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本溪縣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是本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縣委及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圓滿地完成了縣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本溪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相關部門:本溪縣政府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2004年政府工作任務,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今年是本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縣委及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圓滿地完成了縣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實現30.6億元,同比增長11%,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10.9%、1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億元,同比增長58.3%。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600元,同比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8.8億元,同比增長15.8%。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全縣經濟及高效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3.75萬畝,占農作物總面積的46%。“六個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中藥材基地發展到14萬畝。優質米基地發展到7萬畝,其中“千斤谷”發展到5000畝。以刺嫩芽為主的山野菜基地發展到2萬畝。種子繁育基地發展到1萬畝。畜禽養殖基地特種珍禽發展到7萬隻,肉鵝8萬隻,完成黃牛和絨山羊改良10萬頭,被省政府列為“遼寧省絨山羊聯合育種基地縣”。林蛙基地養蛙1億隻。完成植樹造林5.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4萬畝;完成節柴改灶1.6萬鋪;嚴厲打擊濫砍盜伐行為,查處案件100件。農建總投資5233萬元,完成骨幹工程40項,治理河道126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2萬畝,修建人畜飲水工程16處;引資建設了小市陳英、偏嶺泥塔和四道河三處小水電站,新增發電量1500萬度。農村稅費及相關配套改革進展順利,稅改減負率達81.8%,合併行政村32個,化解村級不良債務50%,爭取省、市轉移支付資金1857萬元。農業信息網建設日趨完善,在信息傳遞、技術諮詢、銷售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引資新建了東大牧業種鵝繁育場、鹼廠金穀米業、清河城紅松果仁加工廠等農事龍頭企業,中藥飲片加工廠順利轉制,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到30戶,為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快項目建設速度,生物氧化提金廠、清河城紡織廠三期工程、七一五乳化炸藥生產線、泉水頁岩釉面瓦廠、雅荻塑膠製品廠等新建、續建項目陸續開工投產。千方百計啟動停產、半停產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南化電石廠、草河城華聲鑄造廠、連山關選礦廠、溪城化工廠等15戶多年停產企業啟動生產。積極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組建冶煉集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佳寶木業技術改造順利實施;曲軸技改已申報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扶持項目。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32戶企業完成轉制,鐵剎山酒廠股份制改造順利實施。全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6.82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稅金1.53億元,同比增長8.2%。
——第三產業日趨活躍。旅遊業面對非典不利影響,積極強化內部管理,全年培訓旅遊從業人員120餘人次,開展環境綜合治理14次。關門山森林公園二期工程進展順利,旅遊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註冊並推出了“楓葉之鄉”旅遊品牌,開展了以“楓葉之鄉本溪縣,都市休閒後花園”為主題的旅遊宣傳促銷工作,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燕東山花節”和第三屆“滿鄉楓情節”。全年接待中外遊客7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億元。商貿流通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商業、糧食、供銷系統積極盤活閒置資產,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各類專賣店、連鎖店、商業超市、中介組織、禮儀服務及餐飲娛樂業發展勢頭強勁,滿足了人民民眾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果。立足地區比較優勢,開展全方位對外招商引資。加大了經濟環境治理力度,完善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大力開展網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先後赴日本、韓國及青島、寧波、深圳、廈門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各類展洽會、交易會,企業和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51項,總投資9.9億元,到位資金5.2億元。其中投資超百萬元項目142個,超500萬元項目22個。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年新增非公有制企業187戶,新增從業人員2100人,非公有制企業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2.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1.9%。
