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西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科學發展觀,銳意進取,紮實苦幹,戰勝了各種自然災害,經受住了禽流感疫情嚴峻考驗,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西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西豐縣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主要內容,發布機構,

主要內容

一、2005年工作回顧及“十五”期間基本評價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科學發展觀,銳意進取,紮實苦幹,戰勝了各種自然災害,經受住了禽流感疫情嚴峻考驗,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8.6億元,比上年增長3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5408萬元,比上年增長36%;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億元,比上年增長80.2%。
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龍頭企業實力增強。龍頭企業發展到33家,實現總產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糧食總產量達3.2億公斤。種植瓜菜9.8萬畝,其中保護地1.8萬畝;種植菸葉2.52萬畝,種植中草藥材8765畝。建成畜牧小區19個。黃牛飼養量19.5萬頭,鹿飼養量5.4萬隻,豬飼養量20.5萬頭,禽類飼養量710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7.4%、11.5%、7.9%和24.5%。放養柞蠶4760把,產量2876噸;開發榛子園2萬畝。註冊綠色食品標識4個,無公害食品標識11個。科技興農效果顯著。推廣優良品種25個,新技術15項,更新農機具320台(套)。“三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發展農民專業協會22個,農村經紀人總數達到2860人。實施陽光工程,培訓轉移農民工11690人。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國有企業改革順利推進。完成4戶企業改制,盤活資產1080萬元。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實施技改擴建項目26個,固定資產投入3.5億元;遼寧鹿源、天宏藥業通過國家GMP認證;全縣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24戶,其中市級民營科技企業5戶;全年開發新產品30個,創省名牌2個,市名牌4個。工業園區集聚能力增強。新入駐企業14戶。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到50戶,比上年增加36戶,完成工業總產值8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8%和83%。民營企業發展到274戶,個體工商戶10375戶,從業人員達3.96萬人;實現增加值8.9億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48%,比上年增長78%;實繳稅金5521萬元,占地區財政收入的53.1%,比上年增長18%。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社會商品零售額實現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動工興建。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流通領域國企改制面達到90%。完成《西豐縣旅遊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冰砬山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和省十佳森林公園;完成城子山1.7公里道路路基改造工程;實現旅遊業收入9800萬元。完成信用聯社改革工作。各項存款餘額實現18.2億元,貸款餘額實現25.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9%和11.5%。
(二)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效果明顯。組織參加了泉州、溫州、深圳等地招商洽談活動,成功舉辦了鐵嶺、北京兩次同鄉聯誼會。共引進域外項目240個,到位資金7.2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到位資金2.87億元。成功引進瀋陽工具機集團西豐鑄造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2.2億元,實現了我縣招商引資的歷史性突破。新建外商投資企業1個,為4個企業辦理自營出口權;契約利用外資額830萬美元,外商實際繳資額463萬美元,出口創匯560萬美元。
(三)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完成了六安新區的總體規劃。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共對4.4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掛牌出讓,獲取土地出讓金1041萬元。拆遷棚戶區1.48萬平方米、315戶。開發建設了三個商住小區,總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投資120萬元,對西小區和鹿鳴小區進行改造。實施了寇河城區段二期治理工程,建成寇河公園。投資571萬元,鋪設黑色路面43公里;完成遼開線東段路基和橋涵改造工程。
(四)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科技成果顯著。完成市級以上科技立項11項。獲市以上科研成果5項,其中省級科研成果4項。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建成德興、陶然中心國小教學樓;撤併學校23所;完成教育危房改造2萬平方米;全縣萬人口大專以上升學率達47。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舉辦大型廣場文藝演出20場,民眾性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鋪設光纜10公里,新增光纖電視聯網用戶1010戶。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綜合治理。全縣計畫生育率達98.12%,人口自增率控制在1.72‰以內。衛生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490萬元,引進CTCR等先進醫療設備;擴建婦幼保健院;完成農村改廁1100個。
(五)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批評、意見和建議123件,政協委員提案91件。接待民眾來信來訪1055案(次)。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辦理行政複議案件5件,確定權屬爭議案件3件。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工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類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六)九件實事基本完成。9件實事完成8件,因國債資金未到位,東遼河險工險段二期工程未能實施。
