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2007基礎教程與上機指導

AutoCAD 2007基礎教程與上機指導

《AutoCAD 2007基礎教程與上機指導》是一本黎文鋒、黃活瑜、梁錦明編制,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在2006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AutoCAD 2007基礎教程與上機指導
  • 作者:黎文鋒、黃活瑜、梁錦明
  • ISBN:9787302142218
  • 定價:36元
  • 出版時間:2006-11-29
  • 裝幀:平裝
  • 版本:1-1
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AutoCAD是Autodesk公司開發的計算機輔助繪圖和設計套用型軟體,它具有易於掌握、使用方便、體系結構開放等優點,能夠繪製各種模件的二維圖形和三維圖形,並具有渲染圖形和輸出圖紙等功能,是設計領域相關人員所要掌握的主要軟體之一。
本書通過理論知識講解和動手實作,詳盡地介紹AutoCAD 2007簡體中文版的各種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中包括AutoCAD的基礎操作、視圖布局、二維圖形的繪製與編輯、精確繪製圖形的技巧、創建文字注釋和表格的方法、圖形對象的尺寸標註和公差、塊的創建與使用、三維模型的創建與編輯、三維實體的渲染、設計中心的使用,以及圖形的輸出、列印與發布等內容。
本書內容新穎豐富、講解詳細、通俗易懂,並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適用於AutoCAD的初、中級用戶,是以AutoCAD為工具進行輔助設計的廣大從業人員實用的自學指導書,同時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師生教學、自學的參考用書,以及社會AutoCAD培訓班的配套教材。

圖書前言

IT行業的發展和激烈的人才競爭對IT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能力”和三項“基本素質”。五種基本能力包括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獲取並利用信息的能力;綜合與系統分析能力;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三項基本素質包括基本技能、思維方式與個人品質。在市場經濟體制和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條件下,計算機人才只掌握一門特定的技能已經遠遠不夠。必須全面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而且專業面要寬,以適應技術進步與市場的不斷變化。例如電腦平面設計師,像2000年以前那樣只掌握1~2種常用的平面設計軟體已經遠遠不能勝任工作,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手繪功底和創意能力,這就對整個計算機培訓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廣大培訓機構廣泛採用的只重知識傳授,不重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對計算機培訓行業提出的要求。計算機培訓必須進行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的轉變,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即在就業後的工作及配合中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術的能力:能夠做到迅速收集、分析、歸納意見與信息,與他人交流思想與信息,制定計畫與組織活動,與他人合作共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和使用最新的技術,成為適應社會進步的人才。
三、計算機培訓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探索
