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之騷動

70後之騷動

《70後之騷動》是2012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佐王。

基本介紹

  • 書名:70後之騷動
  • 作者:佐王
  • ISBN:978-7-80250-922-1
  • 類別:言情現實類長篇小說
  • 出版社: 中國言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6
  • 字數:50萬字
作者簡介,作者作品,內容簡介,目錄,序,看點,

作者簡介

佐王,原名王小豐,1971年出生於江西省瑞昌市一個教師教庭;自幼酷愛看書,看遍中外小說和中華經史子集,在中學時代學校圖書館已無書可讀。1987年就讀某船校。船校畢業後,於1990年分配到第六機械工業部所屬某軍工企業,來到鄱陽湖畔長江邊,在國企工作了三年。時值鄧小平南巡講話,全國各地興起了經商辦廠熱,沿海地區無數三資及私營企業雨後春筍般冒出,千萬個農村青年出門打工,形成打工潮;同時,在機關和國企的一些年青人面對世事,不免迷茫與騷動,一部份人衝出了體制,下海經商打工。佐王也在那時自動離職離開了國企,此後在南中國盲流了二、三年,在建築工地做小工、在火車站廣場流浪、賣報紙、檢破爛、修腳踏車……後來在珠三角打工,在外企私企從事過檢驗員、倉管、會計、工藝員、製圖員、產品設計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等職業,現在南方經營一家小公司。2010年,小虎隊重聚春晚,佐王觸景生情,歷時近二年,寫下了4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70後之騷動》,再現了南巡講話後一批70後的迷茫與騷動,已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另外,佐王所著70後系列小說,以再現70後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艱難與奮鬥。

作者作品

1,70後系列第一部《70後之騷動》
2,70後系列第二部《70後之盲流》
3,70後系列第三部《70後之南方驛站》
4,社會熱點長篇小說《欲望:東莞創業十年》又名“跑路”
5,長篇紀實小說《愛情天梯
。。。。。。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發生在九十年代初的故事。
當時,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偌大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傾刻間不戰自潰,紛紛倒旗落馬,輝煌百年的共產主義運動步入低潮。關健時候,已經宣布退休兩年的鄧小平,經過深思熟慮,東方風來滿眼春,再一次為中國這艘在十字路口徘徊的航船指明方向。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相關人員的陪同下,攜家人乘專列一路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一向寡言的他侃侃而談,急切地把他的新思維傳遞給身邊每一個人,最激動的一次,從深圳坐船到珠海一個小時,他整整講了一個鐘頭。   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指明了中國政治上經濟上的明確方向。此後,南方沿海地區雨後春筍般湧現出無數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中國經濟一路高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時代開始了。  
後來一首《春天的故事》傳唱全國。  
鄧小平南巡講話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千千萬萬個普通中國人的命運,特別是70後,剛好長大走向社會,在那個偉大的時代不免迷茫與騷動,與改革開放一起成長。  
湖口,長江之濱,潘湖之畔,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是一座千年古城。城中有一座軍工廠,初創於六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為當地人最嚮往的地方。國際國內政治風雲變幻,在軍工廠年青人中引起陣陣漣漪,本書主人翁王佐就是這些熱血青年中的一個。  
王佐雖然學歷不高,卻志向遠大,自分到這座工廠後,也曾努力工作,夢想在這方天地演繹精彩,贏得尊重,但在刻板死硬的舊體制下,雄心壯志很快消彌於無形。不久,他開始和一班同好,寄情山水,放浪形骸。面對人生,他彷徨,他迷茫,他騷動,在時代的大潮中,時沉時浮,或歌或哭。  
一次,王佐陪一個工友在鄉下相親,在鄱陽湖畔美麗的小村子張家灣,邂逅農村姑娘張子含,二人一見鐘情,二情相悅。回廠後,二人開始鴻雁傳書,感情迅速升華。   王佐暫調到教育科任機械製圖老師,集中培訓車間科室的青工參加第六機械工業部內部成人大學考試,這時,他又結識了參加培訓的青年女工楊玉清。活潑可愛的楊玉清喜歡上了他,並頻頻暗示,只要兩人確定關係,作為本廠的元老,楊玉清的父親就可以幫助王佐去船舶系統最高學府哈船院深造,實現他的大學夢。  
面對前途和愛情,王佐最終還是選擇了農村姑娘張子含的愛,楊玉清失望離去。張子含離開張家彎,輾轉於武穴、湖口、九江等地找工打工。  
此後,由於工廠職工的誤解和非語,王佐深感苦悶,對自己的選擇波動搖擺,對前途失去了信心,心中時常掙扎不已,面對愛情和前程一片迷茫。這時許紅霞、小師妹、蔡瑞雲,一個又一個城裡姑娘走進了他的生活。  
張子含在在市區一家酒店做服務員,拒絕了達官、學者、大款等等各種的誘惑,堅守自己的愛情。王佐得知後,深為感動,逐漸拒絕了城裡姑娘的示愛,但同時憂心重重。  
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沿海一帶就像巨大的磁石,把王佐一個又一個的好朋友吸走了,先是臨時工,後來是正式工,再後來是大學生。  
王佐的內心騷動不已。怎么辦?是留在廠里?還是調回老家?還是去沿海闖天下?  王佐和張子含結伴去南方闖天下,卻因種種誤會,從失望到絕望,最後王佐在雨中離去,把張子含獨自一人丟在了無依無靠舉目無親的溫州。  
七年後,王佐驅車去鄱陽湖畔找張子含,但見湖水茫茫,物非人也非,只能長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在欣賞長江鄱陽湖一帶美景的同時,書中還穿插了王佐和張子含的同齡人的一些故事,全面再現了90年代初社會轉型時期城鄉70後的迷茫與騷動。  
一個熱血賁張的大時代,一些微若塵埃的小人物,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筆者用富有穿透力的文字,娓娓道來,帶我們走進了二十年前……

