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阜蒙縣政府工作報告

“十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實施四大戰略,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十五”計畫的各項目標,縣域經濟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阜蒙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阜蒙縣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機構,報告內容,

發布機構

阜蒙縣政府

報告內容

“十五”成果簡要回顧
“十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實施四大戰略,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十五”計畫的各項目標,縣域經濟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縣生產總值預計完成28.4億元,完成計畫的102.4%,年均遞增2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32.7億元,完成計畫的218%,年均遞增32.2%,其中,2005年預計完成9.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1930萬元按可比口徑完成計畫的131.8%,年均遞增2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4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50元,完成計畫的82.9%,年均遞增30.9%。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建設成效顯著。畜牧、林果、綠色食品三大基地初步形成;東阿阿膠、關東肉業、華禾鵝業、禾鑫樹莓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工業經濟和項目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引資額累計實現23.8億元,培育了盛明熱電、傑生銅業等一批重點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礦產品、粗銅、油脂、白酒、蒙藥、雜糧等一批優勢產品。民營經濟對財政的貢獻份額達到90%。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全縣新增油路375.5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180個村通油路。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28部/百人。城市供水、供熱、道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文化、體育事業取得進步,民族文化藝術進一步繁榮。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城鄉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在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的同時,民族團結不斷鞏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成功抵禦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挑戰。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5年政府工作總結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時期的最後一年,各項工作開創了新局面。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2%、18.8%、30.5%和18.2%。為確保各項目標順利實現,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三次產業全面發展
最佳化提升一產,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整合投入專項資金4798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直補總計3282萬元。全縣糧食產量達到11.25億公斤,比上年增長25.7%。實施種植業“八大工程”,農民人均增收163元。畜禽品種實現優良化;生豬、奶牛、肉羊、蛋雞、肉雞、白鵝、肉驢七個產業化鏈條初步形成,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增長23%。新增速生豐產林和果樹經濟林12萬畝和11萬畝,農民人均林果業收入增長18.9%。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162.2萬畝,其中綠色食品生產面積32.7萬畝。關東肉業、華禾鵝業、禾鑫樹莓項目相繼開工。實施“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全縣52.6%的農戶實現了戶戶有項目。實現勞務收入5.75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增長8.2%。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增灌溉面積6萬畝,新建水源工程5517處,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32.5萬畝,農田基本建設市、縣級重點骨幹工程350項,連續九年榮獲省政府“大禹杯”競賽先進單位。圓滿完成國家“863”節水農業示範區項目建設。完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30.6萬畝。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50個、新技術10項。做強做大二產,實施工業富縣戰略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工業企業完成技改投資3億元,增長41%。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0戶,比上年增加14戶;飛雪木業、東方水泥、遼寧田園二期改造竣工投產,鷹山水泥投入改造資金8000萬元,新增生產能力60萬噸。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繳稅金分別增長24.1%和19.5%。華寶公司等3戶企業產品和生產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放手發展三產,縣域經濟發展又添新活力。各類專業市場及農貿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3.1億元,增長16.5%。旅遊收入實現1000萬元,增長67%。十家子鎮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填補了國內瑪瑙行業的空白。房地產開發市場實現交易額4085萬元。新合作連鎖超市城鄉網路體系初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店相繼落戶。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億元,增長14.3%。實現糧食收購多元化投入,解決了農民賣糧難問題。金融市場平穩有序,淨投放各類貸款3.1億元,增長6.9%,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二)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穩步推進各項改革