1、誠信水庫順利施工。投入資金3305萬元,完成土石方35.2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5295立方米,輸水洞、左壩基礎和溢洪道基礎建設已完工。
2、遼西鐵路工程的工可研已通過論證,計畫於今年開工。
3、投資300萬元,完成城區供水二期工程,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2萬噸。
4、投資650萬元,建成天德、平崗中學教學樓。
5、投資400萬元,建成和隆、柏榆中心敬老院。
6、投資46.4萬元,完成菜市街南段改造工程。
7、投資2030萬元,建成13個移動通訊基站。
8、城鄉公辦教師工資及補貼全額實現縣統籌,縣財政增加支出694萬元。
各位代表,2005年及整個“十五”時期是我縣建縣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五年來,我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致力於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全面實現了“十五”計畫的各項重要目標。
“十五”計畫的五年是我縣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的五年。全縣累計實現生產總值65億元,比“九五”時期淨增24.87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44:18:38調整為28:33:3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91億元,比“九五”時期淨增2046萬元;一般預算支出累計完成9.39億元,比“九五”時期淨增4.83億元;可支配財力為4.8億元,比“九五”時期淨增2.52億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累計9.1億元,比“九五”時期淨增7.85億元。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43.74億元,比“九五”期間淨增9.3億元。
“十五”計畫的五年是全縣改革開放步伐加快,經濟成長方式不斷完善的五年。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免徵農業稅2093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資金2490萬元,水稻良種補貼資金227萬元,農機具補貼資金80萬元。完成涉農五站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面達90%,其中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面達100%;完成招商引資項目875個,到位資金2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85萬美元,出口創匯1560萬美元。
“十五”計畫的五年是基礎設施大規模推進,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五年。圍繞“以地建城,以地養城,圍城興業”的開發建設思路,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完成城區總體規劃修編。對36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出讓,獲取土地出讓金1.05億元。對城區內的“四縱四橫”八條主要街路進行維修改造。拆遷棚戶區14.5萬平方米。新增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建成18個物業住宅小區。建成中心、北山、黨校三個主題廣場。對寇河城區段進行綜合治理,建成寇河公園和寇河、石人溝河橡膠壩。栽植城區綠化樹23萬株,綠地面積達12.2萬平方米。加強城市管理,“髒、亂、差”現象明顯改變。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黑色路面128.8公里,完成遼開線、大肇線等主要公路建設工程,修建橋樑63座、2356延長米。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建成通訊基站70個,移動通訊輻射面達90%。實施農村淨化工程,對103個村進行村容村貌治理。郜家店鎮、振興鎮、涼泉鎮、和隆鄉等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
“十五”計畫的五年是生態立縣戰略順利實施,可持續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的五年。完成植樹造林32.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5.2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4.6%,比2000年增加3.2個百分點。實施封山禁牧工程。封山育林43萬畝;建設畜牧小區40個;建青貯窖1560個。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建成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265戶,被動式太陽能房5100平方米。完成蠶場補植29萬畝,中刈37萬畝。完成農建土石方5685萬立方米;建水源截潛工程12處、塘壩10座;打方塘231個,大口井884眼;修堤防448公里;完成河道植樹797公里;完成小流域治理工程82項。連續兩年獲省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優勝單位。完成寶興水庫水源地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十五”計畫的五年是各項事業和諧發展,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的五年。實施了75項科研項目,獲市以上獎勵7項。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被評為全國兩基先進地區;17所中國小實現樓房化,完成學校危房改造6萬平方米;西豐高中被評為省示範高中;職教中心被評為省級標準化職教中心。建成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日益完善,建成了傳染病防治中心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現城鄉有線電視網路一體化,入戶率達到78.3%。計畫生育工作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示範縣。建成四所中心養老院,完成“三老”和貧困戶建房1210間。“四五”普法工作圓滿完成,完善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也都有了新的發展。
“十五”計畫的五年是城鄉居民生活條件顯著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的五年。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950元,比2000年增長73.9%,年均遞增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元,比2000年增長88.6%,年均遞增13.5%。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參加各種保險人數達到5.6萬人,共發放保障資金14612萬元。安置就業和再就業27228人,其中“4050”人員1306人。百村扶貧成效顯著。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000萬元,對48個村進行開發式扶貧,項目區內人均增收316元,減少農村貧困人口4.7萬人。
