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狂風戰鬥機)

ADV(狂風戰鬥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ADV“狂風”飛機是英國(BAe公司)、前西德(MBB公司)和義大利(阿萊尼亞公司)3國聯合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後掠翼戰鬥機。具體的研製單位是由上述3家公司出資於1969年5月26日組建的帕納維亞(PANAVIA)公司,研製計畫的名稱為多用途戰鬥機 (MRCA)。

“狂風”變後掠翼超音速戰鬥機,是為適應北約組織對付突發事件的“靈活反應”戰略思想而研製的,主要用來代替 F-4、F- 104、“火神”、 “坎培拉”、“掠奪者”等戰鬥機和轟炸機,以執行截擊、攻擊等常規作戰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狂風戰鬥機
  • 外文名:ADV
  • 生產商:帕納維亞(PANAVIA)公司
  • 設計:1969年3月
  • 試飛:1973年12月
  • 批量生產:1976年夏
  • 開始服役:1980年
  • 停產:1992年
發展歷史,用途,型號分類,對地攻擊型,防空截擊型,電子戰及偵察型,參加航展,參加實戰,技術改進,

發展歷史

1969年3月,英國、德國和義大利三國聯合成立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 於1969年3月開始設計。1973年12月,該機首架原型機試飛,1976年夏投入批量生產,1980年開始服役,1992年停產。該機共生產有對地攻擊型、防空 截擊型、電子戰與偵察型等3種型號。

用途

從性能用途來說,“狂風”是一種超音速、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
ADV
主要任務是: 1、孤立戰場和近距空中支援; 2、戰場縱深遮斷; 3、防空攔截; 4、制空作戰; 5、對海攻擊 6、電子對抗和偵察。 這些作戰任務要求“狂風”戰鬥機應具備:良好的加速性和機動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強大攻擊火力、較大的作戰半徑和較長的留空時間、能在晝、夜和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戰、具有短距起落能力等。

型號分類

對地攻擊型

“狂風”戰鬥機的基本型,兼有空戰能力。1973年12月原型機試飛,l979年7月生產型試飛。1980年開始陸續交付英國、德國、義大利空軍使用;各國裝備總數分別為199架、324架和84架;1986年3月開始交付沙烏地阿拉伯空軍,直至1987年10月,共交村48架。對地攻擊型共生產了736架,其中有一部分是為改成電子戰及偵察型而生產的。
英國空軍使用的對地攻擊型編號為“狂風” GRMK.1,但中期交付是經改進的飛機,其編號為GR Mk.4,主要改裝了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於1991年末首次試飛。 “狂風”對地攻擊機無論是在晝間、夜間和複雜天氣條件,也無論是以高速或低速飛行,它都適合投放各種精確武器,其擁有的商精度攻擊武器和精確導航系統,可保證它有效攻擊隱藏在濃霧中的目標,或者有效攻擊那些以高速飛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動強度的目標。
其主要性能特點是:具有較好的低空突防能力,機上有先進的地形自動跟蹤系統,可保證飛機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有強大的火力,最大載彈量達9000公斤,占最大起飛重量的三分之一。該機除裝有2門27毫米口徑“毛瑟”機炮,可各備彈180發外,還設有7個外掛架,機身下3個,兩翼下各2個。根據不同任務,這些掛架可掛帶多種武器,如:用於對地攻擊可掛帶AS.30、“幼畜”、GBU-15“海鷹”和“鸕鶿”等空對地飛彈;專
門用於攻擊地面雷達等設施的ALARM和HARM反輻射飛彈;LAU-51A和LR-25火箭發射器;JP233反機場跑道子母炸彈、“鋪路”雷射制導炸彈、“靈巧”炸彈、各種集柬炸彈、減速炸彈、Mk.83炸彈,以及燃燒彈、照明彈等。需要時,機身接架也可桂帶核彈。 用於對空作戰,則可掛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天空閃光”中距空對空飛彈,以及AIM-9L“響尾蛇”和“麻雀”等空對空飛彈。