完成國有企業轉制5戶,其中,縣種子公司被東亞種業成功兼併,為做強企業奠定了基礎;供銷社完成縣直公司改制8戶。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完成,建立了縣級聯社一級法人體制。農村稅費改革各項成果繼續鞏固。開展了農村有線電視網路承包經營改革試點。林業、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22名教師,充實農村師資隊伍。實行財政預算制度改革,最佳化了支出結構。
(三)全面提升開放水平,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全縣招商引資到位額6.85億元,增長14.2%;直接利用外資380萬美元,出口創匯800萬美元,分別增長59.7%和4.3倍。完成招商引資新建、續建項目172個,其中投資額超千萬元的23個,關東肉業、華禾鵝業項目開工建設;嘉憶銅業與美國傑拉德公司成功合作,組建傑生銅業;韓偉集團1000萬隻綠色蛋雞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啟動前期工作; 50萬千瓦風電項目完成基礎工作,其中華能集團35萬千瓦風電場項目已在國家發改委立項。30個鄉鎮完成“硬槓槓”項目33個,引資額15607萬元。縣行政服務中心投入使用,125項行政許可事項進廳審批;規範檢查企業行為;開展企業評議執法部門活動,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
(四)以整頓礦業稅收秩序為重點,財政收入再創新高
持續加大以鐵、煤為主的礦業秩序整頓工作力度,開採秩序進一步規範,稅費大幅增長。鐵礦、煤礦、金礦稅收分別實現5972萬元、3208萬元和1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1.2%、255%和23%。採取超收返還、獎勵等積極的財政政策,調動了鄉鎮及相關部門抓收入的積極性。強化非稅收入征管,增加了可支配財力。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保證了剛性和重點支出。加強會計集中核算,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加強了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和調度,節約了採購成本。
(五)千方百計改善民生,真心實意為民辦事
堅持就業優先。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50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514人,零就業家庭人員2447人。勞務輸出13.4萬人次,增長9%。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擴面人數分別達到3428人、10812人和1482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254萬元。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930萬元,撫恤優待金630萬元。爭取扶貧資金1400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28個;爭取資金108萬元,完成移民搬遷180戶。堅持執政為民,踏踏實實為民眾辦了一批實事、好事。改造工農路、前進路等小巷路8.6公里;新修通村橋樑716延長米;新鋪供水管網2000延長米;新建、改造公廁15個;完成基本飲水井、防氟改水工程205處;投入350萬元,解決了城鄉2萬名特困生上學難;投資136萬元,在三溝酒業至玍海西橋公路兩側安裝了路燈126基;新增有線電視入戶1萬戶;細河防洪及蓄水工程竣工,細河公園基礎工程完成65%;為300戶農村特困戶和79戶城區特困戶建房;為57個村委會新建、翻建辦公用房;在5個鄉鎮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近10萬名民眾受益。。
(六)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籌資1867萬元,開發人民街中段棚戶區9萬平方米,完成了道路、排水、亮化三項工程。繁榮大街北段改造工程完工。新增住宅及公用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新鋪人行道板5100平方米;新植路樹1.1萬株,新增綠地1萬平方米。玍海西水源工程全面竣工,城市日供水能力增加6000噸。完成縣城電網改造20公里。完成村通油路工程60.5公里,新增11個村通油路。爭取省級無償資金6500萬元,完成6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和6個貧困村土地開發整理扶貧項目。全年造林和封山育林40.2萬畝;我縣被評為全省造林綠化模範縣和公路綠化帶建設先進縣。海棠山和關山林區分別晉升為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專項治理,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七)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撤併國小15所、中學1所,創建省級標準化農村國中6所;投資1100萬元,開通城鄉遠程教育網;校舍危改5.84萬平方米,23所學校借房上課問題得到解決;新辦全日制民辦國小1所;高考錄取率達到94.5%,10名考生分別被清華、北大和上海復旦大學錄取。創建省級鄉鎮文化中心2個、文化先進鄉鎮1個;電影公司被評為全國農村電影工作先進集體;成功承辦了全國青年男籃四強賽。投入550萬元,改善醫療設施;解決了農村衛生院1300名職工養老保險問題。計畫生育率達到99.84%,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有988戶農村家庭享受計畫生育獎勵扶助金待遇。增加了社區辦公經費。人防、檔案、防震減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繼續發展。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50萬元,扶持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開展“雙五”扶貧工程,扶持5個少數民族聚居村、50戶少數民族民眾脫貧致富。採取增量返還等措施,加大對10個貧困鄉鎮和少數民族聚居鄉鎮扶持力度。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確立2項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縣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全國八省區蒙古語文協作工作先進集體。
(八)全力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確保畜牧業安全
面對突如其來的禽流感疫情,全縣上下步調一致,眾志成城,及時作出“兩個三圈”的防控戰略部署,採取必保“十個百分之百”的堅決措施,實現了“三個確保”的防控目標。
(九)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
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議案、建議142件,政協提案67件,辦復率100%。修訂了《縣政府工作規則》,完善了政府自身建設最基本的一項制度保障;制定《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753名公務員進行《行政許可法》學習培訓,推動了法治政府建設;制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承諾違約責任追究制度(暫行)》,健全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十三個渠道”,推進了親民誠信政府建設;制定《行政機關決策聽證暫行辦法》,建立新聞發布和專家諮詢制度,促進了陽光透明政府建設。加大行政督查力度,促進了工作落實。“四五”普法工作通過驗收。加強安全生產監察機構,突出以煤礦為主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持續開展“嚴打”專項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類刑事、治安案件明顯下降。依法開展信訪工作,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反腐倡廉、審計等工作進一步加強。