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語言

80後語言

80後語言指的是“80後”群體(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中由於受“快餐文化”和網路洗禮所形成的網路語言並且成為他們時尚、快捷的代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0後的語言
  • 外文名:After the 80 languages
  • 特點:時代化
  • 人數特徵:處於增長期
  • 來源於:網路
簡介,個性表達,文化叛逆,正確引導,理解語言,

簡介

“偶稀飯你”(我喜歡你)、“狂汗,××剛從火星歸來”(表示不懂××的意思)……對於飽受“快餐文化”和網路洗禮的“80後”群體(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來說,這些“不知所云”的網路語言,卻成了他們快捷、時尚的代名詞。
據《第1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37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10.5%,中國網際網路將迎來更快速的增長期。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大範圍使用網路語言會否帶來“母語危機”?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大康表示,“網語”中大多存在不規範的簡體字,或用字母簡稱某個詞語等,有失規範,缺乏語言文化特徵,更別談有什麼文化底蘊。所以,“網語”雖然盛行,但不過是一種流行語而已,人們對其熱捧,無非是覺得其新鮮好玩而已。 面對網路語言的大範圍來襲,上海、廣西等地紛紛出台地方法規,規定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辭彙和語法規範的網路語言,為保護母語建起法律屏障。 上海交通大學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施索華說,網路宜疏不宜堵,我喜歡在我的網上課堂,用學生們易懂的語言來表達主流價值觀。

個性表達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年輕一代的網民們在鍵盤上劈里啪啦創造出一連串有別於正常含義的新奇詞語。如:“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氣死我了”;“”表示“支持”;“灌水”表示“發表意見”;“PK”意為“決勝”;“BF”意為“boyfriend(男朋友)”;“Zzzz……”表示“在睡覺”;“CU”則為“See you(再見)”;“醬紫”意思是“這樣子”;“大蝦”通“大俠”……
有專家表示:“80後”一代人從小看著卡通、漫畫長大,普遍熟於電腦技術,喜歡把感受、心得用圖案來表示。他們需要更加簡單、形象的交流工具。網路語言的出現正迎合了這一代的需要,對他們來說,網路語言不僅代表高效率,更表現出突破陳規的潮流感。

文化叛逆

“這是什麼東東(東西)”“你怎么那么唐僧(囉嗦)”“不會這么菜鳥(不行)吧”……如今,“80後”見面時經常會冒出一連串網路辭彙,就連中學生寫作文、青年人發手機簡訊都滿是“Q言Q語”。網路語言越來越滲透於現實生活中,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胡申生表示,網路語言以其便捷快速的輸入方法受到年輕網民的青睞,這可以理解,但是語言的使用應受環境限制,離開了網路這個平台使用網路語言,有失妥當。
胡申生說,作為大學教授,我經常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看到諸如“美眉”“恐龍”等網路詞語,我感覺我們的規範詞正在受到挑戰。“網路語言簡單便捷,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如果對網路語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會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正確引導

