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江西政府工作報告類別是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Work report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in 2011
  • 地區:江西
  • 類別:工作報告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吳新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情況回顧
201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極為複雜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奮鬥目標,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奪取了抗洪救災的重大勝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全省生產總值9435億元,增長14%;財政總收入1226億元,增長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75.5億元,增長3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01.9億元,增長21.7%;外貿出口134.2億美元,增長8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2.9億元,增長l9.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3%。其他主要指標全面或超額完成。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標誌著我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五年來,全省生產總值實現五年翻一番,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四年翻一番,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三年翻一番,出口總額兩年翻一番。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大豐收。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2%,五年增長1.3倍。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3.5%,五年增長1.9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9%,五年增長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9%,五年增長1.4倍。出口總額年均增長40.6%,五年增長4.5倍。三次產業比例由17.9:47.3:34.8調整為12.8:55:32.2。
—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跨越。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3000公里,由2005年的1559公里增加到201O年的3088公里。鐵路營運里程由2307公里增加到2735公里,高速鐵路實現零的突破。新建擴建一批民航機場,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由136萬人次增加到563.6萬人次。統調電力裝機由672萬千瓦增加到1349萬千瓦,基本形成500千伏輸變電主網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五年來,全省設區市建成區面積擴大36%,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042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25萬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5%,南昌、景德鎮、宜春、新余、吉安、贛州、萍鄉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新余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一批城市防洪、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建成並投入運營。解決了7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戶戶通電、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寬頻。在4.6萬個自然村點開展了新農村建設,800多萬村民實現了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衛生廁、用潔淨能。
——生態環境展現新優勢。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76.3%提高到80.3%。11個設區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67.8%、51.6%。五年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
——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2010年的50.1%。國民教育“兩基”達標全面完成,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普通本專科在校生達到81.64萬人。人才跨省流入與流出比由1:1.04轉變為1.4:1。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五年累計建設縣級標準化醫院78個,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由1.98張增加到2.9張。中國紅歌會、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影響廣泛,一批優秀藝術精品在國內外榮獲大獎。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成功舉辦了第十三屆省運會。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6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81元,年均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266元增加到5789元,年均增長12.1%。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25.58平方米增加到32.66平方米。通過實施民生工程,實現了城鄉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困難民眾大病醫療救助、城鄉義務教育免學雜費和貧困生資助政策、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四個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著力抓了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引領全省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於2009年12月12目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准。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第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是江西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一重大戰略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續和拓展,是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的繼承和提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目標是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圍繞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制定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和18個專項規劃,編制了《鄱陽湖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完成了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濕地候鳥、魚類洄游、江湖關係等“六大課題”研究。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組織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縣(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五河一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生態工程;加大了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積極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推進了一批以“兩核兩控”為重點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產總值5558億元,占全省的58.9%。
(二)堅定不移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150億元,相當於建國以來至“十五”期末投資總和的2.4倍。先後開工建設項目4.93萬個,建成投產4.3萬個,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5%。新增高速公路1529公里,總里程居全國第9位。完成國省道改造5000公里,農村公路硬化5.6萬公里。新增鐵路營運里程428公里,鐵路網密度居全國第12位。先後實施了昌北國際機場擴建、贛州機場遷建、景德鎮機場改造,開工建設宜春明月山機場。西氣東輸二線江西段、省天然氣管網一期等重大能源項目開工建設,井岡山華能電廠二期、黃金埠電廠、豐城電廠二期、“九站二十八線”主網架、川氣東送江西段等一批重大能源項目建成投產。建成廖坊水利樞紐及灌區一期、居龍灘水利樞紐、鄱陽湖二期防洪前五個單項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完成國家專項規劃內66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江銅30萬噸陰極銅擴建、新鋼300萬噸薄板、星火30萬噸有機矽、江鎢1000噸高比重硬質合金、晶能光電100億粒LED晶片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南昌高教園區新校園、江西藝術中心、省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江西日報大廈等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
