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2月1日,在廣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時任廣州市長陳建華作《2016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對廣州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回顧,以及對《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進行了介紹,並提交大會審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6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時間:2016年2月1日
  • 地點:廣州市第十四屆人大會第六次會議
  • 報告人:陳建華
2016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名詞解釋:,

2016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2月1日在廣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長 陳建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廣州成功舉辦亞運、亞殘運之後增創新輝煌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為民用心做事,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增後勁,圓滿完成了“十二五”時期目標任務,國家中心城市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5年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去年地區生產總值1.8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4%,較2010年淨增7352億元,連續27年位居國內城市第3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實現了新的跨越。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9.1億元、比上年增長8.5%,有效防範化解財政和金融風險,財政透明度位居全國前列。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形成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認定總部企業320家,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26︰31.97︰66.77。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5年來,政府財政投入民生社會事業881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城鄉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增長,預計去年分別達4.66萬元、1.93萬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0.8%、12.4%。5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11.54萬人,成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人均增長89.41%,新增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6.68萬套,新增管道燃氣用戶110.8萬戶、覆蓋率56%。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廣州文化館、美術館開工建設,廣州圖書館新館、13個兒童公園建成開放。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進步,所有區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廣州大典》一期編纂出版,人均期望壽命等居民健康指標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民生髮展指數連續兩年全國城市排名第一。
——城鄉面貌有新變化。5年來,鞏固提升亞運成果,“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取得新成效。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去年達標天數312天,比上年增加30天,PM2.5平均濃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下降20.4%。水環境治理取得進展,珠江廣州河段保持Ⅳ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破解垃圾圍城難題,6個資源熱力電廠全面建設,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綠化美化水平持續提升,新建綠道3000公里,海珠濕地、南沙濕地、花都湖等公園建成開放,森林覆蓋率達42%。舊城面貌發生新變化,同德圍、金沙洲、金融城、琶洲西區、廣鋼新城、廣紙片區等成片連片城市更新項目穩步推進。市民對城市形象滿意率比2010年提升16個百分點。
——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不斷強化。5年來,空港、海港、鐵路港、信息港、城市路網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機場旅客吞吐量5520.94萬人次;港口貨物和貨櫃吞吐量分別為5.21億噸、1762萬標箱;廣珠、廣深客運專線和貴廣、南廣高鐵相繼開通;高速公路通車972公里,捷運通車9條266公里;光纖覆蓋用戶超過700萬戶、入戶率62.3%,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天河二號運算速度全球6連冠。城鄉水、電、氣等民生及科教文衛政法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
——城市活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5年來,保持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推出系列改革舉措,南沙新區、南沙自貿試驗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旅遊綜合改革等試點全面推進,4次榮登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首。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創設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當選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盟、大都會協會聯合主席城市,國際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增至63個,3次評為“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承辦亞信2015年首次特別工作組和高官委員會會議,成功舉辦廣州馬拉松賽、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職業足球奪得2次亞冠聯賽、1次足協杯、5次中超冠軍。
過去5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的5年,我們迎難而上,積極作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穩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面對“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堅持把握髮展主線,全力穩定經濟成長,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
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發展。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突出重大項目帶動功能,5年安排429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超4200億元,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9萬億元,年均增長12.7%,去年總投資5405.95億元,是2010年的1.66倍。連續開展系列招商引資引智引技活動,吸引樂金顯示、北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騰訊、國美、小米等一大批高科技項目、優質品牌和總部企業進駐。推進南沙自貿試驗區、金融城、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平台建設,形成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支撐全市發展的平台。