——財稅金融運行平穩。努力克服財稅體制調整及非典等不利因素影響,本著“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的理財思路,積極培植稅源,加強稅收征管,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了公教人員工資按時發放和重點建設項目資金投入。全年財政收入預計實現1.1億元(新口徑),同比增長15%(按老口徑計算預計實現1.6億元,同比增長21%)。全年爭取國債及省、市專項資金7000多萬元。住房公積金管理進一步規範,採購中心及核算中心的監管職能得到充分發揮。金融部門各項貸款餘額預計實現15.3億元,比年初增加2億元。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全年累計出讓經營性用地26宗,純收益2839萬元。城鄉基本建設累計投資1.8億元,開發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重點改造了榮盛、文化等住宅小區,文化廣場建設全面開工,公安局“三所一房”工程開始啟動。投資760萬元,對長江路進行全面改造,攤鋪黑色路面5.3萬平方米,鋪裝彩板3.3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即長江路截流乾管和廠房基礎設施建設順利竣工。大力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安裝路燈80組,景觀燈88組,新植草坪2萬平方米,行道樹4000餘株。加大對小城鎮建設扶持力度,縣財政投入扶持資金1200萬元;鹼廠鎮5300平方米商業市場投入使用;草河口鎮2萬平方米住宅開發項目全面動工;連山關鎮完成住宅及商品房開發5300平方米;田師付鎮採煤沉陷區首批117戶危房戶遷入新居。投資780萬元,完成縣城中心客運站改造。本溪至小市一級路縣轄路段路基改造順利完工,鐵長線改造竣工。投資4010萬元,新鋪村級油路112公里,全縣通油路村達到90個。農村低壓電網改造結束,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實現同網同價;新安裝固定電話3200台,新增移動用戶2.8萬戶,新接入網際網路用戶608戶。
(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全年科技創新投入6200萬元,完成國家、省、市科技項目23項,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65項。農村教育布局調整有新突破,撤併中國小校19所,教學點16個,新建寄宿制學校3所。投資1900萬元,完成了縣高中、縣一中宿舍樓建設。爭取資金500萬元,對4所中國小進行了危房改造和標準化建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文化活動及文藝創作日趨活躍。面對非典疫情,全縣上下協同作戰,建立了嚴密的防控體系,實現了非典零病例。實施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工程,理順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初步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農民就醫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中國/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計畫生育項目工作穩步推進,計畫生育率達98.6%,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再就業服務中心信息平台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10060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輸出勞務7300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發放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4950萬元,社會化發放率達100%;發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346萬元,發放失業保險金2100萬元;發放城鄉低保和臨時救濟金1250萬元,有1.4萬戶次貧困家庭得到救助。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捐款、捐物合計364萬元,救助貧困人口14658人。“雙百”扶貧及移民生產開發步伐加快,移民造地工程全面啟動,對155戶貧困地區居民實施了整體搬遷,為農村特困戶及“三老”戶建房163座。人事、統計、檔案、武裝、宗教、人防、老幹部、縣誌、街道等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三)依法治縣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
“四五”普法工作穩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管,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加大對無證、不合格煤礦的整頓力度,共取締無證煤礦303個,關閉不合格煤礦67個。社會綜合治理防控體系日趨完善,群防群治效果顯著,破獲各類刑事案件451起,查結治安案件1300起,嚴厲打擊了邪教組織活動,維護了社會穩定。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日趨活躍,湧現出縣級以上文明單位166家。
(四)政府機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年來,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大力實施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機關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切實加強執法監督,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積極拓展政務公開範圍,政府工作透明度進一步增強;紮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加大審計、監察工作力度,全年查處違紀案件71件,審計違紀資金1486萬元,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2件,建議、批評和意見61件,政協委員提案28件。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及時妥善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
一年來,我縣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一成績是全縣上下努力克服非典衝擊及其它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面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務實、努力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上的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界人士,向對政府工作給予熱情支持和有力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離退休老幹部,向為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積極貢獻的駐軍和武警部隊,省、市駐縣單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縣穩定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縣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固定資產投資不足,經濟總量不大,產業檔次不高,新的經濟成長點不多。工業企業規模小、效益低,缺乏市場競爭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緩慢,輻射帶動作用不強,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第三產業尤其是旅遊業各要素建設不配套。財政資金調度困難,鄉鎮財政收支不平衡。弱勢群體還沒有得到全面有效救助,社會矛盾依然突出,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社會文明程度還有待提高。部分幹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缺乏創新精神和憂患意識,工作作風不紮實,個別部門服務地區經濟發展意識不強,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寬鬆,政府機關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政府工作任務