胡申生表示,文字說到底是思想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背後,都反映了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態。如何與活躍於網路、善於使用網路語言的“80後”群體進行溝通,弘揚主流價值觀,這確實是一大課題。
上海交通大學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施索華,是上海高校知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深受學生和網民的喜愛。2005年夏,為了和整天“泡”在網路世界裡的學生們更好地交流,施索華將課程從課堂開到了網上,24小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做學生的知心人。兩年下來,大學生數以萬計的問題傳到了她的信箱裡,施老師一一作答。
施索華認為,“每一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語言體系和時尚內容,網路帶來了‘80後’獨特的網路文化價值取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把守網路這個重要陣地,加強引導,弘揚主流價值文化。”
杯中窺人》,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一等獎作品,作者韓寒,原上海市松江二中學生,這個名字於是第一次為我們所認識。《杯中窺人》一文中,韓寒以一團紙在半杯水中浸泡、沉降的物理過程,聯想到人在社會生活中,從出生時的一片白布似的“人之初,性本善”,到接觸社會之水後的逐漸被濕透,被沉降的過程,由此表述出他對人在這一過程中的種種思想行為的見解和評說。  本來,韓寒寫了幾篇被人稱道的作文也是平常事,問題就在於他別的科目不好,遇了紅燈,留了級。但正是這個“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高二學生,在文學創作上開始顯山露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三重門》於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銳利、尖刻的思想,幽默、靈性的語言,轟動了文壇,少年文章驚天下。因為這本書的出版,留級在讀的韓寒選擇了休學,拒絕了復旦大學的邀請。他以這種方式抨擊或者抗衡現行的教育體制,表達了特立獨行的反叛個性。於是“韓寒現象”就出現了。與韓寒個人相比,人們談得更多的恐怕還是“韓寒現象”,韓寒對於這個時代的意義已不再是文學本身了,而是進入了一個社會學的範疇。長期以來,人們在議論韓寒的時候,總是提到幾個關鍵字:新概念、《三重門》、教育制度和叛逆。如果韓寒各門功課都優秀或者作文寫得好,其他功課也不差,那么社會上人們對與韓寒現象的討論也不至於那么沸沸揚揚了,其實對韓寒現象持肯定態度的人是伴隨著讀現行的教育制度的不滿而發出的。 韓寒曾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就相當於穿著棉襖洗澡,現在的中國仿佛真的緊缺全才,要培養出能今天造一枚飛彈,明天能就此飛彈寫出一部長篇並獲‘茅盾’文學獎,後天親自譯成八國文字在全世界發行似的。”他說,數學只要學到初二就夠了。為此,引起了很多數學愛好者的不滿,有的寫信,有的打電話,有的直接寫文章說他的觀點很偏激。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經歷,他重新安靜下來,再好好的思考這個問題,思考的結果是他不得不向他們道歉,說,其實數學學到初一就夠了。這充分表現了他對現行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現實的不滿。其實,應試教育作為時代的一種產物,的確具有它在當時存在的合理性,雖然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也在不也是正在改嗎的確表現出它的消極的一面.雖說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存在著不少問題,但現?辨證唯物論告訴我們,事物總是曲折發展的,讓我們都靜下來,邊走邊看吧。   韓寒在一炮走紅之後,很快放棄小說寫作,投入了賽車的懷抱。“車子?我比賽用的車子是三菱五代的Ev05,平時開的是奧迪A6,大概是我第五六輛車的樣子。”至於文學,韓寒則認為當他再次寫作時就是他缺錢的時候。 “本來我也不是很喜歡文字…….賽車則不同,像男人該做的事情,我覺得我可以持續很久,它不是我一時的衝動和消遣”。   在今年全國汽車大獎賽中韓寒在上海和龍游分站比賽中分獲第七名、第四名。   韓寒的轉變讓我們想起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泯然眾人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據了解,韓寒此前之所以能憑他獨到睿智的文筆對一些現象作出一針見血的評論,之所以能對人家多對他的批評處之泰然,甚至於以文字的形式作出回擊,並贏得廣大青少年、甚至成人集體的支持,這與當初被“逼讀書”,豐富的閱讀量是分不開的。如果他現在暫時放棄了這一習慣,而去從事其他活動,等到他缺錢再去寫作,恐怕他也“泯然眾矣”……雖說韓寒找到了除文字外的另一條出路,但還是有不少人還是擔心韓寒不久後將成為另一個“方仲永”。   倘若當初韓寒沒有過早地成功,沒有過早地自以為是,如果韓寒在文學路一直走下去,很可能憑藉著過人天賦,一直走在“80後”一代文學的前列。然而他被自己過早的成名傷害了,在絕不恰當的時刻。從發軔之初的《三重門》到如今的《長安亂》,他未能堅守住自己的陣地,他的文筆已經沒有以前的睿智,那些獨到的的創作風格也慢慢被消磨待盡。而過去,很多作家也是這么被毀滅的。   