防空截擊型

是在對地攻擊型的基礎上研製發展的型號,1979年10月原型機開始試飛,1984年3月生產型首次試飛,總共生產了197架。英國和沙特阿拉伯空軍各裝備173架和24架,分別於1985年和1989年開始交付。該機結構有80%與對地攻擊型相同。主要改動是:機頭加長了48.8厘米,以容納“獵狐手”空對空新型截擊雷達,它不僅能探測到185公里距離的目標,而且還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機翼固定段前緣向前延伸,使前緣後掠角從60度增加到67度,並取消了前緣襟翼;中、後機身加長了71.12厘米,以便使機腹能串掛成對的半埋入機腹的4枚“天空閃光”包括,前機身右下側的一門27毫米口徑“毛瑟”機炮;4枚近距空對空飛彈、6校先進中距空對空飛彈,例如,AIM-9LAIM-120;“天空閃光”等。

電子戰及偵察型

由對地攻擊型改型而成,主要改進是去掉了前機身下的兩門機炮,增裝了偵察及電子戰設備,例如,紅外側視系統和“線掃描”4000型偵察系統,紅外成像系統、偵察信息的處理、存貯和發射系統,以及電子對抗和反電子對抗吊艙;該機保留了對地攻擊能力,但採用了新的機載計算機和感測器系統,裝備了高速反雷達飛彈和空對地反雷達飛彈。此外,還可掛帶2枚“響尾蛇”空對空飛彈,以便在需要空戰時使用。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空裝備數量分別為30架、35架和16架。

參加航展

"狂風"呼嘯
在“狂風”戰鬥機服役的那一年,即1980年的英國范堡羅航展上,“狂風”的優良飛行性能首次得到充分表演。在表演機場,觀眾人山人海,在距起飛跑道約200餘米,順跑道方向一字排開。表演空城則在跑道的另一側,也就是說,表演航線不在觀眾正上方。
“狂風”此次表演,極富挑戰性,因為它要以離地的最低高度表演飛行特技,為確保表演進行過程中公眾的安全,有關方面也採取了一些保證安全的嚴密措施,例如:1.全部飛行表演由飛行管理委員會的專業人員和來自飛機工廠、英國皇家空軍的商級試飛員負責實施;每天的飛行表演都能通過錄像進行監控。 2.表演必須嚴格按飛行表演航線進行,絕不允許靠近觀看人群。地面有錐形螢光指示物作標誌,飛行員在空中很容易辨認。 3.整個表演航線都在范堡羅機場塔台監控之下,任何意外撞人該航線的目標均能盡收眼底多。 4.每天的飛行表演,都有嚴格的計畫,安排具體周詳,各項表演時間都嚴格控制; 5.在每個飛行表演項目開始前10分鐘,飛行員應按機場塔台要求核實機組人數,然後才能操縱飛機滑行至跑道起飛線。 6.在起飛線,機組人員要將起飛前應進行的各項檢查結果通過無線電向塔台報告,並根據天氣情況選定實際飛行表演程式。因為“狂風”準備有兩個飛行表演程式:在正常情況下,按原計畫表演程式進行,即按好天氣條件飛行程式進行表演,這樣就可以作垂直機動特技動作,此時雲層底高至少應在1370米以上;如果是低能見度天氣條件或者雲 底高度在1370米以下,那就必須按壞天氣條件飛行程式進行表演,這就只能在雲下至200米高度左右作一些平飛表演,不能作垂直機動動作。 7.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應急措施,例如:飛機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油,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飛往附近的備降場降落;機場上配備足夠的消防車輛和緊急救護車輛;嚴格維持秩序,保證機場交通暢通等。
參加此次表演飛行的,是“狂風”的一架對地攻擊機的原型機,駕駛員是由英國航宇公司沃頓分部的首席試飛員戴維?伊格爾擔任,在前座,他的同伴是雷伊?伍勒特,在后座。能見度不錯,雲底高完全能夠滿足作垂直機動動作的要求,表演將按好天氣條件飛行程式進行。參加飛行表演的“狂風”已停在跑道起飛線上。
在駕駛艙里,伊格爾依次將油門開到幾種典型的功率狀態,同時掃視檢查艙內有關儀表,以確認一切正常。在查看了發動機噴管指示儀,確認發動機加力工作正常以後,他又對前起落架進行了轉向調整,以使其與飛機中心線保持一致。一切都很順利,他鬆開剎車,飛機隨即在跑道上加速滑跑,從而拉開了精彩表演的序幕。
當滑跑時速達到213公里時,飛機以15度上升角離地向上爬升,接著收起起落架以45度航向右上升轉彎,然後恢復原航向上升,瞬間,只見飛機稍作改平後突然向左一個急轉彎,向下宣插起飛跑道正上方,並在機翼後掠66度的情況下以低高度、大速度滾轉通場。隨即在塔台上空左轉彎拉起,打開空氣剎車減速沖高,在最高點向下沖至起飛跑道正上方,高度76米。打開加力,以556公里時速作右上升轉彎進入斤斗,最高高度約150米。在斤斗底部,即飛完360度時,回到起飛跑道正上方,並以機翼66度後掠角加速垂直拉起,接著是180度滾轉,再以機翼後掠35度減速沖至最高高度順勢掉頭向下。然後以機翼後掠45度俯衝低空通場,又以機翼後掠25度左上升轉彎拉起至最高點。將機翼後掠角變至66度轉人右上升轉彎,並以3G過載作小半徑轉彎飛完180度。再次以機翼後擦25度減速,並向右盤旋下滑。放出襟翼在中間位置,放下起落架準備著陸。在近塔台上空對準跪道,將襟翼全部放出,並打開尾噴管反推保險裝置。飛機在跑道起飛區接地,同時打開反推力進行全反推減速滑行,直至停機。 整個表演,充分展示了“狂風”的垂直機動飛行性能。在空戰中,垂直機動十分有用,它可以從水平格鬥中迅速向上垂直機動以脫離危險,並反過來抓住正在作水平機動的敵機,從而變不利為有利。