2004年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經濟發展“倍增提速”目標的開局之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壓力與希望同在。我們必須以開拓創新的使命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和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搶抓機遇,紮實工作,乘勢而上,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按照縣委十一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突出工業,強化農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實施科教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2004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5.58億元,同比增長16.4%;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20%、16%。
——財政收入實現1.26億元(新口徑),同比增長15%。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6億元,同比增長36.4%
——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960元,同比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8億元,同比增長15.3%。
為完成上述工作任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工業強縣,加快工業化步伐
工業是我縣經濟的主體。全縣上下要牢固樹立工業強縣、工業富縣思想,進一步突出工業經濟主導地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化步伐。
以骨幹企業為龍頭,培育支柱產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逐步做大做強機械加工、紡織、化工建材、冶煉、木材加工、造酒六大支柱產業。抓好曲軸集團鋼軸生產線改造,最佳化產品結構,提升企業檔次;完成冷拔油缸廠三期擴建,增強企業實力。加快一紡廠四期工程建設,盤活織布廠,提高革基布產量,做大紡織企業規模。引進資金實施氯鹼總廠技術改造,實現產量與效益成倍增長;搞好石灰石資源開發,重點落實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抓好七一五粉狀乳化炸藥生產線建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壯大泉水頁岩瓦生產規模,明年新上6條生產線。加大冶煉新產品開發力度,擴大市場份額,積極探索跨行業經營;抓緊實施北方煉鐵廠和華聲鑄造廠擴建,提高生產能力;抓好富城鐵礦、小市選礦廠及南化電石廠35000噸電石爐建設,盤活草河口鑄造廠,啟動偏嶺氧化鐵紅項目。積極吸引外資,抓好佳寶木業萊明板生產線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盤活益升木業、光達木業,激活存量,做大總量。引導和扶持鐵剎山酒廠面向社會融資擴股,加強高檔酒的研發生產,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效益穩步增長。
以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動力,努力構建體制順暢、機制靈活、效益突出的縣域工業體系。要在總結鐵剎山酒廠轉制經驗的基礎上,對冶煉集團、草化、南化等重點國有企業實施規範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實現國有資產的有序、有效退出。對縣內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將通過合資合作、購併轉讓、破產重組等形式,加快實現民營化。
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加快三個基地建設步伐。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性機遇,依託本溪,服務“兩鋼”(本鋼和北鋼),接軌瀋陽,融入遼寧中部城市群,把我縣建設成為服務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三個基地。即:充分利用我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優勢,對接大中城市“退二進三”,搞好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型產業的轉移承接,努力將我縣建設成為遼寧中部城市群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利用石灰石、煤炭、鐵粉、頁岩、革基布、PVC樹脂等產品,建設工業原輔材料、建築材料供應基地;充分發揮工業基礎優勢,加快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進一步做大做強曲軸、半軸、鑄造等支柱產業,建設裝備製造業的零部件配套基地。圍繞三個基地建設,積極規劃建設工業小區,鼓勵引導鄉鎮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使新項目集中向工業小區擺放。要做好小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完善設施配套,制定優惠政策,突出小區比較優勢,實現“築巢引鳳”,加速發展塊狀工業經濟。