以擴大和提升有效需求促進增長。持續開展國際購物節、美食節等促銷活動,推動傳統專業批發市場和重點商圈升級改造,開展系列商貿改革試點,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信息、旅遊休閒、健康養老等新興消費,千年商都地位鞏固提升。去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居全國第3位。全力提振外貿轉型升級,出台穩定外需政策措施,發展外貿新業態,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跨境電商服務試點等14個開放型經濟平台,增強了外需拉動作用。去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33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出口增長11.6%;跨境電商進出口67.5億元,增長3.7倍,居全國第一。5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41.8億美元,境外投資100.51億美元,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1.4倍和6.2倍。
以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傳統增長動力減弱的情況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出台“1+9”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實施財政科技投入和孵化器雙倍增計畫,推進智慧財產權示範和樞紐城市建設,支持設立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去年財政科技支出71.7億元,是2010年的4.68倍,科技企業孵化器119家、孵化面積650萬平方米,分別是2010年的4.25倍和3.76倍,在孵企業超過6000家,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420.56億元,發明專利授權6626件、比上年增長44.4%,企業專利質押融資1.34億元。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積極培育衛星導航、科技服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新業態,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63.5%,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9%。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完成“退二”企業314家,推動6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打造智慧型裝備及機器人、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核電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中小企業先進制造業中外合作區,組建智慧型裝備研究院,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製造企業套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去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是2010年的1.63倍;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39.67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4.5萬畝標準化菜田和一批“菜籃子”生產基地,初步建成市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農業龍頭企業增至8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51家。
(二)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針對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成增城、從化、黃埔行政區劃調整,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公布權責清單;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動態調整行政審批備案事項641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最佳化審批流程,推行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口岸管理“三互”機制,探索企業投資“三單”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5年新增商事主體79萬戶、註冊資本總額1.4萬億元。深化財稅改革,建立全口徑政府預決算編報體系,率先全國公開三級政府“三公”經費及會議費;落實“營改增”和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政策,停徵堤圍防護費和停徵或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70項、5年為企業減負65億元。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創建民間金融街等6大金融功能區,設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等5大金融交易平台,組建廣州基金投融資平台,上市企業11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46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994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籌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推動上市公司二次混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企兼併重組,5年累計上繳收益和稅費2300多億元。深化價格改革,實行居民用戶階梯水價和氣價制度。深化社會管理改革,鋪開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在荔灣區開展“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試點,創建一卡、一號、一格、一網、一窗“五個一”社會治理模式。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建成集體經濟“三資”交易管理平台,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率達99.6%以上。
加快南沙新區和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把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帶動南沙新區和全市創新發展。創新制度機制,推行“一口受理”新模式,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推動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組建國際航運仲裁院,首創“智檢口岸”模式和政府購買查驗服務,海關通關時效提高50%以上。明確功能片區定位,鋪開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557億元,累計新設企業7589家。開展汽車平行進口,建立跨境商品直購體驗中心,706家跨境電商企業完成檢驗檢疫備案,初步形成經濟成長新引擎。
深化交流合作。創建廣州-奧克蘭-洛杉磯三城經濟聯盟,貿易往來國家和地區200多個。積極參加國際區域合作,成功舉辦2015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和第九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參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合作,泛珠合作論壇暨經貿洽談會永久會址落戶廣州,加強與周邊六市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及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建設,推進梅州、清遠、湛江幫扶,對口支援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貴州黔南等地區成效明顯。
