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3教練機

AT-3教練機

AT-3“自強”是在中國空軍服役的雙座教練機,1975年7月開始設計,1978年1月開始製造,台灣航空航天工業發展公司與美國飛機製造商Northrop在1984年至1990年間共製造了62架飛機。還建造了兩架A-3單座攻擊機。原計畫以諾斯羅普公司的J-85發動機為動力,後因美國國會不準將發動機製造技術輸至台灣而擱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T-3教練機
  • 外文名:AIDC AT-3
  • 研製地點:台灣省
  • 設計時間:1975年7月
  • 製造時間:1978年1月
  • 類型:教練機
  • 首飛時間:1980年9月16日
  • 主要使用者:中國空軍
  • 生產時間:1984-1989
  • 製造數量:62架
簡介,發展歷程,設計特點,服役歷史,武器,發展型號,XA-3,AT-3A,AT-3B,技術數據,

簡介

安裝加雷特公司TFE731-2-21發動機的兩架原型機分別旦1980年9月和1981年10月進行了首飛,台灣空軍訂購50架生產型AT-3教練機。1982年3月開始生產,第一架生產型AT-3於1984年2月首飛,同年3月開始交貨。AT-3的主要型別有:AT-3A,單座陸/海軍攻擊型,裝有海上攻擊系統等電子設備,1989年首飛;AT-3B,雙座飛行訓練與近距支援型,1987年開始研製,但目前只有原型機;AX-3,武裝型,掛載武器有“魚叉”反艦飛彈、
AT-3“自強”教練機AT-3“自強”教練機
前視紅外電子系統、雷達、自主式慣性導航系統。主要用戶是加拿大大皇家空軍,共生產了63架飛機。截止到1996年年底,共生產了67架。

發展歷程

台灣空軍官校在70年代以前,使用較為老舊的美國T-34初級教練機,高級教練機也只有美國T-33一型。有鑒於T-33已經服役許久,且性能也逐漸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情況下,軍方航空工業發展中心(AIDC,簡稱為航發中心) 便決定自製發展一種新式的高級戰鬥教練機種,以取代日漸老舊的T-33教練機。航發中心在1975年3月首次對此計畫提出評估,並且選擇美國諾斯若普(Northrop)公司作為發展新機型的合作對象。
AT-3教練機(早期塗裝)AT-3教練機(早期塗裝)
諾斯若普公司曾經與台灣合作生產F-5E/F戰鬥機,在當時他們也有意替美國海軍設計一種新型的教練機VTXTS,於是雙方便在次年正式展開新型教練機的初步合作設計,台灣日後AT-3的誕生自此邁開起跑點。初步設計的過程一直順利地進行著。不料正式合作的十個月後,美國政府否決台灣的軍機設計合作計畫案,與諾斯若普的合作關係被迫宣告中止。
有鑒於空軍對新型戰鬥教練機的需求日益迫切,航發中心於是決定自行研發生產AT-3,藉由當初與美方共同合作開發的經驗與技術資料以及美方人員的指導,加上航發中心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第一架實驗型XAT-3(編號69-6001)正式在1980年7月17日上午10點鐘出廠,並且於同年九月十六日完成試飛作業,象徵了台灣的自製航太工業向前邁出了一大步。XAT-3在出廠之後的試飛結果一切都合乎要求。軍方於是決定先訂購五十架的AT-3,交給空軍官校作為高級教練機之用。AT-3正式進入量產,1988年撥交官校使用,而仍以T-34C作為初級教練機。最初在機頭、機翼、垂尾塗紅色作為警示信號。後來全部改為與“雷虎”飛行隊相同的紅白藍塗裝。目前所有的AT-3均服役於高雄岡山空軍軍官學校飛指部,作為官校戰鬥科飛行學員的高級教練機。過去曾有約20架三色叢林迷彩塗裝的AT-3隸屬於空軍第35羚羊夜攻中隊,這是我國空軍在F-16交機前第一個專責對地攻擊與夜間作戰的單位,現在此任務F-16均已勝任(搭配導航及標定莢艙),35中隊早期駐防於台中清泉岡及新竹基地,後來為統一後勤維修,調防至岡山基地。現在原35中隊的AT-3,在中隊解散後均改裝回AT-3標準規格,並編入官校飛指部的訓練機群編制中。
AT-3教練機飛行布章AT-3教練機飛行布章

