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蕪湖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6日在蕪湖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長賀懋燮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和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17年,全市人民在中共蕪湖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經濟社會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勢頭,較好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全市生產總值3066億元(初步核算數,下同),比上年增長8.9%;財政收入558億元,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3342億元,增長1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1億元,增長12.4%;進出口額63.8億美元,增長12.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22元,增長9.4%;城鎮新增就業7.7萬人、登記失業率3.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7%;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產業、扶實體,穩住經濟成長。
強服務促發展。突出抓好企業降本減負,出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32條意見、扶持產業發展"1+5+6"政策體系。深化“一企一組一策”幫扶行動,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兌付支持企業發展獎補資金36億元,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超百億元。突出抓好融資服務,新增眾源新材上市首發、15家企業新三板掛牌,全市直接融資380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3255億元、3211億元,分別比年初淨增339億元、359億元。突出抓好創新資源集聚,出台加快推進蕪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新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45個。中電科鑽石飛機公司獲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電信集團(蕪湖)雲計算中心建成,設立哈爾濱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蕪湖研究院。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6.1件,保持全省第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3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8%。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強產業促升級。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四個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8.3%。奇瑞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省政府質量獎。海螺水泥產銷量和效益創歷史新高。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3.8%。32家企業實施兼併重組。聚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2.4%。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獲評最佳機器人產業園獎。埃夫特收購2家義大利公司。全國首台全鋁車身“小螞蟻”上市,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90.2%。中電科鑽石飛機成為全國首家“國外TC+中國PC”飛機製造企業。現代農機逆勢增長,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一代汽車電子、跨座式單軌及APM車輛等5個工程(專項)獲批第二批省重大工程、重大專項,我市入選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服務業發展提速,重點現代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6.2%,新增省級服務業集聚區2家。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5%,三隻松鼠、凡臣電子被評為國家電商示範企業,易酒批、共生物流入選中國產業網際網路企業百強榜。八佰伴生活廣場開業。快遞業務量突破1億件。全市接待遊客4800萬人次,方特門票收入居全省第一。大浦獲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功舉辦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中國技能大賽、技能中國行——走進安徽、中國海歸創業大賽、全國機器人專利創新創業大賽。廣告產業園區獲批國家廣告產業園。數字出版園區獲評全國優秀園區。現代農業穩步發展,“三品一標”有效認證323個,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3.5%。
強投資增後勁。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7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2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323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28個。實際利用外資26.9億美元。民間投資增長5%。42家企業入選安徽省百強民營企業,居全省第一。
(二)抓統籌、強功能,推進城鄉建設。
高起點加強城市規劃。修編了《蕪湖市城市總體規劃》、《江北產業集中區總體規劃》。開展了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及城市空間規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等編制,城市專項規劃實現全覆蓋。無為撤縣設市方案已報國務院。全市結束鄉行政體制。
高標準最佳化城市交通。長江公路二橋、北沿江高速巢無段、廬銅鐵路、通江大道一級公路改建、蕪合高速二壩互通、沿江高速峨山路互通、弋江路快速化改造米市口立交和馬塘立交、蕪申運河張鎮碼頭等工程基本建成。火車站西站房、商合杭鐵路長江公鐵大橋、機場、軌道交通等加快建設。蕪黃高速、寧蕪高速蕪湖東互通改建、皖江第一隧——城南過江隧道、全國首個大盾構基地配套碼頭等項目開工。我市入選公交都市創建城市。
高水平建設美麗家園。編制了2018~2020年棚戶區改造計畫,完成棚改2.3萬套。在全省率先開展住房租賃試點,超額完成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任務,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九華南路、橋頭公園、濱江公園二期等城市品質提升項目開工。新開工排水防澇項目58個,建成雙擺渡等大型排澇泵站。完成29條明渠清淤清障,31條黑臭水體、18個排澇隱患點、21個老舊小區、14個農貿市場整治。啟動4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孫村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
(三)抓改革、促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組建市投資促進局。建成市縣兩級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建成全國領先的政府大資料庫,市級5164項、各縣區18822項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網上運行。易政網投入試運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發出全省首張“多證合一”營業執照,推進企業登記註冊全程電子化,在全省率先推行企業登記 “容缺受理”制度。各類市場主體達25.2萬戶,增長17.5%。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完成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完善政府採購制度,公共資源交易市縣一體化改革全面完成,“徽采商城”上線運行。新增政府債券20億元,發行置換債券129億元,年節約資金成本6億元。創新開展中小企業信用貸試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紮實推進。實行市屬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強國資國企重大事項管理。實施了中國小教師職稱評審改革。
加快推進開放平台建設。港口貨物吞吐量1.3億噸,貨櫃量70萬標箱。肉類進境指定口岸獲批。綜合保稅區進出口額11.7億美元。複製推廣19項自貿區經驗。成立了中德人工智慧研究院。實際對外投資3.5億美元。
(四)抓生態、優環境,推進綠色發展。
在節能減排上下功夫。落實能耗和總量“雙控”目標,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1%。加強再生能源利用,牛埠50兆瓦光伏電站、石澗50兆瓦風電場等建成投產。實施重點減排項目16個。完成大氣污染整治項目117個,淘汰、改造燃煤小鍋爐12台。
在增綠增效上下功夫。完成造林15萬畝、森林長廊166公里,新增綠地324萬平方米、綠道61公里。開展9家礦山治理。劃定全域永久基本農田332萬畝,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1.3萬畝。盤活工業用地5381畝,收回閒置低效土地4481畝。全面推行河長制,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通過評估。