(三)建設宜居宜業城市,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始終堅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不動搖,著力提升城市核心樞紐功能,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規劃引領城市發展。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一江兩岸三帶”、重大發展平台、江心島、都市區生態軸廊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等專項規劃,率先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實施“三規合一”,實現國土、規劃和經濟空間“一張圖”動態管理,盤活用地128平方公里。推進37宗“爛尾樓”盤活工作。開展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創新試點,5年新增土地紅線儲備253平方公里、實物儲備結案面積77平方公里,供應建設用地90平方公里。完成889條行政村規劃,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名鎮名村,建設89個美麗鄉村。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白雲機場擴建、南沙港三期、國鐵、城軌、捷運、高快速路和市政路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白雲機場第三跑道投入運行,新增13條國際航線,機場噪音區治理穩步推進;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建成,新增外貿班輪航線15條,新建10個內陸無水港或辦事處,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四期、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建設加緊推進;新建成311公里高速公路和234公里市政道路橋樑,開通海珠新型有軌電車試驗線,開工建設3個國鐵項目、5個城際軌道項目,推進11條捷運建設,新增公交專用道375公里,最佳化14條水上巴士線路。大學城提升工程、教育城一期、5個醫療機構項目建設取得進展,動工建設9個公辦養老機構,其中5個完工,38個政法基礎設施加緊建設,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最佳化城鄉生態環境。落實“天更藍”八大措施,完成21台煤電機組“超潔淨排放”改造、總裝機容量463萬千瓦,淘汰高污染燃料鍋爐1298台、黃標車18萬輛,4個區建成“無燃煤區”,實現機動車國Ⅳ排放標準全覆蓋,強化工地道路揚塵、揮發性有機物、餐飲業油煙排放控制,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動1282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推進51條河涌整治,建成污水處理廠5座,在建14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4萬噸/日,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92.5%、48%;完成城鄉自來水廠達標改造,加強流溪河飲用水源保護。逐步推廣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配套建設,完成91座垃圾壓縮站分類收運升級改造和36個“一鎮一站”建設,加快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加強重金屬、農藥殘留和固體廢棄物等土地面源污染治理。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花城綠城建設,建設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實施碳匯造林,建設生態景觀林帶,加強鄉村綠化美化,打造北部旅遊、中部休閒、南部濱水生態片區。
強化城市綜合治理。加強城管綜合執法,提高市容景觀管理水平,集中整治“五類車”、亂擺賣和占道經營,5年累計拆除違法建設600多萬平方米、違法戶外廣告30萬平方米,查處違法施工2.5萬宗,完成151條城中村安全隱患和826個專業市場管線整治。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4.68%,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推進平安廣州建設,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實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強化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及防災救災能力建設,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有序;推進“食得放心”城市建設,持續開展打擊假冒偽劣專項行動,破獲食品藥品環保類刑事案件998宗。組建反恐力量和反電信詐欺中心,組織涉毒涉黑等“3+2”等專項打擊行動,累計建成視頻監控點55.9萬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去年刑事、治安類警情下降5.9%,民眾治安滿意度持續提高。推進社會治理創新,97.9%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和99.6%的社會服務事項可在網上辦理,170個街鎮建成“一隊三中心”,50%的社區建成幸福社區,推廣“民主商議、一事一議”村民自治模式,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健全村(居)務公開。加強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開展出租屋專項治理,整治“群租房”2.66萬套,完成1.65萬人積分入戶。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縮小地區間、城鄉間、群體間公共服務差距,讓發展成果更加均衡全面地惠及全體市民。
發展教育事業。7個區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完成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占比達72.8%。推動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普通高考上線率97%。廣州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全部專業納入一本招生,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特色發展,特殊教育向學前教育和中職教育延伸。
發展文化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舉辦音樂金鐘獎、戲劇梅花獎、國際漫畫節、國際紀錄片節、國際粵劇節等活動,舉辦中國圖書館年會,完成全市文化遺產普查,保護修繕文物建築109宗,打造《西關小姐》等一批文化名片,做大做強遊戲動漫、時裝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紮實推進。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全市三級甲等醫院增至34家。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21家醫聯體試點,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加強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培訓,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辦醫,做好伊波拉、H7N9型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防控和應急救治。
發展體育事業。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進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至2.38平方米。率先全國完成地方足協改革,舉辦134項國際國家級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競技體育,獲得2項奧運冠軍、58項世界冠軍,第七屆全國城運會和首屆全國青運會獲金牌數、獎牌數和總分第一名。
其他事業取得新進展。推進“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第7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完成經濟普查和“六五”普法,法律援助、社區矯正、人民調解工作進一步加強。完善少數民族服務管理體系,推進民族宗教設施建設。農村扶貧開發取得成效。國防動員、海防和打私、婦女兒童、人口計生、殘疾人、僑務、對台、貿促、口岸、應急、氣象、地震、民防、審計、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仲裁、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進步。
(五)辦好民生實事,提高人民幸福感。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每年辦十件民生實事,市本級財政5年累計投入399.7億元,解決了一批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去年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去年扶持創業2.67萬人。社會保險五險繳費人數2840.73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58.46%。企業離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3200元,農轉居人員月均養老金869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43.56%和53.26%。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66.82萬元和30.28萬元。連續9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建成覆蓋全體居民的醫療救助體系,5年新建1142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170個日間托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2.5萬張、比2010年增長87%。