目錄

第一章 鄱陽湖畔相識 折柳相別
第二章 第二次見面至通宵
第三章 鴻 雁 傳 書
第四章 紅 衣 少 女
第五章 肚 子 痛
第六章 第一次吃禁果
第七章 幾度夕陽紅
第八章 多情的張家灣姑娘
第九章 燈火闌珊處
第十章 石 鐘 山 吻 別
第十一章 造 湖
第十二章 徐國慶和張雲娟
第十三章 保 衛 科
第十四章 泡少婦抓小偷
第十五章 在五峰鄉下打架
第十六章 半江瑟瑟半江紅
第十七章 洋港救山火
第十八章 三個湖北佬 抵不上一個九江佬
第十九章 都昌縣蘇山鄉
第二十章 馬 鞍 山
第二十一章 秋 收
第二十二章 許 紅 霞
第二十三章 鞋 山
第二十四章 漂亮女中學生
第二十五章 訂 親 風 波
第二十六章 1991年12月25日
第二十七章 唱不停的賀年卡
第二十八章 九 二 春 節
第二十九章 武 穴 表 哥
第三十章 潯 陽 街 頭
第三十一章 陪 卿 去 武 穴
第三十二章 東方風來滿眼春
第三十三章 梅花洲踏青
第三十四章 鳳 辣 子
第三十五章 月 亮 山
第三十六章 跳 舞
第三十七章 廠後小山澗
第三十八章 龍 宮 洞
第三十九章 鳳 辣 子 醉 了
第四十章 服裝廠的日子
第四十一章 遠 嫁 山 東
第四十二章 老 洪
第四十三章 死 里 逃 生
第四十四章 我 要 去 深 圳
第四十五章 在五峰鄉學服裝裁剪
第四十六章 師 妹
第四十七章 她只是我師妹
第四十八章 橫渡鄱陽湖
第四十九章 縱論劉邦,喝酒吐血
第五十章 同 病 相 憐
第五十一章 藏 紅 花
第五十二章 九 江 找 工 作
第五十三章 驚魂鄱陽湖魔鬼三角
第五十四章 蛤 蟆 石
第五十五章 真正的異性朋友
第五十六章 義 興 酒 樓
第五十七章 龍開河畔小紅樓
第五十八章 周慧的故事
第五十九章 明 清 古 村
第六十章 站 前 旅 館
第六十一章 酒 樓 十 艷
第六十二章 潯 陽 遺 韻
第六十三章 琵 琶 亭
第六十四章 除了身子 我什麼都沒有
第六十五章 從黃梅縣步行回張家灣
第六十六章 酒 後 亂 性
第六十七章 又紅又大又圓的太陽
第六十八章 南門湖畔聊天
第六十九章 甘棠湖畔唱歌
第七十章 痴情的老師
第七十一章 湖口縣織布廠的二個妹妹
第七十二章 湖 口 豆 粑
第七十三章 甘棠湖李公堤
第七十四章 聲 名 狼 藉
第七十五章 潯 陽 之 行
第七十六章 心 冷 到 極 點
第七十七章 工 作 對 調
第七十八章 一 個 廣 東 人
第七十九章 揮 手 自 茲 去
第八十章 全 廠 大 會
第八十一章 又一個多情的妹妹
第八十二章 公 關 小 姐
第八十三章 假 戲 真 做
第八十四章 你是個好女孩
第八十五章 何 去 何 從
第八十六章 別了 鐵飯碗......
第八十七章 針 線 盒
第八十八章 一路歡歌赴溫州
第八十九章 二哥發火了
第九十章 海軍招待所
第九十一章 可惡的溫州小偷
第九十二章 組裝打火機培訓班
第九十三章 溫州找工作
第九十四章 製圖工作室
第九十五章 天河鎮新河村
第九十六章 失 望
第九十七章 不 歡 而 散
第九十八章 絕 望
第九十九章 那天溫州汽車南站飄著綿綿細雨
第一百章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後言
--------------------------
出版章節略有變動