在中央、省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上下功夫。堅持為國護江、為民治江、為城建江,解決了二水廠水源地中石化碼頭搬遷、箱子拐長江岸線整治等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環境難題。完成長江幹流岸線整治項目191個,釋放長江幹流岸線27公里、灘涂陸域面積244萬平方米。
(五)抓民生、兜底線,共享發展成果。
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開展“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推動政策落實,安排專項扶貧資金3億元,實現貧困村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全覆蓋,年度減貧任務順利完成。
文明創建不斷深入。開展“貼近民眾六走進”行動,一批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啟動“清潔城鄉、美化家園”環境整治和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出台了加強市區公廁建設管理、農貿市場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開展市容市貌提升專項行動,整治餐飲油煙、廣告標牌、建築揚塵、積存垃圾等。我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新創8個全國文明單位(村鎮、校園)。
民生保障體系日益健全。33項民生工程完成投入108.5億元。城鎮職工五項保險參保280萬人次,企業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資125元。完善職工醫保住院醫療費用結算辦法,完成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15家醫療機構納入全國結算系統。完成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8萬人。出台支持技工強市建設政策。發放低保金、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金5.9億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發放人才購房安家補助3億元。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人數5.3萬,發放貸款26.7億元。加強了電梯安全監管。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新成立2個教育集團,14個名校長工作室,優質學校辦分校(分園)3個。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項目開工152個,第二十七中學東方龍城校區、第二十八中學建成開學。新設立蕪湖京師職業學校,安徽工程大學國際工程師學院開工。成立17個醫聯體、8個縣域醫共體,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蕪湖縣、繁昌縣獲評國家衛生縣城。蕭瀚美術館建成開放,舉辦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皖江八市群藝大賽、市第十三屆運動會暨首屆市民運動會和首屆殘疾人運動會。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市烈士陵園實施整體改造。開發運行“城市令”“今日蕪湖”和“全民社管”平台。深化“平安蕪湖”建設,我市成為省食品藥品安全城市,安全生產形勢向好,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去年,政府系統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了“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警示教育。全面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加強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辦理人大建議144件、政協提案266件。深入開展“親切服務”,市政務服務中心獲批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整合電梯應急救援等熱線。堅持審計全覆蓋,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12388紀檢監察網路舉報平台、“小微權力”網路監督平台上線運行。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221起,給予黨政紀處分245人。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工作這五年,是全市人民砥礪奮進的五年,是蕪湖發展濃墨重彩的五年。蕪湖在全省經濟總量第二的地位全面鞏固,在長三角城市群、中部省份副中心城市和沿江城市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由1874億元增加到3066億元,年均增長10.3%,增速居全省前列。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6000億元,利潤總額近30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元,年均增長14.4%。財政收入由337億元增加到558億元,年均增長10.6%。中國馳名商標由14件增加到37件。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由6.3∶65.9∶27.8調整為4.2∶56∶39.8。支柱產業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保持在6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由17%提升到25.9%。機器人產業在國內率先形成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態勢。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在全省領先。網上零售額躍居全省首位,快遞業務量穩居中部非省會城市第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招引高層次人才團隊239個,為蕪服務的國家“千人計畫”專家55人、院士29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06家,高新技術企業520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穩居全省第一。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改革開放為路徑,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綜合監管分類執法、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房金融服務、信用體系建設、“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農村公共建設管理體制等改革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取得積極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縣鄉三級政府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體系,率先公布涉企收費清單、企業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國務院通報表揚的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9項工作中,蕪湖有4項躋身其中。上市公司由11家增加到17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11.7億美元、對外投資17.2億美元。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進入全國20強,綜合保稅區跨入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50強。蕪湖港成為安徽省首個億噸大港,享受啟運港退稅政策。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功能品質為核心,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市被列入國家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大城市。市區面積由1065平方公里擴大到149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17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58%上升到64%。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11萬套。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建成受益。京福、寧安高鐵通車,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公路網密度居全省第一。新建擴建7座公園,新增綠地2017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7.9%上升到23.2%。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惠民利民為宗旨,民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累計脫貧11.5萬人,7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滾動實施55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461億元。完成453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市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84%提高到9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89%提高到98%。