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型潛艇

629型潛艇

629型潛艇(英文:Project 629 submarine,629型,北約代號:Golf Class,譯文:高爾夫級/高球級,簡稱:G級),是蘇聯一型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型服役的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629型潛艇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全新設計的彈道飛彈潛艇,由611型潛艇發展而來,該型艇在蘇聯發展核潛艇和潛艇武器裝備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試驗成功的新型彈道飛彈都裝備到了核潛艇上,構成了蘇聯潛基核威懾力量。

629型潛艇由蘇聯波浪設計局於1954年開始設計,1957年開始建造,1958年下水服役,共建造了23艘,大部分在後來得到了改進,於1990年以前除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629型潛艇
  • 英文名稱:Project 629 submarine 
  • 前型/級:無
  • 次型/級:無 
  • 研製時間:1954年-1958年 
  • 服役時間:1958年 
  • 國家:蘇聯 
  • 設計單位:波浪設計局 
  • 建造數量:23艘 
  • 艇型: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 服役情況:退役 
  • 下水時間:1958年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艇型結構,動力系統,艇載武器,艇電系統,性能數據,衍生型號,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開始了潛艇裝備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研製工作。1954年1月通過的政府決議,開始著手研製代號為D/д-1的潛艇飛彈綜合系統,設計潛艇的工作交給了中央設汁院尼古拉·尼基托維奇和伊沙寧。海軍堅持必須水下發射,但克羅列夫開始對此並不贊同,而希望採用已成熟的陸基發射的P-11彈道飛彈,由潛艇從水面上發射。為了同時完成綜合系統和重新改裝1艘已建成的611型潛艇,在卡普斯京·雅爾試驗場建設了一個模擬艦艇搖擺的專用試驗台,潛艇的發射筒在這裡進行了一系列試驗。
611型潛艇611型潛艇

建造沿革

1954年5月,蘇聯海軍造船總局向“波浪”設計局(孔雀石海洋工程局)下達了設計代號為629的彈道飛彈常規潛艇的戰術技術任務書,並要求新艇比611型及當時已經完成設計工作的641型潛艇通用化程度要高。總設計師是H·H·伊沙寧,總監造是海軍的Б·ф·瓦西里耶夫,後來是И·И·利亞金,再後來是Б·И·利托申科。
641型潛艇641型潛艇
1955年,蘇聯一艘611型潛艇被改完成,被稱為B-611型,以進行潛艇飛彈發射可行性試驗。1955年9月16日,B-611型潛艇進行了全世界第一次潛艇發射飛彈的實驗,在水面發射了一枚P-11ФM彈道飛彈(飛毛腿飛彈的改進型),此後又進行了多次試驗。B-611、AB-611和ПВ-611型潛艇發射彈道飛彈的成功經驗加快了新一代彈道飛彈潛艇和完善潛用彈道飛彈的工作。
1956年初,蘇聯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海軍上將弗拉基米爾斯基向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雪夫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布爾加寧遞交了報告書,建議加快戰略潛艇艦隊的建設速度。很快,該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在國防委員會會議進行了討論並同意。
Р/R-13彈道飛彈Р/R-13彈道飛彈
1956年1月11日,海軍總司令批准了629型和增大了射程的D/Д-2型飛彈武器系統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同年3月完成技術設計,但是由於關彈道飛彈和控制系統要求1957年2和3季度完成,於是總設計師伊沙寧建議在629型上先安裝P-11ФМ飛彈,同時為了新飛彈研製成功後減少潛艇改裝設計的工作量,伊沙寧還計畫使飛彈的發射裝置、“白雲石”彈道飛彈控制解算系統更加通用化,以方便以後的潛艇改裝工作。
1957年第3季度,蘇聯相關彈道飛彈和控制系統完成,為了保證潛艇能夠完全性的保護飛彈,蘇聯海軍用B-611潛艇反覆試驗論證搭載飛彈後儲存和發射的安全性,並由其論證結論不斷改進當時正在設計中的629型。
1957年,629型潛艇同時在北方北德文斯克市的402廠(現北方機械企業生產聯合體)和遠東阿穆爾共青城的199廠建造,不到一年後兩廠的首艇下水,並在1958年底開始系泊試驗和工廠航行試驗,並對首制艇進行了擴大的適航性試驗。隨後又在俄北方和遠東地區建造,1959年在北方下水了4艘,在遠東下水了2艘,到了1960年,蘇聯海軍已經擁有了7艘。由於新型的Р/R-13彈道飛彈(北約稱“薩克”SS-N-4飛彈)趕不上建造速度,629型的一些艇最初裝備的是P-11飛彈,後來改裝的Р-13飛彈都是在維修期進行的。
629型629型
1958年到1960年左右,629型為提高技術型和戰鬥能力而進行了一系列小的改動,部分艇安裝新型無線電通訊設備,部分艇則安裝了噪聲測向儀等。
1962年為止,629型共建造了23艘,其中16艘在北方機械企業生產聯合體建造,另有8艘在阿穆爾共青城造船廠建造,原型629被北約稱為G-1級,作為蘇聯第一級彈道飛彈潛艇,629型除了常規的戰備以外也被賦予為輔助後續彈道飛彈潛艇的研製上的使命。因此629型部分艇還被改裝用作試驗等用途,包括1艘629B/Б型,14艘629A型(G-2級),1艘601型(G-3級),1艘605型(G-4級),1艘619型(G-5級)和3艘629R型,只有3艘沒有進行過改裝。