駐縣中省直各單位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比預料的好,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縣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和縣政協有效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阜蒙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全縣各族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阜蒙縣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但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小,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著力解決發展滯後問題,縮小差距的任務依然比較艱巨;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縣鄉財力困難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強,特色不夠鮮明,農業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經濟優勢;對全縣經濟具有支撐和拉動作用的大項目不多;就業壓力較大,社會保障能力比較脆弱,城鄉困難人口還比較多;一些幹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政府工作的要求,政府職能轉變和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任務還很艱巨。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奮鬥目標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後的這一重要階段,如果我們不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我縣與先進地區之間的差距將會更大。在準確把握形勢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符合我縣縣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奮鬥目標:全縣生產總值實現64億元,年均遞增20%;地方財政收入3億元,年均遞增2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5億元,五年累計增幅100%;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年均遞增9.7%。這是綜合考慮“十五”期間經濟發展狀況和未來五年發展的各方麵條件提出的,這個目標是積極穩妥的。未來五年,我縣依然處於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更為重要的是,我縣具有資源豐富等多方面比較優勢,並且經過多年的實踐,構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因此,“十一五”奮鬥目標通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
各位代表,面對未來的五年,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重要歷史機遇,集全民之智、舉全縣之力,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局面,為今後十年順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讓全縣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過上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
2006年政府工作要求和任務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各項工作,對於順利實現“十一五”目標起著關鍵作用。
2006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各項工作;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最佳化經濟結構、深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堅持“一主三化”方針,全面實施四大戰略;著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優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有序發展礦產資源加工業、放手發展現代服務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2006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340000萬元,增長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000萬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000萬元,增長18.6%;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增長11.1%。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集中力量做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大力發展開放經濟,提高招商引資質量,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額7.8億元,增長14%;利用外資285萬美元,比上年計畫增長9.6%;出口創匯880萬美元,增長10%。在招商區域上,密切關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技術升級特點和資本流動趨勢,依託我縣優勢資源、存量資產,建立項目承接、引進機制,推進一批在談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招商重點上,突出引進工業項目,加快引進服務業、旅遊業、城市建設、農業產業化和社會事業項目。在招商方式上,完善以政府為指導、企業為主體的工作機制,強化產業招商和專業招商,提高招商引資的成效。把對外宣傳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高質量做好自身優勢的對外推介和包裝工作。要切實發揮園區經濟的視窗和示範帶動作用,制定激勵措施,加大園區的招商力度。
(二)高度重視和認真做好“三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全縣加快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發展農業,以農民增收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重點建設畜牧、林果、綠色食品三大基地,實施豐收富民、畜牧強縣、農村勞動力戰略轉移三大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造規模、高效、生態、安全、循環農業經濟;用規劃城鎮的方式規劃村屯,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施豐收富民工程,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烤菸、萬壽菊、西香瓜等特色農業,努力把種植業調新、調優、調特,打造高效農業經濟。捆綁使用涉農資金,重點向主導產業傾斜,做強三大基地,打造規模農業經濟。