(二)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要以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為主要途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紮實推進“三農”工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三農”問題日益凸現出來。按照縣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的部署,全縣30萬人口的分布要逐步形成“三個三分之一”的格局,即縣城小市人口,草河口、鹼廠、田師付、偏嶺等中心鎮的人口和農村人口各占三分之一,努力實現農民工人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要實現這個目標,一要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要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以國內沿海發達地區為重點,加強對外聯絡溝通,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信息諮詢,促進富餘勞動力到發達地區就業,明年力爭輸出勞務8000人以上。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拓寬農民就業主渠道。發揮山區資源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組織農民從事特色農產品和林副產品加工,增加農民收入。二要發展小城鎮經濟。以草河口、鹼廠、田師付、偏嶺幾個中心鎮為依託,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資源,建立工業小區,加快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步伐,不斷壯大二、三產業規模,使其成為輻射周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就業空間。要繼續深化農村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農村富餘人員向小城鎮轉移。經過幾年努力,小市鎮城鎮人口力爭達到12萬人,草河口鎮達到3萬人,田師付鎮達到3萬人,鹼廠鎮達到2萬人,偏嶺鎮達到1萬人。三要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及農村教育布局調整、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等相關配套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藉助本溪市發展中藥接續產業的有利時機,把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20萬畝,百畝以上藥園增至110個;以鹼廠、南甸為中心,進一步壯大優質“千斤谷”生產規模,明年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繼續壯大刺嫩芽種植規模,明年新發展1萬畝,50畝以上示範園增至120個;強化種子繁育工作,計畫完成繁種2萬畝;大力發展食用菌栽培,明年計畫發展150萬袋;發揮“全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政策優勢,加快發展畜禽養殖業,計畫完成絨山羊提純改良10萬隻,發展特種珍禽10萬隻,壯大冷水養殖規模,搞好封溝養蛙。加快以核桃、紅松果、榛子為主的乾堅果經濟林發展,明年計畫新增4.7萬畝。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繼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切實加強林業後備資源建設,計畫完成植樹造林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5萬畝。新發展工業原料林4萬畝,綠化苗木500畝,完成封山育林5萬畝。繼續實施“天保工程”,嚴格落實公益林管護責任制,加大林業嚴打和護林防火力度,全面完成林權換證工作,積極推廣農村新型能源。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全年計畫安排水利項目8項88處,總投資2.1億元,其中農田水利工程38處,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萬畝,新建小水電站2處,重點抓好盤龍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抓住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重點在羊絨、烏雞、獺兔、中藥材、優質米、刺嫩芽加工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打造綠色品牌,計畫申報綠色食品標識5個。發揮龍頭企業牽動作用,立足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獨具地方特色的塊狀經濟發展模式。要繼續抓好鹼廠農業綜合園區、小市同江峪農業生態園區、清河城藥材示範園區和山城子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提升檔次,增強輻射帶動功能。
(三)以打造“楓葉之鄉”旅遊品牌為載體,加快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
以“楓葉之鄉”品牌註冊為契機,全力打造楓葉、水洞、溫泉三大旅遊知名品牌,爭創“中國優秀旅遊縣”,努力將我縣建設成為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後花園”。一是強化旅遊資源整合。要以楓葉觀賞、水洞探奇、溫泉療養為主題,集中精力建設兩個旅遊環線,即以縣城為中心,連線本溪水洞—觀音山公園—關門山—湯溝—大石湖—湖裡畫廊—大地森林公園—鐵剎山—觀音閣水庫—溫泉寺旅遊環線,明年重點抓好大石湖至湖裡公路建設;以關門山森林公園為中心,連線湯溝—關門山森林公園—關門山生態園—關門山水庫的旅遊環線,推動景區聯片開發。二是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按照全縣旅遊整體規劃要求,從歷史、文化、民俗等新角度挖掘旅遊資源潛力;對全縣楓葉資源實施普查,制定開發保護計畫;吸引社會資金,開發建設水洞周圍遊樂園區;千方百計振興湯溝旅遊景區,增強活力;有計畫有步驟地對關門山森林公園、小湯溝、大石湖、大地森林公園、湖裡畫廊、鐵剎山等重點景區進行開發建設,努力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和景區建設的特色化,提升景區品位。重點抓好關門山森林公園國債二期後續工程建設,確保“五一”節前投入使用。三是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旅遊行政管理職能,加快縣域旅遊產業一體化進程,實現聯合宣傳促銷,聯手互送客源,形成互利、互動、互惠新格局。四是開發特色旅遊商品。加快土特產品、保健品、工藝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開發,逐步形成規模效益。鼓勵農民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項目,增加農民收入。五是加強旅遊宣傳促銷。圍繞楓葉、水洞、溫泉三大品牌,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大力開展多渠道、多角度、多階段、多層次的宣傳促銷活動,加強與域外旅行社、知名景區的交流與合作,拓展客源市場。繼續辦好“滿鄉楓情節”和“燕東山花節”,提高舉辦質量。力爭全年接待遊客1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億元。
全力搞活流通服務領域。加快土特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提升鹼廠、草河口、小市等中心城鎮集貿市場的集散功能,搞活商品流通。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加快推行定點屠宰等標準化生產經營模式,維護消費者利益。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超市、專賣店等現代行銷方式,提升經營檔次及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商貿流通企業改革,創新經營監管體制,努力盤活閒置資產,鼓勵發展信息諮詢、中介組織、家政服務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四)以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鎮化步伐