服役歷程

1959年12月,第一艘629型潛艇開始在蘇聯海軍艦隊服役。
629型(G-1)側視圖629型(G-1)側視圖
1960年,629型5艘入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服役。另外五艘在1961年進入北方艦隊和1艘進入太平洋艦隊。在1962年最後的兩艘抵達太平洋艦隊。
1963年開始,14艘629型潛艇改進為629A型,這些潛艇都裝備了水下發射、射程達1400千米的P-21彈道飛彈(北約代號:SS-N-5飛彈,又稱:塞爾布/Serb),這是蘇聯海軍擁有的第一批能從水下發射彈道飛彈的潛艇。14艘中6艘布置在波羅的海,其餘的布置在太平洋。
20世紀70年代,7艘629A潛艇中仍然在太平洋艦隊服務。20世紀70年代末,有6艘629A型潛艇從北方調到波羅的海艦隊。629A潛艇在1989年仍然擔任太平洋艦隊在波羅的海和兩個。。隨著629型潛艇的逐漸老化陳舊,先後有幾艘被拆掉飛彈發射筒,改為執行指揮、控制巡航飛彈以及進行通信任務的攻擊型潛艇。
629(G-1)型629(G-1)型
1990年以前,蘇聯全部的629型潛艇除役,中國服役的200號試驗潛艇進入21世紀才退役。

技術特點

艇型結構

629型潛艇外型很像是在641型潛艇當中插進了一個飛彈艙增加了飛彈發射筒,為了不全面擴大耐壓艇體直徑,同時為了降低飛彈的重心和保持上浮時潛艇的穩定性,它的的耐壓艇體採用了“8”字型設計,主要上部圓柱體(直徑約5.8米)和下部圓柱體(直徑約4.8米)在支撐平台處相交,這一段占潛艇的全長約三分之一。飛彈艙的底部向下突出,超出基線約2.55米,潛艇的耐壓指揮室、升降裝置以及超出耐壓艇體的飛彈發射裝置都用又高又長的指揮台圍殼包絡起來。從外形看,潛艇底部是不平的,有一個“大肚子”,與後來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的“龜背”成對照。
629A型多視圖629A型多視圖
629型潛艇採用雙層殼體結構,在611型潛艇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約12米長的Ⅳ艙飛彈艙,共分8個艙室,從艇艏至艇艉,分別為艏魚雷艙,艏蓄電池艙,指揮艙,飛彈艙,艉蓄電池艙,柴油機艙,電機艙和艉魚雷艙。
629型布置圖629型布置圖
629型潛艇為了能安裝9米長的潛望鏡和天文導航潛望鏡,將耐壓指揮室的高度增高,做成雙層形式,上層用於艇長指揮以及使用潛望鏡,下層布置了鋼索式潛望鏡升降機。為了降低潛艇模振幅和增大橫搖周期,以便在航速15節,4-5級海情下能在水面發射飛彈,潛艇設有舭龍骨,因此雖然增大了體積和排水量,但航海性能與611型相比差得並不多。
629A型潛艇與629型相比,在外觀上稍有不同,在有些艇上低頻無線通信漂浮天線的浮標全都安置在上層建築外面,有些艇上是安置在艇尾部殼體上的突出部裡面。