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依法行政,開展法治示範單位創建活動,5年配合市人大完成地方性法規草案30項,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23項,出台政府規章82項、政府規範性檔案182項,受理行政複議案件16920宗,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法治政府建設位居全國前列。推進陽光政府建設,實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聽證目錄和專家論證辦法,實行重大民生決策公眾諮詢監督制度,首創市政府領導定期、市政府常務會議後即時新聞發布制度。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開展公共服務領域廉潔化活動,清理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持之以恆查糾“四風”,推進市管國企巡察全覆蓋,加強行政監察,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加強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廉情預警評估及廉政風險防控,成功整合公共資源交易五大平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工作,5年辦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7件、市人大議案決議5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議1801件、省市政協委員提案2649件。去年的932件各級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
回顧過去5年,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攬,保持戰略定力,推動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激發創新活力,共同面對棘手問題,勇於破解發展難題;必須牢記堅持為民用心做事的施政理念,把為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為最大責任,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扎紮實實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必須認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設,依法行政,陽光行政,注重廉潔高效,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各位代表,過去5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廣州改革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經濟成長壓力較大,工業投資增速較慢,各區產業結構趨於同質化,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程度不高,現代服務業比重相對較低,先進制造業新增長點不多,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業態尚未形成有效支撐,總部經濟發展與中心城市地位不相適應。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資源整合利用不夠,社會創新意識不濃,高端人才和創新型領軍企業不多,成果轉化率不高。城市環境還有待改善,生態環境污染壓力增大,農村污水處理率較低,河涌治理進度較慢,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比較嚴重,城市治理精細化品質化水平不高,部分城中村、出租屋髒亂差現象仍然突出,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及防災救災能力建設有待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仍需最佳化。民生社會事業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任重道遠,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高,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有待加強,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食品安全、水電氣等民生社會事業與民眾期望還有差距。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一些領域腐敗問題仍然易發多發。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勇於擔當,努力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我們編制了《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進入國際貿易規則重塑和產業轉型發展期。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特別是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大數據等重大戰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珠三角地區最佳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為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我市千年商都底蘊深厚,科教文衛體資源集中,環境宜居宜業,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幹事創業氛圍濃厚,發展態勢蓬勃向上。綜合判斷國內外形勢,我市發展正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努力推動政府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今後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攬,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堅持穩中求進,突出價值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務便利化,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廣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走在前列。
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改革開放走在前列,城市環境宜居宜業,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萬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左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提前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認真貫徹市委十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狠抓工作落實:
——著力推動形成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以價值創新為引領,聚焦“三中心一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三大戰略樞紐”,最佳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形成“多點支撐”格局,最佳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和產業鏈對接,拓展發展新空間。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戰略,深化旅遊綜合改革,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0%,構建產業新體系。推進以科技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培育創新主體,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實施人才強市和智慧財產權戰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大力發展高效安全的網路經濟,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和大數據戰略,提高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
