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撫順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產業富民、工業興縣、五業並舉、推進六化”的十六字方針,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7億元,按可比口徑(下同)增長14.6%,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8%、15.4%和18.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000萬元,增長25.1%;全口徑稅收達到2.2億元,增長1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1億元,增長7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79元,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6.5億元,增長85.7%。主要標誌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撫順縣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5
  • 內容:2004年工作基本回顧
2004年工作基本回顧,2005年主要工作任務,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2004年工作基本回顧


  
2004年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產業富民、工業興縣、五業並舉、推進六化”的十六字方針,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7億元,按可比口徑(下同)增長14.6%,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8%、15.4%和18.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000萬元,增長25.1%;全口徑稅收達到2.2億元,增長1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1億元,增長7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79元,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6.5億元,增長85.7%。主要標誌是:
——農業產業化建設穩步推進,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全年新建和續建上馬西古、湯圖腰堡生態大棚小區和石文大河峪生態果園、海浪佟家流域觀光農業園等30個規模小區,引進瀋陽萬博食品公司,做大三義物產公司、金佰納葡萄產業公司、金秋實生態科技公司、申氏農業服務公司4個龍頭企業,形成後安食用菌、章黨葡萄、拉古蔬菜、上馬畜禽、馬圈子中藥材和峽河有機稻米6個特色產業基地,城郊型現代農業日益發展壯大。同時,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政策全部兌現,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糧豆總產量達到14.1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態勢良好,民營經濟日益強大。招商引資深入開展,全年引進域外資金35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00萬美元,爭取各類專項資金4968萬元。項目建設再創佳績,45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1億元。特別是達亨木業公司擴建、澎健藥業公司GMP認證、鑫隆矽鎂鉻公司改造等項目的實施和罕王集團、遼東鎂達公司、渾河房地產開發公司、萊特新材料公司、散熱器總廠等骨幹企業的發展壯大,使民營經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全年新增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1037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戶。預計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占GDP的69.1%,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實現稅金1.8億元,占全口徑稅收的8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生態旅遊優勢凸顯,第三產業穩步發展。編制《撫順縣旅遊總體規劃》、《三塊石森林公園服務區詳細規劃》、《關山湖風景區總體規劃》和《關山湖風景區詳細規劃》,深度開發了三塊石森林公園、腰堡水庫度假村和哈達種子園等景區景點,特別是首屆生態旅遊節、遼寧省三塊石登山比賽活動的成功舉辦和三塊石森林公園被評為全市經營信得過單位及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申報,促進了生態旅遊業的發展壯大。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00萬元,分別增長2倍和2.1倍。同時,建築開發業整體攀升,農村集市貿易繁榮活躍,郵政電信和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公路建設投資6971萬元,鋪設油路194公里,路基改造138公里,新建橋樑875延長米,78%的行政村通上油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在全省“大禹杯”競賽檢查中名列第一,特別是我縣民辦公助的農建方式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讚譽,並在全省推廣。以文明景觀帶為重點的村鎮建設投資2450萬元,新砌圍牆4.8萬延長米,新建文化廣場14個,再次被評為全省文明村鎮建設標兵縣。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780萬元,新建和維修校舍1.4萬平方米,縣高中省級示範校達標硬體建設全部完成。機關樓院改造投資1016萬元,建成2920平方米的會議樓和檔案樓,辦公環境明顯改善。有線電視網路建設投資240萬元,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8000戶,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目標。同時,電力、通信、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生態建設步伐加快,污染治理紮實有效。生態示範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年植樹造林3.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萬畝、退礦還林2600畝,新增封山育林10萬畝,新建“四位一體”生態大棚300座,有機稻米、綠色蔬菜分別達到2萬畝和1.5萬畝。依法拆除24座鎂砂窯和關停13家排污企業,對34家偷排偷放污染物的企業進行了嚴厲處罰。同時,改水2160戶、改廁640座,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一建公司轉制和建設集團組建有序進行,鎂砂廠、爆破公司等局屬企業轉制順利實施,發展活力有所增強。農村改革深入實施,集體林改革全部結束,新建水利工程實現產權一步到位,資源資產效益充分發揮;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業稅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減負率達到68.1%。教育布局調整穩步推進,撤併農村初小及下伸點12個。供熱體制改革全部完成,分戶改造率達到100%。同時,文化衛生、糧食流通、商業物資等改革也都取得了新進展。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養老保險擴面3626人、醫療保險擴面2093人,新增並軌人員1754人,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4970人,發放養老保險金3668萬元、失業保險金286萬元、最低生活保障金270萬元。特別是縣社會福利院和章黨敬老院的建成及扶貧幫困活動的開展,保證了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縣大局保持穩定。實施科技項目14項,培育科技示範鄉2個、示範基地4個、示範戶100個,科技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扶貧助學和控輟保學紮實有效,基礎教育得到加強,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文體活動蓬勃開展,特別是“交通杯”秧歌大賽和“德力杯”青年歌手大賽的成功舉辦,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醫療網路進一步健全,衛生防疫和婦幼保健水平有所提高。醫藥市場監管明顯加強,人民民眾用藥安全得到保證。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人民民眾生活環境不斷改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計畫生育率達到99.25%,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分別控制在1.05‰和6.82‰以內。