動力系統

629型潛艇動力裝置和611型相同,總功率也相同。設有3台柴油機,3台推進電機,其中的2台為ПГ-101型,每台1350馬力,而另一台中間軸的主電機是ПГ-102型,其在作推進電機使用時可以發出2700馬力;有4組蓄電池,每組112塊,都是46-СУ型的。續航力通氣管狀態7節時為16000海里,水下2節時為300海里,水面續航力可達 22700海里,水下持續逗留時間600小時。
629A型629A型

艇載武器

629型潛艇共有6具魚雷發射管,艏4管,艉2管,取消了備用魚雷和魚雷裝載艙口,改為從魚雷發射管前蓋位置裝填魚雷。
629R型629R型
629型飛彈艙最開始裝備3枚射程只有150千米的P-11ФM飛彈,後來才換裝為新研製成的Р-13飛彈。P-13型飛彈長達11.8米,液體燃料,射程560千米,圓機率偏差約4千米,同時打擊敵基地,港口和陸上設施。
629型裝備的P-11ФM飛彈和P-13飛彈,都只能從水上狀態發射,因此潛艇都必須浮上水面,打開發射筒上蓋,筒內的液壓升降機將飛彈升至發射筒頂部,而後點火發射,其實與陸基飛彈發射車很相似。由於P-11ФM和P-13都是液體燃料,而液體燃料則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缺陷,一旦飛彈燃料泄漏,潛艇會很危險。

艇電系統

629型潛艇的基本設計是基於641型,並安裝了不改變表面和水下航行狀態的水聲系統,雷達設施和無線電通信系統的機電安裝。
629A型629A型
629型使用的P-13飛彈,要更大更重,原先設計直接使用B-611型上的發射裝置無法滿足要求而重新對發射裝置進行了研發,相比較來說控制飛彈發射的“白雲石”解算系統則更為通用化,以致後來的改裝都能夠兼容。戰鬥管理系統能自動記錄飛彈當前飛行坐標,大大減少了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所需的時間,水下進行發射前的程式和需要大約一個小時。除了該系統外,艇上的觀通設備沒有超出第一代和第二代攻擊型潛艇的水平。

性能數據

艇體參數
艇長
98.4米
艇寬
8.2-8.5米
吃水
6.5米
排水量
2300-2794噸(水面)
2600-3553噸(水下)
2000-5000噸(滿排)
航速
15-17節(水面)
12.5節(水下)
潛深
300米
自持力
70天
續航力
18000海里/10節(水面)
艇員編制
80人
傳動
3軸3槳,雙軸推進
動力系統
柴電動力,3台柴油機,3台推進電機

