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佛學問題

20世紀中國佛學問題

《20世紀中國佛學問題》是 2007年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麻天祥

基本介紹

  • 書名:20世紀中國佛學問題
  • 作者麻天祥
  • ISBN:9787307052666
  • 頁數:378頁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4-0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判定,佛教傳入中國,歷經初傳、興起、鼎盛、滲透和復興五個階段,集兩千年之英華,融中印文化於一體,重鑄了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豐富了知識階層的理性思維,陶冶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審美觀念。20世紀,中華民族逢千古未有之變局,公羊學家乃至乾嘉遺老,公然為佛弟子而兼治佛學,適成思想界一股潮流,佛學也開始與科學理性聯姻,成為一門系統的科學問鼎於世。居士佛學勃興,並以金陵刻經處為重鎮,欲領袖群倫。佛門弟子亦步亦趨,以人世救世激揚蹈礪,高揚人生佛學之旗,力圖重現六朝隋唐佛學之輝煌,完成了由超越轉向參與的第二次佛學革命。
全書圍繞超越和參與的出世人世觀,從佛教的人世轉向、佛教哲學研究、禪學及禪宗史研究,尤其突出了絕而復興的唯識學研究,多層面,多視角解析了20世紀的中國佛學問題。這次修訂,全部改寫的第五章集中回顧了20 世紀佛學的科學分析和佛學與科學的比較研究,進一步彰顯了20世紀佛學的科學精神。又增加了佛學的繼往開來一章,問題的鋪排較原版更為全面。內容洗鍊,語言流暢,深入淺出,是近現代佛學研究的重要著作。誠如學術界評價:“規模宏闊,立意新穎,論證綿密,氣度卓然。”

作者簡介

麻天祥,男,1948年5月生於河南清化。20世紀80年代初,棄醫從文,師從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先生,專治中國學術思想史。1990年1月初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執教於西北大學、海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從事中國學術史、中美文化比較研究、中國佛學以及宗教醫學倫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佛學及佛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基督宗教和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 已出版學術專著《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中國禪宗思想發展史》、《中國近代學術史》、《中國宗教哲學史》、《湯用彤評傳》,主編大型歷史資料《民國學案》等16種23冊,在《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紅樓夢學刊》等境內外學術刊物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40餘篇。曾赴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進行學術交流。

目錄

第一章 導論:出世?入世!
一、晚清佛學伏流與20世紀佛學的二次革命
二、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向度
1.宗教向度形成的心理素質及其與個人經歷的關係
2.人際關係方面的宗教向度——倫理觀念
3.社會關係方面的宗教向度——政治思想
4.人與自然關係方面的宗教向度——哲學思想
三、近代佛學復興的原因
1.佛學勃興的內在契機
2.佛教勃興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 佛教的入世轉向
一、八指頭陀的詩與思
1.出世思想的形成和宗教向度的深化
2.人世轉向的蘊發和宗教觀念的淡化
3.禪詩中非理性的情緒體驗
二、太虛與佛教三大革命
1.佛教的三大革命
2.佛學思想的主要特點
三、弘一與導俗砭世的近代律學
1.主要經歷及思想發展的三個層次
2.出家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
3.佛學研究的特徵
4.佛學思想的人世轉向
5.通俗簡易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佛教哲學研究與思想體系的建立
一、梁啓超的佛教心理分析和佛教比較哲學研究
1.佛教心理分析
2.佛教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
二、章太炎的法相唯識哲學
1.真如本體論
2.萬法唯識論
3.齊物觀
4.回真向俗的套用哲學
三、熊十力本心本體的新唯識論
1.對法相萬法唯識思想的揚棄
2.本心本體
3.翕闢成變的體用不二說
四、湯用彤的比較宗教學研究
1.佛道思想比較看佛教的傳人與佛道思想的調和
2.佛玄思想比較看佛教發展及儒、道、釋的互相趨附
3.佛教各宗比較看佛法鼎盛與佛學中國化的內在契機
4.佛教內外因素比較看佛法的滲透與其發展的休歇
第四章 唯識學研究
一、空、有二宗內在邏輯調適及法相宗之傳衍
二、竟無法相唯識學詮
1.法相唯識分宗說
2.唯識抉擇談
3.必要重複的簡單結論
三、太虛科學唯識宗說
1.哲學非佛法,佛法包哲學
2.唯識通科學,科學近唯識
3.唯物唯識唯生論
第五章 佛教與科學
一、王小徐佛學科學之比較研究
1.以相對論解佛教時空觀及離言說相
2.依物理、生理學析佛法破執
3.以“識”說鬼與靈魂
4.以物質結構談無常
5.以科學之進步、更新,釋佛法與科學之不合
二、尢智表的佛學科學分析
1.形式:佛經結構嚴謹,文字組織規範,與科學有過之而無不及
2.方法:崇尚實驗,佛學與科學亦相類
3.內容:佛法是純理智的產物
第六章 禪學與禪宗史研究
一、見仁見智的20世紀禪學研究
二、20世紀禪宗研究之比較
1.緣起之比較
2.核心觀念之比較
3.方法之比較
4.幾個具體問題之比較
第七章 佛學的繼往開來
一、多元與整合
二、趨向知解的多學科研究
附錄一 理念與探索
——答趙汝明先生問
附錄二 佛教與21世紀
後 記
重訂書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