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套用高級研討會

2010年4月16日,“201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套用高級研討會”在秦皇島召開,本會由《中國給水排水》雜誌社和美國貿易發展署聯合主辦,北京中科博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威立雅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天津機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協辦。來自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200餘業內人士參加了此盛會。
中國給水排水雜誌主編丁堂堂出席了論壇並致詞,他說此次研討會精選了30多個主題報告,內容涵蓋填埋、乾化、焚燒、厭氧消化等污泥處理技術,可使大家詳細了解國內外污泥處理處置的現狀、前景與發展趨勢,同時為相關單位搭建推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平台。 論壇還安排了到秦皇島綠港污泥處理廠參觀,使與會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污泥處理廠的處理工藝、運行狀況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洪臣對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進行了戰略分析。他指出污水處理行將結束,污泥處理處置才剛起步,導致污泥“積壓”,成為環境領域的重大問題之一。而國家污泥處理處置路線及其配套政策是解決污泥問題的關鍵。王洪臣建議污泥厭氧消化和土地利用的組合工藝應成為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的主要技術路線,好氧消化和土地利用組合工藝可作為輔助技術路線。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出席了論壇,他簡單介紹了智慧型控制好氧高溫生物發酵處理技術(CTB技術)。該技術採用基於發酵過程自動監控的靜態發酵與動態發酵相結合的組合工藝,對堆肥過程進行實時線上自動監測和反饋控制,保證堆肥的成功率和工藝穩定性;具有發酵和脫水速度快、占地面積小、無害化徹底、投資和運行成本低等優點。目前已有6個大型工程案例,技術已成熟。其中秦皇島綠港污泥處理廠於2009年4月底試運行,經受住了50年一遇的嚴寒考驗,現已穩定運行1年。該廠總投資約5000萬,設計處理規模200噸/日,運行成本控制在每噸80元左右,其工藝自動化程度高、臭味控制效果好,是一個新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程,並得到各界廣泛好評。到綠港污泥處理廠參觀、學習成為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
威立雅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的陳曉華博士介紹了污泥焚燒技術。他認為污泥焚燒是適合污泥處理量較大的污泥減量化技術方案,預乾化+焚燒的組合可以從焚燒煙氣中回收約50%~60%的熱量補充乾化部分,節約外加熱源用量。威立雅承接的深圳市老虎坑污泥半乾化-焚燒處理廠項目,總投資近2.5億,日處理800噸脫水污泥,每噸濕污泥運行成本單價125.7元/噸。
污泥處理是污水處理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藝環節,對於保障污水處理在改善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意義重大。隨著形勢的發展,污泥處理或將成為一個新興產業。但從此次技術交流來看,有關工藝技術發展還不成熟、不完善,還需繼續深入研究,不斷實踐,探索出更加成熟高效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