參加實戰

海灣戰爭
“狂風”作為多國部隊一支空中力量,也參加了海灣戰爭。對於飛機直接參予作戰來說,多國部隊是在很快取得空中優勢的條件下作戰的,所以飛機參戰的數量、出動的架次,射擊、投放的彈藥,短時間內打擊、摧毀目標的數量都是空前的。在這場戰爭中,參戰的“狂風”總共為128架,其中,對地攻擊型86架,分別為英國48架(其中包括“狂風”GR.1A偵察機),義大利8架,沙烏地阿拉伯30架,主要任務是攻擊伊拉克的重要縱深目標:防空截擊型42架,分別為英國18架,沙烏地阿拉伯24架,主要作為制空戰鬥機為攻擊戰鬥機打擊地面目標保駕護航。到戰爭結束,多國部隊直接參戰飛機、直升機約2100架,損失總數為91架,其中作戰損失田架,非戰鬥損失22架。“狂風”損失總數為9架(另有報導說為8架),其中作戰損失8架,分別為英國6梁(另有報導說為5架),義大利和沙烏地阿拉伯各1架;英國非戰鬥損失1架。 由於多國部隊要打擊的地面目標很多,所以作為對地作戰主力之一時“狂風”攻擊機,既執行戰略攻擊任務,又執行戰術攻擊任務,且表現不俗。
1月16日夜,具有夜視能力的英國“狂風” GR.1攻擊機作為第一波攻擊力量,參加了對伊軍重要戰略目標的攻擊。次日上午,美國總統布希才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直布對伊拉克作戰。此後,又多次對伊方腹地機場、地面雷達、飛彈跳動發射架、橋樑等交通樞紐、煉油廠和加油站等重要目標進行了有效打擊。例如:1月18日,英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狂風”攻擊機投放JP233反跑道子母炸彈攻擊了伊方機場等空軍基地;2月4日,英空軍“狂風”成功轟炸了伊方3座煉油廠和主要加油站;2月9日,英空軍“狂風”配合“海鷂”攻擊機編隊作戰,用雷射制導炸彈摧毀了伊方3座橋樑等。
“狂風”攻擊機能夠取得良好的空襲戰果,首先是因為它裝有地形跟隨雷達,具有低空突防能力。其次,也與其具備夜間作戰能力有關,因為夜間空襲,不但具有隱蔽性和突然性,而且,還能使伊軍那些藉助光學瞄準的防空高炮不能發揮作用。該機裝備的由英國費倫第公司研製的夜視鏡,可保證飛行員在夜間和低能見度條件準確搜尋目標。
此外,還與它具有反雷達作戰能力和電子干擾能力有關。顯然摧毀和干擾伊方的地面雷達,是空襲能夠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該礬裝備有雷達告警器和反雷達飛彈,參戰初期,它就據帶反雷達飛彈有效地攻擊了伊軍的地面雷達。加之它還裝備有紅外干擾吊艙和箔條投放器,也可根據情況隨時對敵實施干擾。2月9日“狂風”攻擊機編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就曾成功地躲過了伊軍一枚“薩姆”飛彈的攻擊。
“狂風”攻擊機所攜帶的JP233反跑道於母炸彈,在摧毀伊空軍機場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戰果。該彈由武器吊能攜帶,內裝有30顆26公斤重的SG357反跑道炸彈和215顆2.2公斤重的的HB876反人員/反裝甲延爆地雷。但該彈要求飛機必須在超低空飛越機場時投放,這便會使飛機處在伊軍猛烈的防空炮火攻擊之中,所以在戰鬥初期,“狂風”攻擊機損失串較高。從1月18日至25日,就損失了9架,其中除去英國非戰鬥損失的1架外,英國損失了6架,義大利和和沙烏地阿拉伯各1架。
在以後作戰中,由於英國改變了低空攻擊戰術,採用高空投放炸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再加上在多國部隊強大的空中火力攻擊下伊軍的地面防空火力不斷削弱,所以直至戰爭結束“狂風”戰鬥機再也沒有損失。 對“狂風”,英國空軍也有一些新想法。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由於防空截擊型F.3的發動機換裝了一種新風扇,從而使該機各方面性能都有較大改善。據參戰駕駛員說,它可使推力增加15%,使在7000米高度的巡邏時間增長7%,在7500米高度的加速性提高17%,並在11000米高度的超音速飛行性能也有明顯改善。所以英國空軍準備將現役中的全部“狂風”的發動機換裝這種新風扇。同時,為增強其空防通信能力,還將為四配備反電於戰雷達通信系統。 該系統具有反電磁干擾和用密碼進行保密通信的能力。