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縣人民攻堅克難、奮力拚搏的結果,是上級有關部門、外地西豐籍人士、來豐投資客商鼎力相助的結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豐部隊、武警官兵及中、省、市直駐西豐各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政府,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思想觀念相對落後。一些幹部民眾求發展、謀出路的意識不強,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缺乏敢闖、敢試、敢幹的精神。二是經濟總量還比較小。全縣生產總值只占全市的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只占全市的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不到全市的1%。三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基地規模小,難以形成區域優勢;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弱,對農業產業化的拉動作用不強。四是對外開放水平低。主要表現是外資企業少,規模小,出口創匯能力低。五是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寬鬆。一些部門的大局意識較差,部門利益至上,部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低下。這些問題,我們將下大氣力認真解決。
二、“十一五”規劃目標及主要任務
“十一五”時期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提升縣域經濟總量、構建和諧西豐為目標,以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主線,以資源和項目為依託,走特色路,打綠色牌,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民營興縣、流通富縣”四大戰略,強力推進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西豐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十一五”時期主要發展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6億元,年均增長28.9%;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到18:42:40;地區稅收收入完成3.1億元,年均增長3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億元,年均增長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年均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0元,年均增長16.4%。
--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重點實施“一個中心”、“兩個網路”建設,以一個中心輻射城鄉,以兩個網路連結城鄉。一個中心就是著力建設縣域城市中心,重點實施新區開發、舊區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發建設六安新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平方公里;實施六安農民新村建設;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棚改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實施寇河公園二期工程。到2010年,城區面積達到12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0萬人。重點建設郜家店、平崗、振興、涼泉、安民、房木、天德7箇中心小城鎮。農村小城鎮建成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42%。兩個網路建設,即建設交通網路,實施公路環通工程,重點實施遼開線東段、集錫線、沈平線公路改擴建工程,完成鄉村級公路改造和橋樑建設任務;推進公路網路升級,積極籌建縣際高速公路,實現村村通油路、屯屯通客車;完成遼西鐵路建設工程。建設電力通訊網路,重點實施一次輸變電工程和柏榆、松樹輸變電工程;加快郵政、通訊手段升級,促進信息化發展。
--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促進縣域經濟工業化。圍繞“縣域經濟突出抓工業,工業經濟突出抓項目”的思路,建設遼開線工業走廊,著力打造冶金鑄造和機械加工基地,建設醫藥保健品、紡織服裝、新型建材和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到2010年,全縣規模企業達到150戶,總產值年均增長47.1%,增加值年均增長50.6%;納稅超百萬元企業50戶以上。全縣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6.4%,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3.3%。國家名牌實現零的突破,創省名牌6個,市名牌15個。
--以全民創業為手段,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創造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制。建立健全融資擔保、信用評價、人才培訓、技術信息、法律服務和創業輔導六個服務體系。到2010年,民營企業要達到400戶,其中產值超億元民營企業20戶,產值5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190戶,個體工商戶13600戶;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39%。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推進農業產業化。樹立以工謀農理念,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村經濟,用市場經濟的方式組織農業生產,實現城鄉聯動。著力建設梅花鹿、黃牛、柞蠶、榛子、菸草、林蛙、肉鵝、水果、瓜菜、中草藥材10個優勢農產品基地。糧經作物比例達到5: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3億公斤左右。建成產業化龍頭企業40家。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70%。加強專業市場建設,建成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完善平崗蔬菜批發市場、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和新合作超市經營。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和交通運輸業,打造農產品綠色通道。
--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著力打造生態經濟縣。發揮自然環境比較優勢,發掘生態經濟潛在優勢,提升縣域經濟品牌,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環境支撐。大力實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加強公益林管護,完成封山育林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水土保持為重點,治理59條小流域。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6萬畝,水資源利用率達到30%以上。切實保護耕地,確保總量占補平衡。加強礦產資源的集約化開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城鎮垃圾處理廠。依託環境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打造生態旅遊走廊。重點建設冰砬山森林公園和城子山森林公園。