社會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催化出新型的課程結構和教學模式。新型教學模式必須是以工作為基礎的模仿學習,它是將學生置於一種模擬環境中,呈現給學生的是具有挑戰性、真實性和複雜性的問題,使學生在身體和經濟不受到損失的前提下,得到較真實的鍛鍊。新型課程結構必須按照職業能力的要求創建並組織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從專項能力的培養展開,以綜合能力的形成告終;能力的培養既是教學目標,又是評估的依據和標準。在能力標準的制定、考核與評估中,均要有企業或行業參與。
新型課程結構在具體的實施中又派生出兩大結構,即模組式結構與階梯式結構。模組式結構即按照程式模組化的構想和原則設計課程。其特點是每個模組均為獨立的教學單元,有特定的目標和評估標準,教學時間相對較短。模組之間組合靈活,基礎性模組可與其他功能模組組成任務更複雜的課程,不同模組的增刪可調整課程結構的重心,以滿足個人和職業需求的變化。上述這些特性適應了新型職業能力的教學要求,部分計算機培訓機構已經開始嘗試採用這種課程結構。
階梯式結構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雙元培訓,它把整個培訓課程分為兩個階段,首先集中學習文化課和職業基礎課,第二階段轉入職業領域的專業訓練和專向深化。這種以較廣泛的科學文化和職業理論為基礎、逐步深化職業知識與技能的課程結構,在歐洲國家的職業教育體系中採用較多,在中國的計算機培訓機構中基本上沒有採用。
清華大學出版社從建社伊始,就致力於高新技術,特別是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類圖書的出版。20多年來,出版社堅持和發展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圍繞“開展全方位出版,形成總體優勢”的指導方針制定選題規劃,重點抓教材與專著的出版,形成品牌與規模。為了適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套用的特點,出版社及時出版了一大批計算機套用技術的圖書並已形成品牌。為了適應各層次,各類專業人員的需要,出版社組織了門類齊全,層次豐富的多種系列叢書,同時配合電子音像出版物,做到全方位、立體化出版。在國內計算機圖書的出版中,清華版圖書占有明顯的優勢。清華版計算機圖書以其內在的品質,已經在讀者心目中樹起精品品牌,享有很高的聲譽。
為了共同推進國內計算機培訓行業的入世步伐,長城計算機學校與清華大學出版社親密合作,共同開發了《新起點電腦教程》,在總結了百所分校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把教學模式和教學成果推向市場,造福社會,並藉以與廣大教育、培訓業專家交流經驗,共同提高。本套叢書貫穿了清華大學出版社一貫的嚴謹、科學的圖書風格,融會了長城計算機學校實用、專業的教學理念,是對計算機教學的一種深入、廣泛的探索和總結,也得到了信息產業部領導和專家的首肯。我們相信,此套叢書的出版,必將對整個計算機培訓市場的發展和規範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四、叢書特點
《新起點電腦教程》叢書定位於計算機初、中級用戶。不管是培訓班學員還是大中專院校的師生,都可以通過本叢書快速進入計算機科學的大門,學到實用的計算機技能;對於自學者,本套教程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大量實用技巧可供自學者在工作中隨時參閱。
本套叢書主要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系統性和豐富性
本叢書的所有課程都是圍繞著職業素質訓練展開的。我們根據計算機相關職業把計算機教程劃分為四大類別。
(1) 套用類:主要面向廣大計算機家庭用戶、企事業單位的文員、秘書和行政助理、打字排版人員等電腦套用人員。
(2) 設計類:主要面向平面設計師、網頁設計師、三維動畫設計師等電腦設計專業 人員。
(3) 網路類:主要面向網路管理員、系統集成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等網路類專業人員。
(4) 編程類:主要面向軟體開發工程師、軟體測試工程師等編程類專業人員。
2.先進性和探索性
一般的計算機教材往往只注重課程本身的體系結構和語言的科學準確性,術語連篇,讓讀者感覺高深莫測,而這種做法實際上忽略了人的認知規律:人的學習應該是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本叢書的編寫充分融入了教育心理學的最新成果,在內容的安排和教授方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介紹各個知識點時,大量使用了教學中常用的比喻、類比和舉例等方法,在內容的先後順序上由淺入深、層次分明,使得知識的講解變得深入淺出,易於理解。

