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韓國發展報告

《2007-2008年韓國發展報告》由山東大學韓國學院組織研究韓國問題的專家學者編寫而成,全面介紹了2007年度韓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韓朝關係以及信息產業、文化產業、旅遊業和社會、教育發展情況。有助於加強對韓國現狀的基礎性研究,為韓國問題的研究教學人員、實際工作者及對韓國問題感興趣的各界人士提供準確翔實的系統性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2007-2008年韓國發展報告
  • 又名:Korean Development Yearbook (2007-2008)
  • 作者:牛林傑,劉寶全
  • ISBN:7509702313, 9787509702314
  • 頁數:318頁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9月1日
  • 開本:16
目錄,文摘,序言,

目錄

專題篇
2007年韓國政治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外交發展報告
2007年韓朝關係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經濟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軍事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信息產業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旅遊業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社會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社會福利發展報告
2007年韓國教育發展報告
附錄1
2007年韓國經濟社會發展統計資料
附錄2
2007年中韓關係大事記

文摘

不同類型的產業有著不同的發展條件。韓國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產業政策,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予以重點扶植,使之成為支柱產業。由被選定的產業引領韓國經濟的方向,支撐“韓國製造”的神話,從而實現了產業結構的階梯式升級和經濟的壓縮式發展。
(一)不同年代的主導產業選擇
1.20世紀60年代——輕紡工業的選擇
20世紀60年代初的韓國,雖然通過農業的恢復出現過一度的景氣,但由於農業本身的局限和進口替代政策的束縛,總體經濟形勢未能擺脫貧困的惡循環。朴正熙政權把執行理念扭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通過當時國情的分析,選擇了以工業化推進現代化的道路。從具體的國情出發選擇以輕紡工業為主導產業,予以重點投資(約占70%)、大力發展。當時的輕紡工業包括纖維、成衣、假髮、鞋類、皮革、膠合板、食品等。輕紡工業的勞動密集型特點,適應了韓國勞動力多的特點,而且輕紡工業的投資相對較少,建設周期相對較短,有利於迅速形成生產力。於是僅在短短的五年便顯現出成效,至十年後的70年代初,韓國已改變了60年代初沒有拳頭產品出口的局面,在總出口中製成品的比重由1962年的27%提高到1970年的87.9%,同時期的出口總額由5500萬美元上升到46.24億美元。產業結構中的工業比重由1961年的15.4%提高到1970年的23%。
2.70-80年代——重化工業的選擇
20世紀70~80年代,由於能源危機,國際經濟不景氣,市場需求轉向耐用消費品,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如假髮、膠合板,逐步喪失競爭力。特別是政治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國防上的需要,促使韓國不遺餘力地扶持重化工業。在政府強有力的主導下,國營企業和私人大型企業對重化工業投資十分活躍。鋼鐵、有色金屬、石化等材料工業和造船、汽車、電子、電氣、機械工業發展迅速。特大型工業基地,如浦項鋼鐵基地,巨濟、玉浦造船基地,蔚山石化基地,龜尾電子工業基地,昌原機械工業基地等相繼建成。80年代初,電子、鋼鐵、船舶、塑膠等依靠其高附加值,成為主要出口產品。

序言

為了加強對韓國現狀的基礎性研究,為研究韓國問題的教學人員、實際工作者及對韓國問題感興趣的各界人士提供準確翔實的系統性資料,山東大學韓國學院與國內有關單位合作,組織研究韓國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編寫了年度韓國發展報告,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2007年度的發展報告。
談論2007年的韓國,政治方面最大的話題當然是“大選”——總統選舉。李明博的當選被稱作是“10年後的政權交替”。韓國國民在對盧武鉉國民參與政府的“審判”和對李明博政府改善經濟的期盼中迎來了新的2008年。
2007年是盧武鉉總統執政的最後一年,在這一年裡,政治改革仍然是他念念不忘的話題,但是,他領導下的韓國政局依舊直面很多問題。他在2007年初提出的“改憲動議”不了了之,“4?25再、補選”的結果再一次表明了韓國政局的動盪與不安,政党進一步分化和重組,盧武鉉和輿論界的“鬥爭”打得難解難分。而年終的大選和李明博新總統的選出,引發了更多關於韓國政治“進步”與“保守”的論爭。
在均衡主義與實用主義外交原則的指導下,2007年韓國以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維持半島和平與穩定為外交重點,積極發展對外關係,韓國和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強了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韓國和美國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自由貿易協定;在“韓中交流年”的背景下,韓中政治高層互訪頻繁,推動了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韓日圍繞獨島主權與歷史認識等問題仍爭執不斷,但經濟交流成效顯著;利用每年一度的東協“10+3”、東協峰會、韓國—東協峰會等機制增強了與東協及其成員國的關係;另外,韓國還加強了其“能源外交”,積極與俄羅斯、非洲、拉美等國家加強多領域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合作。
2007年也是韓朝關係史上南北交流最頻繁、經濟合作最活躍的一年。在政治領域,韓朝雙方“首腦會談”的成功舉行和《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的發表備受世人矚目。在經濟合作領域,開城工業園建設、金剛山旅遊和韓朝鐵路、公路連線等三大南北經濟合作項目進展順利,韓朝輕工業和地下資源開發合作也開始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2008年2月,李明博就任韓國第17任總統並闡明了其對朝政策的基本原則,今後韓朝關係的發展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待我們繼續關注。
2007年,韓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增長遲緩的勢頭,年GDP增長4.9%,比2006年低了0.1個百分點。雖然由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抑制了海外市場需求,但由於出口增速快於預期,建築及資本投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製造業的拉動,加之個人消費開支也持續穩步增加,因此GDP增長高於預期。貿易方面,中國仍然保持韓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地位的同時,首次超過日本,成為韓國最大商品進口來源國。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首次突破2萬美元,但人均國民總收入增長率(GDI)為3.9%,不及GDP增長率。
2007年裡,韓國社會發展狀況總體比較平穩、和諧,社會結構日趨合理、完善,國民和勞動力素質持續提高。國家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與國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各項指標表現良好,城鄉差距較小。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總體狀況良好,政府維持社會穩定的能力較強。但人口老齡化加劇、就業(尤其是青年群體)困難、貧富差距加大、房價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較為突出,部分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受到影響,需要加以妥善解決。
2007年度韓國發展報告與上一年度發展報告一樣,我們仍然詳細介紹了韓國在2007年的政治、經濟、外交、韓朝(南北)關係、軍事等情況,保留了中韓關係大事記、社會發展統計資料等欄目。但今年的報告比去年的更為詳盡,增加了信息產業、文化產業、旅遊業和社會、教育發展報告等,內容更加豐富,比較翔實、全面地反映出了韓國發展的全貌。特別是參加本年度發展報告的寫作陣容有所加強,吸納了國內有關問題的專家,《2007-2008年韓國發展報告(附VCD光碟1張)》是編委們集體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
2008年3月8日,《2007~2008年韓國發展報告》編委會在北京組織了一次審稿會,包括中韓友協副會長、中國第一任駐韓國大使張庭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戚保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究員朴鍵一,北京大學韓國研究中心教授沈定昌和軍事科學研究院王宜勝研究員等在內的國內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知名專家學者,仔細審閱了每位作者的草稿,並從結構設定、寫作內容、文章體例等各個方面提出了非常精闢和中肯的修改意見。在此,謹對各位顧問表示衷心的感謝!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各位領導一直給予我們大力的支持,責編為該書的出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們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此書的出版得到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的大力支持和資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