騷動的時代,騷動的心
時代永遠騷動不止,或者向前、或者向後。人的內心同樣如此,尤其是處於大變革、大發展的歷史浪潮中的人們。他們身處舊的體制內,眼睛所望向的卻是新的未來,他們的內心無比澎湃,渾身上下充滿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力量。這股洶湧的勁頭兒一旦萌發,便難以收拾,它會積聚在你的體內,不斷衝突,直到破殼而出的那一天。這是人性的力,這是人類的本能。
《70後之騷動》從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中,以悲憫的目光關照身處其中的年輕人之內心,即便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讀罷本書仍有一股熱流激盪在心間。因為那個時代並不遙遠,我們的童年、父母的青春全都深深烙印著改革、開放的印章。相信上世紀90年代前出生的人,很容易從書中找到幼年時對家屬院、工廠、城鄉戶口的記憶,這些符號雖已成為歷史,但他們仍未完全淡出我們的生活,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從我們的書本里、相冊中和心底某個角落跳出來,提醒我們:今天的生活從何而來,將走向何方。
當前的中國社會,早已擺脫了物質貧乏的狀態,對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們來說,某些事物早已成了故紙堆里的記錄。新一代的90後、00後早已不知什麼是憶苦思甜、計畫經濟,追求享受和個性成為人生理所當然的奮鬥目標。強求他們去理解那個一切靠計畫、工人階級大鍋飯的時代也屬荒唐。然而,人總歸是人,在不同的時代雖然經歷不同,但人性中面對社會變遷、處理人與人關係時的反應卻有著某種共通之處。本書的可貴,就在於透過那個歷史轉折的關頭,描繪出年輕人心底的聲音。而這種聲音,恰恰反映了每一代人都曾遇到的迷惘、困惑乃至對人生選擇的啟示。故事的主人公王佐身上,流淌著的是具有現代精神的血液,他身處的時代為他的人生帶來了更多可能。於是,他的困惑也更加深重。他的生活道路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也是每一代年輕人需要解決的人生困局。
變革時代人與社會的緊張關係。書中著力刻畫了90年代初,年輕的國企職工王佐在前途事業與愛情糾纏中摸索前行的歷程。主人公王佐由於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在學校長大,不上學時就在奶奶的村子裡度過。打小,村子裡的小夥伴說王佐是城裡人,而在城裡,親朋都說王佐是鄉下人。正是這種有些特殊的成長經歷,讓王佐有著城裡人的現代意識,同時又對農村生活抱有淳樸的理解和尊重。也正是從小在大自然中的成長背景,使得王佐熱愛自然,對自由有著與生俱來的的嚮往。在少了許多市儈之氣的同時,王佐還接受了較好的人文教育,對歷史文化有著同齡人少見的深刻理解。
就是這樣一個富有才華,胸懷抱負的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工作後卻遭遇了人生中接連不斷的打擊和挫折。先是發現幾十年的老國企人浮於事,難有出頭之日;後又感受到城鄉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在為了愛情而拒絕城裡女孩之後,原本擺在眼前的大好前途煙消雲散,又因為農村女友而被視為另類,從車間調動到保衛科,不僅前途的大門徹底關閉,而且還變成了同事眼中亂搞男女關係的問題職工。讀到這裡,凡是從那個時代走過的人都有體會,幾乎每個企業都會有幾個類似的問題職工,他們是正常人眼中的“異類”,不求上進、整日與社會人士鬼混,成為整個工廠的“落後分子”、“搗亂分子” 。
然而,王佐的墮落並不是自暴自棄的放縱,他是在現實打擊面前的自我放逐。即便在和狐朋狗友的鬼混期間,他也在誘惑面前保持著對愛情的忠貞,保持著積極學習、博覽群書的好習慣,也許這些對他的生活已經沒有用處,但他的人生還是有底線的,反而在他眼中,那些為了所謂的前途就出賣愛情,為了體制內的上升而放棄尊嚴的做法恰恰無法接受。這種讀書人的自尊,讓王佐在生活中四處碰壁,無奈之下,他只能自我封閉,遠離人群。這時候,能夠支撐他的,除了真理和知識,還有改革開放大潮的衝擊。