設計特點

AT-3為傳統懸臂式低單翼主翼構型。水平尾翼為單片全動式,與方向舵均由液壓致動器動作。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單輪組,鼻輪採用二段伸長式起落架支柱,以便在起飛時獲得較大升力,縮短滑行距離。機體及機翼材料主要是鋼和鎂,少部分使用石墨纖維複合材料。座艙為縱列雙座式設計,座艙罩向右側開啟,后座較前座高出30厘米。
為滿足作戰需求,動力裝置選用2具美國蓋瑞特(Garrett)公司TFE731-2-2L無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以獲得中低空、中低速至穿音速飛行時的最佳性能,並減少因單一發動機故障而失事的機率。該型發動機主要結構包括一級風扇、四級軸流式低壓壓縮器、一級離心式高壓壓縮器、反流式燃燒室、一級高壓渦輪、三級低壓渦輪等,可產生14:1的總壓縮比,旁通比約為2.7:1。TFE-731-2-2L的最大推力為1.587公斤,一般巡航(0.8馬赫,12,200米)推力為344公斤,整體推重比約為0.61。
AT-3上有兩具獨立的燃油供應系統,並具有“互動供油”(Cross feed)的功能,當某一具供油系統故障或受損時,另一具供油系統將會自動接替供給兩部發動機燃油。而每個燃油箱本身也具備自動防漏與封閉的功能,容量為815升(215加侖),兩個油箱的總容量為1630升。除了內部主油箱以外,AT-3兩翼下的內側掛架可各加掛一個568升的副油箱,能夠有效延伸滯空的時間。
由於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岡山介壽二廠於1983年才開始生產TEF731-2-2L發動機,故XAT-3一、二號原型機使用的發動機型號不明。
AT-3的航電系統主要交由於1990年4月1日成立的介壽三廠負責。在AT-3中大部份的航電系統,包括通訊及導航設備,大都集中在前段機身中的大型航電艙中。其主要航電設備包括超高頻通訊系統(UHF),敵我識別器(IFF),戰術導航儀(TACAN),姿態與航向參考系統(AHRS),攻角指示器等等。
AT-3上同時也配備了平視顯示器(HUD),在選用航電配備方面,則包括雷達高度計、都卜勒雷達、前視紅外線、慣性導航系統、雷達警示接收器,以及干擾絲等等,可搭配不同作戰需求使用。

服役歷史

第一個AT-3A的服役對象是ROCAF學院的飛行訓練指揮部。 1988年,Thunder Tiger示範隊用AT-3取代了F-5E飛機。 1989年9月9日,第35戰鬥中隊(夜間攻擊)用SE亞洲叢林顏色的AT-3取代了洛克希德T-33射擊之星訓練員。運送到第35戰鬥中隊(夜間攻擊)的AT-3在炸彈艙配備半凹形雙12.7毫米機槍。第35中隊後來搬到ROCAF學院因為後勤的原因,後來在1999年停止,其飛機轉移到飛行訓練指揮部。
該飛機作為一個先進的教練和武器訓練,所有AT-3在服務與ROCAF現在塗在雷霆虎的藍色,白色和紅色的顏色。
AT-3從2001年到2006年進行了中期更新(MLU),這將允許飛機在2016年以後運行。
單座攻擊版本飛機從未進行過原型階段,XA-3雷鳴(簡體中文:雷鳴;雷鳴)建造了兩架這樣的飛機,編號為901和902。這些飛機現已退役並展出。 AT-3B#825貸款給AIDC。這三架飛機能夠攜帶縮短版的HF-2空中發射的反艦飛彈,並在1995/1996第三次海峽危機期間與這種飛彈作戰。武裝雙座AT-3B升級確實在中非共和國服役。
AIDC_AT-3_-_Thunder_Tiger_AerobaticsAIDC_AT-3_-_Thunder_Tiger_Aerobatics