——著力統籌協調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科學布局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推進海港、空港、高速鐵路、城際軌道、高快速路和地下管廊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新一輪捷運線網、高快速路網建設,繼續實施公交都市戰略,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改善腳踏車、步行交通環境,建設慢行交通系統,加快中心城區周邊市政道路建設,提升大交通綜合樞紐地位。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城市容貌景觀治理,加強精細化品質化管理,全面實施城市更新政策,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生態宜居城市。創新社會治理,組織開展幸福社區提升計畫,推進城市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探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和農民生產生活社會化服務模式,推進基層民主建設,開展群防群治,深化平安廣州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完善鎮村基礎設施,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建設美麗鄉村。傳承和發揚嶺南文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歷史文化名城的軟實力。
——著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生態價值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森林城市,實施重點林業園林生態建設工程,擴大濕地保護面積,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推動鄉村綠化美化,全面建成綠道網路體系,森林覆蓋率達42.5%。加強環境保護與治理,加大河涌、空氣、土壤污染治理力度,重點加強黑臭水體治理,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強化江河水源地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加強防洪排澇水利設施建設。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工作,推進節能減排降耗,深化垃圾分類處理,推廣綠色建築和綠色施工,發展綠色交通,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南沙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全面落實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以投資準入、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南沙新區建設走在前列,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新一輪對外開放大平台。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城市,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能合作和貿易往來,發揮龍頭帶動和主樞紐作用。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和中歐、中以合作示範區建設。深化國際交流和區域合作,繼續實施友城拓展戰略,加快外經貿最佳化升級,推動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深化穗台交流合作,深入推進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積極構建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提高開放合作水平。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水平,城鄉居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提升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穩步提高社保待遇,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加強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殘疾人保障,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發展社會事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多層次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強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商品出口總值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突出價值創新引領,推進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國家創新中心城市,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最佳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 把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任務落到實處,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上水平,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創新推動經濟行穩致遠。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堅持價值創新引領,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先發優勢產業,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一是加快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抓緊出台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方案,制定實施全面創新改革三年行動計畫,落實科技創新“1+9”政策,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計算科學套用、智慧型製造等專業孵化器,孵化器達到120家,孵化面積達800萬平方米,新增畢業企業1000家。實施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鼓勵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開展一批原始創新與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運用標準化手段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提高智慧財產權交易量,發展科技金融,舉辦創新科技成果交易會,推動科研機構體制和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重點建設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中科院廣州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培育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完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創業發展環境,在廣東國際創客中心、廣州科學城、廣州大學城、天河智慧城、創意大道、嶺南V谷、番禺節能科技園、增城低碳總部園、中大科技園、民營科技園等園區,發展一批創客空間,創建創客空間公共服務平台,鼓勵設立風投基金,支持社會組織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是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制定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行動方案。支持國企和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化解落後過剩產能,嚴把環保審批、產業政策關,杜絕新增落後產能,推動食品飲料、家具製造等富餘產能向外轉移,鞏固“退二進三”成果。加強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和研判,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有效防控政府性債務風險,加強跨市場跨業務的風險傳遞監測,防範網際網路、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風險擴散。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開闢招商引資、企業落戶、項目建設等領域的綠色通道,減輕企業負擔。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科技、金融和總部經濟實力,增強城市“軟實力”。
