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抗原血症

B型肝炎患者可有多種皮膚表現,急性期的皮膚表現與B肝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Ag的抗體所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有關,免疫螢光檢查可在皮損血管中測出免疫複合物及補體

急性B型肝炎在發病前2周可有10%~20%患者發生蕁麻疹,少數患者可發生紅斑、斑丘疹、多形紅斑、猩紅熱樣紅斑、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紅皮症及紫癜等,同時可伴有關節痛及偶有關節炎等血清病樣改變,在血清及關節液中可測出B肝表面抗原-抗體(HBsAg-Ab)的複合物。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hepatitis B antigenemia
  • 就診科室:傳染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肝,血液
  • 常見病因:由表面抗原為ayw亞型的B型肝炎病毒引起
  • 常見症狀:蕁麻診,關節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由表面抗原為ayw亞型的B型肝炎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

急性B型肝炎在發病前2周可有血清病樣表現。部分患者發生蕁麻疹,少部分患者可發生紅斑、斑丘疹、多形紅斑、猩紅熱樣紅斑、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紅皮病、過敏性紫癜及冷球蛋白血症。有患者可出現面部蝶形紅斑。同時可伴有關節痛及關節炎。在血清及關節液中可測出HBsAg-Ab複合物。
慢性活動性肝炎可在軀幹、四肢發生炎症性丘疹,中心化膿、結痂、萎縮,形成特徵性痘瘡樣瘢痕,此皮疹可持續多年,且隨肝炎病情的變動而波動。此外,尚可發生肝病常見的皮膚表現如紅斑、痤瘡、紅斑狼瘡樣改變、局限性硬皮病、膨脹紋、紫癜、甲下及甲根部出血,以及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檢查

慢性肝炎時血清轉氨酶常升高。常有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血清膽紅素也常異常。血白細胞常輕度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也常降低。重型肝炎時血白細胞可正常或輕度升高,最主要的是凝血酶原活動度<40%。肝炎肝硬化時常有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明顯減少,清球蛋白倒置等。

診斷

1.急性B型肝炎
臨床診斷與A型肝炎基本一樣,無黃疸型更多一些。病原學診斷主要根據HBsAg(+),但HBsAg陽性的急性肝炎不一定是真正的急性B型肝炎。也可能是慢性HBV感染(HBsAg攜帶者或無症狀的輕型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急性發作或並發其他急性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藥物性肝炎等)。特別是慢性HBV感染的急性發作在臨床上很難與急性B型肝炎鑑別,而兩者的預後及治療原則差別很大。為了明確診斷,可同時檢測抗-B肝核心抗體(HBcIgM)和抗-HBcIgG。如IgG強陽性IgM陰性或滴度很低則為慢性HBV感染的急性發作,如IgM強陽性、IgG陰性或滴度很低則為急性B型肝炎。肝活檢有時也有助於鑑別。另外,如急性期HBsAg陽性,恢復期HBsAg轉陰、抗-HBs轉陽也可診斷為急性B型肝炎。此外,如果急性肝炎患者入院時HBV DNA已陰轉或在病程中HBV DNA滴度迅速下降或出現e系統轉換,均提示為真正的急性B型肝炎。
2.慢性B型肝炎的診斷
慢性B肝的診斷應包括三個部分:病原學診斷,病理診斷和臨床診斷。
3.重型肝炎的診斷
也應包括臨床診斷及病原學診斷。
4.急性乙型淤膽型肝炎
臨床診斷見戊型肝炎,病原學診斷見急性B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的診斷
早期肝硬化單憑臨床資料很難確診而必須依靠病理診斷。影像學(B超CT)及腹腔鏡檢查也有助於診斷。晚期肝硬化,或稱臨床肝硬化則根據臨床即可診斷。凡慢性肝炎患者具有確切門脈高壓證據(腹壁、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或嘔血,明顯腹水,除外其他病因)可診斷為肝炎肝硬化,再根據炎症活動與否,區分為活動性或靜止型;根據代償程度,區分為代償性或失代償性。

鑑別診斷

急性B型肝炎、急性淤膽型B型肝炎應與A型肝炎及戊型肝炎鑑別。慢性肝炎應與慢性C型肝炎以及其他病因(酒精藥物、寄生蟲脂肪肝、自身免疫、代謝異常等)引起的慢性肝病進行鑑別。重型肝炎則應與其他肝炎病毒、藥物、中毒等引起的重型肝炎以及妊娠脂肪肝等進行鑑別。

治療

按B型肝炎處理。皮疹作對症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