引進北師大、華師大等優質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化全國領先。累計新增就業43.3萬人。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獲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層綜合醫改、精神衛生綜合示範、醫養結合等國家級試點,在全省率先實施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在全國率先實施市縣兩級公立醫院藥品零加成銷售改革。成立全國首家地方住房金融公司,在全國率先實施進城務工農民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制度。農村金融服務室實現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形象品牌為支撐,城市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市博物館、規劃館、濱江文化藝術中心建成,93個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雨耕山、大礱坊再現生機。方特旅遊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全市遊客接待量年均增長23.4%。中國動漫會、中國(蕪湖)科博會、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等會展反響熱烈。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智慧城市試點城市、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拼搏的結果。每一個蕪湖市民,都是這段輝煌歷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在這裡,我代表蕪湖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上級部門、兄弟市和駐蕪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蕪湖發展的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蕪湖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夠強,高層次人才緊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任務艱巨,安全生產、社會治理存在薄弱環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有待完善。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不敢擔當現象較為突出,廉政風險依然存在。我們一定正視問題,攻堅克難,全力做好工作,不負人民重託。
二、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打造現代化創新之城
未來一個時期,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仍在深度調整,發展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我國已進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百舸爭流的大潮中,市政府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轉型發展、升級發展、特色發展,實現蕪湖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聚焦建設現代化科教人才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城鄉體系、現代化治理體系,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打造現代化創新之城。
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當好皖江崛起排頭兵、五大發展先行者”的要求,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完成“十三五”規劃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爭取“十四五”時期良好開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第三產業比重達55%。創新動能進一步增強,打造長江經濟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
城鄉建設再現新風貌。擁江發展有序推進,城鄉公共資源配置更為均衡,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建立,“山水相間、精緻繁華”的城市風貌特色進一步彰顯,城市功能、品質和能級進一步提升。
生態質量再有新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空氣、水、土壤污染等影響人民民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有效解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蕪湖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開放發展再譜新篇章。高標準大通道、高水平大平台、高效率大通關基本實現,對外貿易、利用外資明顯提高,率先建成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民生福祉再獲新改善。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蕪湖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實現上述目標,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政治方向,彰顯文明行政的正氣。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執政為民,堅守人民立場、人民中心、人民情懷,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愁的問題,了解民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人民滿意作為政府工作標準。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程式,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織密扎牢制度的籠子,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二是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彰顯擁江發展的雄氣。堅定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人才強市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之以恆推進創新型城市、人才特區、創業特區建設,打造中部一流、全國領先的人才高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進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形成3~5個國家級重大公共研發平台,引進一大批創新創業團隊、領軍人才和高端人才。完善扶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培育高價值專利和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三重一創”工程,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支持奇瑞、海螺進軍世界500強。建設全國重要的製造強市、質量強市,區域金融中心、現代物流中心和信息消費服務中心,打造“歡樂蕪湖”。通過“區、港、園、橋、隧”聯動,形成一條大江育兩岸、產城對擁望比鄰的新格局。
三是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彰顯精緻繁華的秀氣。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持走內涵式、集約化城市發展之路,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像繡花一樣精細,努力在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建成民用機場、商合杭高鐵、皖贛鐵路新建雙線、蕪合高速擴建、蕪黃高速、滬漢高速無為段、蕪申運河、蕪湖閘、城南過江隧道、城市軌道交通、城區快速路網體系等工程,加快蕪宣高速、馬蕪高速等改造建設,提高國省幹道等級。建設智慧城市、公交都市。推進縣城建設和美麗鄉村環境整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農業綠色精品強市。
四是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彰顯半城山水的靈氣。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護城市肌理,整改突出環境問題。實施植樹造林、園林綠化工程。加強岸線資源監管。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節能降碳,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規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堅決查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打造生態文明建設蕪湖樣板。