三是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圍繞重點建設“三大戰略樞紐”、“一江兩岸三帶”、“多點支撐”格局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開展“多規合一”,加快城市總體規劃報批,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組織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和海綿城市規劃研究。推進重大平台規劃編制工作,重點推進南沙自貿試驗區、空港經濟區、大學城創新谷等重點地區規劃設計。加快白鵝潭經濟區、白雲新城、黃埔臨港經濟區、南站商務區、新中軸線南段商務區等功能區建設。推進天河路商圈、北京路文化核心區最佳化提升和狀元谷、花地河、新塘牛仔谷等電子商務區建設,打造對外貿易集聚區。
四是培育新興消費熱點,提升需求質量。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試點,舉辦國際購物節、美食節等主題展銷活動,利用重大節慶時點帶動傳統消費,發展智慧型、綠色、健康、安全消費,培育新興消費熱點。強化投資帶動,全年安排186個重點項目、投資1056億元;舉辦國際投資年會和南沙自貿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中央商務區推介活動,利用廣交會、達沃斯論壇、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和主題論壇等平台渠道,吸引一批成長性好、實力強的項目落戶;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推出一批民生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大宗商品等進口,鼓勵開展飛機、船舶租賃業務,發展旅遊購物、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外貿新業態。申報服務貿易、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國家試點,推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支持民營進出口企業做大做強。加大“走出去”企業服務力度,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鼓勵企業赴境外投資。
 (二)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發展體系。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
一是聚焦“三中心一體系”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打造現代金融體系,推進國際金融城、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等金融功能區建設。積極爭取設立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數據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平台。新設民營銀行等一批法人金融機構和組織。推動政府投融資改革,支持各區設立政府投資基金。發展170家農村金融服務站,新增10家以上境內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快速增長。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推進餐飲業轉型,發展冷鏈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產業。繼續推進傳統專業市場改造升級。推進一批生產服務功能區和一批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開展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在穗設立總部、區域總部、結算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等,著力打造華南總部基地。建設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廣州超算中心大數據套用,發展信息技術諮詢服務和高端信息服務外包業態。做強廣州航運交易所,探索設立珠江航運指數,發展金融保險、融資租賃、法律仲裁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推進旅遊綜合改革政策落地,發展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二是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發展高端製造業,實施《廣州製造2025戰略規劃》,重點培育發展智慧型裝備及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和健康、新材料與精細化工、軌道交通、能源及環保、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與衛星套用、都市消費工業十大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重點發展無線射頻識別晶片、智慧型感測器、感測網路設備等物聯網設備製造業,發展光產業,建設一批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啟動一批重大技改升級工程,推進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等行業智慧型化改造。支持新材料、汽車、船舶、醫藥、食品等領域建設數位化車間及智慧型工廠,提升傳統工業生產工藝和質量水平。啟動工業大數據示範套用試點,支持企業套用大數據開展生產、管理、商業模式創新。
三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現代農業園區、“菜籃子”基地建設,發展觀光休閒等都市型農業,推進農業精細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進牲畜屠宰和肉品流通經營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化屠宰場規劃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開展市外定點供穗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認定。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完成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各項任務。編制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發展遠洋捕撈和養殖,建設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
(三)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廣州打造成開放、包容又充滿活力的城市。
一是推動關鍵領域改革落地。繼續簡政放權,動態調整行政審批事項,最佳化項目審批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系改革。進一步放寬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條件,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市區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提高預算績效。深化“營改增”和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發展普惠金融,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推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有效運作,實施“清單管理”國資監管模式,繼續推進國有資產清產核資,籌建國資產業發展併購基金,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試點,推動公益類企業轉型發展。推進國有林場和電力體制改革,組建廣州電力交易中心。
二是推進南沙等功能區改革創新。推進南沙新區和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在大通關體系、行政審批、市場準入和監管、法治環境、港澳合作模式等方面加強創新,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建設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發展以航運金融、跨境人民幣業務為重點的特色金融,推動期貨保稅交割倉政策落地;開展出口採購集拼,發展汽車進口和保稅中轉業務。創新國家新區和國家級開發區管理體制,推進廣州開發區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和中以高技術產業合作重點區域建設,擴大增城開發區管理許可權,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納入國家戰略,推進國家僑夢苑建設。
三是發展高水平開放與合作。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小企業先進制造業中外合作區建設,加快中歐區域城市合作試點,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參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探索設立絲路發展基金。繼續推進“三互”通關改革和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進穗港澳深度融合,推動穗台交流合作,加強與高鐵沿線城市的交流合作,重點推進城際軌道、高速公路、經濟合作區、跨界河涌整治等重大合作項目,帶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推進與國際城市組織合作,舉辦第三屆“廣州獎”。做好對口幫扶梅州、清遠和援疆援藏援黔工作。