實施畜牧強縣工程,按照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要求,全面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大財力支持,加強防疫體系建設;重點扶持規模飼養場和養殖大戶,引導畜牧小區走出庭院;突出抓好衛生防疫、優勢基地、畜牧良種、飼料轉化、科技服務五大體系,做強生豬、奶牛、肉羊、蛋雞、肉雞、白鵝、肉驢七個產業化鏈條,年內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建設遼寧優質畜牧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按照“西治山、南栽果、東建網、北防沙”的區域發展布局,建設楊樹速生林、特色經濟林、灌木飼料林三大林業產業化基地,打造遼西林果優勢產區,形成生態農業經濟。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建設遼寧綠色農產品優勢產區。二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挖掘農民增收潛力。圍繞三大優勢基地,引進和培植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種植業產業化鏈條,主抓增值轉化,以種植業服務於畜牧業,以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帶動種植業、林業等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形成循環農業經濟。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三是建設安全農業經濟,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加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病蟲害防治、農業減災避災、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確保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四是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開闢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實施農村勞動力戰略轉移工程,堅持走“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路子,加強對外出務工的組織、引導、培訓和服務,年內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8000人。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整體面貌。繼續參加“大禹杯”競賽活動,完成市、縣級重點骨幹工程220項,新增灌溉水源工程4000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萬畝。完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30萬畝。加大設施農業、人畜飲水、農村能源、交通設施等項目的投入。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村屯規劃試點工作,加強農村建房審批後續監管,促進村容整潔。切實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完成30個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實現200戶貧困戶移民搬遷。
(三)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富縣”戰略,推動“資源大縣”向“經濟強縣”的跨越
大力發展產業聚集帶,建設食品產業集群、瑪瑙產業集群,做強高科技綠色產業園區,全力打造園區經濟。把“四個一批”作為工業發展首要任務,狠抓企業發展,壯大工業實力,提升整體水平。
依託資源優勢,推進產業項目建設。要以培植農產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能源、礦產品深加工產業為重點,新上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項目。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強力推進風力發電場項目建設,力爭華能集團3萬千瓦風電場項目年內開工。按照培育主導產業的要求,韓偉集團1000萬隻綠色蛋雞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圍繞食品、粗銅、水泥、鐵粉等優勢產品,做大一批優勢產業。重點抓好傑生銅業3.5萬噸粗銅、鷹山水泥日產4500噸生產線、盛明熱電2.4萬千瓦發電機組改造工程;進一步擴大製糖、水泥行業生產能力;重點扶持食品、農產品深加工、食用菌、礦產品加工等優勢行業進一步發展。圍繞優勢產業積極發展上下游產品和配套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堅持引進與培育並重,做實一批大企業。要加大對關東肉業、華禾鵝業等新建項目的培植力度,促其投產達效。抓好特色產業工程,努力把蒙藥、瑪瑙、熏兔、雜糧培育成全省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 堅持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並重,儲備一批產業項目。年內完整包裝一批與自身優勢相結合的產業項目,提高儲備項目質量。
認真落實現有各項政策,研究制定進一步扶持措施,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財稅金融支持。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引導民營企業依法經營、健全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年內確保民營經濟營業收入、增加值增長20%以上,實繳稅金增長10%以上。
(四)大力培育特色經濟,加快發展服務業
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民族特色旅遊經濟。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打造自然生態、瑪瑙產業旅遊精品項目,培育“玉龍故鄉”、“三豐故里”、“契丹搖籃”、“宗教聖地”特色旅遊品牌。繼續加快市場網路體系建設。突出果品、瑪瑙、畜產品等專業市場特色,做大規模;搞好商品市場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連鎖、超市、專賣等新興服務業,做大文化路中段和人民街中段兩條商業帶。立足特色產品外銷,構建新型物流網路體系,拉長市場鏈條。積極發展房地產經濟,拉動相關產業發展。保持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為地方經濟加快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
(五)著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按照“著眼發展,依靠市場,因企施策,積極穩妥,規範操作”原則,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確保實現年內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目標,實現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職工身份雙轉換。積極推進糧食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工作。依法妥善處理“空殼”企業等遺留問題。按照“放活”原則,繼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有限分離原則,全面推開農村有線電視網路經營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教育辦學管理體制,解決“校中校”問題。推進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保障城鄉民眾基本醫療需求。