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對外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同時,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全面展開,國土、勞動、人事、計畫、統計、審計、物價、工商、技術監督、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檔案、老齡、助殘和人防等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年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66起,查結治安案件798件,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765 人,特別是圍繞鐵資源開發、木製品加工、河道采砂、民政企業開展的專項治理整頓,維護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信訪和投訴工作得到加強,受理信訪案件525批次、民眾投訴347件次,辦結率分別達到96%和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紮實有效,全縣無疫情發生。安全管理不斷加強,未發生重特大生產事故、交通事故和火災。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達到100%。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基本完成,依法產生村民代表4736人、村委會成員575人。“四五”普法順利實施,行政效能監察和依法行政步入規範化軌道,機關工作效率和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先進典型不斷湧現,特別是廣大民眾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和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成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
各位代表!在各種困難和壓力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全縣上下萬眾一心抓發展,眾志成城建項目,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實現了我縣發展史上的新跨越。可以說,過去的一年是我們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的一年;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的一年;是同心同德,勵精圖治,謀發展求突破熱情高漲的一年。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縣人大和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人民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營企業家和納稅人,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縣武警部隊及人武部全體官兵和廣大政法幹警,向關心支持我縣發展的國家和省、市各有關部門、各幫扶單位、各界人士,向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向離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產業化、工業集約化水平不高,第三產業整體缺乏活力。二是經濟成長質量不高,接續產業發展緩慢,粗放式資源型經濟仍占主導地位。三是剛性支出增長過快,財政緊張狀況沒有根本好轉,保開資保穩定的壓力依然很大。四是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逐漸拉大,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的難度加大。五是政府職能轉變與加快發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個別幹部民眾求生存、求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不強,等等。上述問題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將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克服和解決。

2005年主要工作任務


  
2005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更是我縣能否完成“十五”規劃目標的決勝之年,做好2005年工作對於實現強縣壯鄉富民目標至關重要。從面臨的挑戰看,隨著國內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國家巨觀調控的實施,將使我縣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質是經濟存量的重新分配,錯失良機將永遠喪失發展機遇。從面臨的機遇看,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各項措施的不斷落實和“瀋陽經濟圈”的逐步形成,為我們引進資金和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縣經濟開始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整體處於鞏固調整和蓄勢待發階段,更重要的是在縣委的領導下,我們培養了一支作風紮實、勇於創新、善於拼搏的幹部隊伍,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保障。
基於上述分析,根據縣委十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確定的總體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目標,繼續按照經濟發展“十六字”方針,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和現代農業,全面提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按可比口徑(比去年預計值,下同)增長15.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5%;全口徑稅收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23%。同時,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大局保持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第一,強化市場意識,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以科技為先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綠色和高效農業。在通過科技實驗、典型示範、對接市場和全面推廣等措施,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食用菌、蔬菜、果品、中藥材、山野菜和有機食品等特色綠色產業的基礎上,根據自然資源和物候條件,科學規劃和規範畜牧業發展,不斷擴大肉雞、奶牛和鹿的飼養規模,提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積極引導農民利用林地和林下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產業和從事二、三產業,提高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收益水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同時,在提高“峽河”、“滿香”等品牌知名度的基礎上,依託特色產業和土特產品,培育和打造新的品牌,以品牌暢通市場環節,推動產業升級。
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提高比較效益。在鞏固完善提高的基礎上,以扶龍頭、建小區為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促進農產品增值。在繼續扶持三義物產公司、金秋實生態科技公司、金佰納葡萄產業公司、申氏農業服務公司、特立油脂廠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瀋陽萬博食品公司達產達效和上海益升食品公司落戶我縣,拉動產業升級。在加快石文大河峪、海浪佟家等流域綜合開發,全面提高石文三家子、哈達上年等36個小區管理水平的同時,積極爭取省市物資支持,加快“四位一體”生態大棚建設,培育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綠色產業的新典型。同時,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加快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加速農業產業與科技和市場對接,以科技提升產業水平,以流通壯大產業規模。
第二,強化工業興縣理念,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財政增長