 (四)最佳化中心城市功能品質。圍繞鞏固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影響力和輻射力,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城市科學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 一是加快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推進白雲機場二期擴建、6個港航項目、4個國鐵工程、7條城際軌道、11條捷運、8條高快速公路和一大批市政工程項目建設,完善交通路網建設,打通斷頭路。建設一批公交設施,抓好與周邊6市互聯互通交通項目建設。加速國際航運、國際航空服務要素集聚,吸引國際航運服務機構落戶。改革空港經濟區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完善航空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推動空港經濟區上升為國家航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進中澳新韓自貿產業園建設。推進港鐵、空鐵聯運交通綜合樞紐建設,提升交通樞紐功能。
二是最佳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加快建設精品珠江,重點打造3段10公里珠江岸線,突出一橋一風景、一橋一特色,最佳化提升橋樑景觀,完成臨江大道生態景觀帶、廣州塔·珠江黃金水段5A旅遊景區等重點項目,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水陸雙線景觀。加快建設黃金三角區,推進琶洲大道、地下空間、電力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一批意向投資企業落戶建設,推進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發展。
三是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完善大氣污染源清單,推進燃煤電廠環保升級改造,加快推進產業園區集中供熱建設,提前實施機動車國Ⅴ排放標準,全面完成209家重點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污染治理,加強港口船舶尾氣污染防治,加大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管道燃氣用戶50萬戶,PM2.5年均濃度力爭達到國家標準。全面開展流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51條河涌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其中16條廣佛跨界河涌治理,建設14座污水處理廠和57個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加快建設北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廠一期及牛路水庫工程,完善農村自來水改造工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加快12個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鞏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創建成果。打造景觀品質提升工程、森林生態工程和綠道、社區綠化等民生工程,推進海珠濕地等工程,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四是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發展。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以功能區、軌道交通沿線等存量土地為重點,推動15平方公里土地儲備。落實城市更新政策,完善制度體系。鞏固提升同德圍、金沙洲更新改造成果,加快推進羅沖圍、大坦沙島、廣紙片區、魚珠舊城等成片連片改造。推動中心城區舊廠房升級改造和舊社區、舊村莊微改造。盤活21宗“爛尾樓”,整治59條城中村。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強化地下管線管理。健全城市能源供應保障體系,新建16座變電站。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建成71個市級、89個區級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深化中心鎮建設,創建第二輪名鎮名村。
五是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整治違法建設、“六亂”和違法戶外廣告,推進“五類車”綜合治理。深化質量強市建設。開展“食品安全年”活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實施食品藥品最嚴格全過程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全民安全教育,及時排查治理事故隱患,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應急體系和防災減災機制。深入開展群防群治,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反恐機制,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推進監獄、看守所、戒毒所等政法設施建設。完善“五個一”平台綜合信息系統。開展幸福社區提升計畫,加強城鄉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開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試點,實施社會組織品牌戰略。加快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建設,健全重大民生決策公眾諮詢監督及社會建設評價機制。實施“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社區矯正和人民調解機制,加大社會矛盾化解力度。加強來穗人員動態服務管理,開展重點地區和出租屋專項整治,創建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示範區。
(五)持續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秉承堅持為民用心做事的理念,突出民生福祉,加強社會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便利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民眾。 一是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市本級投入50.8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加強食品安全監管;2.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3.促進創業就業;4.加大對困難弱勢群體幫扶力度;5.緩解交通擁堵問題;6.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7.最佳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8.強化困難群體住房保障;9.提升公共安全保障;10.推動體育惠民。
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群體、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幫扶。擴大五險一金覆蓋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農轉居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水平,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城鄉居民醫保擴面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工傷保險繳費標準,推行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實施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崗位補貼,推進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整合。健全最低生活保障與教育救助、醫療救助等銜接機制,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探索實施前置救助和支出型救助,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推進社會福利、社會救助適度普惠,推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加快養老機構建設,促進醫養融合發展。