(三)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著力提升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積極實施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高新礦產經濟工程、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工程和工業三年強攻計畫,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特色工業園區。通過五年努力,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達到4個,其中有色產業超過2000億元;光伏、綠色照明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0家,其中江銅達到86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34個,其中超200億元的13個,超600億元的1個。全省工業增加值由1455.5億元增加到4359.2億元,年均增長19.8%,占GDP比重由35.9%提高到46.2%。大力推進金融、商貿物流、旅遊等服務業發展。五年來,先後引進2家外資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14家保險公司、14家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入贛。新設立小額貸款公司61家、融資性擔保機構288家、村鎮銀行14家。南昌、九江、贛州、上饒等地方商業銀行不斷發展壯大。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由4511億元增加到11908億元,貸款餘額由3064億元增加到7843億元。新增上市企業12家,總數達到37家。推進南昌(深圳)農產品、九江港區、江西供儲等重點物流中心建設,形成了一批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商貿物流企業。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和以舊換新,農村流通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突出“紅色搖籃、綠色家園、觀光度假休閒旅遊勝地”品牌,推動旅遊產業加快發展。龍虎山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2010年全省旅遊接待突破1億人次,達到1.08億人次,旅遊總收入818億元,五年分別增長1.14倍和1.56倍。
(四)堅定不移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不斷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五年累計發放農業“四項補貼”163.53億元。通過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等措施,耕地保持占補平衡,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2010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390.94億斤。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肉類總產308萬噸、水產215 萬噸、水果297萬噸、禽蛋52萬噸,比2005年分別增長25.9%、28%、128%、23.3%。深入實施“雙十雙百雙千”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由2005年的204家增加到2010年的472家,直接帶動農戶356萬戶。加快推進城鎮化。全面開展了縣以上城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全省設區市近期建設用地控規覆蓋率達到90%以上。有序擴大城市規模,改善居住環境,省會南昌及各中心城市輻射力和承載力增強。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一批中心鎮、示範鎮迅速發展。城鎮化率由2005年的37.1%提高到2010年的44.8%,五年累計增加城鎮人口400萬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22個,比2005年增加21個,其中豐城市、貴溪市、青山湖區超20億元,南昌縣超30億元。
(五)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507家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妥善安置職工47.22萬人,累計發放、補繳“一補三險”資金125.07億元;農墾、糧食、農業、水利、林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七大非工業系統國企改革紮實推進,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在全國率先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全面完成,產權明晰率達到98.5%。全面啟動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幹部人事制度、財稅金融體制、文化體制等各項改革深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新增就業貢獻率分別達到64.3%和90%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五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6.4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有40家落戶江西;累計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807.1億元;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634.9億美元,其中出口377.1億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31.8億美元。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贛台經貿合作研討會等重大招商引資平台影響不斷擴大。九江、南昌、贛州出口加工區批准設立並封關運營;南昌保稅物流中心獲批並投入運營。九江城西港、上饒口岸作業區建成運營,海鐵聯運線路增加到11條,開闢了3條國際(地區)航線。區域合作進一步密切。對口支援小金縣任務提前一年完成,援疆工作紮實推進。
(六)堅定不移實施民生工程,著力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指數。
從2007年起,按照新增財力向困難民眾、向農村、向基層、向社會 事業傾斜的原則,累計安排財政資金600億元,圍繞就業、社會保 障等八個方面,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35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72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80%以上。在全國率先實施小額信用擔保貸款,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8億元,連續8年保持全國領先,扶持創業帶動就業110萬人次。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村低保制度,較大幅度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09萬人,在11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妥善解決了20多萬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手工業聯社大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和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的養老保障問題。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三張網”全覆蓋。大力實施“光明?微笑”行動,累計為16.6萬例白內障患者、6747例唇齶裂患者實行了免費手術治療。開展了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救治。五年累計建設廉租住房14.28萬套、經濟適用住房9.49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4.8萬戶,改造城市棚戶區1344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9萬戶。完成25萬庫區、深山區民眾移民扶貧搬遷。大力推進和諧平安江西建設,強化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人民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涉台事務、氣象測繪、防震減災、統計審計、檢驗檢疫、質量監督、食品藥品監管、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方誌檔案、決策諮詢、社科研究、參事文史、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會人道援助等各項工作取得 新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和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3 5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規章117件。在全省開展了“機關效能年”和“創業服務年”活動,累計依法精簡取消省級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事項314項,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高。建立健全了重大項目建設管理機制和投資創業服務體系,在所有鄉鎮(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93%的鄉鎮(街道)建立了公共資源交易站,政府服務發展、服務創業水平明顯提高。深入推進政務公開,紮實推進勤政廉政建設,執政為民能力進一步增強。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我們經受了多重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成功抗擊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戰勝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事實再次證明,有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富有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的江西人民,有能力有信心戰勝任何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經濟欠發達的地位還沒有根本改變;資源和環境約束增強,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地區發展還不平衡,中心城市輻射力還不強,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統籌城鄉發展任務仍然十分繁重;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較多,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政府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積極應對,努力解決。