--以和諧為主旋律,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提高教育水平,全縣中國小調整到96所,建成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西豐高中爭創國家級示範高中;農村中心校以上學校全部實現樓房化;學前幼兒教育要達到75%。全面提高人口素質,建設全省一流的計生服務網路。抓好文化創作精品工程,重點建設10個鄉鎮中心文化站和20個文化休閒廣場。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力爭建成體育館,積極籌建游泳館。最佳化衛生資源配置,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衛生醫療救治網路;新建中醫院門診樓和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0%以上。實施廣電局搬遷工程,完成有線電視幹線網路光纜化改造。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率達到28.7%。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對實現我縣經濟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
--全縣生產總值實現25億元,比上年增長34.4%;
--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13.5億元,比上年增長35%;
--社會商品零售額實現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500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3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4900元,比上年增長18%;
--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50元,比上年增長17%。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十項工作。
(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
推進農業產業化,提供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龍頭企業達到39戶,實現產值4.5億元,其中省級龍頭企業達到2戶,市級龍頭企業達到5戶,固定資產投資額超20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戶。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初步形成鹿、牛、蠶、蛙、菜等十大產業基地。
加大山區開發力度,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大力發展畜牧業。鹿飼養量達到6萬隻,個體養鹿大戶達到142戶;黃牛飼養量達到20萬頭,個體養牛大戶達到198戶;肉鵝飼養量達到80萬隻。積極開發特色產業。瓜菜種植面積達13萬畝,其中保護地面積2.2萬畝;柞蠶放養量保持在5000把左右,產量達到4000噸以上;發展中草藥材1萬畝;榛子歸圃3萬畝;林蛙飼養量達到1500萬隻。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基地面積達到35萬畝,完成5個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標識註冊,有機食品註冊要實現零的突破。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健全新農村建設的運行機制。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做好土地經營權證書發放工作。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稅費改革。全面推行村會計委託代理制。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對興辦集體公益事業籌資籌勞實行“一事一議”。推進獸醫體制改革,建設區域性動物衛生監督所。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提供新農村建設的技術支持。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網路。積極引進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赤眼蜂防治面積40萬畝。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建設3個自動觀測站。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到農村開展技術諮詢和服務。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水平。投入資金810萬元,紮實做好15個重點扶貧村建設和移民安置。健全省、市、縣三級定點包扶貧困村和龍頭企業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
(二)著力抓好規模企業,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
建設“遼開工業走廊”,打造工業發展平台。採取置換、租賃等方式,擴大遼開線經濟帶的工業用地面積。加大園區內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增強園區的集聚功能,集中擺放工業項目,新入駐企業24戶。
堅持擇優扶強,做多做大規模企業。對產品有市場、技術裝備好、發展潛力大、貢獻率高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擇優扶持,把優勢產業做大,把骨幹企業做強。重點扶持瀋陽工具機、隆達制鐵兩個萬噸以上樹脂砂鑄件等在建項目。全縣規模以上企業要達到60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2戶。
努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創建名優品牌。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年開發新產品22個,爭創省名牌產品2個,市名牌產品4個。
樹立先進經營理念,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逐步改變家族式經營方式,提高民營企業組織化程度。充分激活企業內部要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12億元,實繳稅金66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20%。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11億元,實現增加值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7.5%和31.2%。
(三)推動物流發展進程,做活第三產業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制定發展物流政策,編制商業網點規劃。加快發展以連鎖經營為主的新型流通業態。完成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建設,以市場凝聚人氣,帶動商機,促進流通。鼓勵發展社區服務、文化休閒等新興服務業,積極發展餐飲服務、交通運輸、中介服務、信息諮詢和房地產行業。