最佳化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工業興縣不動搖,舉全縣之力大力發展縣域工業,加快工業化進程。在鞏固礦產資源開發業的基礎上,擴張木製品加工業,壯大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加工等接續產業,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特別是在按照整頓、規範、鞏固和提高的原則,加大礦業市場治理整頓力度,保證礦產資源開發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同時,鼓勵和支持發展伴生產業,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加速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
營造環境,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按照“抓大不放小、抓新不放老”的原則,引民資、借民力,進一步擴張骨幹企業、壯大中小企業,提升民營經濟整體水平。在加大對罕王集團、達亨木業公司、遼東鎂達公司、萊特新材料公司等骨幹企業扶持力度,打造民營經濟航母的同時,全力扶持散熱器、遠東橡膠、防爆電器等中小企業發展,引導各種自然經濟實體創辦微型企業,培育民營企業艦隊,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確保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27億元,全口徑稅收2億元。
統籌規劃,搭建民營經濟發展平台。在用足用好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加快救兵、大柳、毛公、拉古四個工業小區建設,構築項目承接載體,搭建民營經濟發展平台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向小區擺項目,培育“塊狀經濟”。把民營經濟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圍繞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培育城鎮基礎產業,實現產業集聚與小城鎮建設同步推進。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深入實施品牌牽動戰略,以品牌闖市場、增效益。
第三,強化效益理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依託資源,做大做強生態旅遊業。加快“一線兩區五點”的開發建設,重點改造三塊石森林公園比丘洞和大長嶺景區,包裝二O五台至三塊石“紅色旅遊”專線,開發關山湖風景區和後安小鹿溝旅遊度假區,復建三塊石青龍寺和拉古中華寺,為生態旅遊業的全面提升創造條件。依託自然生態資源,積極挖掘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間故事,不斷豐富旅遊文化,以旅遊文化提升我縣生態旅遊的整體品位。加大旅遊商品開發力度,理順經營管理體制,積極舉辦撫順縣第二屆生態旅遊節和三塊石登山比賽活動,不斷擴大我縣對外影響。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積極探索觀光農業、生態旅遊和科技教育“三位一體”的特色旅遊之路,拓展旅遊內涵。
加快發展商飲服修和建築開發業,整體激活第三產業。圍繞旅遊度假區和交通運輸幹線,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商飲服修網點,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全力扶持建設集團,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實現建築開發業的有序發展。同時,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搞活商品流通,鞏固交通運輸、郵政電信發展成果,實現第三產業全面發展。
第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項目建設,全面擴大對外開放
深入開展招商引資,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牢固樹立“興縣靠工業、工業靠招商”的思想理念,大力開展委託招商、以商招商、項目招商和全民招商活動,確保引進域外資金4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有選擇地引進項目,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整體質量和水平,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加快項目庫建設,為招商引資提供項目保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積極為投資者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力爭2004年在談項目全部落戶我縣。同時,依託產業和民營企業,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實現借智興業。
加快項目建設,積聚經濟發展能量。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緊緊抓住外資湧入、南資北移、民資擴張和“兩個支持”的歷史機遇,圍繞礦產資源開發、木製品加工、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和旅遊開發等優勢產業和撫順市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優勢策劃和包裝項目,以項目吸引投資,謀求發展,實現突破。積極創造條件,加快項目特別是投資超千萬元項目建設,力爭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形成加速發展的助推器。同時,健全項目“三包”責任制和考核體系,保證項目建設速度和質量。
第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公路建設在加大公路養護和紅線控制管理力度,強力整治超限運輸,保證暢通的基礎上,完成路基改造收尾工作,新建油路100公里,力爭實現“村村通”目標;加快公路綠化、美化和標準化建設,力爭主幹道全部達到景觀線、精品線標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以全省“大禹杯”競賽活動為載體,加大後安、上馬和馬圈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力度,在新建方塘10座,河堤工程防護3公里、生物防護20公里的基礎上,確保夫妻嶺水電站併網發電,力爭占貝水電站開工建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力爭消滅D級危房的基礎上,加快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最佳化資源配置。同時,加快電力、通信、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設施功能。
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結合編制“十一五”規劃,按照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對全縣村鎮進行全面規劃,為加速農村城鎮化和拓展發展空間創造條件。以產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手段,加快石文、後安、哈達和章黨四個建制鎮建設,形成區域性發展中心。同時,加快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礦還林、封山育林和農村能源建設,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確保生態示範縣建設通過國家檢查驗收。
第六,加強稅收征管,強化增收節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強化征管質量,確保應收盡收。在健全稅收征管制度,強化征管手段,創造良好稅收環境的基礎上,加大資源型企業和零散稅源征繳力度,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加大稽查力度,嚴厲打擊偷稅、騙稅和漏稅行為,保證稅款不流失。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穩定和增加政府可控財力,保證財政正常運轉。同時,加強與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最大限度爭取上級部門專項資金,藉助外力加快發展。
加強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預算管理,全面推行部門預算,保證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機關運轉等重點支出。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大力開展增收節支活動,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加強資金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加大財政周轉金回收力度,減少資金損失。嚴肅財經紀律,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維護正常的財經秩序。
