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經濟藍皮書

2017年中國經濟藍皮書

2017年中國經濟藍皮書是指為了總結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狀況,預測2017年中國經濟走勢而制定的藍皮書,2016年12月19日9:30,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好苑建國酒店大宴會廳召開2017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自2016年12月19日起實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年中國經濟藍皮書
  • 發布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
  • 發布日期:2016年12月19日
  • 實施日期:2016年12月19日
政策全文,背景信息,內容解讀,分析預測,

政策全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發布2017年《經濟藍皮書》指出,2016年與2017年中國經濟成長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預計2017年全年GDP增長6.5%左右,比上年略為減少0.2個百分點。
藍皮書預測,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速分別為6.5%、6.5%、6.4%、6.4%。從定性的因素上看,這種預測結果與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的現實情況相一致。
藍皮書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CPI分別為2.0%、2.2%、2.3%和2.4%,呈現逐季上漲的發展態勢,2017年全年CPI為2.2%,比2016年略微增加0.2個百分點,依然處於溫和上漲階段;PPI分別為0.9%、1.5%、1.9%和2.2%,2017年全年PPI為1.6%,比2016年增加3.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由負轉正,通脹壓力逐漸顯現。
藍皮書預測,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分別為10.3%、8.0%、9.2%和8.7%,呈現高、低、高、低交替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7.1萬億元,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8.7%,增速分別比2016年小幅回落0.5個和1.7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預計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分別為6.6%和5.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八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財政收入17.5萬億元,增長7.0%,財政支出23.0萬億元,增長13.4%。
藍皮書認為,應繼續以降低巨觀稅負為重心,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可從多個方面採取措施:
一是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
二是切實有效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
三是著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儘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四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另外,19日在北京發布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認為,在經歷了2016年的震盪消化後,A股在缺乏系統性衝擊的情況下出現暴漲暴跌的可能性已經很小,“穩中有升”可能是2017年的主基調。
藍皮書預計,2017年市場將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承受力,資金在資產間輪動的特徵繼續演繹,隨著股價調整和盈利增長消化估值,股市精選個股的空間逐步打開,2017年結構性機會將優於2016年。
藍皮書指出,增量資金有望馳援A股。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入市預計帶來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內生增長動力逐漸觸底回升,海外偏愛大藍籌的外資機構開始將目光轉向創業板中小板公司。
藍皮書稱:“從企業微觀盈利的情況來看,2017年經濟企穩的確定性更高。根據2016年中報,全部A股盈利同比雖有所下滑,環比放緩,但維持了較快增速。”
藍皮書指出,整體來看,在經歷了2016年的震盪消化後,A股在缺乏系統性衝擊的情況下出現暴漲暴跌的可能性已經很小,“穩中有升”可能是2017年的主基調。
藍皮書指出,“在此市場環境下,行情的結構性分化將異常明顯。” 從經濟成長的驅動因素來看,以服務業和消費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50%,並仍在擴大中,消費和服務業成為挖掘成長機會的重要領域,如大健康、環保等。
藍皮書說:“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科技創新活力釋放下帶來的一些潛在機會也值得關注,如大數據和雲計算、人工智慧以及5G通信服務相關領域等。”

背景信息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7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提出巨觀經濟要穩、產業經濟要準、微觀經濟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

