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

2018年11月4日至6日,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201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the Hindu Kush Himalayan)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雁棲湖校區召開。研討會由國科大、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以下簡稱“ICIMOD”)共同主辦。
2018年11月5日上午,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在雁棲湖校區多功能廳開幕,約50位嘉賓和青年學者參會,其中境外學者21人,主要來自阿富汗、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國科大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ICIMOD獨立理事王艷芬教授和ICIMOD總幹事David Molden教授出席研討會並講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教授、斯里蘭卡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Mohan De Silva教授等作為嘉賓也出席本次研討會。
王艷芬在歡迎辭中對David Molden教授及各位學者的遠道而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與會者簡要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歷史,國科大科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和培養優勢,以及國科大9個海外聯合科教中心建設和發展的情況。其次,王艷芬用圖表數據,著重介紹了國科大留學生的教學情況。其中一批優秀留學生畢業後,在科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等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本國與中國乃至全世界國家的緊密聯繫與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希望以後可以繼續加強合作。
這是David Molden教授第二次到訪國科大,他感謝國科大舉辦此次研討會,感謝國科大為ICIMOD做出的貢獻。他介紹,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和巴基斯坦8個國家,從東部的橫斷山區向西跨越3500km,經過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遼闊的青藏高原,到達位於中亞的興都庫什山脈。該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是亞洲十大河流系統(阿姆河、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伊洛瓦底、薩爾溫江、湄公河、瀾滄江、黃河和塔里木)的源頭,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提供了水資源。由於自然資源的跨境互聯性,區域穩定性以及可持續發展、包容性增長高度相關,區域合作在自然資源的管理和發展中勢在必行,舉辦此次研討會意義深遠。
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圍繞“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展開,聚焦水資源、氣候變化、區域發展、生計與扶貧、災害風險減少、生物多樣性和穩定生態系統等議題。開幕式結束後,與會者被分為兩組,主題分別為“環境變化與水資源災害減少”和“生態、環境與生計”兩個分會場進行學術報告與交流。
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參會學者立足於本國生態環境現狀,用豐富、客觀的案例,詳實的圖表、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研究。報告結束後,參會青年學者積極建言獻策,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閉幕式上,國科大博士生導師、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科技處處長、國際山地中心中國委員會(CNICIMOD)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吳艷宏向參會青年學者進一步介紹了成都山地所、CNICIMOD在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開展的工作以及與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相關國家和ICIMOD的合作。國科大國際合作處處長謝勇還向與會青年科學家介紹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國科大國際科技創新型人才教育與培養的願景和行動計畫。
2018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青年科學家國際研討會後,參會學者參觀了雁棲湖校區觀景台、校史館、中丹中心大樓等場所。參會青年學者表示,此次研討會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彼此也結下了深厚友誼,希望今後繼續參加類似研討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