第七,深化改革,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加大改革力度,增強發展活力。按照省市的總體部署,按行業、分階段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減輕財政和農民負擔。以理順管理體制和明晰產權關係為重點,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服務“三農”功能。在完善和規範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局屬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確保局屬企業全部轉制,提高增效創稅水平。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和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不斷規範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措施,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繼續深化教育、文化、衛生等改革,全面整合資源,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深化糧食、物資、商業、房產等系統改革,實現自我發展。
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全縣大局穩定。在健全制度和加強資金管理的同時,穩步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擴面工作,力爭實現應保盡保。千方百計挖掘就業崗位,全力拓寬就業渠道,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全縣穩定。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和投訴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繼續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努力解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困難。加強安全管理,杜絕重特大生產事故、交通事故和火災的發生,保證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加強民兵預備役、國防教育工作,確保完成徵兵和雙擁共建任務。
第八,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並定期報告工作;主動向政協通報政府工作中的重大決策,加強政治協商;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不斷提高辦理質量。加強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繫,全面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加強基層民主和政權建設,完善村民代表議事制度,保障民眾行使民主權力。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活動,增強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進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努力倡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繼續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以文明村鎮為重點的文明景觀帶建設,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硬體上檔次、軟體上水平。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社會進步。圍繞重點產業,抓好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教學水平,鞏固發展“普九”成果;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和適用型人才。繼續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質,確保計畫生育率達到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分別控制在2.67‰和9.16‰以內。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大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民眾業餘文化生活。加快公共衛生設施和醫療救治網路建設,不斷提高防疫和婦幼保健水平。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醫藥市場管理,保護人民健康。加快有線電視網路和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兩台”采編播質量,鞏固和擴大發展成果。按照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認真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繼續做好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和勞動、人事、統計、審計、物價、工商、技術監督、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檔案、老齡、助殘等項工作,全面提高整體水平。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主題,全面加強政府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做到勤政、廉政、務實,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端正學風,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進一步強化“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理念,在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努力學習經濟、科技和現代管理知識及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不斷提高駕馭能力、決策能力和辨析能力。同時,把加強學習、研究問題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理性的思維、全新的理念解決問題,尋求突破,謀求發展。
奮力拚搏,努力建設開拓型政府。把解放思想和創新思維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始終,在對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縣情深入了解、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徹底跳出計畫經濟和傳統思維模式及工作方式,以超前的意識、發展的觀點、改革的思路、開放的視角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減少和杜絕形象工程、數字遊戲,做到說實話、乾實事、講實效,以求真務實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推動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階。
執政為民,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公僕意識,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民眾最不滿意的事情抓起,從民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滿腔熱忱地為民眾排憂解難。繼續加強軟環境建設,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和富商的社會氛圍,以服務積聚發展能量,培育發展優勢。同時,加強廉政建設,積極整治行業不正之風,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
規範程式,努力建設法制型政府。認真學習《行政許可法》、《行政訴訟法》和《契約法》等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的法律水平。特別是按照法定程式和許可權行使政府職能,保證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健全目標考核體系,完善機關工作程式,加大績效考核和督查力度,確保各項工作依法、有序進行。
各位代表!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也是全體政府成員為之奮鬥的目標。讓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委九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為建設富裕、秀美、文明的撫順縣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