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錦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巨觀經濟環境,在錦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不斷創新巨觀調控方式和思路,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全市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錦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經濟總量,農林牧漁業,工業、能源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國內貿易和外經,交通、郵電和旅遊,市場價格,財政、金融和保險,教育和科技,文化、衛生和體育,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注釋,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1.7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589.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556.2億元,增長6.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8:46.4:38.8調整為15.6:43.4:41.0,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微升,第二產業比重有所下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191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3%。

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總產值172.7億元,增長5.7%;林業總產值2.3億元,增長4.4%;牧業總產值230.1億元,增長2.4%;漁業總產值36.6億元,增長1.7%;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6.1億元,增長9.2%。
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6.1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6.7萬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5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5.0萬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211.1萬噸,比上年增產20.7萬噸,增長10.9%。其中,玉米產量177.4萬噸,增長10.7%;水稻產量27.9萬噸,增長23.5%。全市蔬菜產量294.5萬噸,下降14.0%。水果產量108.4萬噸,增長4.7%。油料產量5.1萬噸,下降23.9%。
全年肉蛋奶總產量156.1萬噸,比上年下降2.1%。其中,肉類總產量71.0萬噸,增長3.6%;禽蛋產量59.5萬噸,下降6.3%;奶類總產量25.6萬噸,下降6.6%。
水產品總產量42萬噸,比上年增長0.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8.7萬噸,增長0.5%;淡水產品產量3.3萬噸,與上年大體持平。
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2375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5000公頃。其中,三北及沿海防護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7666公頃,封山育林面積9334公頃。全年育苗面積964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9.0%。
農業機械總動力304.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2%。其中,農用排灌動力51.9萬千瓦,運輸機械動力98.2萬千瓦。機耕面積649萬畝,機播面積558萬畝,機收面積381萬畝。農田有效(機電)灌溉面積130千公頃。柴油使用量10萬噸。

工業、能源和建築業

2015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3.5%。其中,輕工業增加值下降4.9%;重工業增加值下降3.0%。
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7.2%;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4.7%;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下降17.1%;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10.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下降19.5%。
三大支柱行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下降1.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8.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9.4%。
表1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43.7
-0.9
原油加工量
萬噸
601.4
-0.5
水泥
萬噸
218.3
-21.6
太陽能電池
萬千瓦
31.2
1.5
鐵合金
萬噸
74.6
-9.4
飲料酒
千升
220423.8
-3.4
服裝
萬件
1703.7
-39.7
機製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萬噸
4.2
-4.7
塑膠製品
萬噸
31.0
-18.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7.7%,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國有企業產銷率102.4%;集體企業產銷率98.3%;股份合作企業產銷率99.9%;股份制企業產銷率9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銷率96.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銷率98.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2.9億元,比上年下降17.7%;稅金總額151.1億元,增長25.1%;利潤總額138.3億元,下降18.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08.6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60.3萬噸標準煤,增長0.3%。
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66.8 億元,比上年下降42.4%。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31.5 億元,安裝工程產值28.9 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782.1億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建設項目投資668.1億元,下降13.2%;房地產開發投資114.0億元,下降43.3%。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7.6億元,下降24.1%;第二產業投資454.3億元,下降0.6%;第三產業投資320.2億元,下降36.4%。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1.0:47.1:51.9調整為1.0:58.1:40.9。
全市計畫投資億元以上建設項目149個,完成投資226.8億元;計畫投資10億元以上建設項目11個,完成投資26.9億元。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本年資金來源合計813.5億元,比上年下降22.5%。其中,自籌資金689.4億元,占資金來源的84.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4.0億元,比上年下降43.3%。其中,住宅投資89.4億元,下降44.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022.4萬平方米,下降32.6%;房屋竣工面積159.5萬平方米,下降42.4%;商品房銷售面積164.4萬平方米,下降57.3%。

國內貿易和外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7.7億元,比上年增長7.7%。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78.6億元,增長12.6%;商品零售519.1億元,增長7.0%。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市場零售額524.5億元,增長7.2%;農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73.2億元,增長11.5%。在城鎮中,城區消費品市場零售額404.4億元,增長10.2%。從規模看,限額以上零售額216.6億元,下降6.1%;限額以下零售額381.1億元,增長17.3%。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15.7億元,增長1.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3.7億元,增長0.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7.8億元,增長2.9%;金銀珠寶類零售額6.0億元,增長2.8%;家具類零售額4.1億元,增長7.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2.8億元,增長6.8%;中西藥品類零售額2.7億元,增長8.6%;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0億元,增長2.4%;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18.1億元,下降26.9%;汽車類零售額16.5億元,下降7.9%;日用品類零售額3.4億元,下降13.3%。
全年進出口總額24.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2.5%。其中,出口13.6億美元,下降43.7%;進口10.7億美元,下降40.9%。
全年新簽外資契約項目10個,比上年下降54.5%;新簽契約金額12004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227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0.4%。