二、關於“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主要內容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綱要(草案)》提出了全省“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民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強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城鎮化,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著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著力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指數,努力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宏偉目標。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綜合考慮我省發展的趨勢和現實條件,《綱要(草案)》提出全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到2015年達到1.8萬億元,力爭達到2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到2015年達到2600億元,力爭達到3000億元。與此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實現階段性目標,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二)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
圍繞上述目標,《綱要(草案)》提出了相應的重大舉措。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現代手段裝備農業、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新增百億斤優質稻穀生產能力建設工程、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農村土地綜合治理示範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等,力爭五年新增糧食產量50億斤。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實施千萬畝高產優質油茶、千萬畝果業產業化等重大項目。圍繞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道路、清潔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築經濟發展新脊樑。引進先進技術和戰略合作者,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動力汽車、民用航空、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抓緊建設鋰電、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生物、核能、高新技術陶瓷等重大產業項目。圍繞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著力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重點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做強做大有色、鋼鐵、汽車等傳統產業,建設銅、鎢、稀土等若干國家級產業基地。圍繞建立現代服務業體系,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拓展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新興服務業。大力提升旅遊業發展層次,整合旅遊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努力建設紅色旅遊強省、生態旅遊名省、旅遊產業大省。
加速推進城鎮化。加快構建以鄱陽湖城市群、沿滬昆線城鎮密集帶和沿京九線城鎮密集帶“一群兩帶”為支撐的城鎮體系,進一步最佳化城市布局和形態。實施百城供水、城鎮電纜下地、城市道路通達、城市燃氣、城市防災減災、城市公交等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支持縣域經濟超常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向“全國百強縣市”、“中部二十強縣市”目標邁進。
加快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高速鐵路和幹線鐵路建設,構建“五縱五橫”鐵路網,努力實現縣縣通鐵路。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建成以“三縱四橫”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實施4000公里國省道改造工程,完善提升“十縱十橫”幹線公路網。實施高等級航道整治工程。推進“一乾七支”機場建設。增強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重點實施核電工程、常規火電建設工程,輸變電主網架建設工程,推進農村新一輪電網改造升級;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標準化堤防建設等工程。推進信息化建設。重點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智慧工程、政務網“鄉鄉通”建設工程、物聯網套用示範工程,加快“三網”融合,形成覆蓋城鄉的信息傳輸網路。通過實施這些重大項目,到2015年,我省基礎設施將出現四個標誌性變化:即鐵路營運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突破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5000公里,統調電力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各項節能減排任務,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重點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鄱陽湖流域水環境整治、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二期、工業千萬噸標煤節能、農村清潔等工程。開展低碳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提高全省生態文明水平。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綱要(草案)》就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及民生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主要舉措。主要包括:圍繞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推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認真實施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幼稚園建設、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普通高中優質資源擴充、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高等學校提升質量、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等工程。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動漫、演藝娛樂、現代傳媒等重點文化產業,建設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指數。重點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省市縣級和社區標準化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健全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重大政策措施
圍繞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重點落實六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圍繞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構建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機制。堅定不移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最佳化投資結構,找準投資和消費的結合點,著力實施一批既有利於擴大投資,又有利於促進就業、改善民生、帶動消費的大項目、好項目,使投資和消費形成良性循環。圍繞增加民眾收入,積極擴大就業,鼓勵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合理調整分配結構,合理確定最低工資標準,形成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落實專項消費補貼及生活補貼等措施,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收入水平;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力度,完善住房補貼制度,努力增加民眾財產性收入。通過不懈努力,使人民民眾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基本實現同步增長。
二是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用好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率先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開展綠色GDP核算、生態補償、流域綜合管理體制、排污費改環境稅等改革試點;完善扶持創新創業的財稅金融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自主創業能力建設;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三是圍繞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實施綜合性改革政策。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實財政、土地、人口、產業、投資、環境等差別化配套政策,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征地補償機制等。
四是圍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國有企業、要素市場等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依法簡政放權、權責配套;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增強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資產證券化和產權多元化;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資源類產品價格關係,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等。