深化流通領域改革。深化商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重新配置現有資產和勞動力資源。加大市場流通的監管力度,規範經濟秩序。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4個鄉鎮新合作連鎖超市。整合糧食資源,推進糧食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進程。
加大旅遊開發力度。加快冰砬山和城子山森林公園旅遊開發,力爭完成冰山滑雪場、狩獵場、會泉度假村等景區景點和城子山公路建設。大力開發柏榆解放溝和安民梓居山莊等農業生態游。積極將我縣的旅遊景點納入市區的旅遊線路,變“點”游為“線”游。全年實現綜合收入1.5億元。
(四)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務求招商引資實效
落實責任,形成招商合力。堅持全民招商,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在全縣範圍內形成“人人跑招商,處處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明確責任,層層分解任務指標,落實獎懲措施,實施招商引資“一票否決制”。
最佳化環境,提升招商吸引力。從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等方面入手,最佳化軟環境。強化服務意識,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無償代辦制和限時辦結制。簡化審批程式,提高辦事效率,改進服務方式,打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打造優勢,增強招商競爭力。依託優勢資源和優勢產業,搞好項目策劃、包裝和推介,實現“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論證一批”的目標。分類包裝50個項目,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要全部達到預可研程度。
創新機制,激發招商活力。轉變招商理念,不斷探索靈活高效的招商方式,突出企業招商、以商招商、產權招商,積極組織小分隊招商,搞好網上招商及中介招商。全年要實現招商引資額9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6個。各鄉鎮必保完成一個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以上的項目。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抓好針織品、土特產品、鹿茸製品等傳統產品出口,積極扶持製藥、新型建材、服裝紡織等產業,實現出口主體、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出口創匯要實現54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0萬美元。
(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穩步推進城市建設。城市建設總規模要達到40萬平方米。實施六安新區建設工程。完成六安路拓寬改造、大通街南段拓寬改造和新區內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六安新區內建設電業大廈和老年公寓,籌建農民新村、縣政府辦公樓和體育館。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建設河畔花園小區、濱河小區、育英小區、糧食局東側商住樓、菜市小區西南段工程和鹿鳴小區二期工程,完成絲綢廠北側廉租房建設。完成朝陽路東段拓寬改造、新立街拓寬改造和寇河公園南岸綠化工程。
加大交通建設力度。完成遼開線東段二級公路改擴建和50.5公里通達公路工程,力爭實施集錫線一級公路路基改擴建工程;實施寇河橋改造工程;力爭實施遼西鐵路建設工程。
加快電力通訊設施建設。投資1.2億元,建設電網一次變電工程。完成和隆變電所改造工程和松樹變電所建設工程,完成農民電路自動化管理工程。改擴建郵政營業大廳。建設9個移動通信基站,全縣移動通信網路覆蓋率達到92%。
(六)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提升生態建設水平
最佳化措施,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嚴格落實生態公益林管護政策,進一步加強對毀林開荒和侵占林地行為的清理力度,嚴厲打擊亂砍盜伐行為。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完成植樹造林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萬畝。實施封山禁牧工程。完成封山育林15萬畝;建牧業小區18個,種植牧草3萬畝。加強生態蠶場建設,中刈放拐枝5.71萬畝,蠶場補植3.62萬畝。
狠抓精品,加強水利基本建設。加快誠信水庫建設進程,力爭年內大壩主體工程竣工。新建塘壩2座,修方塘15座,打大口井60眼。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對7條小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加強防洪工程建設。對乾德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完成石人溝河城區段防洪工程;疏通河道60公里,修築堤防43公里;建成寇河德林橡膠壩。建設陶然、釣魚和平崗3個飲水安全標準化鄉鎮。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完成9個鄉鎮的農業開發工程。
強化監管,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寇河城區段、寶興水庫上游、縣城五個出口等重點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80%以上的企業達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審批關,環境驗收合格率要達到100%。
厲行節約,建設節約型社會。強化節約意識,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建設“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60戶。
(七)加強財政巨觀調控,構築財稅金融保障體系
堅持依法徵稅。加強稅法宣傳,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理順稅收體制,創新稅收機制,完善稅收崗位責任制。加大對重點行業、稅種的稽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稅行為,減少稅源流失,做到應收盡收。
規範非稅收入征管。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罰沒收入等各項非稅收入的管理,編制和執行部門預算,杜絕坐收和亂支現象。擴大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範圍。嚴格財政支出管理,集中財力保證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等剛性支出。