圖書目錄

第1章 認識AutoCAD 2007 1
1.1 AutoCAD 2007的概述 1
1.1.1 軟體功能介紹 1
1.1.2 繪圖原理 2
1.2 啟動AutoCAD 2007 3
1.3 AutoCAD 2007 經典界面 5
1.3.1 標題欄 6
1.3.2 選單欄 6
1.3.3 工具列 7
1.3.4 面板 8
1.3.5 繪圖區 9
1.3.6 命令視窗 10
1.3.7 狀態欄 11
1.4 使用幫助系統 12
1.4.1 幫助系統概述 12
1.4.2 使用目錄查找信息 13
1.4.3 通過關鍵字搜尋主題 14
1.5 退出AutoCAD 2007程式 15
1.6 上機指導 16
1.7 習題 17
第2章 AutoCAD 2007的基礎操作與環境配置 19
2.1 執行命令的方式 19
2.1.1 通過選單與工具列執行 19
2.1.2 使用命令行執行 21
2.1.3 使用透明命令 22
2.2 創建圖形檔案 23
2.2.1 從草圖開始 24
2.2.2 使用樣板 24
2.2.3 使用嚮導 25
2.3 保存圖形檔案 26
2.3.1 保存與另外儲存檔案 26
2.3.2 自動保存檔案 27
2.4 打開現有檔案 28
2.4.1 一般打開方法 28
2.4.2 以查找方式打開檔案 29
2.4.3 局部打開圖形 29
2.5 配置系統與繪圖環境 31
2.5.1 設定【顯示】項目 31
2.5.2 設定【草圖】項目 32
2.5.3 設定【選擇】項目 34
2.5.4 設定【用戶系統配置】項目 35
2.6 上機指導 35
2.7 習題 37
第3章 控制圖形視圖 39
3.1 圖形重畫與重新生成 39
3.1.1 圖形重畫 39
3.1.2 重新生成 40
3.1.3 圖形的自動重新生成 40
3.2 縮放視圖 40
3.2.1 縮放視圖概述 41
3.2.2 實時縮放視圖 41
3.2.3 視窗縮放視圖 42
3.2.4 動態縮放視圖 43
3.2.5 中心點縮放視圖 44
3.3 平移視圖 45
3.3.1 實時平移視圖 46
3.3.2 定點平移視圖 46
3.4 鳥瞰視圖 47
3.4.1 調整鳥瞰視圖中圖像的大小 48
3.4.2 使用鳥瞰視圖觀察圖形 48
3.5 保存與恢復命名視圖 50
3.5.1 保存視圖 50
3.5.2 恢復命名視圖 51
3.6 使用視口 51
3.6.1 平鋪視口的概述 52
3.6.2 創建平鋪視口 52
3.6.3 分割與合併視口 54
3.7 控制可見元素 55
3.7.1 控制實體填充顯示 55
3.7.2 控制線寬顯示 55
3.7.3 控制文字顯示 56
3.8 檔案的排列 57
3.9 上機指導 59
3.10 習題 60
第4章 繪製圖形對象 62
4.1 繪製線條 62
4.1.1 繪製直線 62
4.1.2 繪製射線 63
4.1.3 繪製構造線 64
4.1.4 繪製多段線 65
4.1.5 繪製多線 69
4.2 繪製簡單圖形 75
4.2.1 繪製矩形 75
4.2.2 繪製圓角矩形 76
4.2.3 繪製正多邊形 77
4.2.4 徒手畫圖 78
4.3 繪製曲線 79
4.3.1 繪製圓形 79
4.3.2 繪製圓環 82
4.3.3 繪製圓弧 82
4.3.4 繪製橢圓形 85
4.3.5 繪製橢圓弧 87
4.3.6 繪製樣條曲線 88
4.4 繪製點 89
4.4.1 創建單點或多點 90
4.4.2 定數等分點 91
4.4.3 定距等分點 91
4.5 上機指導 92
4.6 習題 95
第5章 精確繪圖 97
5.1 使用坐標系 97
5.1.1 世界與用戶坐標系 97
5.1.2 坐標的表示方法 98
5.1.3 控制坐標的顯示 100
5.1.4 創建坐標系 101
5.1.5 使用正交用戶坐標系 102
5.1.6 設定當前視口中的UCS 103
5.1.7 命名用戶坐標系 104
5.2 對象捕捉 105
5.2.1 設定對象捕捉 105
5.2.2 單點捕捉 106
5.2.3 對象捕捉 109
5.3 柵格與捕捉 110
5.3.1 打開或關閉捕捉和柵格 110
5.3.2 設定捕捉和柵格參數 111
5.4 使用正交模式 112
5.5 使用自動追蹤 113
5.5.1 極軸追蹤與對象捕捉追蹤概述 113
5.5.2 極軸追蹤 113
5.5.3 對象捕捉追蹤 115
5.6 使用動態輸入 116
5.6.1 啟用指針輸入 116
5.6.2 啟用標註輸入 117
5.6.3 顯示動態提示 118
5.7 上機指導 118
5.8 習題 121
第6章 選擇與編輯圖形對象 123
6.1 選擇對象 123
6.1.1 設定選擇模式 123
6.1.2 逐一選擇對象 124
6.1.3 選擇多個對象 125
6.1.4 快速選擇對象 127
6.1.5 過濾選擇集 129
6.2 編組對象 129
6.2.1 創建編組 129