五是圍繞促進社會公平,推進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傾斜;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不斷提標擴面,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推動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及工資制度改革等;完善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健全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
六是圍繞擴大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創新招商方式和投資促進機制,以產業鏈招商和引進國內外優強企業為重點,鼓勵和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等領域;加快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物流園區等平台建設,提高產業配套能力,降低商務成本;推進“鐵公水空”多式聯運,暢通協調機制,構建現代立體口岸開放體系;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境內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形成規範透明、公平公正的投資政策和體制環境。
三、2011年的工作任務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責任重大。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深化改革開放,統籌城鄉發展,做大經濟規模,做強經濟實力,最佳化生態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著力提升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為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20%,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最佳化結構,提升水平,努力做到“三個突破、八個提高”。
“三個突破”: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
“八個提高”:一是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3%提高到13.8%。二是提高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由84.3%提高到85.2%。三是提高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6.2%提高到47.7%。四是提高產業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69%提高到70%。五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7.8%提高到8.2%。六是提高主要農產品深加工比重,由25%提高到30%。七是提高城鎮化率,由44.8%提高到46.4%。八是提高節能減排水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均下降3%左右,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減少1%以上。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又好叉快發展
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嚴格保護耕地,大力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土地復墾開發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力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500萬畝左右。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發揮農業科技的支撐作用,著力提高單產水平,糧食總產達到405億斤。積極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力爭油料產量達到120萬噸、水產232萬噸、肉類321萬噸、蔬菜1100萬噸、水果350萬噸。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年”活動。全面修復水毀水利工程,突出抓好唱凱堤、中潢圩等9條重點圩堤和24座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推進贛撫平原、鄱湖、潦河等12座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實施農田灌溉“潤田工程”,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144萬畝、改善294萬畝。加快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基本建成山口岩、倫潭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加快推進蓄滯洪安全建設工程,抓緊做好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做好白梅水利樞紐工程的推進工作。突出創品牌、上規模、深加工、建基地、帶農戶,有效整合農業產業化資金,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培育和引進農產品加工型企業,切實提高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力爭規模以上加工型企業達到2800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280家。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力爭達到14000家。抓好2個國家級和25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繼續選擇80OO個自然村點開展新農村建設。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實施2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600億元,當年完成投資530億元。重點抓好南昌航空城和中國直升機研發製造基地、江鈴年產30萬輛整車、瑞晶3GW太陽能電池、贛州孚能科技汽車動力電池、晶能光電大功率LED材料及晶片擴建、中石化1000萬噸擴能、青峰藥業抗病毒新藥、星火年產20萬噸有機矽單體擴建等重大產業項目。強化稀土、鎢等高新礦產資源的集約開發和利用。力爭全省千億元以上產業達到5個,光伏、汽車、電子信息三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通過科技創新、擴大開放、強化質量、開拓市場、裂變擴張等措施,做強做大優勢骨幹企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14個,其中江銅集團突破1000億元。支持各市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錯位發展,著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園區。力爭全省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00億元,增長30%;工業增加值2800億元,增長20%。其中南昌高新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800億元,新增超200億元園區6個、超100億元園區7個,超百億元園區總數達到41個。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金融業發展。力爭全年引進省外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1-2家,組建5-7家農村商業銀行,3-5家企業實現首發上市。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或改造20OO個標準農家店和50個農村商品配送中心。抓好100家交易額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建設。抓緊實施弘洲綠色農產品物流港、和通現代物流園、贛州綜合物流園、上饒現代綜合物流中心、贛西(宜春)物流中心、鷹潭現代物流園等項目。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山水旅遊、鄉村旅遊和溫泉休閒度假游。進一步完善旅遊設施,重點推進中信廬山西海旅遊項目、三清山楓林旅遊綜合服務區、武功山綜合旅遊開發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加強旅遊形象宣傳,提升旅遊服務質量,搞活旅遊商品行銷,培育1-2個具有全方位服務功能和較強競爭力的旅遊集團;加強旅遊資源整合,著力打造跨地區、跨省際、多看點的黃金旅遊線路。力爭旅遊人次達到1.2億,旅遊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
切實抓好物價調控和市場監管。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通脹預期管理,通過發展生產、穩定供給、有效降低農產品成本、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等多種措施穩定市場價格。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
紮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加強鐵路建設,抓好杭南長客專、武九客專、合福客專、向莆、衡茶吉、九景衢、京九向塘以南段電氣化改造及新余、萍鄉、高安鐵路專用線等16個項目的建設和前期工作。加快南昌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加強公路建設,抓好南昌至德興、永修至武寧、南昌至奉新、廈坪至睦村、吉安至蓮花、贛州至崇義、尋烏至全南、撫州至吉安、資溪花山界至里木等28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和前期工作,力爭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3600公里;實施國省道幹線公路改造500公里,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改造。加強民航機場建設,全面完成昌北機場擴建,開工建設上饒三清山機場,續建宜春明月山機場,開展改擴建井岡山機場、贛州新黃金機場和新建贛東南機場前期工作。加強航運建設,續建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工程和南昌至湖口段二級航道整治工程,加快九江、南昌等重要港口碼頭建設,啟動贛州港水西綜合貨運碼頭建設,推進新余至新乾贛江碼頭貨運通道、鄱陽港務區建設。加強能源建設,開工建設彭澤核電一期,做好萬安核電前期工作;建成景德鎮電廠1台66萬千瓦、貴溪電廠1台64萬千瓦“上大壓小”機組和西氣東輸二線江西段等項目;建設九江電廠1台66萬千瓦“上大壓小”機組等項目,推進撫州電廠、黃金埠電廠二期、安源電廠“上大壓小”、貴溪電廠和九江電廠第二台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發展風電、水電。力爭全年新增電力裝機135萬千瓦,全省統調電力裝機達到1484萬千瓦。加強輸變電網架和城鄉電網建設,推進南昌特高壓1OOO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抓好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江西科技師範學院二期、省科學院研發中心、南昌大學一附院急診創傷搶救中心等項目建設,省奧林匹克中心、省民俗風情展演中心、南昌國際體育中心、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江西自然科學博物館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