近年以來,國內的一些出版商把目光死死地鎖在“80後”這一群體上,“80後”以外作者作品的出版好象就比較低迷。這期間,“80後”的郭敬明以一本,《幻城》輕輕叩開了當代青春小說商業市場的大門,它通篇有種神秘氣氛,慢悠悠地散發關於聖戰的遙遠臆想,還有一種支離破碎的愛情;它就象是清澈的溪水,流淌在白色之上,幸福之外,它流經每個讀者的心靈,讓他們都能打撈這樣一個似曾相識的夢境……緊接著,他又以一本《夢裡花落知多少》迅速突破了中國圖書發行史上的最高記錄。雖然後來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被人指責有抄襲的嫌疑,但這並不影響他的銷量。《夢裡花落知多少》一上市就銷售火爆,持續位列各大排行榜前列,銷量60萬冊以上。使他成為了2003年的“暢銷大王”。我們在防城中學的調查中曾看見一名中學生一邊拿著《夢裡花落知多少》,一邊喃喃自語:“郭敬明真的是天才。”更誇張的是,郭敬明的出生日期、愛好等等她都一清二楚,可見郭敬明在同齡人當中的影響力之大。   青年人創作,特別是創作小說,大多只能依靠間接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獨特的想像力。因為自身年齡小,所以大多數生活場景和生存經驗只能通過閱讀經驗來建構。即使是一大把年紀的老作家們,也不可能保證對任何生活世界在場,也得拿閱讀經驗來練攤;而獨具特色的想像則正是青年人的優勢所在。一位出色的寫作者往往就是靠這兩件傢伙來煅打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字,並完成“生活世界”與“寫作世界”的連結。   郭敬明奉獻給我們的文字,多以感性文字、憂傷文字為主,給人一種絲絲縷縷虛脫般的感覺。當然,他也存在著閱讀經驗和想像力的嫁接,但是這種嫁接在文學意義上是失敗的,儘管在其市場上獲得了成功。他的建立在一種“冷艷”的文字上,再加上其性格、心靈的孱弱,社會經驗閱歷不足,當有限的生活材料用完是而又未能及時找到新的材料來補充,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郭氏的骨質疏鬆”、毫無血性的感性文字。 古時候後有個縣官,他要一個很有學問的秀才在三天內完成完成一篇“命題作文”。秀才急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他的妻子見狀,不以為然的說:“你做這個文章難道比我生孩子還難?”秀才胃然長嘆:“你生孩子雖難,但畢竟你的肚子裡還有孩子,我這個做文章,肚子裡什麼也沒有。”這個故事也許對這些作家很有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作家,要成為真正的名作家,他的一部作品要經得起歲月的淘洗,成為一部不朽的名作,憑的是什麼?就是作家本人對升華的親身的體驗、理解和升華.六十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一個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有人說,書本上的文藝作品和古代中外的文藝作品不也是源泉嗎?實際上,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他們彼時彼地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出來的東西。”中國的革命的文學藝術家,有遲系的的文學藝術家,必須到民眾中去,必須中期無條件地全心全意的到工農兵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去觀察,去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民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鬥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後才有可能進入真正的創作過程.”脫離了實際的生活,作家的實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郭敬明是“人才”嗎,能稱之為“作家”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曾與學校的某些語文老師進行過過探討,他們認為:“成才應先成人,做藝先做人。德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是指引我們合理髮揮專長的航標。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紙判決書裁定郭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了莊羽的《圈裡圈外》。一個竊取他人勞動成果的‘小偷’又怎能稱之為‘人才’,何況作家?在所有‘80後’文學寫作者中,已絲毫不再有他的一席之地。”同樣,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也有64%的同學對此種現象感到深惡痛絕,認為應予以強烈譴責;有27%的同學對於他為成名去抄襲剽竊人家作品原則上予以一定理解,但也為他的選擇感到惋惜。 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80後”作者往往有一個“通病”,就是如果要在他的作品的文學性和暢銷之間選擇,其天性決定他們只會選擇後者。也許他們認為從事“商業寫作”比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寫作”更重要。為了暢銷,他們要炮製肥皂劇——“攪拌”個種愛情、友情、親情,然後再利用它們“造文”;為了造文,他們大量模仿,因而省略了修辭、技巧和構思上的準備,迅速實現該文字產品的市場利潤最大化,這裡所謂的“造文”、“模仿”都是矯情的表現,都是在市場經濟下騷首弄姿。