五是更加注重秉持開放,彰顯中西交融的底氣。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城市管理、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傳承蕪湖的開放基因,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才並重、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並重,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申報創建自貿試驗區,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強汽車、電器、農機等出口基地建設,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推進綜合保稅區擴區升級,建設保稅港區、空港保稅物流園區,推進“區港空”一體化發展。深化蕪湖港與上海港戰略合作。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落實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深度融入區域分工合作,形成寬領域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市。
六是更加注重普惠共享,彰顯美好生活的福氣。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打造教育名城,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同類城市先進行列。提高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實施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勤勞守法致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施健康蕪湖規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打造皖江醫療中心。落實生育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健全社區治理體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推進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爭創國家衛生城市、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三、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收入增長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控制在4.5%和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政府下達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質量效益,構建創新體系。
打造產業創新中心。統籌推進“全創改”“合蕪蚌”示範區建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3111”“百千萬”人才工程,面向全球招引拔尖人才、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加快培養軟體工程師、機電工程師等高素質技能人才。動態支持首批37個高端研發創新平台建設,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加強與在蕪高校合作,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知名科研機構、大院大所來蕪合作,共建高水平研發機構。鼓勵龍頭企業通過併購、合資、參股等方式,建立海外研發機構。全面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加快皖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皖江智慧財產權運營交易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公共技術服務水平,加快國家工業機器人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徽)建設。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
塑造新產業發展體系。堅持有限目標、國內領跑、國際爭先,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三重一創”建設, 擴大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機、通用航空產業規模實力,培育微電子、新型顯示、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網際網路及共享經濟等產業。支持南陵打造全國快遞科技創新試驗基地。實施下一代智慧型工業機器人、中小型航空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電控系統等市級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專項。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製造業與大數據、物聯網、工業設計融合,培育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完成工業技改投資750億元,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攻克制約產業升級難題;支持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型化發展路子,培育一批行業“單打冠軍”“隱形冠軍”。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妥善處置“殭屍企業”。落實穩增長政策措施。支持奇瑞、海螺等龍頭企業發展,提升電線電纜科技水平,引領帶動支柱產業邁向中高端。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支持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
營造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態勢。培育金融、現代物流、電商、文化旅遊、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重點現代服務業,新增1~2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朱家橋、三山、裕溪口等物流園區,加快向現代化綜合物流型港口轉型。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老船廠·智慧港”產業園建設,支持三隻松鼠、共生物流、易酒批等企業發展。辦好科博會、汽車展等會展活動。
(二)聚焦城鄉融合,實現協調發展。
經濟景氣與文明景象等量平衡。以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扶貧統領農村各項工作,通過政策疊加、資源疊加和各方力量疊加,打造脫貧攻堅九大工程升級版,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脫貧質量,確保完成年度脫貧任務。持續開展“貼近民眾六走進”行動,整治交通、市容等亂象,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聚焦民眾生產生活,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補齊民生短板,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關心下一代工作,提升市民文明素養。
城市品質與東部地區等高對接。加強城市規劃,推進“多規合一”試點和城市設計,劃定歷史街區。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機場、鐵路、過江隧道施工,啟動機場快速路、商合杭鐵路江北樞紐、蕪合高速裕溪河特大橋建設。完善以快速路網、軌道交通、停車場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進通江大道城建工程,啟動九華南路、長江南路、珩琅山路快速化改造。啟動長江蕪湖段綜合整治,加快水網圩區聯圩並圩,加速青弋江、裕溪河、漳河、西河治理,開工建設鳳凰頸新站。建設市級智慧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鄉村振興與縣域發展統籌融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試點、“三權分置”工作。發展農業產業化,通過清潔生產、生態循環農業等方式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扶持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培育特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繼續實施農村公路暢通工程。高質量建設城市副中心。支持無為縣、南陵縣按照中等城市標準加快縣城建設,支持蕪湖縣、繁昌縣按照主城區標準提升建設水平。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步伐,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
(三)聚焦和諧共生,提升生態質量。
堅持節約優先。打造具有特色規模優勢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嚴控“兩高一資”、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加快非煤礦山等領域落後產能淘汰,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深化節約集約用地,加大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力度,盤活低效用地。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試點。堅持地表水域“占補平衡、先補後占、等量等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探索環保市場化機制改革,實現生態經濟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
堅持保護優先。鞏固長江幹流岸線整治成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河一策”抓好突出問題整治。規劃建設龍湖濕地公園。加強城鄉環境、工業園區和重點企業污染整治,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記錄和違法排污黑名單制度,探索建立環境行為信用評價與信貸聯動機制。