王佐在和同事的討論中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未來中國即將展開的宏偉畫卷。他們雖然身處內陸,但沿海地區改革開放的影響已經牢牢地紮根在心底。一些國企里的最底層的編外人員開始陸續離職,他們選擇奔赴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去闖社會、去搏前程。這些零星的信息如同春雨後的嫩芽,在王佐心頭緩慢滋長,在他迷惘彷徨的時刻便冒出頭來,給他希望、給他力量。然而,王佐的家庭和成長經歷讓他缺少決然的勇氣,他不敢貿然脫離體制的保護,去探索那個未知的世界。在他看來,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為社會所不容,他沒有面對未知的準備。只是他自己並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已經為體制所不容,他的離開只是早晚的問題。但這個過程注定是痛苦和糾結的,體制內的生活再沒有前途也是代表了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看法,身在其中雖然明白其種種弊端,但生活是穩定的、未來是可預見的,將來養老也是有保障的。一旦離開這個體制,一切都變得未知,沒有一個龐大的組織給予庇護,將來是好是壞、是生是死,都無法估計。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種感覺並不像有些書本上描繪的那樣美好。尤其是變革的時代,個人在歷史的面前會有強烈的渺小和無力感,如果面對的歷史是一個劇烈變動的歷史,個人的內心焦慮將更加嚴重。這在王佐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一方面,他渴望打破僵硬死板的現狀,另一方面,他害怕那個不確定的未來。尤其是,社會的進步總是先於人們思想而行,在周圍人異樣的眼光中,在父母親友不理解的責難下,王佐內心的掙扎越來越強烈,支撐他走下去的信念也越來越脆弱。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充分展現王佐所面對的時代困境時,並未忘記當下。每每筆墨所及,均不限於當時的社會,而是深入內心探討個人與時代的互動關係,這對於故事的展開無疑具有更加深刻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正如書中王佐所說:“我的前程在哪裡?我的前途在哪裡?我的事業在哪裡?顯然在國營廠以後再也沒有機會有一個好的崗位和學習的機會了,那是沒有任何希望了。難道我就這樣老死湖口,碌碌無為一輩子,迷迷糊糊一輩子,又有誰能為我指明人生的方向呢?”這一連串的質問,豈止發生在20年前的中國,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哪個沒有這樣的疑問和迷茫呢?
可以看到,那個養活了幾萬職工的國營廠,代表了當年那個計畫經濟的時代,像王佐這樣一個從小愛讀書,熟讀經史,志向遠大,渴望建功立業的人,如何在國營廠這樣的環境中找到機會實現人生價值?所以,他對國營廠的質問,就是那一代年輕人集體的質問,他們的前途在哪裡?他們的生活將會如何?離開這個體制,就是新生代的年輕人內心共同的渴望。因為,他們需要展現自我的舞台,他們渴望建功立業。然而這種渴求還停留在本能的、自發的狀態,時代的風雲際會並未給他們指出明確的前行之路,他們只能憑著一股激情獨自摸索,這是時代和個人關係的錯位,兩者無法溝通、交流,靠得只有拼搏和開拓。這個過程並不美好,充滿了眼淚和血汗,只有在無數人的青春過後,才能真正看清那個時代,而身處其間的王佐們無論如何也參不透等待自己的會是怎樣的未來。
愛情與人生,左右為難的選擇。王佐的愛情來得突然,而又刻骨銘心。書中並未將王佐和張子含描寫成才子佳人,他們的故事並不浪漫,也算不上驚心動魄。那個時代的人,對待愛情即便充滿激情也難以演繹出生離死別和轟轟烈烈。然而,兩人的愛情卻始終伴隨著種種考驗,從最開始的相遇,到兩地分離的相思,以及不同生活背景造成的誤會和猜忌,可以說,王佐與張子含的愛情只開了鮮艷的花卻未能結果。在這方面,王佐的形象變得更加鮮活與生動,不可否認,他不是完美的人,他來自舊有的體制,思想中始終無法摒棄某些固有的偏見。如他常常陷入這樣的矛盾:一方面,王佐發誓要好好工作,振作起來;另一方面,他一想到與張子含再交住下去,肯定會毀掉自己的一生,而不與張子含交往,他就可以坦蕩地面對全廠幹部職工,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去廠外鬼混,風流亂搞,也不會麻醉在鄉下的那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之中,更不必在鄉下姑娘的友好嚮往崇拜之中而感覺良好。
在感情上,王佐明顯有著自私、不成熟的一面,當他遭遇人生的困境時,便會將責任推到張子含的身上,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挫折是時代和社會制度所造成。這種猜忌使他們的感情始終搖擺不定,並最終導致了兩個人的分手。對張子含來說,王佐一方面是自己欣賞的男人,另一方面又是一個無法讓人放心的男人,她為其付出一切,甚至墮胎,而那個男人卻不願承擔應有的責任。這讓她痛苦萬分,尤其是對於生長在農村的女孩來說,張子含在這段感情中所背負的顯然更多、更沉重。略顯遺憾的是,書中對張子含的形象塑造仍有挖掘的空間,其實,在那個年代,王佐所面對的也許並不比張子含更多。一個熱愛知識的鄉村少女,心中所承受的時代壓力也許會更加精彩。
