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大會共評選出295個獲獎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基本信息,大會內容,

基本信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大會共評選出295個獲獎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大會內容

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引發了人們的好奇。事實上,這並不是最高獎的第一次空缺。2004年也就是正式評選最高科學技術獎後的第四年,這一獎項首次出現空缺。時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委員、兩院院士王越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稱,最高科技獎空缺屬於正常現象。他認為,在最高獎的評審中,有的項目本身非常出色,凝聚多位科學家的智慧和貢獻,取得的成就受到國際公認。但最高獎是授予個人的獎項,候選人在這一成果中的代表性必須要得到大多數評審專家的認可。他舉例說,2003年度王永志院士得獎,是由於他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飛船研製中的貢獻得到公認。但在牛胰島素合成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有好幾位,由誰得獎就很難取得共識。他還補充,從獲獎項目來看,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能力正在增強。
今年最高獎再次出現空缺後,記者就最高獎的評選標準採訪了科技部科技獎勵辦副主任陳志敏,他表示,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每一年度獲獎人數不得超過兩人。也就是說,兩人獲獎、一人獲獎、無人獲獎都是符合條例的。
他同時解釋了評獎標準的兩個基本原則,第一,要求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第二,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據悉,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5個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國家自然科學獎共評出4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共評出6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共評出了187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167項。
從趨勢來看,這些年來,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的項目總數一直在減少。比如,今年同比就比2011年減少了21%,進步獎減少了近100項,減幅35%。這說明現在我國獎評應該說越來越精。
今年,青年人才成為引領雙創的主力軍,70後開始冒頭。在這次自然獎和發明獎完成人當中,70後超出一半。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齡是54.3歲,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是47.6歲。其中,自然獎一等獎的第一完成人潘建偉年僅45歲,他也刷新了獲得自然獎一等獎的最年輕紀錄。
另外,研創成果也在引領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比如,潘建偉的項目在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具有重要影響的原始創新成果。他的這項成果為我國在新興量子信息產業搶占先機、成為領跑者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同時,科技服務、國家戰略取得重大進步,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有明顯成效。國家重大的能源戰略安全以及生態安全領域的成果在演變。值得注意的是,衛生醫藥和人口健康領域的表現也很優異,食品安全及工作安全及涉及民生的項目脫穎而出,國防與國家安全項目自主創新的成果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