武器

AT-3的武器掛載能力為2727千克,在兩翼下方共有四處掛架,加上機腹下方與翼梢的掛架,共有七個掛架。機腹掛架可掛載重量為910千克,可攜帶一枚907千克的高爆彈或一具AN-M3型12.7mm雙連裝機槍吊艙。兩個內側掛架之掛載重量為636千克,包括227千克炸彈或燃燒彈以及568升副油箱。兩個外側之掛架可承載272千克之武裝,包括19枚裝火箭囊等歐翼端掛架可掛載紅外線導引AIM-9“響尾蛇”飛彈或台灣自製的“天劍一型”空對空短程飛彈。其他可使用的武器包括通用炸彈,集束炸彈,LAU-3/10/60/68火箭發射器,以及UU-25A/A、-25C/A、-25E/A熾焰彈散布器、A/A37U15TTS型射擊訓練拖把,及各式訓練彈,四管火箭發射器等等。AT-3前座也裝置有照相槍。

發展型號

XA-3

台灣航空工業發展史上首架專用噴氣式對地攻擊機。其發展計畫始於1979年,將本計畫定名為“雷鳴計畫”,要求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必須在4年內完成2架以XAT-3為藍本的XA-3對地攻擊機之原型機。主要修改重點為將雙座修改為單座,加裝1門30mm機炮,並增加武器攜載能力和種類。1982年3月25日,台灣“國防部”正式核定改裝自AT-3教練機的XA-3攻擊機,命名為“雷鳴”號攻擊機。首架原型機於1982年7月8日在一架XAT-3的伴隨下完成首飛,塗裝為三色叢林迷彩。同年10月22日,XA-3首度在飛行中成功試射30mm機炮。該機機體為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並使用較多的石墨纖維複合材料以減輕重量,增加強度。主翼則為多梁式結構。航空電子系統方面與AT-3使用者相同,但加裝平視顯示器(HUD)、瞄準具及照相槍。武器酬載重量為2,727公斤,兩翼下及機腹下共有5處掛架,可攜載火箭彈發射器、機炮吊艙及各類炸彈;翼端掛架則可掛載AIM-9空空飛彈或天劍一型空空飛彈。然而台灣“國防部”於1983年7月在未說明原因的情形下終止XA-3的發展計畫,使本計畫於製造2架原型機後結束。
AT-3教練機

AT-3A

原名A-3“雷鳴”攻擊機,是AT-3的單座強化攻擊型;其強化原有的機身結構,並在機首右前方安裝一門30mm機炮,載彈量增加至3000kg以上,使得AT-3A的最大起飛重量由AT-3的7955kg增加至9117kg,至於其他的航電系統與發動機則與AT-3雷同。由於機身重量增加,AT-3A的部份飛行性能指標要比AT-3略微下降些。

AT-3B

近幾年據稱台灣海軍積極推動成立航空司令部,準備籌建一個中隊以上的固定翼攻擊機,擔任快速制海打擊任務,AT-3的生產重新燃起生機;如果台灣海軍能採購盡備空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的AT-3B,可能使已改制為國營漢翔公司的航發中心重開AT-3生產線。該型號以AT-3為基礎,加改裝AN/APG-66雷達、2具多功能顯示器(CRT)、油門操縱桿“手不離桿”控制設計(HOTAS)、MIL-STD-1553B數據鏈以及空射雄風2型反艦飛彈射控裝置等新型航電裝備而成,已知1987年有台軍序號0825以及0902這2架分別為單座及雙座的AT-3進行過此類改裝,其設計目的是作為基礎教練機型(即部隊轉換訓練機),及爭取台灣海軍航空兵反艦攻擊機的潛在訂單;在某一年的漢光演習時,曾有成功發射空射雄風2型反艦飛彈,命中60千米外靶艦的記錄。然而由於台灣海軍對固定翼攻擊機始終缺乏興趣,目前該計畫似乎也已經陷於停滯。
AT-3教練機與雄風2型反艦飛彈AT-3教練機與雄風2型反艦飛彈

技術數據

AT-3教練機三視圖AT-3教練機三視圖
機組員
2名
機長
12.90米(包括空速管)
機高
4.36米
翼展
10.46米
機翼面積
21.93平方米
空重
3855千克
最大燃油量
1270千克(內部油箱)
正常起飛重量
5216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7938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736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
898千米/小時(海平面)
最大巡航速度
882千米/小時(高度11000米)
失速速度
167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
51.3米/秒(海平面)
實用升限
14625米
起飛/著陸滑跑距離
458米/671米
航程
2279千米
續航時間
3小時12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