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水體污染事件

中國水安全面臨嚴峻危機,中國出台規劃,要求保護365個水質較好湖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中國水體污染事件
  • 外文名:2014 China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
事件,水體現狀,污染蔓延,污染原因,應對措施,勇於擔當,

事件

中國十大水系水體一半污染;國控重點湖泊水質四成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9個重要海灣中,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水體現狀

中國水生態危機四伏
京津冀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
——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地下水嚴重超采,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
——地表水劣V類(喪失使用功能的水)斷面比例達30%以上,受污染的地下水占三分之一;
——平原區河流普遍斷流,濕地萎縮,功能衰退。
海河,流經京畿,滋養一方。但2013年調查,其主要支流皆重度污染,Ⅲ類以上污染水超過60%。
中國六成地下水水質較差極差
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地表水總體輕度污染,其中黃河、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質污染,中國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中,約六成水質較差和極差。
中國湖泊一半以上存污染
部分天然湖泊消失
《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國控重點湖泊中,水質為污染級的占39.3%。31個大型淡水湖泊中,17個為中度污染或輕度污染,白洋淀、陽澄湖、鄱陽湖、洞庭湖、鏡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質重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積縮減,“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和“氣蒸雲夢澤”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縮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積銳減、濕地萎縮。

污染蔓延

污染向農村蔓延
城市嚴重缺水
中國657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屬於聯合國人居署評價標準的“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幹延伸,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滲透,由陸地向海域發展。
▪ “中國年用水總量近6200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尖銳。”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司長陳明
▪ 用水需求與有限供給之間差距的擴大,以及大面積污染造成的水質惡化,有可能在中國引發一場嚴重的缺水危機。
——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發出警告
▪ “霧霾大範圍發生,人們經常碰到,因此被稱作國家的‘心肺之患’。而水安全問題,正在構成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污染原因

義利動因
只顧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扭曲的義利觀”是造成耗水過度、水質污染的重要社會心理動因。
片面求追求GDP
——“被污染的政績觀和發展觀”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現實“推手”。
水污染加劇多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正是由於人們向大自然無度索取,使得本已稀缺和變髒的水,變得更稀缺、更髒。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在全國主要江河湖庫劃定的6834個水功能區中,有33%的水功能區化學需氧量或氨氮現狀污染物入河量超過其納污能力,且為其納污能力的4-5倍,部分河流(段)甚至高達13倍。

應對措施

國家出台規劃保護365個水質較好湖泊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提出為保護湖泊生態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老路,將對365個水質較好湖泊進行保護。三部委表示,我國將對水質較好湖泊劃分為5個自然分布區域進行保護,即東北湖區、東部湖區、雲貴湖區、蒙新湖區和青藏湖區。規劃明確,將優先選擇水質較好、重要飲用水水源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環保部將參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對規劃內湖泊水質保護目標進行考核。
期待:正視水安全“新常態”
當前,各地嚴峻的水安全形勢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新常態”。相關部門應時刻緊繃保障水安全這根弦,徹底摸清我國河、湖、地下水等水資源新情況新變化,從長遠著眼,在科學調研、合理規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及時啟動相關水利工程設施建設。
水安全“新常態”對相關應對措施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這要求決策者需要依據最新水情,結合區域內城市發展、人口分布等生產生活需求,及時規劃、調整水利工程設施,推動區域內水資源分布空間均衡,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融入科學治水思維,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勇於擔當

伴隨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受損情況觸目驚心,水安全正在成為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
善治國者,必重水利。水利對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是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涉及民生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高屋建瓴地指出如何應對水安全“新常態”。各級政府部門應按照這一戰略要求,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擴大投入力度,提高水治理能力,用科學方法和思維保障飲水安全,呵護我們共同的生命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