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大關地震

5·11大關地震

1974年5月11日凌晨3時25分雲南省永善、大關兩縣交界一帶發生一次7.1級強烈地震,使雲南省永善、大關、鹽津、綏江四縣和四川省雷波縣的 30多個區 (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據當地政府統計,這次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人受傷,損失牲畜2000多頭,同時還使66000餘間房屋遭到不同程 度的損壞和破壞,其中倒塌 28000餘間。

基本介紹

  • 名稱:雲南大關地震
  • 時間:1974年5月11日凌晨3時25分
  • 地理位置:雲南大關縣
  • 震中經緯度:經度:103.91 緯度:27.74
  • 震源深度:7.6公里
  • 震級:7.1級
  • 震中烈度:Ⅸ度
  • 傷亡人數:死亡1423人,傷2000餘人
  • 受災區:永善,大關,鹽津,奚江及四川雷波
地理環境,地震經過,災害影響,影響範圍,地震破壞,震後損失,

地理環境

震區位於滇東高原北部,為一強烈上升區,地形相對高差一般為500-1000米。岩石破碎,河流沖溝發育,切割強烈,溝深坡陡,河谷多呈“V”形,瀑布、跌水較多。一般地形坡度在30o-40o以上,比較平坦、寬闊的地面極為罕見。
震區地質構造複雜,近南北向、近東西向和北東向的褶皺、斷裂均較發育,其中以北東向構造近期最為活動,主震至少由兩次破裂組成,且與走向N34°W、傾向NE的斷層有關,破裂方向自東南而西北,根據調查,這次地震的發震構造,除了與北東向的高橋-元亨隱伏斷裂的活動有關外,還與近東西向的鹽津-丁木構造帶和北西向的綏江-鹽津構造帶有關。震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震旦繫上部白雲質灰岩古生界中生界的石灰岩、玄武岩、砂岩、頁岩等,尤以石灰岩和玄武岩分布最廣。由於岩層節理特別發育,風化極為強烈,加上降雨較多,故為崩塌、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從而大大加重了地震災害。

地震經過

1974 年5月11日,雲南省永善、大關兩縣交界一帶發生一次7.1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高達Ⅸ度。這次地震使雲南省永善、大關、鹽津、綏江四縣和四川省雷波縣的 30多個區 (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據當地政府統計,這次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人受傷,損失牲畜2000多頭,同時還使66000餘間房屋遭到不同程 度的損壞和破壞,其中倒塌 28000餘間。極震區內地面破壞嚴重,出現大量的崩塌、滑坡現象,木桿河峽谷兩側尤甚。崩塌體使極震區的溝渠、耕地遭到破壞;海口、順河兩處巨大的滑坡 和崩塌體堵河成湖;手扒崖大崩塌使該居民點全村被埋,居民無一倖免。

災害影響

影響範圍

雲南省永善、大關、鹽津綏江等縣和四川省的雷波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地震破壞

這次地震的地面破壞相當嚴重,突出的是崩塌、滑坡與滾石。地裂縫主要分布在極震區內以砂岩、頁岩為主的低緩山樑上,多數與山脊走向一致,為張性地裂縫。
滾石現象在極震區和VIII度區出現較多。它毀壞農田、房屋,甚至擊傷人畜。
震區內居民點十分分散,房屋多建在山坡上,大都為毛石牆或夯土牆的一層帶閣樓建築,部分為穿斗木結構。崩塌、滑坡、巨大滾石所到之處,房屋均遭嚴重破壞。此外,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其地基為半填半挖,軟硬不一,地震中即使未遭崩塌、滑坡等衝擊,也多產生不均勻沉降,導致倒塌、塌頂、傾斜,以及穿斗木結構房屋的拔、柱腳移位等破壞。

震後損失

“7·22”地震使永善,大關鹽津,奚江以及四川雷波等縣30多個鄉鎮的房屋建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由於大量山體崩滑阻塞江河,毀壞房屋良田,壓死人畜。此次地震共死亡1423人,傷2000餘人,倒塌房屋達28000餘間,交通阻塞20餘天,破壞水利500餘頃,耕地4萬畝。極震區內木結構房屋的木構架無破壞,而土、石牆多倒塌,土擱梁房和毛石砌築石擱梁房,大多數坍塌或倒平。地震還造成山坡崩滑與地裂縫,毀壞道路,農田、水渠、埋沒村舍。最大規模滑坡的前緣沖抵小河對岸,形成高約30米的堤壩,堵水成湖。是雲南省較大的一次地震災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