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語言建設專題研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語言建設專題研討會
  • 外文名:The language construction Symposium 2015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of the 
2015年6月6-7日,由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會同廣西大學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國家文化軟實力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協辦,廣西大學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中心承辦的“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語言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在南寧召開,來自教育部語用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上海教育科學院、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廣西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一項以經濟建設為主導、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長遠事業,將對我國和相關國家帶來全方位、深刻而長遠的影響。推進這項偉大事業,離不開語言保障。相應的語言服務怎樣跟進?怎樣利用這個機遇,開展相關語言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相關國家人文交流,發展語言產業和語言經濟?這些都是重大而嶄新的命題,也是國家急需應對的現實問題。這次會議就是語言學界對這一重大戰略需求的積極回應。
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1. 服務“一帶一路”的語言建設;2.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語言服務;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文化狀況;4.我國相關地區的語言狀況及發展方略;5.面向“一帶一路”的語言文化交流與語言資源開發利用。與會專家圍繞這些議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紛紛建言獻策。
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趙世舉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將有多層面的語言服務需求。例如:語言文化融通需求、語言人才需求、語言產品需求、語言套用服務需求等。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將主要目光聚焦於歐美語言,對“一帶一路”區域的語言關注不多、準備不足,無論是語言人才,還是語言資源及語言產品,都難於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需求,因此建議有關方面儘快制定專門的語言規劃,調整語言學科專業布局,加快培養語言人才,創新語言資源開發,構建相應的語言服務體系。
廣西大學語委副主任、漢語國際教育中心主任黃南津教授在對廣西民族語言資源進行詳盡梳理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了語言的溝通交際價值、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以及跨境語言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途徑。指出,“一帶一路”所涉區域各國,與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交往,族群、文化、語言有千絲萬縷聯繫。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之時,需要充分開發、利用這筆寶貴資源,在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語言服務的同時,可以收穫族群和諧、區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利益。
中國社科院民族所前副所長黃行研究員通過對我國與“一帶一路”核心區國家跨境民族語言不同文字型系的比較,指出文字的差異不僅會影響不同國家共同語言的書面交際行為,還有可能引起文化傳承、標準語認同以及語言政策規劃的差異等多方面問題。加強跨境語言文字研究,同樣是語言學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
教育部語用所副所長魏暉研究員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為主要內容,語言互通應包含在“互聯互通”之中。語言互通是人與人的聯通,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設施聯通。語言互通是政策溝通、民心相通的基礎,沒有語言互通,政策難以溝通,更談不上民心相通,也會影響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因此,語言互通是“一帶一路”實施的重要基礎。他認為,實現“一帶一路”語言互通,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提升語言能力是主要途徑,既要提升個體語言能力,也要提升企業語言能力,還要提升國家語言能力。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廈門大學教授蘇新春通過對我國五大科研基金的語言學選題的多維量化分析,指出雖然2010年以後我國語言規劃政策研究者已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外,但關注的重點仍是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所涉及的經濟發展與利益攸關地區關注較少,甚至對“一帶一路”國家語言現狀都知之甚少,語言交際能力甚弱;我國會外語的人雖多,但集中於大語種,小語人才匱乏的狀況十分突出,這些現狀都亟需改變。
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教育科學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長張日培指出,做好語言規劃,是“一帶一路”建設“人文先行”的必然要求。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規劃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中西部現代化進程提速背景下的語言資源保護研究,2.跨境語言與周邊安全研究,3.絲路外語教學政策與規劃研究,4.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漢語傳播研究,5.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華語教育研究,6.“一帶一路”華語體系研究,7.語言智庫建設與研究。
新疆大學教授王新青以翔實的資料介紹了中亞地區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五國的語言狀況及語言政策,尤其是深入對比分析了這些國家在蘇聯解體前後語言政策、語言格局、語言態度等方面的變化,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很重要的參考。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版)》常務副主編兼雲南省語言學會秘書長李德鵬以雲南省為例探討了相關區域應該提供怎樣的語言服務問題。他認為,雲南可以提供的區域性語言服務是語言翻譯、東南亞南亞華語研究和輿情監測,但目前這三個方面的服務都存在不足,有待加強。除了加強本區域相關研究,還要與其他地區搞好協同創新。
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延成則以吐火羅語文獻統計為個案,通過可視化軟體和文獻計量學方法繪製了吐火羅語研究演進的相關知識圖譜,對“絲綢之路”研究的複雜性、綜合性以及跨學科屬性進行了全新的闡釋,探討了文獻分析如何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信息參考的可能性。
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語情監測分析室副主任李佳則從我國外語人才培養現狀和“一帶一路”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出發,提出了調整外語教育學科專業布局的建議。
會議除了主場研討之外,還在防城港市北師大陽光實驗學校設立了分會場,現場觀看了由防城港市語委精心準備的語言資源展示活動。陽光實驗學校的師生依次用國語、白話、桂柳話、客家話和壯語朗誦了唐詩,越南歸僑用京語朗誦了越南胡志明主席的漢詩。看到這別有特色的語言展示,與會專家都讚嘆不已,紛紛為該校重視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點讚。
據了解,語言學界不同領域的學者共濟一堂,專題探討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語言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問題尚屬首次。此次會議的成果將結集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