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大陸地震災害損失

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2005年中國大陸地震災害損失述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中國大陸地震災害損失
  • 死亡:15人
  • 重傷:90人
  • 輕傷:777人
地震統計,地震災情,主要特點,

地震統計

2005年我國境內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2次(我國大陸地區發生13次,我國台灣地區發生9次),6~7級地震4次,5~6級地震18次(表1),最大地震為2005年4月8日發生在西藏仲巴的6.5級地震。

地震災情

2005年中國大陸地區有11次地震成災事件。根據有關省(自治區)地震局的地震災害評估報告統計結果,2005年地震災害共造成中國大陸地區約208.4萬人受災,受災面積約15039.7平方公里;死亡15人、重傷90人、輕傷777人;造成房屋3457153m毀壞,543515m嚴重破壞,9916280m中等破壞,10624541m輕微破壞;地震災害總的直接經濟損失約26.3億元。江西省是2005年地震災害最重的省份,12人死亡,613人受傷,占全年人員傷亡總數的71%;直接經濟損失178796.58億元,占全年經濟損失的68%。
2月15日新疆烏什發生6.2級地震,直接經濟損失達15757.43萬元,主要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破壞嚴重,但由於災區歷史上發生過多次6級以上地震,居民積累了一定的抗震經驗,房屋四角普遍設有木柱,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很少造成房屋整體坍塌,所以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4月8日西藏仲巴6.5級地震和6月2日墨脫5.9級地震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直接經濟損失總計達到5221.6萬元,高出以往平均水平。主要震害原因是兩次地震均震級大、餘震強度高、涉及面廣,而且當地建築物普遍抗震性能較差,牧(居)民缺乏抗震意識,造成震中附近地區構建築物破壞嚴重。
雲南省今年共發生三次成災地震事件:1月26日思茅5.0級地震、8月5日會澤-會東5.3級地震和8月13日文山5.3級地震,造成5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24940萬元。主要震害原因:(1)場地條件和房屋結構類型較差。三個地震災區均為山區,河流切割急劇,地形起伏,高差較大,多數山區民居建築在斜坡地帶;多數房屋為土木結構,磚混結構沒有設定構造柱,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的牆體砌築質量差、沙漿標號低;(2)震害分布廣泛。與同級地震相比,除土木、磚木結構房屋建築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之外,磚混、框架結構的房屋建築破壞也很明顯。(3)公共用房、生命線工程和水利設施破壞明顯。這三次地震均造成生命線工程和水利設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4)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沼氣池、水窯、蓄水池破壞嚴重。
7月25日黑龍江林甸發生5.1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744.68萬元。主要震害原因是農村土木結構和老舊磚房破壞較重,經過抗震設計和有圈樑的房屋基本沒有破壞。
10月27日廣西平果4.4級地震雖然震級較小,但由於地質條件特殊,仍造成了1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2532萬元。主要震害原因:地震基本設防烈度偏低,廣大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民缺乏抗震意識,加上場地條件所限,許多農居依山而建,抗震能力十分薄弱,當地石灰岩風化較嚴重,加之植被較差,地震造成大量危石滾落,對房屋、道路和地頭水櫃、家庭水櫃和沼氣池等造成嚴重破壞。
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瑞昌間發生的5.7級地震造成13人死亡,77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203759.39萬元。主要震害原因:(1)此次地震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震中處於瑞昌市城區邊緣,地震對城區房屋造成巨大破壞,老城區及城鄉結合部位的房屋大多是老舊建築,普遍缺乏抗震能力;(2)災區抗震設防標準低,農村房屋普遍不設防,當地傳統民居為空斗牆房屋,牆體經不起地震水平向的作用,而且許多房屋的砌築質量差,砌築牆體的砂漿中水泥含量很少,甚至只用泥漿加石灰砌築,強度低,粘結力差,絕大部分嚴重破壞的民房都是用不合格的砂漿砌築的。震區房屋大多為2-3層開間大、牆體薄、空斗牆的“大頭房”,2層以上往往超出底層1米多,造成房屋“頭重腳輕”,此類結構房屋極不利於抗震;(3)震區人口稠密,房屋建築比較集中,戶均建築面積大,與人口密度低的地區相比,相同震級或災區面積下破壞建築面積大,損失重;(4)該地區地基地質條件差,軟土、地表水系和水體發育,廣泛分布古湖泊等軟土地基,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震災害;(5)江西省及其周邊地區歷史地震頻率低、震級小,廣大民眾對地震的認知程度和警惕性不夠。一些民眾慌忙逃生,沒有注意躲避塌落的牆體磚塊,是造成人員死亡和重傷人數的原因。

主要特點

(1)2005年的成災地震次數(11次)與2004年成災地震次數(11次)持平,但損失程度卻是2004年的近3倍,人員傷亡也是2004年的2倍。但2005年成災地震次數遠低於2003年(21次),損失程度約相當於2003年的55%。
(2)2005年中國大陸地震成災事件分布較分散,雖然新疆、西藏、雲南等傳統地震活動性較強的地區也發生了多次破壞性地震,但東部地區地震活動性明顯增強。7月25日黑龍江林甸5.1級地震、10月27日廣西平果4.4級地震和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5.7級地震都發生在地震活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並造成了較大損失和人員傷亡,另外山東於5月9日在煙臺東北海域發生4.5級地震,6月10日在郯城、臨沭發生4.4級地震,7月22日在榮成東北海域發生4.1級地震,並有小震群活動,雖然沒有造成損失,但是地震活動水平明顯高於平均值。
(3)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主要由東部地震造成。2005年11次成災事件西部地區有8個,但人員傷亡不到總數的9%,經濟損失約占總數的20%。東部地區3個成災事件,人員傷亡占總數的91%以上,經濟損失達80%。西藏仲巴6.5級、墨脫5.9級地震和新疆烏什6.2級、墨玉5.2級地震發生在人口稀少地區造成的損失並不大,而江西九江、瑞昌間的5.7級地震由於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廣西平果4.4級地震由於地質環境特殊,滾石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並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