

簡述

一般檢查B肝的檢驗項目,有5項,也稱B型肝炎五項指標(HBV-M),或說“兩對半”。
“兩對半”的檢查結果,用加減號(即+、-)表示。(+),表示陽性;(-),表示陰性。 這5項檢查,分別是:
——表面抗原(簡稱:HBsAg);
——表面抗體(簡稱:抗HBs);
——e抗原(簡稱:HBeAg);
——e抗體(簡稱:抗Be);
——核心抗體(簡稱:抗HBc)。

指標分類

下面我們逐一介紹這些檢驗項目。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就是過去人們經常說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亞抗原”的簡稱,因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所以稱為“澳抗”。
B肝病毒雖然構造非常簡單,但是,它也有一個外殼。這種外殼,是一種蛋白質,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現,標誌著有B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驗時“表面抗原”陽性,就表示體內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體(抗HBs)
B肝病毒侵入了人體,人體就會產生抵抗它的物質。這種物質也是一種蛋白質,就稱為“抗體”。抗體對人體有保護能力。 人體產生了“表面抗體”,就意味著機體對B肝病毒產生了抵抗力。
許多人接種了“B肝疫苗”,於是體內也會產生“表面抗體”,檢查“表面抗體”,也會陽性。這時,你反而希望“表面抗體”最好是陽性,這就標誌你注射的B肝疫苗,接種成功了,不會再被傳染上“B肝”了。
e抗原(HBeAg)
e抗原是B肝病毒複製的標誌。它可以判定傳染性的大小。如果檢查時有e抗原陽性,就表示B肝病毒在人體內複製活躍,血中帶毒量大,傳染性強。所以,e抗原陽性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e抗體(抗HBe)
檢查時發現了e抗體,表示B型肝炎相對好轉,給病人帶來的是一個好訊息。因為它的陽性,標誌著B肝病毒的複製已經從活躍轉為相對靜止,血中帶毒量減少,傳染性也相對降低了。
核心抗體(抗HBc)
核心抗體是人體感染了B肝病毒以後,最早出現的一種抗體。但是,它對人體沒有保護作用。陽性時,如果加號多(醫學上的說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複製,傳染性也強。 如果過去是強陽性,雖然也是陽性,但是加號比原來減少了,表示曾經得過“B肝”,這種陽性差不多要持續存在幾年或數十年。
上面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實際醫生在根據化驗結果判斷病人的病情時,要綜合許多因素,例如流行病史、臨床症狀和其他化驗結果,並不是靠一兩項檢查結果就作出結論的。

診斷指標

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發展的必經階段。此階段,肝臟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細胞外基質(膠原、非膠原糖蛋白、蛋白多糖)大量形成並沉積在肝臟內。早期沉積只出現在肝細胞間質,但後期纖維增生則向肝實質細胞間隙延伸,並逐漸形成纖維索及纖維間隔,以至最後階段纖維間隔連線形成纖維包裹,導致典型的肝硬化的病理特徵出現——假小葉生成,此時就是肝硬化期。有的慢性肝炎患者很想了解自己的肝臟纖維化形成的情況及纖維化的程度,臨床醫師就給他開具血清纖維化四項的檢查單進行測定。這四項指標包括血清Ⅲ型膠原(PCⅢ)、血清Ⅳ型膠原(ⅤⅥ)、層粘連蛋白(LN)、透明質酸(HA)。經多年臨床驗證,這四項血清學指標基本能反映肝臟纖維化的情況。如果四項指標中,只有一項指標升高,可能肝臟已經開始出現纖維增生;如二項或三項指標升高,則有明顯的纖維增生。當然僅憑血清學纖維化指標檢測的結果,還很難判斷肝臟纖維增生的程度(即前述肝臟纖維化分期)。當所有纖維化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透明質酸(HA)成數倍以上升高時,應考慮可能出現高度纖維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了,當然醫生有時還要結合其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診斷肝臟纖維化的“金標準“還是肝穿刺取患者肝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並結台血清學纖維化指標檢測,患者即可獲得確切的肝臟纖維化的結果,同時也有利於醫生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肝纖維化是可以通過治療改善的,中國肝病防治中心提倡的螞蟻療法通過針對肝纖維化的病源和修復肝細胞這2個病因根源進行治療,已經有效治癒肝纖維化患者數百例,臨床驗證有效率可達76%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