加快推進城鎮化。科學編制城市群、城市帶和市域體系規劃,今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查和報批。積極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努力在城市風貌、城市格局、城市生態、城市環境、城市產業、城市管理等方面創造特色、提升水平,力爭全省四分之三設區市進入國家園林城市行列,四分之一設區市進入國家森林城市行列,50%以上的市縣達到省級園林城市(縣城)標準。完善城市設施功能,加快城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切實解決普通老百姓的住房困難,努力形成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房普通商品房比例協調、結構合理的住房供應體系,促進房地產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積極有序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縣域經濟超常規發展。
(三)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努力打造具有江西鮮明特色的一流生態優勢
保護好鄱陽湖“一湖清水”。禁止在鄱陽湖核心保護區和“五河”源頭保護區搞開發建設。省財政增加安排3120萬元、總量達1.35億元,對“五河”源頭和東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做得好的縣(市、區)進行獎勵。繼續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力爭完成造林300萬畝以上。抓好縣(市、區)污水處理設施完善配套和運行管理,落實長效管理機制和責任措施,開工建設30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力爭全省縣(市)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8%。大力推進農村清潔工程,新增3萬個自然村、500個集鎮和21個縣(市、區)實施垃圾無害化處理。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力爭今年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6%,“五河”及東江源頭保護區內監測斷面水質基本保持在Ⅱ類以上。
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嚴把項目準入關,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對鋼鐵、水泥、化工、冶煉等重點行業加大監控力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繼續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和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的重點企業節能改造,實施“十二五”工業千萬噸標煤節能工程和“百千萬企業節能行動”。推行契約能源管理模式,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積極開展生態園區和循環經濟試點。重點支持一批符合條件的園區申報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力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39個工業園區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推進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實施好1OO個循環經濟項目,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單位。
(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繼續鞏固和深化507家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成果,充分利用已改制企業招商引資、兼併重組、嫁接改造,促進企業裂變發展。紮實推進農墾、糧食、農業、水利、林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七大非工業系統國有企業的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將省與市縣負擔補助資金的比例由6:4調整為8:2,完善藥品招標配送改革。抓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做大做強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抓好國家在我省實施的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增加安排2.55億元、省財政總量達到6.33億元,將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畝每年1O元提高到15元。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辦法。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積極發展農村金融,增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深化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在符合條件的市縣開展統籌城鄉發展、“兩型社會”建設、自主創新、民營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均等化等綜合改革試點。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籌辦好第七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充分利用重大招商引資平台,紮實抓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主動對接海內外產業梯度轉移,力爭實際利用外資56億美元,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2217億元。鞏固傳統出口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努力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力爭全省出口完成161億美元。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大力推進境內外能源資源礦產勘探開發。力爭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突破12.6億美元。加強對外開放平台建設。加密南昌-香港、南昌-台北航班。推進昌北國際機場航空貨運樞紐中心建設、九江港口岸開放。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進一步改善非公經濟發展環境,激發全民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消除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準入障礙,全面清理和修改不利於民間投資發展的法規和行政審批事項,努力為非公經濟發展創造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力爭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800億元,上繳稅金1O50億元,分別增長15.5%和40%。
(五)協調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大力實施民生工程
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落實好《江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比重。抓好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科技事業發展,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抓好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重點推進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研發平台、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O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加快推進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和套用。大力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抓好市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維修改造建設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強文化遺產和著作權保護。進一步打響中國紅歌會、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品牌,擴大影響。加強衛生、體育和人口計生工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進一步增強公共醫療服務能力。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全面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加強重大疾病防治,突出抓好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深入貫徹《全民健身條例》,精心辦好第七屆全國城運會和環鄱陽湖國際腳踏車賽。加大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實施優生促進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繼續做好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工作。切實抓好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和社會穩定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加快省減災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完善災害應急機制和預案體系。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排查化解機制。積極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整合社會公共信息資源,加強對網路的動態管理。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嚴打整治力度。嚴密防範、堅決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籌集財政性資金350億元,圍繞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八個方面辦好66件實事。