堅持自然恢復為主。加強生態資源管護,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推行林長制,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擴大綠量,提高植綠質量,讓全市域綠起來、美起來。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生態修復、植被恢復、水源涵養、河道疏浚等工程,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強制性保護。
(四)聚焦制度體系,深化改革開放。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企業註冊登記全程電子化,探索“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建設安徽政務服務網蕪湖分廳。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強與央企的合作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規範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防範金融風險。深化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進失信聯合懲戒和守信聯合激勵。深入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服務與交易系統標準化建設。
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圍繞“優進優出”目標,提升綜合保稅區、出口基地等平台作用,培育出口導向型企業,鼓勵新興產業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積極申建水果、冰鮮水產品進境指定口岸,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和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功能。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推進自貿試驗區申建。深化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支持優勢企業布局 “一帶一路”沿線,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加快三山港對外開放。圍繞“雙向合作”基礎,加快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中德合作智慧產業園、中以民用安防產業園發展。最佳化營商環境,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引導外資投向智慧型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領域。
打響最佳投資地蕪湖品牌。推進開發區最佳化整合,發揮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的平台作用,促進投資項目落地。探索建立市場化平台,保持與各類企業協會商會的緊密聯繫,推動徽商回歸。嚴格落實“四督四保”制度,紮實推進項目建設。落實減稅降費等降成本政策,降低市區城鎮土地使用稅標準。持續推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3家企業上市,直接融資300億元。強化“一企一組一策”幫扶機制,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落實政銀擔、“稅融通”、續貸過橋等政策,擴大中小企業信用貸試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五)聚焦民生福祉,推動共建共享。
打造宜居城市。投入110餘億元,實施30餘項民生工程。加大市區經營性用地供應量和公租房建設分配力度,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實施“兩治三改”專項行動,治理違法建設、違法用地,改造棚戶區(“城中村”)1.3萬套、老舊小區43個。完善污水管網體系,新改建市區公廁143座、農貿市場33個。免除殯葬基本公共服務費用。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加快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檔案、地方志等事業發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市文化活動中心,推進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工作,打造民眾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完善體育設施,建設生態體育公園,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發展人防、氣象、殘疾人事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科普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履行職責。深化“平安蕪湖”建設,健全社會公共安全立體防控、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體系,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全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教育、優撫安置和雙擁共建,支持駐蕪部隊建設。
打造宜業城市。推進精細化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加快市、縣區“一站式”服務視窗建設。完善創業服務體系,鼓勵創客創新創業。建設技工強市,打造皖江人力資源公共實訓基地。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推進工傷保險“同舟計畫”。強化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打造宜游城市。深化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出版集團的戰略合作,實施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加快城東文化旅遊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遊集散中心和蕪湖古城、鳩茲古鎮、松鼠小鎮等項目。引導鄉村旅遊提檔升級、集聚發展,培育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小鎮、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和研學旅遊基地。
打造宜學城市。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大班額”等問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新改建5個公辦幼稚園,創建260個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組建職教聯盟。加快建設安徽工程大學國際工程師學院,籌建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辦好老年教育。
打造宜養城市。深化綜合醫改,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強化重大疾病防控和婦幼保健,推進創新城市醫聯體試點,最佳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公立醫院管理和技術水平,推進智慧醫療。發展中醫藥事業,力爭開工建設中醫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建設一院兒科二期項目、三山醫養結合示範園區,完成市婦幼保健院搬遷。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升級改造特困人員供養機構。開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試點。
(六)聚焦履職擔當,加強自身建設。
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提升執法水平。貫徹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程式規定,推進合法性審查機制全覆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大法治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開展政府工作的能力。
建設服務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親切服務”。完善督查考核制度,確保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全面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增強服務本領,強化責任擔當,嚴肅查處庸懶散怠行為。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完善“一號認證、一窗受理、一網統辦、一卡通用、一端服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政務公開。
建設廉潔政府。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的規定精神,樹立正確政績觀,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強化審計監督,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確保政令暢通。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針對民眾身邊“微腐敗”現象對症下藥,從嚴查處。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各位代表!新的歷史方位,賦予我們這代人新的歷史擔當。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蕪湖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埋頭苦幹,不斷開創蕪湖跨越發展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