內容解讀

在報告中,結合考慮2016年中國巨觀經濟運行和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變化動態,著重分析貨幣政策四個方面中間目標變數的動態特徵,然後結合2017年經濟運行的趨勢,提出引導2017年包括中國經濟和金融運行的貨幣政策取向。從四個方面來看問題。
第一,貨幣流動性。從增量和增長速度以及結構來看,其次是貨幣供給構成,同時考慮貨幣供給的方式,實際上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和負債方,相對應的貨幣供給構成方,一個是貨幣供給固有方式來研究這個問題。大家知道經濟工作會議特別還是了貨幣供給方式的變化動態。我們在這裡面也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
第二,貸款和社會子存量的增速和配置,著重基於金融機構的貸款投向和社會融資規模來源進行分析。相對應的是金融機構貸款的資產方,和金融機構負債方來考慮。
第三,利率、社會融資成本與匯率,基於內外幣資金價格角度來研究。
第四,不良貸款率、匯率貶值預期轉型隱含金融系統性風險來分析。
相對應的政策建議也是四個方面。
關於中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變數的變化動態,預測報告有幾個特徵。通脹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第一個應該是通脹,我們也注意到CPI保持溫和上漲2%的態勢。PPI保持累計同比降幅回落,累計同比的幅度2016年是降低的。但是10月份和11月份PPI結束了近4年收縮而顯著上漲。以至於有相當一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拐點到了,剛才我也看了一下藍皮書的報告,還不是占主流,但是10、11月份出來的數據給我們很大的衝擊。
從經濟成長角度來說,緩中趨穩,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一致。GDP增速連續3個季度增長6.7%,第四季度回暖態勢。貿易平衡,國際收支保持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總體平衡仍然合理格局。其中,前三季度貨物貿易平衡與GDP的比率為5.0%。相對來說比較合理,所以儘管進口和出口的速度下滑,但相對規模比較合理。城鎮新增就業規模,這是貨幣政策應該關注的非常重要的最終目標,但是中國城鎮現有的數據總是有大家感覺不太一致的地方。但是從10、11月份來看,從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都超過了1200萬人,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前三季度同比增長0.1,基本上是零增長。但是就業有一個特殊的點,監測企業減員顯著,雖然現在看來相對來說就業的數據好像非常好,但是從各個省有一個詞叫監測企業減員顯著,這個詞來說好像有一點問題。我國巨觀經濟近期的運行格局和貨幣政策四大目標的動態變化,一方面是源於雙創驅動,經濟自主的內生增長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既得益於積極財政政策和公共投資政策,又得益於流動性寬鬆和逆周期操作貨幣信貸政策。現在很多人認為貨幣政策有效性的下降,但是更專業的來說,貨幣政策不是有效性下降,貨幣政策是內生性增強,外生性弱化,所以大家看到外生效應下降了但是內生效應是增強了。
未來貨幣政策取向,要注意到情景,2016年年底基本上已經定了,關鍵是2017年的情景預測。課題組提供了一個基準情景預測,但實際上還應該有一些政策情景,可能會略有一些調整。現在經濟增速預測2017年增長6.5%,10月份和11月份的數據,我剛從上海回來和一些企業家座談,大家覺得有一些轉暖的跡象,甚至有人覺得會比2016年要高一點,可能要到6.8%,但有的感覺是存在經濟成長速度小幅上行的可能。這對於我們把握貨幣經濟政策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CPI,現在預測的是2.2%,也有人根據10、11月份的數據,認為CPI的數據也會往上走,做了一些初步的模擬,可能2017年會達到2.5%。PPI當月同比是一個數據,如果看累計同比的話還是負增長。現在有人說2017年PPI,全年累計同比有可能接近正增長,甚至有可能正增長基本擺脫通縮壓力,步入溫和通脹。還有的人認為,現在看10月份、11月份的數據,流動性拐點確立,貨幣政策轉向趨緊。原來寫的是貨幣性、流動性適度寬鬆,結構性寬鬆。如果如果10月份、11月份數據考慮進來,很多人就會懷疑這個說法是否正確。現在有兩張圖,一個是CPI,一個是PPI,然後還有中國人民銀行商品價格指數,把月度同比和累計同比來看,我們也注意到,雖然同比轉折比較快,但是累計不像想像那么好。所以2017年價格走勢也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現在大家都說PPI有可能轉為正。

分析預測

經濟增速穩中略降保持合理區間
《經濟藍皮書》預計,2016年經濟增速在6.7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實現初步年初預期的6.5-7.0的增長目標,繼續保持在中高速適當的增長區間。預計2017年全年GDP增長6.5左右,比上年略為減少0.2個百分點,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認為:“我們主要的工業產品都是世界排在前列的,但是我們這些產品都是大眾化的、低端的、很難滿足高端的需求。(改變的)路徑很清楚,就是供給的結構調整,在這個基礎上,中國保持穩中求進,6.5-7%就是我們有意控制的合理區間,我們做強做大的合理區間。”
限購調控使房價暴漲初步控制
針對2016年房地產出現局部過熱,房價出現新一輪暴漲的現象,《經濟藍皮書》認為,高房價推高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房地產業的輕鬆獲利一定程度打擊了創業與創業活動。隨著各地出台限購的調控措施,房地產局部過熱的問題得到初步控制。
“房地產不是用來炒的,是用來住的。尤其是我們現在這樣的發展階段,你要保證城鎮化進程當中所有的居民能夠安居樂業。安居才能樂業,這是基本功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抑制投資的炒作,抑制過快的增長,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說。
2017年工業“去產能”或進一步加碼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經濟藍皮書》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推出產能都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0%以上,部分地區和中央企業已經提前完成全年任務。2017年,工業“去產能”還會進一步加碼,而且難度會進一步加大,將給工業經濟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表示:“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就是一方面去過剩的產能,另一方面增加新興產業的產能,特別我們說的高技術產業,通過這些新興的產業使得結構不斷地最佳化升級,我覺得這是經濟成長的核心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