三是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發展教育事業,開展幼稚園規範化、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中國小校建設力度,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落實15年免費特殊教育,加快廣州教育城建設,加強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加強市屬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有序推進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高考,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建設醫療衛生高地,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加強住院醫師和全科醫生培訓,提升婦產科、兒科的服務能力,做好傳染性疾病防控和應急救治,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做好迎接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工作。發展文化事業,加快28個重點文化設施建設,舉辦羊城國際粵劇節、中國(廣州)紀錄片節、國際著作權博覽會、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等大型活動,開展農村電影放映、周末劇場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打造粵劇紅船名片。發展體育事業,提升體育惠民服務水平,繼續辦好廣州馬拉松賽、國際龍舟邀請賽等體育品牌賽事活動,積極參與國內外競技體育比賽。加強城市民族工作,促進宗教關係和諧。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快氣象現代化,繼續做好國防動員、海防、打私、打假、僑務、統計、對台、應急、地震、民防、參事、文史、文化遺產保護、檔案、保密、修志、慈善等工作。
 (六)建設服務型政府。堅持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作為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突出任務來抓,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行使權力,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切實將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貫徹廣州市法治政府建設規劃要求,創建珠三角法治政府示範區。進一步簡化最佳化公共服務事項,推進電子徵信套用,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方便市民民眾辦事。依法及時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提高質量和成效,自覺接受監督。
二是堅持政務公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創新政務公開形式和機制,拓展政務公開內容,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五公開”。健全依法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制度,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受理、審查、處理、答覆等環節的工作程式,建設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共享平台,加快推進黨委政府、各區、各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繼續推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定期組織政府新聞發布會。
三是堅持廉潔從政。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改進政府機關作風,堅持暗訪、查處、追責、曝光“四管齊下”,及時發現處置懶政怠政現象,嚴防“四風”反彈。加強行政監察,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加大問責力度,對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嚴加監管。建立預防腐敗清單制度,開展巡察工作全覆蓋,加強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專項經費等領域的廉政風險防控,對苗頭性問題及時約談函詢誡勉。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治腐敗。
各位代表、同志們,實現今年和“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前景光明、任務繁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積極作為,為鞏固和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1.三中心一體系:指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2.三大戰略樞紐:指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3.一江兩岸三帶:指珠江兩岸經濟帶、創新帶、景觀帶。
4.黃金三角區:指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
5.中澳新韓自貿產業園:指在中國-澳大利亞、中國-紐西蘭、中國-韓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利用白雲國際機場航線優勢和綜合保稅區政策,重點建設集線上線下一體化運作的商品進出口展貿中心、體驗中心、購物中心、結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產業地區總部、融資租賃總部、跨境電商總部。
6.國家僑夢苑:指經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批准成立的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和海歸人才、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區,為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發展提供項目對接、簽約落地、創業培訓、政策支持、人才支援、市場開拓、融資保障等全鏈條服務的高端創業創新平台。
7.海綿城市:指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8.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指為國際貿易和運輸企業提供一個統一的信息處理公共平台,實現企業通過“單一視窗”平台一點接入、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格式化單證和電子信息;監管部門處理狀態通過“單一視窗”平台反饋給申報人;監管部門按照確定的規則,共享監管資源,實施聯合監管。
9.企業投資“三單管理”:指企業投資管理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
10.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指商貿會展、金融、物流、汽車、石化、重大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11.6個港航項目:指廣州南沙港區三期工程、廣州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廣州港南沙國際汽車物流產業園配套碼頭工程、廣州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工程、南沙港區近洋碼頭工程(沙仔島碼頭二期)、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
12.4個國鐵工程:指廣深Ⅲ、Ⅳ線廣州東至新塘段改造工程,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南沙港鐵路,廣汕客專。
13.7條城際軌道:指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洪梅段、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站段、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佛莞城際廣州南站至望洪站段、珠三角城際新塘經白雲機場至廣州北段、廣佛環線廣州南至白雲機場段、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
14.11條捷運:指廣佛軌道交通廣州段、軌道交通六號線二期(長湴-蘿崗)、七號線一期(廣州南站-大學城南)、九號線一期(飛鵝嶺-高增)、八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白雲湖)、二十一號線(天河公園-增城廣場)、十四號線首期(嘉禾望崗-街口)、十四號線支線(新和-鎮龍)、軌道交通十三號線首期(魚珠-象頸嶺段)、軌道交通四號線南延段、十一號線。
15.8條高快速公路:指廣清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虎門二橋、廣州至高明高速公路、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北三環二期、鳳凰山隧道、花都至東莞高速公路、佛清從高速北段工程。
16.三期疊加:指經濟成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