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38/39空艦飛彈

AM38/39空艦飛彈

該彈是法國宇航公司在其MM38艦艦飛彈基礎上研製的“飛魚”反艦飛彈系列中的新一代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空艦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M38/39空艦飛彈
  • 最大射程:42~56km(AM38)
  • 制導系統:中段慣導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
  • 動力裝置:1台固體發動機加1台固體助推器
基本信息,性能特點,技術性能,

基本信息

裝備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攻擊海上各種艦船目標。1972年開始研製MM38機載型,名稱和代號為“飛魚”AM38,1973年由“超黃蜂”直升機進行投放和發射試驗,驗證了其機載使用的可行性,並作為過渡型號於1977年7月進入現役。
隨後,對該機載型在設計上進一步修改,主要是:1)修改控制舵面,以適應超音速懸掛。2)用薄鋼殼體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取代薄合金殼體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燃燒時間相同,但推力增大,射程更遠。3)飛彈內部各系統均加強防護,以適應艦載飛機在艦艇甲板上的懸掛環境和飛行中的高空、低壓條件。
由於該改進型在性能上較MM38/AM38有很大提高,故給予其新代號AM39。1978年完成該彈的試驗定型並投產,1979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到1985年初訂購458枚,交付404枚,其中74%出口。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衝突和隨後的兩伊戰爭中,阿根廷和伊拉克使用AM39飛彈均取得引人注目的戰果。該彈目前仍在生產並不斷改進之中,到1992年已訂購1350枚,1982年單價由20萬美元漲到28萬美元,1983年為60.528萬美元。其第2批(block 2)改進型,已於1994年服役,裝備法國海軍改進的“大西洋”2反潛巡邏機和“超軍旗”攻擊機。

性能特點

該彈採用與MM38相同的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4片固定式前緣後掠、後緣前掠的梯形大彈翼位於彈體中部稍後處,4片全動式小切梢後斜三角形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彈翼和舵面處於同一平面。彈體頭部呈尖錐形,其後為圓柱形,外部有4根長邊條,作為4片彈翼的安裝支座。飛彈採用模組化艙段結構,從前到後分為5個艙段:導引頭艙,儀表艙,戰鬥部艙,發動機艙,舵機艙。
導引頭艙內裝與MM38相同的、由法國達索電子公司研製的ADAC單脈衝主動雷達導引頭,用於飛彈的末制導。該導引頭長840mm、直徑344mm、重32kg,作用距離超過12km。儀表艙內裝慣導系統,用於飛彈的中段制導。該艙內裝垂直陀螺、3個加速度計、航向陀螺、AHV-7雷達高度表和制導計算機等。戰鬥部艙內裝CPI半穿甲爆破戰鬥部,直徑344mm、殼厚20mm、重160kg、裝藥42kg,能穿透12mm厚艦艇甲板,在其內部爆炸。戰鬥部採用機械、慣性和氣壓三級保險,引信有觸發引信和近炸引信,後者由導引頭髮出指令。自炸裝置位於彈體尾部艙內。
發動機艙內裝由法國火炸藥公司研製的1台長噴管固體火箭主發動機和1台雙噴管固體火箭環形助推器,前後串聯,共用1個整體外殼。主發動機殼體與澆注的藥柱之間有隔熱層,另外還有藥柱包覆層,助推器殼體與澆注的藥柱之間也有隔熱層。主發動機/助推器的重量分別為170/80kg,總沖34000/17500dNs,推力240/7400dN,工作時間150/2.5s。

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42~56km(AM38)
50~70km(AM39)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使用高度 50~10000m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 中段慣導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
引 信 觸發引信和近炸引信
戰 斗 部 半穿甲爆破
動力裝置 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加1台固體火箭助推器
彈 重 357kg(AM38)
670kg(AM39)
彈 長 5.20m(AM38)
4.69m(AM39)
彈 徑 350mm
翼 展 1100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