衍生型號

629B型
蘇聯最開始用改進的611型潛艇進行水下發射飛彈的實驗,發射的是P-11ФM飛彈,實驗證明水下發射彈道飛彈是完全可以的,但由於P-11ФM射程太近,這種改裝型的實戰意義遠小於試驗意義。隨後的1958年,蘇聯政府就決定開始研製比P-13射程更遠的彈道飛彈,這就是P-21飛彈,射程達到了1400千米。
629B型629B型
為了進行水下飛彈發射試驗,1961年,629型K/C-229艇進行了改裝。該艇主要負責作為試驗平台發射模擬飛彈,以校驗飛彈發動機的水下工作是否良好。值得一提的是這型潛艇是蘇聯第一次全部採用半導體技術製造控制系統,北約沒有為629B型命名。
629A型
1963年,629A型的改裝計畫提交到海軍造船總局,其中最核心的改變在於將P-21飛彈裝備於潛艇之中並進行水下發射,數量不變仍為3發。與此同時改型潛艇也採用了當時蘇聯很多的現代化設備。1964年K-88艇進入北德文斯剋星星修理廠準備改裝,但實際上改裝工作到了1965年才真正全面展開。一直到1966年11月才完成改裝進行系泊試驗。1966年12月交付海軍。1967年遠東造船廠也交付了該廠的首艘629A型,不過這艘艇服役了9年就在太平洋因事故沉沒。1966年至1972年,總共有14艘629A型交付海軍,其中包括了那艘被改裝為629Б的K-229艇,該艇後來改裝上了629A型的裝備並交付了海軍,北約將629A型命名為G-2型。
629A型629A型
601型
20世紀60年代末,第16中央設計局提出將一艘629型艇改裝為裝備新式的4K-75型飛彈(PCM-40)。這次改裝計畫相比較後續的605計畫,規模要大得多,艇體加長了20米,裝備6枚飛彈,除了火控和飛彈發射裝置的改裝,601型將無線電電子六分儀改為了“西蒙風”型,導航系統該為了“橋-y-601”型等等,與此同時艇員也有所增加,由於電子設備的改進,使得蓄電池也隨之增大,改為容量更大的蓄電池,這樣一系列改裝造成601型的改裝大大的增加了潛艇的尺寸和排水量。1973年潛艇改裝完畢進行系泊試驗,但後來出了一系列問題後進行了相關的調整,直到1974年才交付部隊,北約命名為G-3型。
601型(G-3)601型(G-3)
605型
1970年,海軍將一艘629A級潛艇撥出改裝為605型艇,作為4K-18型飛彈的試驗和發射平台的,經過改裝之後裝備4枚4K-18彈道飛彈(PCM/RSM-25的一型),這種飛彈射程超過了7000千米。1973年,這艘潛艇完成改裝下水,北約命名為G-4型。
605型(G-4)605型(G-4)
619型
1973年蘇聯海軍與造船工業部決定將設計“高爾夫級”潛艇的第16中央設計局併入孔雀石設計局,“高爾夫級”的改型工作及資料轉到第18中央設計局(紅寶石設計局的前身),由第18中央設計局負責研製619型改裝計畫,內容是按照PП -619型,將629型改為發射4枚PCM-52/RSM-52飛彈(北約稱SS-N-20)試驗艇,這種飛彈是蘇俄少數潛射固體燃料的彈道飛彈。K-153艇經過了改裝成為了唯一一艘619型潛艇,北約命名為G-5型。
619型(G-5)619型(G-5)
629P/R型
629R型潛艇是將629型艇改為通訊中繼艇,撤除飛彈發射裝置,取而代之的是通信和指揮艦艇所使用的天線,一共有3艘629型潛艇改為了629R型,做過此種改動的潛艇不算作限制戰略武器的限制項目,因此較長時間地留在了艦隊中,北約對於629R型則沒有命名。
629R型629R型
031型
1959年1月9日,蘇聯海軍自己還沒有接收一艘629型潛艇的情況下,就將629型(包括P-11ФМ飛彈)的所有設計技術和工藝技術檔案轉讓給中國,並派遣了專家,中國的引進代號稱為6631型。
1960年至1966年,中國開始在大連建造6631型,在1959年中國從蘇聯獲得技術數據後,沒有購買潛射彈道飛彈,因此6631型配備了模擬系統,主要用於培訓。蘇聯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惡化後,蘇聯專家大多於1960年8月撤出,但項目的檔案和設備留在中國。蘇聯原本為中國建造的629型K-208艇也由於中蘇關係破裂,大部分潛艇上的設備未送達,中國將該艇作為樣本進行逆向工程完成第一單元,它於1966年8月進入中國服役。最初舷號1101,它後來在1967年改為“長城200”。
031型031型
1968年6月,6631型通過重大改裝,因為中國決定採用固體燃料潛射彈道飛彈,而不是蘇聯使用的液體燃料潛射彈道飛彈,所以模擬設備是由支持設備的替代燃料固體飛彈。此外,規劃中的中國潛射彈道飛彈已經比原來的俄羅斯潛射彈道飛彈裝備629型潛艇不同的尺寸,因此飛彈發射管的數量從原來的三個減少到兩個。
自1979年底起,中國就開始了潛地固體戰略飛彈的研製。1982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飛彈“巨浪-1號”首次”長城200號“水下發射試驗成功,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飛彈能力的國家。