值得一提的,書中圍繞兩人的愛情還不斷穿插著其他人的感情經歷,有為男友讀書而賣淫的女孩,也有為了嫁給城裡人圖個身份的農村姑娘,還有為了傳宗接代而結婚的小伙子,這些眾生相構成了那個年代婚戀的主題。使得愛情和社會建立關係,其中又以王佐和張子含的婚戀問題最為代表。王佐就曾經懷疑過張子含和自己交往是貪圖自己城市戶口和國企工人的身份,這份疑慮直到他偷看了張子含的日記才真正打消。兩個人從交往之初,就被層層無法看見的障礙所阻隔,當激情退去,這些阻礙也逐漸浮出水面。其中最大的,無疑是城鄉差別造成的兩人分處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城裡、一個在鄉下,將來子女讀書,婚姻生活都將成為重大考驗。更何況周圍人鄙視的目光,這種無形的壓力竟然會讓王佐產生出“不和張子含交往,才能正大光明地面對全廠職工”這種荒唐的想法。然而,這種荒唐卻是真實存在於20年前的中國大地。也只有這個時候,改革開放這種時代命題才真正地和個人生活發生了聯繫,只有制度的至酷被打破,人們才能獲得自我的尊嚴,自由戀愛這種現代人眼中再正常不過的要求才能實現。
如今,當我們再次翻開那並不遙遠的時代時,千萬個王佐似乎出現在身邊,他們垂著腦袋、坐在床沿,發出幽幽的嘆息:人生真是無奈呀!人生是迷茫的,前程是迷茫的,愛情是迷茫的……
體制內外的焦慮。如今,公務員、國企再次成為社會追逐的熱點,君不見,每年公務員考試呈現的井噴式增長,全家上下動用各種關係、削尖腦袋也要把孩子送進壟斷國企就業。沒人會想到,20年後,社會再次繞回到起點,我們只能以社會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來聊以自慰。希望這是螺旋式的上升吧!
在王佐那個年代,體制內外的差別不僅關係到經濟利益和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代表了每個人的身份。體制內的人,不僅生活有保障,連人格尊嚴都要高於體制外的人或者農民。這是制度造成的不平等,但在當時卻是理所應當的規則。社會以體制內外來區分人群,以體制內外來分配資源,只有改革開放的春潮襲來後,這種體制內的優越感的光環才褪去,還人以本來面目。只是,王佐所處的環境,並沒有給他自由發展的條件,他身處體制內,每次去農村都會在同齡人羨慕的目光中沾沾自喜,而回到國營廠後,卻又重新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因為他是思想啟蒙的一代,王佐們要求的不是高人一等的自欺欺人,而是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成就感。體制內雖然給人以絕對的保護,但同時也以剝奪個人自由和尊嚴為代價。這是每個身處其中的人的心底都明白的事,但是酒足飯飽的生活讓人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王佐們之所以會不滿,除了他們有知識、有能力外,更多原因還是當時僵化的體制失去生命力所致,如果國營廠不是那樣死氣沉沉的樣子,也許王佐並不會排斥那個體制。他需要的是機會,哪種體制能帶來機會,他便會嚮往並投奔那個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講,那個時代更多的問題是計畫經濟導致的社會階層流動被阻斷。打破計畫,實行市場經濟就是給社會注入活力的最重要手段。反觀當下,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洗禮,社會階層間的流動再次出現斷裂的可能,正如書中所說:“國營廠就像是一個小王朝或小王國,第一代人建功立業,第二代或第三代人成了既得利益集體,互相婚嫁,千絲萬縷,我們這些外地來的人插一槓,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一個王朝一樣,到了鼎峰期後,開始腐敗,能不走下坡路嗎?甚至滅亡,接著又來一次改朝換代。東歐政變也和這些既得利益集團有關,你看現在東歐的新貴和新生的資本家全是政變前期的黨團幹部。”這段話雖然放在上世紀90年代初,但今天讀來仍有振聾發聵的震撼,不知讀者們會作何感想。
王佐是一個複雜的人,他有知識、有能力,思想中帶了些舊體制內的觀念,心中的渴望卻是朝著更加充滿希望的未來。這注定在他成熟起來之前,將會有漫長的痛苦蛻變過程,從一個體制脫離是很容易的事,艱難的是脫離出來後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人比較幸運,很快就能適應新的角色,而有些人則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一生都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身處改革開放歷史巨變期的年輕人和他的生活歷程,而是一種深深的思索,讓我們仔細看看自己所處的時代,所面對的問題,這對每個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來說,無疑具有很高的啟示意義。
天涯論壇 屠師
2012年4月 廣州