6.2.2 選擇與分解編組 130
6.2.3 修改編組 131
6.3 使用夾點編輯 132
6.3.1 使用夾點編輯編組點模式 132
6.3.2 使用夾點創建多個副本 133
6.4 刪除與複製對象 135
6.4.1 刪除對象 135
6.4.2 複製對象 136
6.5 變換對象 137
6.5.1 移動對象 137
6.5.2 旋轉對象 138
6.5.3 縮放對象 140
6.6 鏡像、偏移與陣列對象 141
6.6.1 鏡像對象 141
6.6.2 偏移對象 142
6.6.3 創建對象陣列 144
6.7 修改對象的形狀與大小 147
6.7.1 修剪對象 147
6.7.2 延伸對象 149
6.7.3 拉伸對象 149
6.8 創建圓角、倒角與打斷、合併、分解對象 150
6.8.1 創建圓角 150
6.8.2 創建倒角 151
6.8.3 打斷與合併對象 152
6.8.4 分解對象 153
6.9 上機指導 154
6.10 習題 155
第7章 填充圖案與漸變色 157
7.1 添加填充圖案 157
7.1.1 選擇填充類型與圖案 157
7.1.2 為圖形填充圖案 159
7.1.3 控制孤島中的填充 162
7.2 編輯填充對象 164
7.2.1 分解填充圖案對象 164
7.2.2 修改填充屬性 164
7.3 填充漸變色 165
7.4 上機指導 167
7.5 習題 169
第8章 創建文字注釋與表格 171
8.1 創建單行文字 171
8.1.1 創建單行文字 171
8.1.2 指定文字樣式 172
8.1.3 對齊單行文字 173
8.2 創建多行文字 174
8.2.1 創建多行文字 174
8.2.2 設定多行文字屬性 176
8.2.3 指定多行文字行距 178
8.2.4 創建堆疊字元 179
8.3 插入符號或特殊字元 180
8.4 創建文字樣式 181
8.4.1 文字樣式概述 182
8.4.2 新建文字樣式 182
8.5 拼寫檢查 184
8.5.1 修改錯誤的文字 184
8.5.2 修改詞典 185
8.6 使用表格 185
8.6.1 創建表格樣式 185
8.6.2 創建表格 188
8.6.3 編輯表格 189
8.6.4 編輯單元格 190
8.6.5 在表格中添加文字 192
8.7 上機指導 193
8.8 習題 195
第9章 尺寸標註與公差 197
9.1 尺寸標註的基礎知識 197
9.1.1 尺寸標註的部件 197
9.1.2 尺寸標註的種類 198
9.1.3 標註的關聯性 198
9.2 創建與設定標註樣式 199
9.2.1 標註樣式管理器 200
9.2.2 創建標註樣式 201
9.3 創建尺寸標註 212
9.3.1 創建線性標註 212
9.3.2 創建基線與連續標註 213
9.3.3 創建半徑標註 214
9.3.4 創建直徑標註 215
9.3.5 創建圓心標註 216
9.3.6 創建弧長標註 216
9.3.7 創建角度標註 217
9.3.8 創建坐標標註 218
9.3.9 創建引線標註 219
9.3.10 快速標註 220
9.4 編輯尺寸標註 220
9.4.1 旋轉標註文本 221
9.4.2 編輯標註的文本格式 221
9.4.3 使用夾點移動標註 222
9.5 標註形位公差 223
9.5.1 公差符號的含義 223
9.5.2 創建形位公差標註 224
9.6 上機指導 226
9.7 習題 228
第10章 控制對象的特性 230
10.1 顯示、修改與複製對象特性 230
10.1.1 顯示與修改對象特性 230
10.1.2 在對象之間複製特性 232
10.2 使用圖層 233
10.2.1 創建與刪除圖層 234
10.2.2 修改與設定圖層特性 236
10.2.3 圖層的開關、凍結和鎖定 237
10.2.4 過濾與排序圖層列表 237
10.3 使用顏色 240
10.3.1 了解AutoCAD的拾色 方式 240
10.3.2 設定當前顏色 242
10.3.3 修改對象的顏色 242
10.4 使用線型 242
10.4.1 載入線型 242
10.4.2 修改對象的線型 243
10.4.3 控制線型比例 244
10.5 控制線寬 245
10.5.1 顯示線寬 245
10.5.2 設定當前線寬 246
10.5.3 修改對象的線寬 246
10.6 上機指導 247
10.7 習題 248
第11章 創建與使用塊 250
11.1 塊操作 250
11.1.1 創建與保存塊 250
11.1.2 插入塊 252
11.1.3 嵌套塊 255
11.2 塊屬性 256
11.2.1 定義塊屬性 256
11.2.2 建立塊屬性 257
11.2.3 插入帶屬性的塊 258
11.2.4 從塊屬性提取數據 258
11.3 修改塊 261
11.3.1 修改塊定義 261
11.3.2 修改塊屬性 262