以建設瀋陽、本溪“衛星城”為目標,嚴格按照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要求,本著高標準設計、高起點建設、高質量管理的原則,儘快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以中心鎮為支撐的城鎮網路體系。
縣城建設重點實施濱河路、煤炭東路、康泰路、大市場、書苑巷二縱四橫六條主幹道的貫通改造工程,完成道路攤鋪及路面維修8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計畫完成9萬平方米,重點抓好文化廣場、迎賓廣場、縣城東西出入口改造;抓緊實施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和自來水管網改造項目;繼續搞好縣城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計畫新安裝路燈295組,景觀燈179組,新植城區綠化樹木7000株,植草坪3萬平方米。全面啟動縣城電網改造工程。明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計畫投資9513萬元。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面向市場籌集建設資金,搞好國有土地儲備,增加土地經營收益。把道路、公用設施以及自然人文景觀等凡可投入市場運營的城市資產都推向市場,拓寬融資渠道,調動全社會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認真貫徹《本溪滿族自治縣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建立綜合執法體系,切實解決店外經營、占道經營及“三堆五亂”現象,塑造整潔優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環境。繼續對小城鎮建設給予政策、資金扶持,重點加強鹼廠、田師付、草河口、偏嶺四個中心鎮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健全集聚服務功能。完成縣轄一級路攤鋪,村通油路完成141公里。計畫投資3650萬元,完成縣鄉通訊線路擴容改造。
(五)以“項目建設年”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新的一年,我們要把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作為重點工作,以“項目建設年”為突破口,以民營經濟為新的增長點,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將2004年作為“項目建設年”,立足縣域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環境優勢及工業基礎優勢,積極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招商引資工作。拓展項目引進的領域和範圍,在重點抓工業項目的同時,抓好農業、城建、旅遊、文化等方面的引資項目,實現招商引資工作的全面推進。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項目庫,強化招商引資項目策劃、包裝,增強項目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抓住遼寧中部城市群產業轉移和本溪市城區東擴的有利契機,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農產品加工型項目、大型企業的配套產品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做大縣域經濟總量。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採煤沉陷治理和省政府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投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組建高素質的招商引資專業隊伍。健全招商引資領導機制,強化專項推進,加強督促檢查,完善考核辦法,為招商引資提供機制保證。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要把民營經濟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加以培育,強力推進,加快縣域經濟民營化步伐。一是激活民間資本,引進新上一批。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的個體私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民間資本已具備相當規模。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調動民間資本由消費領域向投資領域轉移,推動民間資本有效組合,形成新一輪民間投資熱潮。引導民營經濟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社會服務及新興產業的開發和建設,實現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是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民有民營一批。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聯合、兼併、股份制等形式,積極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改造,放寬市場準入,拓寬融資渠道,拓展民間資本發展空間。三是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搭建民營經濟發展平台。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嚴格保護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對重點企業繼續實行掛牌保護。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縣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和貼息。對民營企業政治上給信任,政策上給方便,發展上給扶持,權益上給保障,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公開、公正、寬鬆的發展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六)以加強稅源建設為重點,促進財稅金融工作再上新水平
突出抓好財源建設,千方百計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要進一步鞏固基礎財源,挖掘潛在財源,培育後備財源,加大非稅收入比例,提高預算外財源貢獻率。嚴格依法治稅,確保應收盡收。堅持“一吃飯、二穩定、三建設”的原則,確保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和重點建設項目支出。整合政府財力資源,發揮財政調控作用,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大力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收入分配機制,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調動鄉鎮增收的積極性。努力增加信貸投放,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七)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切實抓好三項“民心工程”