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公路貨運量18477萬噸,貨物周轉量235.6億噸公里,分別增長6.2%和6.3%;公路客運量6196萬人,旅客周轉量30.4億人公里,分別增長2.2%和2.6%。錦州機場航班運輸起降架次1332架次,下降7.4%,旅客吞吐量15.3萬人,上升6.5%,貨郵吞吐量937.8噸,下降16.8%。港口貨物吞吐量9192萬噸,下降3.5%,貨櫃吞吐量81.9萬標箱,下降6.8%。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37.5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固定電話用戶75.0萬戶,行動電話222.6萬部,網際網路用戶60.0萬戶。全市郵政業務總量2.9億元,比上年增長23.5%;郵政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2.9億元,增長18.6%。全市郵政函件業務114.6萬件,下降27.0%;包裹業務11.4萬件,下降24.8%;報紙業務2831.9萬份,增長8.1%;雜誌業務235.2萬份,增長14.4%;匯兌業務21.3萬筆,下降26.0%;快遞企業業務量627.1萬件,增長46.9%。
全年旅遊業總收入153.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2.6%。國內旅遊收入146.4億元人民幣,增長13.2%。旅遊創匯8994.4萬美元,增長1.7%。接待國內旅遊者2070.0萬人次,增長12.7%;接待入境旅遊者9.2萬人次,增長1.2%。

市場價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0%。八大類消費價格指數“六漲兩降”,其中:食品、菸酒及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居住類分別上漲2.9%、2.4%、1.8%、1.1%、0.5%和0.1%,交通和通信、衣著類分別下降0.5%和3.4%。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8.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12.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下降12.3%。

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5.5億元,比上年下降44.8%。其中,各項稅收收入58.6億元,下降37.9%。在各項稅收收入中,營業稅16.0億元,下降19.4%;增值稅9.7億元,增長19.2%。全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7.6億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教育支出30.0億元,增長23.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8億元,增長10.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2億元,下降19.0%。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084.0億元,比年初增加358.4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200.4億元,比年初增加106.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292.1億元,比年初增加154.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429.7億元,比年初增加30.2億元;中長期貸款783.9億元,比年初增加88.5億元。
全年共實現保費收入41.1億元,比上年增長34.4%。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4.4億元,增長19.9%;壽險保費收入26.6億元,增長43.8%。賠款、給付金額合計17.7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財險賠款9.1億元;壽險賠款1.3億元,給付7.4億元。

教育和科技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64所,在校學生41.4萬人。其中,普通高校9所(含獨立學院),在校學生8.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9所,在校學生2.5萬人;普通高中27所,在校學生4.4萬人;國中103所,在校學生6.8萬人;國小378所,在校學生13.1萬人;幼稚園830所,在園幼兒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含工讀學校)8所,在校學生471人。
全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59家,累計實現總收入122.8億元,同比增長21.9%。認定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13家,組建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6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達15個,建立院士工作站4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3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實施國家、省科技計畫項目37項,獲科技資金支持3035萬元。全市有12項科技成果獲2015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省企業重大研發成果獎1項。年末全市專利申請量168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31件;專利申請授權量114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57件;2家企業通過貫徹遼寧省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標準驗收,45家零專利企業實現專利清零。技術契約交易額實現11.24億元,同比增長3%。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新編話劇《張鳴岐》公演20場,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讚譽。復排經典傳統評劇《三節烈》獲首屆遼吉黑蒙四省區地方戲曲優秀劇目展演金獎。原創木偶劇《鹿乳奉親》獲中國木偶皮影劇(節)目展演最高獎“金獅獎”。電視劇《向幸福前進》榮獲第十三屆省“五個一工程”獎。電影《為了這片土地》榮獲第十屆法國巴黎電影節四項大獎。全年完成“高雅藝術進校園”、“送戲下鄉”等演出400餘場。舉辦錦州市首屆民眾文化節,策劃系列活動16項。全地區開展“植根沃土·築夢錦州”周末文化廣場演出460餘場,吸引觀眾50萬人次。成功舉辦中國·錦州第十一屆京劇票友節暨第三屆評劇票友節、第三屆農民文化節、第四屆全民讀書節。市文廣新局被省委宣傳部授予2014-2015年度遼寧省民眾文化建設工作優秀組織單位。北鎮市文化館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市少兒圖書館“快樂童年公益書香苑”榮獲文化部優秀文化公益項目。市民眾藝術館5篇論文榮獲全國民眾文化藝術精品創作論壇一、二、三等獎。廣濟寺古建築群維修工程榮獲第二屆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閭山遼代陵墓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大發現,已經被確定為遼代帝王陵區。加強文化市場、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管理,30個網咖實現轉型升級,取締非法電台29個。建設社區書屋100個,實現電影放映14271場。公布第三批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4個,凌海市九華山溫泉旅遊文化產業區被授予遼寧省第三批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市京劇團劇場維修改造工程、東湖公園萬人文化廣場建設工程完工。錦州文化藝術中心建設項目破土動工。全市公共圖書館圖書總量142.4萬冊。
全市擁有地市級廣播電台6座、電視台5座,廣播節目9套,其中市級4套,縣級5套,廣播綜合覆蓋率99.2%。電視節目10套,其中:市級3套,縣級7套,電視綜合覆蓋率99.1%。城鄉有線電視用戶58.9萬戶。
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2446個。其中,醫院64個,衛生院72個,社區服務中心24個,診所474個,村衛生室169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衛生監督所9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4個,急救中心1個,血站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259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984人,註冊護士4697人。全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15269張。
全市新建了432套農民健身工程、6個足球場、10個小籃板工程、3個多功能運動場,實現了全市農民健身工程和社區健身路徑的全覆蓋。體育場館實行了免費和低收費開放,對外平均開放時間達348天。舉辦了錦州市“兩河”治理工程竣工典禮暨全民健身萬人徒步活動、錦州市第二屆百姓健身操(舞)大賽、東北三省體育舞蹈邀請賽、捷安特全國腳踏車嘉年華等10餘次大型賽事活動和“誰是球王”足球錦州賽區選拔賽、全市職工籃球賽等40餘項次民眾性賽事活動。成功舉辦了2015年“李寧杯”全國羽毛球單項錦標賽、2015—2016全國女子籃球甲級聯賽錦州賽區比賽等2個國家級比賽和遼寧省桌球冠軍賽等4個省級比賽。全年審批二級運動員32人,三級運動員16人,審核上報一級運動員8人,免費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797名,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483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55‰。全年銷售體育彩票達1.36億元。