服役動態

服役事故
1962年5月,蘇聯政府批准了一項計畫,將蘇聯軍隊部署到古巴,最初的計畫要求部署一個中隊的潛艇,包括629型潛艇的第18艇隊,由7艘潛艇組成。
1968年2月24日,629A型K-129艇駛離堪察加的基地去太平洋戰鬥執勤,期間於1968年3月8日沉入太平洋北部水深5000多米處(有一種說法說是被美國的核潛艇“蘇奧爾德費施”撞沉),這次事故使得包括98名艇員和3枚彈道飛彈葬身海底。
“亞速爾人”計畫
1968年8月3日,北約反潛監控網路發現了K-129艇在瓦胡島西北1390千米處的沉沒點,因為得知該艇的殘骸並發現至少有一枚彈道飛彈包括彈頭部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後,當時尼克森政府的國防部長批准了打撈計畫,該行動被稱為“亞速爾人/珍尼弗”計畫。
K-129艇沉沒點K-129艇沉沒點
1974年7月,美國在夏威夷島北部350海里以外,用一搜改造過的打撈船“格洛馬爾·艾科斯普羅列爾”號打撈這艘海下5200米深的潛艇。該艇在打撈過程中斷裂因此只撈出了艇首的一段,包括指揮塔在內的大部分艇體沉入海底。美國官方的說法是他們恢復了這艘潛艇至少一部分,包括了艇員遇難最多的一部分。一些資料則表述出美國僅僅打撈出了6名陣亡水兵的屍體,1974年9月美國人為6名死者舉行了海葬。
2005年,一本《叛逃的紅星》(暫譯,英文:Red Star Rogue,由Kenneth Sewell所作),認為K-129艇是在1968年3月7日發射了全部三枚飛彈之後沉沒的。該書認為該潛艇浮上水面之後準備從1號發射筒發射一枚兆噸當量的核飛彈,這發飛彈的爆炸能力足以炸平檀香山或胡瓦島,但由於某些誤算出發了自動防故障裝置並且摧毀了飛彈並使得潛艇沉沒,該書還認為美國打撈了全部的K-129艇殘骸。

總體評價

蘇聯在研製成功611型潛艇後,就對其改裝,用於彈道飛彈潛艇的水上發射和水下發射試驗,取得了有關彈道飛彈潛艇和潛用彈道飛彈設計,使用的經驗。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在潛艇Ⅲ艙和Ⅳ艙之間插入一個飛彈艙,完成了629型彈道飛彈潛艇的研製。第三步是利用629型的研製經驗和627型攻擊核潛艇(北約稱N級)核動力裝置的研製經驗,完成了蘇聯第一型658型彈道飛彈核潛艇的研製工作。
629型潛艇從總體上說,是在611型基礎上,塞進了一個飛彈艙,配備了飛彈控制系統而成的。雖然只能從水上狀態發射,但其能研製成功,解決了彈道飛彈潛艇的有無問題。629型有多型改裝型,進行不同型號飛彈的試驗,為發展蘇聯的彈道飛彈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