(六)堅持依法治稅科學理財,確保稅收和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堅持發展生財、依法聚財、科學理財,構築強有力的財政保障體系。立足項目抓財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採取財政貼息、擔保等辦法,重點扶持生產性項目,依靠經濟發展促進財政增收。堅持依法治稅,繼續開展煤、鐵等重點行業的專項治理,努力做到公平稅賦;加強稅費清繳,開展稅源普查,做到應收盡收。進一步完善預算制度,建設公共財政。確保工資和生產性支出,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將生產性項目招商成本列入財政預算。要加大對貧困鄉鎮和少數民族聚居鄉鎮的財政扶持力度。貧困鄉鎮可享受超收返還的優惠政策;對少數民族聚居鄉鎮,每年給予5萬元發展基金。實行鄉鎮最低公用經費保障制度,每年公用經費不足24萬元的,補足到24萬元。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撫恤金標準,將村醫、獸醫和公益林監管員報酬納入轉移支付範疇。
(七)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城鄉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樹立精品意識,推進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人民街中段改造工程;改造縣級以上公路45公里;完成高速公路建設征地、補償和“占補平衡”工作。樹立市場意識,提高經營城市水平。加大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工作力度,實現城市土地高額增值,用經營城市的資金反哺城市建設。樹立效能意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搞好城鄉綠化,改善生態環境。全年人工造林20萬畝,封山育林22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有新提高;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萬畝;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6個。嚴厲打擊非法墾荒行為。強力推進礦業開採秩序綜合治理。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八)更加注重統籌兼顧,加快和諧阜蒙縣建設
繼續把就業和再就業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標。全年培訓下崗職工1200人,就業安置3500人,勞務輸出14萬人次。建立城鄉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以民營企業為重點,全年完成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擴面各2000人。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確保發展基礎教育,穩步發展高中教育和民族教育,突出發展職業教育,扶持發展民辦教育。年內力爭17所學校達到省普九“鞏固水平”標準。繼續最佳化教育結構。年內撤併農村國小5所,創建九年一貫制學校或試辦寄宿制中心國小1所,完成校舍危房改造工程1萬平方米。 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以社區、鄉鎮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室為重點,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體育活動。加快發展廣播電視事業。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加強農村衛生院建設。依法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做好二次農業普查工作,強化統計網路建設。加強科技工作。關心支持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做好老齡工作。進一步做好社區、檔案、人防、氣象、防災減災等工作。加強平安建設,構建安定祥和阜蒙縣。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責任制,狠抓事前防範,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啟動“五五”普法工作。依法做好信訪工作。
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民族工作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以項目為切入點,全力向上爭取,用好用足各項民族優惠政策。在開發扶貧和移民扶貧中,優先安排少數民族聚居貧困鄉鎮和村屯;積極爭取政策,開展城市少數民族貧困戶的脫貧工作。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加大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
切實辦好與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批實事、好事:(1)新建通村油路70公里,橋樑1000延長米;(2)完成農村飲水工程100處;(3)為農村300戶特困戶建房;(4)改造20個鄉鎮衛生院;(5)新建3個農村中心敬老院;(6)新增農村有線電視入戶1.5萬戶;(7)將農村非農業特困人口納入低保範疇;(8)解決村醫、獸醫及公益林監管員報酬問題;(9)解決城鄉1.5萬名特困生上學難;(10)建設17所區域性動物衛生監督所;(11)進一步完善社區經費保障制度,年內為兩個社區解決辦公用房;(12)免費對1萬名下崗職工和農民進行就業技能培訓;(13)完善細河公園改造工程;(14)改造縣城民主路、大眾路;(15)改造阿金大橋,拓寬阿金火車站至南門路,改造海新路阿金段;(16)改造城內4處居民區排水工程;(17)改造城內自來水配水管網改造3000延長米;(18)籌建縣露天體育場,年內完成征地動遷工作。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行政能力
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設效能、法治、誠信政府,打造環境優勢。
第一,建設效能政府。繼續完善縣行政服務中心,強化“限時辦理、全程代理、首問負責、責任追究”四個機制,實行“無檢查周”制度,打造項目審批和企業發展的“綠色通道”。建立“定期輪崗、效能監察”兩項制度,成立企業投訴中心和效能監察中心,發揮市民投訴中心作用。正式啟動鄉鎮政府便民服務大廳籌建工作,逐步實現城鄉聯網。大幅度精簡會議,騰出更多時間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督查考核體系,狠抓“執行力”的監督,確保政令暢通無阻,上下協調一致。
第二,建設法治政府。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要建立行政執法“裁量公開、職能分離和執法迴避、重大裁量事項集體會商、執法限時”四項制度,認真落實執法責任制,強化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進一步完善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等制度,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第三,建設誠信政府。要積極開展“打造誠信政府”活動,認真踐行政府承諾,從根本上解決承諾“懸空”和政策夠用不管用的問題;處理好涉及民眾根本利益的問題,提高政府公信力。要以加強誠信建設教育為抓手,在行政機關及機關工作人員、企業、社會中廣泛開展“講誠信”活動,使明禮誠信成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和自覺行動,在全縣大力營造乾群同心、共謀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位代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目標已經確立,更輝煌的業績需要我們去創造。對此,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高昂的鬥志銳意進取,以飽滿的熱情開拓創新,以務實的作風真抓實幹,為“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為創造阜蒙縣和諧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