看點

本書為首部描寫92南巡講話前後社會轉型時代城鄉70後面對紛亂變化的社會的所思所想,並以一對城鄉青年的愛情為主線,全面闡述70後在那個特殊時代的迷惑與騷動的一部長篇小說,目前市場上無同類圖書,本書可填補此項市場空白!
<!-- 樓主 --> 第一看點:本書寫作風格,現實平凡的故事,情景交融的語言,適合大眾化閱讀,並在閱讀中得到生活的樂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久違的快樂!
第二看點:本書立意,如書名,“70後之騷動”。70後經歷的時代很特殊,兒時是文革末期,上學時開始必革開放,走上社會後又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並且經歷了整個改革開放的歷程。在本書中,70後總會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
第三看點:本書向人們展示了改革開放第二個春天90年代初,國家從計畫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社會各個層面呈現複雜面和單一性,70後面對上輩沒經歷過的社會,從思想上經濟上前程上愛情上的特殊時代性,全景式展現出那個時代的縮影。
第四看點:本書在結構上以王佐和張子含的愛情為主線,在欣賞長江鄱陽湖一帶美景的同時,書中還穿插了王佐和張子含的同齡人的一些故事,全面再現了90年代初社會轉型時期城鄉70後的迷茫與騷動。
第五看點:本書寫出了那些珍藏在70後記憶深處的流金歲月,一個熱血賁張的大時代,一些微若塵埃的小人物,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筆者用富有穿透力的文字,娓娓道來,帶我們走進了二十年前……
第六看點:本書語言樸實優美,如品散文,老少皆宜!
第七看點:您在本書學到的,還有更多……具體詳見正文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