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並軌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城市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認真做好職工並軌收尾工作,及時為並軌人員接續各項社會保險關係。積極推進醫療保險改革,逐步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年計畫開發公益性崗位1500個;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職能作用,不斷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技能,拓寬就業門路,使1.2萬名下崗職工逐步實現再就業。二要以移民生產開發為重點,搞好對弱勢群體的救助。要把解決溫飽、安置就業作為解決水庫移民生活困難問題的突破口,通過外出勞務輸出一批,多種經營帶動一批,鄉鎮企業吸納一批,拓寬移民就業渠道。明年要確保在春耕前完成移民區造地5253畝任務。紮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改善貧困地區居民生產、生活條件。認真抓好“雙百”項目落實,嚴格資金管理,確保各項專項資金及時足額下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要籌資500萬元用於扶貧濟困和農村特困戶建房。加快慈善機構建設,積極引導民間資金參與發展社會福利事業。三要全面做好采沉治理工作。以對人民民眾高度負責的精神,抓緊實施采沉治理方案,確保各級補貼資金及時到位;加快完善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完成1400戶的搬遷任務,全年要完成60%以上的治沉工作總量,全面改善田師付的小城鎮面貌。
(八)以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為切入點,促進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突出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計畫完成科技項目40項。堅持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實行鄉村中國小教師工資縣統籌。繼續抓好教育布局調整和中國小寄宿制學校建設,合併中學2所,國小8所,建成蘭河峪寄宿制國小和鹼廠地區規模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成省級示範性高中創建工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依據市場需求,積極擴大招生規模,加快實用人才培養。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逐步實施全員聘用制度。穩步推行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搞好鄉鎮衛生院和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建設,改善縣鄉醫療條件。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努力培育文化產業。積極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更新廣播電視設備,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加大信訪工作力度,認真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及時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民眾根本利益。大力開展“四五”普法活動,強化《行政許可法》的貫徹實施,全面推進公安系統改革,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提高安全意識,杜絕重大傷亡事故發生。進一步深化小煤礦治理整頓工作,嚴厲打擊盜採國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繼續強化社區管理職能,積極開展爭創文明社區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切實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明禮誠信、文明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九)以強化政府自身建設為保證,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新形勢和新任務,為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保證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一要解放思想。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省政府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為我縣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全縣上下必須解放思想,認清形勢,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牢固樹立發展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實現“倍增提速”目標,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二要轉變職能。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手續,真正做到方便基層,方便企業,方便民眾。發展電子政務,逐步推行無紙化辦公,探索“網上審批”新方式,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三要廉潔自律。堅決貫徹執行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全面落實好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重大建設項目民主決策和公開招投標制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大案件查處力度,糾正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縣內重大建設項目審計和主要領導離任審計,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滋生,以良好的形象贏得全縣人民的擁護和信賴。四要勤政為民。要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以民為本,與民同心,為民謀利,受民監督,以真實的業績贏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形成合力,共謀發展。要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倡說真話、辦實事、求實效,以作風的轉變促進工作的落實。五要依法行政。進一步強化政府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目前我縣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對於實現“倍增提速”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支持下,同心同德,開拓進取,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