技術改進

2007年起,英國開始為“狂風”戰鬥機研製精確制導的低附帶毀傷武器,要求是這種武器具有人在迴路中的控制能力,可打擊廣泛的靜止和移動目標。2007年10 月,MBDA公司獲得了雙模製導硫磺石飛彈(DMB)的研製契約,公司對現有硫磺石飛彈的導引頭和制導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進以滿足上述需求。在2008年10月和11月間成功完成實戰評估之後,DMB已進入生產,並服役於英國皇家空軍第9飛行中隊的“狂風”GR4戰鬥機。有了DMB飛彈後,英國及其盟軍部隊具有了獨特的可變換的打擊能力。DMB飛彈在研製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現有的飛彈,僅需要修改現有飛彈的導引頭和升級相關軟體。另外,DMB 保持現有的三聯裝飛彈發射器、平台接口和目標瞄準吊艙,是一種魯棒的、可靠的武器系統,並具有人在迴路中的控制能力。雖然,皇家空軍的“狂風”GR4使用 Litening III吊艙,但DMB符合北約3733標準,確保了與其他平台和未來配置功能兼容性。為降低附帶毀傷,公司已經對現有的小型多效能串聯聚能裝藥/爆轟效能戰鬥部進行了演示驗證。打擊任何靜止和移動目標的靈活性,精確性、人在迴路中的目標識別能力為空軍提供了一種可轉換的作戰能力,允許作戰人員在非常接近財產設施和非戰鬥人員的情況下可選擇一種精確的打擊效果。
此外,一種新的改型也在醞釀之中,主要是對其外形作改進,採用保形油箱,使之具有隱身能力。還將增設輔助油箱,加長機身,並使外掛武器能夠嵌裝在保形油箱內,如嵌裝火力團外發射的核飛彈,使機具備遠程、隱身突防能力。這樣“狂風”便會以新的風來,馳騁在下一個世紀的天空 實際上,截止到1996年已生產了727架IDS型、204架ADV型和51架ECR型,總計982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