一是積極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46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堅持以創業帶就業,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6億元,重點用於扶持創業。加大就業和技能培訓力度,更好地以培訓促就業,讓更多的人民民眾通過就業提高生活水平。
二是加大社會保障力度。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分別增加到61O萬和30萬。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月人均增加150元。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擴大到24個縣(市、區),為試點地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基礎養老金,為16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農民每人每年補助個人繳費30元。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範圍,參保人數達到355萬。提高參戰參試人員、企業軍轉幹部等人員生活補助標準。提高居委會幹部和“三院”工作人員補貼。
三是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城市、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月標準分別提高到300元、130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集中供養年標準分別提高到1560元、240O元。城鎮“三無”特困民眾月人均供養標準提高50元;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將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手工業聯社大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未參保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國有農林水困難企事業單位未參保退休職工、20世紀60年代精簡退職老弱殘職工月人均生活補助標準提高20元;為15萬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救助與服務。讓社會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四是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鞏固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三張網”成果。財政安排20億元資助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財政增加安排6.8億元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並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2%以上。財政增加安排25.2億元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參合農民住院一次報賬率達到90%以上。財政安排11億元,將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標準由15元提高到25元。整合資金1.97億元,對血吸蟲病疫區實施綜合防治。對所有符合救治條件的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免費救治。
五是增強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能力。將普通高中助學金年平均標準提高到1500元,資助學生達到15.4萬名;將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助學金年平均標準提高到3000元,資助學生17.2萬名;為11.5萬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城鎮低保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將城鄉公辦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年均生活費補助標準提高到國小750元、國中1000元,其中特殊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年均再增加20O元。安排專項資金,完成5498個農家書屋和5000個20戶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財政安排1.5億元,向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和紀念館。統籌安排5200萬元,加快民眾體育健身場地建設步伐。
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新增廉租住房5.9萬套、公共租賃住房2.4萬套、經濟適用住房4288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4萬戶,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686萬平方米、惠及8.4萬戶;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省財政新增安排700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縣(市、區)建設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和鄉村教師周轉房。讓住房困難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七是推進扶貧開發。財政安排3.4億元扶持34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扶貧規劃,完成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貧困民眾5萬人移民扶貧搬遷。全面落實《關於促進民族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八是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建設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20萬座。籌集9億元解決18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讓民眾喝上放心水。省財政安排5000萬元,加大農產品、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測力度,使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放心。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讓人民民眾真正得到更多實惠,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責任政府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能。強化責任意識,以對黨、對國家、對地方、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全面貫徹執行好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增強推進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強化能力建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各項工作,認真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職能,不斷提高破解重點難點薄弱點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增強科學發展的理解力、執行力、操作力和創造力。強化服務效能,深入開展“發展提升年”活動,圍繞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民眾,改進管理方式,精簡審批事項,最佳化辦事流程,推行網上審批,提高服務效率,切實增強政府公信力。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認真貫徹依法治省基本方針,堅持把依法行政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嚴格按照法定程式、法定許可權、法定職責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健全政府重大事項決策規則,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諮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重點在促進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推進一批政府立法,嚴格依法依規制定規範性檔案。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及時向社會公開,充分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健全行政執法程式,加強執法監督,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和人民民眾監督,加強政府內部的層級監督,保障和支持審計、監察等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通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使政府的一切工作真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人民的檢驗。
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切實提高執政為民能力。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把思想和精力全部集中到工作和事業上來。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民眾開展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格執行黨中央、國務院、中央紀委和省委、省紀委關於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工作,從嚴治政,廉潔從政。政府領導帶頭自覺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邊工作人員,一切依法依規辦事,勤政廉政、執政為民,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各位代表,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抓住機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為實現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