強化專項資金管理。強化對農業、水利、社會保障等專項資金及重點工程、重點項目資金運作情況的審計,搞好領導幹部離任和任中審計,嚴肅查處各種違反財經紀律案件。加強銀企、銀政合作,充分調動金融保險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八)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發展高新技術企業3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6億元。完成市以上科技立項10項。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新一輪“普九”工作。撤併國小3所;建成西豐高中、釣魚中學、房木中學、和隆中學和營廠國小教學樓;改造危房1.18萬平方米。建成職教中心生活服務區。實現全縣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深化農村衛生改革,完成3箇中心衛生院建設,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初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強農村標準防保站建設,提高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大對食品、藥品監督檢查力度,確保食品、藥品安全。
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深入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建立健全計畫生育獎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鞏固婚育新風進萬家示範縣成果。開展綜合治理性別比升高問題專項行動。
大力發展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加大對農村廣播電視舊網改造力度,提高收視質量。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建成健身廣場和體育館。
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擴大各種保險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加強城鄉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做好城鎮及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認真落實就業優惠政策。安置就業6000人,其中“4050”人員400人。
(九)打造平安西豐,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加快社會預警體系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認真貫徹民族宗教政策,嚴厲打擊非法宗教活動。積極開展“五五”普法活動,紮實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調解工作。
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實行領導包案制度。建立信訪預警機制,加大信訪案件查辦、督辦、協辦力度,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層層落實信訪責任,避免越級上訪。
強化安全生產。加大事故隱患整改監控力度,做好“三同時”改造和驗收工作,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加大消防工作力度,集中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整治活動。加大交通安全管理力度,規範整頓交通秩序,切實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加強防火、防汛和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
(十)建設高效務實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以加快發展為準則,全面解放思想觀念。加快發展是第一要務,一切思想、觀念都要服從服務於發展。要實施思想解放工程,加快縮小與先進地區思想觀念、精神狀態上的差距,切實增強大局意識、開放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大力弘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以苦為樂,苦幹實幹的奉獻精神;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的爭先精神。
以提高效率為目標,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本著“小政府,大服務”原則,進一步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健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為企業服務,為基層服務,為民眾服務上來,轉到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上來。加強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職能,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積極開展行風評比活動,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以依法行政為重點,認真規範施政行為。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批評、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聽取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嚴格工作程式和辦事流程,建立高效、務實行政體系,確保政令暢通。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嚴格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及時糾正執法不力和執法違法等問題。實行村務、政務公開,保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大政務的監察審計力度,認真開展專項執法監察和責任審計。
以民眾利益為根本,努力轉變工作作風。鞏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牢固樹立民本思想,真正做到知曉民心,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開展“五個一”工程,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以實施《公務員法》為契機,全面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努力把各機關建設成為幹部優秀、工作優質、環境優美、管理科學、運轉協調的文明機關。
以廉潔自律為己任,加強政府廉政建設。積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依法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時刻注意“洗頭”,洗刷私心雜念;時刻注意“洗手”,面對誘惑心不癢,手不伸;時刻注意“洗腳”,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滿懷希望;面對新的發展目標,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緊緊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開拓創新,紮實苦幹,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建設和諧、平安、富裕的新西豐而努力奮鬥!

發布機構

西豐縣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