11.3.3 分解塊參照 264
11.4 在圖形中使用動態塊 266
11.4.1 了解動態塊 266
11.4.2 動態塊在圖形中的套用 267
11.5 上機指導 271
11.6 習題 273
第12章 創建三維模型 275
12.1 認識AutoCAD的三維空間 275
12.1.1 三維中的用戶坐標系 275
12.1.2 三維坐標的形式 276
12.1.3 控制用戶坐標系 278
12.2 設定三維視圖 282
12.2.1 三維建模工作空間 283
12.2.2 三維視點預置 283
12.2.3 選擇三維視圖 284
12.2.4 設定視點 285
12.2.5 管理視圖 286
12.2.6 三維空間的動態觀察 287
12.3 認識AutoCAD的三維模型 290
12.4 創建三維線框模型 291
12.4.1 創建三維點 292
12.4.2 創建三維直線 292
12.4.3 創建三維射線和構造線 293
12.4.4 創建三維多線 293
12.4.5 創建三維多段線 295
12.4.6 創建其他三維線框模型 295
12.5 創建三維實體圖元 296
12.5.1 創建長方體 296
12.5.2 創建楔體 297
12.5.3 創建圓錐體 298
12.5.4 創建球體 301
12.5.5 創建圓柱體 302
12.5.6 創建圓環體 303
12.5.7 創建稜錐體 304
12.6 創建三維多段體 306
12.6.1 繪製多段體 306
12.6.2 繪製包含曲線線段的 多段體 307
12.7 通過直線與曲線創建實體與曲面 308
12.7.1 通過拉伸來創建 308
12.7.2 通過掃掠來創建 309
12.7.3 通過放樣來創建 310
12.7.4 通過旋轉來創建 312
12.8 創建格線模型 313
12.8.1 創建三維面 314
12.8.2 創建三維格線 315
12.8.3 創建旋轉格線 316
12.8.4 創建平移格線 317
12.8.5 創建直紋格線 317
12.8.6 創建邊界格線 318
12.9 上機指導 319
12.10 習題 320
第13章 編輯三維模型 322
13.1 三維模型的顯示與檢查 322
13.1.1 設定對象的顯示精度 322
13.1.2 使用視覺樣式顯示模型 323
13.1.3 檢查實體模型中的干涉 325
13.2 三維模型的基本操作 326
13.2.1 修改三維模型的特性 326
13.2.2 移動三維模型 327
13.2.3 旋轉三維模型 328
13.2.4 對齊三維模型 329
13.2.5 鏡像三維模型 330
13.2.6 三維陣列的套用 331
13.2.7 選擇三維子對象 333
13.3 使用布爾運算編輯實體 334
13.3.1 並集 334
13.3.2 差集 335
13.3.3 交集 335
13.4 編輯三維實體 336
13.4.1 編輯實體的邊 336
13.4.2 編輯實體的面 338
13.4.3 編輯實體的體 343
13.5 上機指導 345
13.6 習題 346
第14章 實體模型的後期處理 348
14.1 圖形的消隱與著色 348
14.1.1 圖形消隱 348
14.1.2 圖像著色 349
14.1.3 自定義著色 349
14.2 光源 350
14.2.1 光源的類型 350
14.2.2 光源的高級設定 353
14.2.3 使用太陽光渲染模型 354
14.3 材質 355
14.3.1 材質概述 356
14.3.2 套用材質到實體 357
14.3.3 創建新材質 358
14.3.4 貼圖的使用 359
14.4 實體模型的渲染 362
14.4.1 渲染類型與目標 362
14.4.2 設定渲染背景 364
14.4.3 渲染模型 365
14.5 上機指導 366
14.6 習題 369
第15章 AutoCAD設計中心的套用 371
15.1 設計中心概述 371
15.2 了解設計中心界面 372
15.2.1 【設計中心】視窗的結構 372
15.2.2 調整設計中心的大小、位置 和外觀 373
15.3 使用設計中心訪問內容 375
15.3.1 【資料夾】選項卡 375
15.3.2 【打開的圖形】選項卡 377
15.3.3 【歷史記錄】選項卡 378
15.3.4 【在線上設計中心】選項卡 378
15.3.5 載入檔案 379
15.4 通過設計中心進行搜尋 379
15.4.1 在本機中搜尋 379
15.4.2 基於在線上中心的搜尋 381
15.5 通過設計中心操作內容 386
15.5.1 向圖形添加內容 386
15.5.2 更新塊定義 387
15.5.3 將項目添加到工具選項板 388
15.6 上機指導 389
15.7 習題 390
附錄 習題答案 4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