作為同代讀者,我們絲毫不能從那些脫離現實的生活情節感受到親切,反而越發覺得那些故事是絞盡腦汁編織出來的。 韓寒和郭敬明作為引領“80後”潮流的代表,韓寒從幾的紅極一時到現在的冷清,還有郭敬明從當初的“銷售大王”到現在的“抄襲風波”,“80後”作家們在出版商的商業化運作下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怎樣處理好“少年成名”是我們需要理性思考的問題。 眾所周知,俯瞰我國近年來的文學創作隊伍,老一輩作家從政後的創作熱情基本已遺失,中青年作家們又埋頭操練著純文學,偌大一個中國文壇,光指望梁曉聲、余秋雨這些為數不多的當紅作家們,顯然是支撐不住的。在這種形式下,韓、郭等人的出位就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對於80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來講,他們成長在一個社會轉型與變革時期。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他們的思想不但會隨著個人的成長而發展,而且會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轉型,而有更大的飛躍。當然,在他們的周圍,或許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合理現象,比如說,教育體制的不盡合理,不夠完善,就對他們構成了一定束縛。但他們很善於從自己身邊的這些現象中發現問題,發掘素材。同時,社會各界也在完善我們的教育體制,為他們的成功提供契機。就拿《萌芽》雜誌社與幾所知名高校聯合舉辦的“新概念”作文競賽來說,這類競賽使許多同學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在“80後”作家中,有許多人就是通過新概念作文競賽,而步入文壇的。甚至有些理科學生也覺得,自己在文學方面更有興趣、也更有潛質,從而以此為轉折點,走上了文學的道路。設若他們不出位,中國的文學商業運作便無法維持。果真這樣的話,我國偉大的文學事業在經濟效益方面的塌方就會波及到整個文化領域。於是面對廣大中學生這個廣大的消費群體,一批批能寫一手或能抄一手風花雪月文字的俊男靚女們,紛紛以朱古力塘紙的身份包裹住一卷卷通俗文化,隨著保健用品的腦白金,共同“走進”社會主義文化生活。當然我們的老一輩頂樑柱們無疑是高瞻遠矚的,決不會放任此種情況發生。 也許這是一個需要偶像的時代,因為我們精神上是如此匱乏,我們本身就缺乏一種精神,即一種對自己的文化的認同,因此心靈上總有種飄忽不定的感覺。可以說,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一個可以用來支撐自己的精神力量、文化力量。所以,在這個相對開放之際,火熱的少年寫作、青年寫作也可以說是與之相呼應;而且,也可以說是讓人欣慰的,至少,我們說出了自己的一點聲音。但當我們看到一種“誇示式”閱讀和消費時,我們心中又不禁添了一份涼意。今天,在這個閱讀傳統幾乎喪失的年代,我們從這股最火的文學消費群體——青少年當中,看到的更多是盲目。 一方面,商業的急功近利,在將文學創作演變成一條商品生產流水線。合格不合格,只要你有獲得經濟利益的價值,你就會被推到台前。書是一種商品,但文學決不是商品,那是別有用心,那完全是對文學的一種褻瀆。在這種動機之下,一切都是委瑣的。另一方面,由於青少年們的辨別能力實在有限,加之宣傳的誤導,使得這支具有極強消費力的購買大軍盲目地把錢投進了商業的虎口裡。年輕人需要自己的偶像,這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我們看到的、聽到的的還有,他們很多人其實是在一種盲目甚至無知,來支持著他們的偶像。因為他們缺缺乏對文學的認識,缺乏對圖書文化的了解。他們需要的只是一種青春的傾訴,或者說要去聽到、讀到,青春傾訴出來的那種聲音。這也讓他們不假思索地把他們的偶像寵壞了。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其實真正讀懂了他們懷裡那本心愛的書。請告訴我們吧,請不要撒謊,要真誠。我們要真誠地去閱讀,那會讓你看到更多的希望。 援引一名新浪網友對我們課題的評論。他說他相信中國未來一定會出現一批非常出色的作家,但他不相信這些作家出現在“80後”這批人中。這裡,我覺得,該網友的前一段評論倒有些長者風範,只是後一段預言顯得有些鬧情緒了。但無疑的,無風不起浪,這憤怒決非憑空而來,只是應了張愛玲很早以前說過的一句“出名要趁早”,於是小年輕們急功近利,群起而效之,但本人往往都缺乏生活積澱,只有連環字謎一樣令人著迷。

理解語言

比如“火星文”“3Q得orz”,這段文字一般人是看不懂的。據說它的意思是“感謝得五體投地”。看不懂的人斷定這是鬼畫符。不過,在橫加指責之前,我們不妨了解它的“原理”。顯然,這裡的“3Q”就是英文thankyou的合音,理解這點並不難。“orz”是什麼呢?但凡像我這樣腦瓜還算靈便的人應該能夠猜到它不過是借用了漢字的象形造字法。看哪,“orz”多像是一個人跪伏在地上!
由此看來,“火星文”倒也並非完全沒有章法或不能為人所理解。大凡追求思維樂趣的人,看到孩子們這種奇思妙想,大概只有讚嘆的份。如果這點小創造都要去封殺,語言生活談何趣味?
記得上世紀90年代流行過一本名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暢銷書,講的是男人和女人有著不同思維方式和情感需要,只有互相理解才可能和平相處。其實,每個人都有著不同觀念,即使是用相同的詞語也會表達出不同的含義。我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又不可避免地像是來自不同的星球。在此意義上,誰又不是在用“火星文”寫作?區別或許只在於你拋出的文字究竟有多少人能看見,並且心領神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