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峽兩岸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

2008年海峽兩岸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

2008年6月27至28日,“海峽兩岸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王恩哥院士等2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台灣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院士帶隊的10位台灣科學家,以及院士工作局馬揚局長、劉峰松副局長、港澳台辦公室張興根主任等出席會議。李靜海院士和劉兆漢院士分别致辭,陳運泰、鄧大量、黃榮村、程耿東等18位兩岸科學家作了學術報告,會議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海峽兩岸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
  • 外文名:Symposium on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in 2008
  • 開幕日期:2008年6月27日
  • 開幕地點:北京香山飯店
  • 性質:研討會
簡介,意義,參會人員,

簡介

2008年海峽兩岸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與會兩岸科學家將重點圍繞地震成因、機制和地震預警與災後重建,震源區探測及地震構造背景研究,“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與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對比研究,技術在防震減災與災後重建中的作用等主題,進行多方位的學術交流研討,共同分析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2008海峽兩岸防震減災2008海峽兩岸防震減災
研討會上台灣科學家將做七場學術報告,分別是鄧大量“地震防災與地震預警”、黃榮村“台灣‘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經驗”、馬國鳳“台灣車籠埔斷層鑽井及斷層帶監測計畫”、黃柏壽“‘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震源區之特性研究”、王錦華“集集大地震和‘地震及活斷層研究’跨部會重大科技計畫”、羅俊雄“強地動數據及震災調查信息在災後重建上之套用——台灣‘九·二一’地震之經驗”、蔡克銓“台灣防震減災與災後重建工作經驗”,大陸科學家將做十一場學術報告,包括中科院院士陳運泰“汶川大地震的震源破裂過程”和中科院院士、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宗晉“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研究概況”等。

意義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的特大地震,給國家和當地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損失,台灣同胞也和大陸同胞一起,紛紛用各種方式向災區提供了援助,讓大陸同胞充分感受到了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為充分總結此次地震的經驗教訓,吸取和借鑑台灣9.21地震的成功經驗,為將來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提供科學性的意見和建議,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向台灣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發出了召開“海峽兩岸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的邀請,得到中研院和台灣科學家們迅速而積極的回響。此次會議的召開,是兩岸科學家的共同願望,不僅體現了兩岸科技界同行的攜手合作,更體現了兩岸同胞危難時刻的相互扶持!
海峽兩岸抗震減災研討會海峽兩岸抗震減災研討會
國家正在舉全國之力進行災後重建,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抗震救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但科學家們同時清醒地認識到所面臨的挑戰和風險仍然十分嚴峻,地震雖然是地質性的災害,但是它造成的後果,包括救治、恢復重建等問題卻是綜合性的跨學科的複雜問題。此次與會的各位院士和台灣科學家在各自專業研究領域有長期的積累,他們重點圍繞地震成因、機制和成災機理,地震的防震減災和災後重建,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多學科多手段在預防減輕地震災害中的作用專以及地震災後重建的有關問題等主題進行了多方位學術交流討論,共同分析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參會人員

劉兆漢所率台灣科學家一行包括“中研院”院士鄧大量,“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葉義雄、王錦華和副所長黃柏壽,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蔡克銓、羅俊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副教授顏宏元,另有“中研院”工作人員吳美智隨團參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