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錦州城區段“兩河”治理共完成治河面積976公頃,新建或加固堤防10.5公里,新修生態護坡7265米,清淤疏浚233萬方,新修道路48公里,新建運動廣場88座、休閒廣場45座、親水平台26座、景觀型衛生間27座,完成鋪裝總面積47.63萬平方米。“兩河”兩岸形成了4條合計長達34公里的綠化帶。
全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上年的87.4%提高到100%;污水處理率由88.2%提高到93.5%;城市管道燃氣普及率99.5%,用水普及率100%;城市人均道路面積由11.6平方米增加到11.9平方米;園林綠地面積3145公頃,公園綠地面積1268公頃,綠化覆蓋面積4462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0%。
全年供水日綜合生產能力41.9萬立方米,供水管道長度1646公里,供水總量14844萬立方米。全市人工煤氣供氣總量9260萬立方米。主城區集中供暖面積3659萬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積2756萬平方米。
全市環境質量總體比上年度有所改善。全年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優於國家二級標準天數的比例為66.6%,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大凌河、小凌河水質分別達到Ⅲ類、Ⅳ類水質標準;海域功能區達標率為83.3%,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4.4%。聲環境質量得到較好控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為二級,晝間達標率為93.2%,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0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6.0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5.5‰,比上年下降1.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8.6‰,比上年上升1.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比上年下降3.1個千分點。
表2人口主要構成情況
指標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年 末 總 人 口
302.6
100.0
其中:城鎮人口
126.0
41.6
鄉村人口
176.5
58.4
其中:男性
151.6
50.1
女性
150.9
49.9
其中:0-17歲
38.8
12.8
18-34歲
63.0
20.8
35-59歲
129.1
42.7
60歲以上
71.7
23.7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40元,比上年增長7.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9元,比上年增長7.5%。
全年實名制安置就業人數4.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8%;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9.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3.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8.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6.5萬人;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9.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3.8萬人。
全市城鄉低保對象9.7萬人,累計發放低保保障金2.5億元。福利彩票發行量8.2億元,銷售總量連續4年全省排名第四位。新建民辦養老機構19家,增加床位1029張。新建、改(擴)建設農村敬老院3所,維修改造農村敬老院11所,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95所。全年發放救災資金2700萬元,救助受災民眾19萬人,保障了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募集和投入資金3188.6萬元,開展慈善救助項目34個,受益困難民眾4萬人次。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造林面積為85%以上成活率的面積。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為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5.本公報中資料來源:水產品數據來自市海洋與漁業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局;農機數據來自市農機局;對外貿易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公路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局;機場數據來自錦州機場;港口數據來自市港口與口岸局;郵政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數據來自各電信公司;旅遊數據來自市旅遊委;市場價格、城農人民收入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錦州調查隊;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錦州市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市保險行業協會;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廣播、電視及文化數據來自市文廣新局;衛生、計畫生育率數據來自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城市建設、供水、供氣和供暖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兩河”數據來自市凌河保護區管理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市環保局;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就業和社會保險數據來自市人社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民政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